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试题 - Shandong University.doc

上传人:大张伟 文档编号:12654841 上传时间:2021-12-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消化系统试题 - Shandong University.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消化系统试题 - Shandong University.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消化系统试题 - Shandong University.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消化系统试题 - Shandong University.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消化系统试题 - Shandong University.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消化系统试题 - Shandong University.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化系统试题 - Shandong University.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消化系统试题一、 名词解释1. 龛影(niche)-消化道壁的局限或广泛缺损,在钡剂造影时可被钡剂充填,在切线位上形成突出于腔外的钡斑影像,轴位则呈致密钡斑。肿瘤性病变的溃烂位于腔内,形成腔内龛影。2.充盈缺损(filling defect)-消化道管腔内因隆起性病变而使钡剂不能在该处充盈。3.半月综合征-用来描述进展期溃疡型胃癌的造影表现。指龛影形态不规则,多呈半月形,外缘平直,内缘不整齐而有多个尖角;龛影位于胃轮廓内;龛影周围绕以宽窄不等的透明带,称为环堤,其轮廓不规则而锐利,环堤上见结节状和指压迹状充盈缺损。以上表现称为半月综合征。4.粘膜线 -龛影口部粘膜水肿所形成的一条透明线,宽12

2、mm,光滑整齐。5.项圈征 -龛影口部粘膜水肿所形成的一圈透明带,宽0.51cm,如一个项圈。6.灯泡征:肝脏海绵状血管瘤T2WI表现为均匀性高信号,且随回波时间(TE)延长,血管瘤的信号强度递增,直至达到甚至超过胆囊信号,在重T2WI上其信号强度更高,称之为“灯泡征”(bulb sign)。二、简答题1.胃溃疡的钡剂造影表现归纳起来可分为两类:即直接征象,代表溃疡本身的改变;间接征象则为溃疡所致的功能性与瘢痕性改变。胃溃疡的直接征象是龛影(niche),是钡剂充填胃壁缺损处的直接投影,多见于小弯侧,切线位呈乳头状、锥状或其他形状,其边缘光滑整齐,密度均匀,底部平整或略不平。龛影口部常有一圈黏

3、膜水肿形成的透明带。这种黏膜水肿带为良性溃疡的特征,依其范围与不同位置的显示而有如下表现:9bD影像园XCTMR.com 黏膜线:为龛影口部一条宽12mm的光滑整齐的透明线;项圈征:龛影口部的透明带,宽0.51 cm,犹如一项圈;狭颈征:龛影口部明显狭小,使龛影犹如具有一个狭长的颈。另一良性溃疡的特征为:慢性溃疡周围的瘢痕收缩而形成的黏膜皱襞均匀性纠集。这种皱襞如车轮状向龛影口部集中且达口部边缘并逐渐变窄。 胃溃疡引起的功能性改变可有如下表现:痉挛性改变:其特征为胃壁上的凹陷,也叫切迹,小弯溃疡在大弯侧的相对应处出现深的痉挛切迹,犹如一个手指指向龛影。胃窦及幽门也常有痉挛性改变。胃液

4、分泌增多:在无幽门梗阻的情况下,出现少至中量的胃内空腹滞留液,使钡剂不易附着于胃壁而难以显示黏膜皱襞。胃蠕动的变化:蠕动增强或减弱,张力增高或减低,排空加速或延缓。胃溃疡引起的瘢痕性改变可致胃变形与狭窄,小弯侧的溃疡可使小弯短缩,使幽门与贲门靠近,也可使胃体呈环状狭窄而形成葫芦样胃或哑铃样胃,而发生在幽门处的溃疡则可引起幽门狭窄或梗阻。 9bD影像园XCTMR.com        2.十二指肠球溃疡的钡剂造影表现直接征象:龛影,大都在后壁或前壁,多表现为轴位像,圆形或豆粒状钡影,周围见水肿带或粘膜纠集。

5、变形,球部腔小壁薄,易造成变形。间接征象:激惹征:钡剂快速通过。幽门痉挛、梗阻胃分泌增多,伴有胃炎局部固定压痛3.进展期食管癌的钡剂造影表现充盈缺损,形态不规则,多见于蕈伞形;管腔狭窄,范围局限,界限清楚,钡剂通过受阻,其上方食管扩张,可见于各型食管癌的进展期;龛影,多见于溃疡型,龛影形态不规则; 粘膜皱襞破坏、消失、中断;管壁僵硬,蠕动消失。4.进展期胃癌的钡剂造影表现充盈缺损,形态不规则,多见于蕈伞形;胃腔狭窄,范围局限,界限清楚,多见于浸润型;龛影,多见于溃疡型,指龛影形态不规则,多呈半月形,外缘平直,内缘不整齐而有多个尖角;龛影位于胃轮廓内;龛影周围绕以宽窄不等的透明带,称为环堤,其轮

