必修三第3-6章复习综合题分析.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544807 上传时间:2021-12-0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三第3-6章复习综合题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必修三第3-6章复习综合题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必修三第3-6章复习综合题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必修三第3-6章复习综合题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三第3-6章复习综合题分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期中复习咼中生物必修二第四、五、六章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 在一个阴湿的山洼草丛中,有一堆长满苔藓的腐木,其中聚集着蚂蚁、蚯蚓、鼠类等动物,这些生物共同构成一个()A.种群B.群落C.生活环境D.生态系统2. 如下图表示生态系统、群落、种群和个体的从属关系。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甲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 乙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最后不再发生波动C. 丙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的D. 丁多样性的形成受无机环境影响3 .图(一)中所表示的生物间关系, A、B代表两种生物,C代表生物的生活条件,养流动的方向;图(二)在坐标系中表示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下图(一)(二)中所

2、表示的生物关系配对正确的一组是 D. 一乙丙A.一甲 B. 一甲 C. 一丙4.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该动物个体从出生 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下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 群各年龄组成个体数)。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辺未试拾个幕風需沪休捷老牛体 IWf2011WWW6 S 1012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D 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如图曲线甲);在有环境阻力的条件下,呈“S”型( )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季节更替而变化5.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 J”型曲线增长

3、曲线增长(如图曲线乙)。若该图表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lx 'rL i卜£n I t_-13个。假设盖玻片下的培养液D. 3.25 X 10A. K值是环境的最大容纳量,不受环境因素的影响B. 环境阻力在d点之后出现,种群抵抗力稳定性增强C. 种群数量达 K值以后,种群的基因频率还发生变化D. 若图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则虫害的防治应选在c点 6 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计数,统计发现血球计数板的小方格(2 mrm< 2 mm内酵母菌数量的平均值为 厚度为0.1 mm,那么10 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个数约为(A.

4、 5.2 X 104 B . 3.25 X 10 5 C . 5.2 X 1037.某农场面积约为140hm,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鼠大量 繁殖吸引鹰前来捕食。某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 捕获了 100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了280只,发现其中有 2只带有标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B. 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100只/ hmC. 黑线姬鼠的种群数量下降说明该农场群落的丰富度下降D. 植物t鼠t鹰这条食物链中,第三营养级能量最少8.某地土壤中小动物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如下表,以下

5、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土层物种数个体总数0 5 cm11795 10 cm4201015 cm313A. 表中的信息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B. 不同土层中小动物的分布与光照无关C. 不同土层中的小动物都是消费者D. 土壤中某种小动物个体总数下降则该地物种丰富度随之下降9 .如下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其中“t”表示碳的流动方向。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在碳循环过程中,同时伴随着能量流动B. 由于某种原因造成图中E生物数量大量减少,推测短期内与之相邻的两个营养级生物数量发生的变化是D增加,F减少C. 该生态系统的消费者包括图中的D E、F、BD. AtC过程中碳主要以 CO的形式进行循环,Ft

6、 B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流动10. 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得到的能量必然大于消费者得到的 B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对所有捕食者都必然是有利的C. 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大D. 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小11. 以下现象属于生态系统行为信息起作用的是()A. 蝙蝠的“回声定位”B.萤火虫发荧光C.雄鸟的“求偶炫耀”D.蚊虫飞行时发出的声音12. 科学家把蟑螂放在实验室里,人为地将实验室的白天和黑夜加以颠倒,大约经过一个星期,蟑螂就在人造的“黑夜”时间活动(尽管实际上是白天)。这种现象不能说明()A. 动物能感受

7、昼夜节律信息B.光照时间长短对生物活动会造成一定影响C.信息传递可以影响动物的行为D.蟑螂可以感受一切信息刺激13. 夏秋之际,蜱虫活动频繁,人被它咬伤后可能不治身亡。蜱虫一般都生活在一些动物表皮,以吸取动物血液为生,所以体内经常会携带有来自动物的多种病毒。如果携带有这些病毒的 蜱虫叮咬了人,患者可能会感染上某些病毒,继而引发重大疾病。蜱虫的生活方式及蜱虫属于的生态系统成分分别是()A. 捕食分解者 B. 寄生消费者 C. 寄生分解者 D. 竞争分解者14. 假如某食物网中有一种大型杂食性的海洋鱼类,它的食物有1/2来自海洋植物,1/4来自草食性鱼类,1/4来自以草食性鱼类为食的小型肉食性鱼类

8、。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此食物网中包括三条食物链B. 这条杂食性鱼与小型肉食性鱼有竞争关系C. 经测定此食物网的四种生物体内DDT浓度最高的是海洋植物D. 从理论上计算,杂食性鱼每增加1千克体重最多需要海洋植物280千克15. 牛是植食性动物,而某一种粪金龟子则专以牛粪为食,假设某段时间内,一头牛所同化的能量为106 kJ,则这部分能量中可流入粪金龟子体内的能量约为()5555A. 10 kJ B . 2X 10 kJ C . 10 2X 10 kJ D . 0 kJ16. 下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次级消三级消生产者费者