6、廓不规则而锐利,环堤上见结节状和指压迹状充盈缺损。以上表现称为半月综合症; 粘膜皱襞破坏、消失、中断;管壁僵硬,蠕动消失。5.进展期结肠癌的钡剂造影表现充盈缺损,形态不规则,多见于增生型;管腔狭窄,范围局限,界限清楚,易造成梗阻,多见于浸润型;龛影,多见于溃疡型,龛影形态不规则,边缘多不整齐而有多个尖角; 粘膜皱襞破坏、消失、中断;管壁僵硬,蠕动消失,结肠袋消失。6.胃良恶性溃疡的钡剂造影鉴别诊断良性溃疡恶性溃疡龛影形状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光滑整齐不规则、扁平、有多个尖角龛影位置突出于胃轮廓外位于胃轮廓内龛影周围和口部粘膜水肿的表现如粘膜线、项圈征、狭颈征等。粘膜皱襞向龛影集中直达龛影有不规则环

7、堤,可见指压痕,粘膜皱襞中断、破坏附近胃壁柔软,有蠕动波僵硬、蠕动消失7.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的CT、MRI表现CT表现:平扫表现为类圆形低密度区,境界清楚,密度均匀。较大的血管瘤,其中心部分常呈更低密度区。肝动脉期(arterial phase),表现为血管瘤边缘出现结节状强化,与同层大血管的密度接近。门静脉期(portal phase),增强的范围逐渐向中心扩展。延迟扫描(delay scan),整个血管瘤被对比剂“填满”,与正常肝密度相同,并持续10分钟或更长。瘤内血栓或纤维化部分始终为低密度。整个对比增强过程呈现"快进慢出"的特点。MRI表现:平扫T1WI表现为均匀性稍

8、低信号, T2WI表现为均匀性高信号,且随回波时间(TE)延长,血管瘤的信号强度递增,直至达到甚至超过胆囊信号,在重T2WI上其信号强度更高,称之为“灯泡征”(bulb sign),90%以上的血管瘤具有上述MRI特征。GD-DTPA增强扫描后,其强化过程及表现与CT相同。 8.肝脓肿的CT、MRI表现CT:平扫(plain scan)显示脓腔为圆形低密度区,密度稍高于水,CT值约为20-40HU。脓肿壁为脓腔周围一环形带,其密度高于腋腔而低于正常肝。CT增强扫描( contrast scan),脓腔不强化,脓肿壁呈环形强化,轮廓光滑,厚度均匀,外周可显示低密度水肿带。若腔内有气体和(或)液面

9、则可确诊。MRI:平扫 (plain scan)T1WI呈圆形、边界清楚的低信号,其周围有一圈稍低信号环,T2WI脓腔显示为明显高信号,其周围仍有一圈低信号环围绕,代表肉芽组织。Gd-DTPA增强, 脓肿壁呈明显环形强化,厚度均匀,轮廓光滑,脓腔不强化。在脓腔内见到无信号气体是诊断肝脓肿的有力证据。 9.肝细胞癌的CT、MRI表现CT:平扫(plain scan)表现为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的低密度病灶,肿瘤多边界不清,可单发或多发。瘤内如合并坏死和囊变则密度更低。动脉期,肝细胞癌90%以上为血供丰富的肿瘤,主要有肝动脉供血,而正常肝脏75%由门静脉供血,故在螺旋CT增强扫描的动脉期病灶可表现为

10、明显、不均匀强化,此时正常肝组织尚未强化,病灶密度高于正常肝。门静脉期,病灶内对比剂迅速下降,正常肝开始强化,此期病灶密度低于于正常肝。延迟扫描,病灶密度仍低于正常肝。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显示,对比剂呈“快进快出”的特点。MRI:平扫TlWI,病变呈稍低信号,边界常不清楚,有时与正常肝组织难以辨别。T2WI,病变信号稍高于正常肝组织。巨块型肝癌内常有脂肪变性、出血、坏死等改变,于T1WI及T2WI可出现不均匀性混杂信号。增强扫描(contrast scan):同CT。伴发改变:门静脉内瘤栓形成,表现为门静脉主干及其大分支内有对比剂的充盈缺损;邻近器官受压或浸润;肝门、腹膜后淋巴结肿大;脾增大或

11、腹水等肝硬化表现。10.急性胰腺炎CT表现胰腺肿大,密度稍减低。上述表现大多是弥漫性的,但也可只限于胰腺的某一部分。胰腺周围常有炎性渗出,导致胰腺轮廓不清,边缘模糊,与周围器官分界不清,邻近的肾前筋膜增厚。出血坏死型上述改变更显著,胰腺密度不均,坏死呈低密度区,而出血呈高密度影。增强扫描可见坏死区不增强,而一般水肿、炎性变的胰腺实质有增强。渗出较多时胰腺周围可形成明显的液体滞留,呈现多个水样密度囊性低密度区,多在网膜囊、肾旁前间隙等处。液体滞留被纤维囊包围即形成假性囊肿。11.慢性胰腺炎CT表现胰腺大小正常、缩小或增大。胰管呈串珠状或管状扩张。胰腺钙化或结石,表现为斑点状致密影,沿胰管分布,是

12、慢性胰腺炎的特征性表现。胰内或胰外假囊肿,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囊性低密度区,CT值接近水的密度。肾前筋膜可增厚。 12.胰腺癌CT表现 CT平扫(CT plain scan):表现为胰腺局部增大,呈肿块状隆起或呈分叶状增大。肿瘤的密度常与胰腺的密度相等或略低,但若病灶内出现坏死或液化则形成低密度区。增强扫描(conrtast scan):肿瘤常不增强或略增强,而正常胰腺实质增强明显,从而肿瘤呈相对低密度而易于识别。这种密度的改变比看到肿块可能更重要。肝内胆管、胰管及胆总管不同程度扩张。胰头癌侵犯、压迫胆总管引起梗阻性黄疸时,CT显示胆总管以上肝内外胆管扩张而胰头处胆总管突然狭窄、中断或变形。胰头癌

13、常阻塞胰管近段而使胰管扩大,同时合并胰体、尾萎缩,这也是胰头癌的一个重要征象。但慢性胰腺炎也可有此改变及表现。 侵犯胰周血管及远处转移。胰腺癌进展,可使胰周脂肪层消失,邻近血管可被推移甚至包埋。肝门和腹膜后可出现淋巴结增大,肝内转移也很常见二、 论述题肝脏海绵状血管瘤、肝细胞癌的CT、MRI表现及鉴别诊断1、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的CT、MRI表现CT表现:平扫表现为类圆形低密度区,境界清楚,密度均匀。较大的血管瘤,其中心部分常呈更低密度区。肝动脉期(arterial phase),表现为血管瘤边缘出现结节状强化,与同层大血管的密度接近。门静脉期(portal phase),增强的范围逐渐向中心扩展

14、。延迟扫描(delay scan),整个血管瘤被对比剂“填满”,与正常肝密度相同,并持续10分钟或更长。瘤内血栓或纤维化部分始终为低密度。整个对比增强过程呈现"快进慢出"的特点。MRI表现:平扫T1WI表现为均匀性稍低信号, T2WI表现为均匀性高信号,且随回波时间(TE)延长,血管瘤的信号强度递增,直至达到甚至超过胆囊信号,在重T2WI上其信号强度更高,称之为“灯泡征”(bulb sign),90%以上的血管瘤具有上述MRI特征。GD-DTPA增强扫描后,其强化过程及表现与CT相同。2、肝细胞癌的CT、MRI表现CT:平扫(plain scan)表现为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

15、的低密度病灶,肿瘤多边界不清,可单发或多发。瘤内如合并坏死和囊变则密度更低。动脉期,肝细胞癌90%以上为血供丰富的肿瘤,主要有肝动脉供血,而正常肝脏75%由门静脉供血,故在螺旋CT增强扫描的动脉期病灶可表现为明显、不均匀强化,此时正常肝组织尚未强化,病灶密度高于正常肝。门静脉期,病灶内对比剂迅速下降,正常肝开始强化,此期病灶密度低于于正常肝。延迟扫描,病灶密度仍低于正常肝。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显示,对比剂呈“快进快出”的特点。MRI:平扫TlWI,病变呈稍低信号,边界常不清楚,有时与正常肝组织难以辨别。T2WI,病变信号稍高于正常肝组织。巨块型肝癌内常有脂肪变性、出血、坏死等改变,于T1WI及T2WI可出现不均匀性混杂信号。增强扫描(contrast scan):同CT。伴发改变:门静脉内瘤栓形成,表现为门静脉主干及其大分支内有对比剂的充盈缺损;邻近器官受压或浸润;肝门、腹膜后淋巴结肿大;脾增大或腹水等肝硬化表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