9、2费耆A. 生物与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单向性B. 表示流经生态系统内部的总能量C. 一般情况下,为的10%20%D. 从能量关系看> +17.下表是某农田生态系统中田鼠种群摄食植物后能量流动情况,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顼II瓣便就呼吸作闍衆先秋能 li'( J - hm1 a)L 05 X 1OL:匚 50 X 10°t. 55X 1.0'A. 田鼠同化的能量中约有35%用于其生长发育和繁殖B. 田鼠粪便量属于其同化能量中流向分解者能量的一部分C. 以田鼠为食的天敌最多可获得的能量为1.4 X 10 9J/(hm 2 a)D. 田鼠的上一

10、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至少为3.5 X 10 10J/(hm 2 a)18. 下图为某一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其中I、n、W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曰、E2代表能量的形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I为初级消费者C."为分解者B.D.E1为太阳能,E2为热能 能量可在食物链中循环利用19. 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 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演替的方向和速度B. 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内部,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C.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描述的是群落的次生演替现象D. 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最重要不同是演替进行的初始裸地条件20. 下列关于生态学问题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大力植树造

11、林,改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是缓解温室效应的最佳途径N P等无机盐也B. 被有机物轻度污染的流动水体中,距排污口越近的水体中溶解氧越多, 越多C. 保护生物多样性,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措施之一,人工授精等为之提供了技术支持D. 当水和土壤被重金属污染时,营养级越高的消费者体内的重金属含量越高21. 一块弃耕的农田,很快长满杂草,几年后,草本植物开始减少,各种灌木却繁茂起来,最后这块农田演变成了一片森林。这片森林在不受外力干扰的情况下将会长期占据那里,成 为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在此演变过程中,相关变化趋势正确的是()22. 如图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功能正常作用的范围。y表示一个

12、外来干扰使之偏离这一范围的大小;x表示恢复到原来状态所需的时间;曲线与正常范围之间所夹的面积可A. 在正常作用范围内,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保持不变B. 在遭到干扰时,x、y值的大小与生物种类有关,与数量无关C. 对同一个生态系统来说,y值和x值之间呈负相关D. TS值越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越大23. 到2015年,我国人口总数将达到峰值(接近 16亿),若按16亿人口人均年消费粮食600kg计算,中国共需粮食9.84亿吨,需要每公顷产粮13.5吨,也就是说,到2050年中国粮 食单产同现在相比需要提高2.7倍才行.这个事实说明()A. 达到这些指标是相当困难的B. 2050年中国粮

13、食需要大量进口 |C. 控制人口和保护耕地,对中国人民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D. 2050年中国粮食单产将会同步提高()24. 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其价值的说法,正确的是()A. 所有的生物及其生态系统构成的生物的多样性B. 外来物种的入侵能够增加生态系统的多样性C. 行道树可以吸收灰尘属于生态系统的间接价值D. 在亚热带地区大面积种植速生桉树,以增加林木生长量25在青藏铁路穿越可可西里的一段,专为藏羚羊设计的33条走廊-野生动物通道(如桥洞), 格外引人注目。该设计目的不包括A. 防止藏羚羊出生率下降,维护种群数量的相对稳定B. 尽量保护青藏高原的原生态环境,保持物种多样性C. 降低

14、青藏铁路对藏羚羊等高原上的大型迁徒动物的不利影响,保护其自然栖息环境D. 节约经济成本,提高景观价值、非选择题(除30题每空2分外,其余每空1分,共50分)26. (8分)为研究人工引入草本植物D后对一湿地生态系统(主要植被类型 B C)的影响,在实验前后分别对该湿地植被类型、昆虫种类和种群密度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表。请回答:主要植被类型昆虫种类数昆虫种群密度(只/ mi)实验前实验后实验前实验后实验前实验后实验区B、CD3914153.3对照区B、CB、C39391514.8采用样方法调查植物D的种群密度时,若选取的样方数量太少,易导 致。若调查群落的物种丰富度,需要统计 。(2)生态系统中

15、的各种组成成分之间是通过 的统一整体,同时 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人工引入植物D后,昆虫的种类和种群密度都大幅减小,最可能的原因 是。预计该湿地生态系统食虫鸟可能发生的变化(4)下表是该湿地生态系统在实验一年中的能量流动情况。同化总量(10 6J)现存个体中的能量(10 J)呼吸消耗量(10 6J)植被1000200590昆虫1001564食草鸟20711食虫鸟13.84.76.8分析上表可知,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 ,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图1是生态系统结构示意图,27. (7分)请据图回答几个有关生态系统的问题:発便|遗体雀骸铮图2“基

16、石”;此生态系统图中(填字母)是生态系统的的能量流动是从 (填字母)固定的太阳能开始的。(2)在图2的食物链中,/的值代表 (生物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和分别属于和(生物)的同化量的一部分。 在图2的食物链中,草为兔提供了可以采食的信息, 狼能够依据兔留下的气味去猎捕, 兔 同样也可以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特征去躲避猎捕, 这说明了信息的作用是 ;正常情况下,草、兔、狼的数量会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这些是通过 调节机制来实现的。28. ( 8分)草原生态系统进行着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请回答:对某草原生态系统中一个由草、田鼠和黄鼬三个环节组成的食物链进行了能量流动分析,得到下表相关数据(ca

17、l.hm-2.a-1 )。NP(净同化量)=GP(总同化量)-R(呼吸量)。nw环nP 1(1 111SSMD'1.IfexlO*革pA6x10'4.95x11)0.020X5IJxlO'1 _ 1(T未利用99,7 叫(1) 由上表可知第_环节代表田鼠,该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该数据不在正常能量传递效率范围内,主要原因 。从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来看,草地对水土的保持、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作用属于生价值。(2) 碳在草原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 的形式进行,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主要以形式存在。与能量流动相比,碳循环的特点是 草原管理上,采用

18、轮牧或限制放牧量,这主要是提高 力稳定性。29. ( 13 分)I 图甲、图乙分别表示某一森林生态系统中红松的种群密度变化和物质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2(1) 图甲中BtC的种群密度平均变化速率为 株/ (100m a)(以“ +”代表增加,以“-”代表减少)。以此平均变化速率估计,到2000年,红松的种群密度将是 株/ 100m。(2) 导致红松种群密度发生图甲所示的变化,其原因可能是 。A.虫害、鼠害B.温室效应C .滥砍滥伐D.分解者的作用增强(3) 调查红松的种群密度通常采取的方法是 。(4) 图乙可以表示出 三种元素的循环。图中 B过程代表 。 如果图乙中的甲、 乙、丙表示

19、生态系统中三种不同类型的生物成分,贝炳是,图中未全面表示的成分是 。成分乙的生态作用有 。(6) 乙的同化量少于甲的同化量的主要原因是: 、 及甲还有部分能量未被利用。n.(7) 春天,牧草返青时,食草动物纷至沓来,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功能。(8) 在学习生物调节时,建立适当的生物学模型有利于理解生物调节过程。下面是建立的激素对血糖调节的模型:a , X I-b(a代表胰岛素,b代表胰高血糖素,X代表血 糖浓度)。若X代表初级消费者,a代表生产者,b代表次级消费者,请参照上述模型建立a、b对X数量影响的模型: 。30. (每空2分,共14分)下面是某小组同学为证明某种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而提

20、出 的三种实验方案。他们将同一种树的落叶均分成甲、乙两组,实验过程中不断地滴加蒸馏水,使落叶保持潮湿。方案一:将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放在自然条件下(暴露在空气中)。观察记录落叶的变化。方案二:将甲组灭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放在自然条件下(暴露在空气中)。观察记录落叶的变化。方案三:将甲、乙两组均灭菌后,甲组置于无菌条件下,乙组放在自然条件下(暴露在空气中)。 观察记录落叶的变化。(1)该实验的目的是 。甲、乙两组为什么要用相同的树叶? 。遵循的是实验设计的什么原则? 。上述三种方案能否达到实验目的?请分别说明理由。方案一: 万案二: 方案三:(3)现在由你进行实验设计,写出你的实验方案。

21、、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23456789BDADCBCAC101112131415161718ACDBCDBBB19202122232425BBBDCCD期中复习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五、六章测试题答案二、填空题(除30题外,每空2分,共50分)26.(1)结果逞報汰:昔样方中翰种芮种粪(紳能耳翩瞅底循环;蓿息传谨(3 )植物种类减少”昆虫的直物种类减少:种类和数量会减少(4) 109J11.5%27.(1)A ; A(2)兔t狼草 兔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负反馈28. (1) n(2)CO 2具有全球性29. I. (1)-0.4(4) C H O(5) 分解者 有重

22、要作用(6)(7)(8)0.3%川未被n利用的能量多间接有机物碳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循环往复) (3) 抵抗(缺少负号不给分) 呼吸作用(细胞呼吸,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2)A C (3) 样方法1有氧呼吸)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对植物传粉和种子传播甲因呼吸作用散失部分能量 信息传递油+ 、s -匕部分能量随残枝败叶被分解者分解释放出来30、(1)研究某种细菌对植物体的分解作用在设计对照实验时,要控制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的条件,即除了有无细菌的条件不同外,其他 条件应完全相同。单一变量原则、等量原则、对照性原则(2) 方案一:不能。甲、乙两组均未进行灭菌处理,甲组落叶会分解而失去对照作用,在自然 条件下,空气中不仅含有细菌,且含有分解落叶的其他微生物,因此不能说乙组落叶分解只 是由该细菌引起的方案二:不能。乙组未进行灭菌处理,且在自然条件下,空气中不仅含有细菌,且含有分解 落叶的其他微生物,因此不能说乙组落叶分解只是由该细菌引起的方案三:不能。在自然条件下,空气中不仅含有细菌,且含有分解落叶的其他微生物,因此不能说乙组落叶分解只是由该细菌引起的(或自然条件下其他微生物的干扰,违反了单因子变量原则)(3) 将甲、乙两组叶片均进行灭菌处理后,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 乙组接种该细菌后, 放在无菌条件下,其他条件相同,观察记录落叶的变化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