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案.doc

上传人:苏美尔 文档编号:12695140 上传时间:2021-12-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案.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高效课堂教学案第九单元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第1课时)课题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1)课型新授课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697页例题及第9798页“想想做做”。教学目标1. 经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简单统计过程,认识分类整理的用处,并能按照不同的标准来整理数据。2.到生活中去调查收集的数据,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的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态度。 教学重点根据一种标准分类整理。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难点掌握根据不同标准进行分类。学具准备 教 学 过 程教学创新一、导入新课,板题示标。1. 情景导入:提问:同学们,在课外活动中,

2、你最喜欢参加什么活动?学生交流。我们经常组织的活动有跳绳、踢毽子、投篮。同学们最喜欢哪一项活动?你有办法帮老师快速了解到结果吗?学生如果能举手回答,就听听他们的方法;如果没有人举手,就告诉学生;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一定能帮老师想到一种快速了解结果的方法。今天我们就学习数据的收集和整理。2. 出示学习目标: 1. 经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简单统计过程,认识分类整理的用处,并能按照不同的标准来整理数据,能根据整理的结果提出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2.到生活中去调查收集的数据,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的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态度。 二、探究新知,巡回指导。1

3、.出示例题1情景图。(1)提问:同学们你的生日在哪个月? 生:提问:我想知道全班同学中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多,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少?学生思考交流。怎样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呢?引导:每人先写出自己出生的月份,再分类整理,可以先在小组里调查,再和其他组交流。(2)分小组调查每个月出生的人数,并把结果记录在表里。小组讨论后汇报调查结果。提问:想一想,可以怎样汇总全班的数据?生:先把各组1月出生的人数相加,再提问:把全班汇总的结果填入表中,说说你有什么发现?生:要统计的数比较多时,可以先分组统计,再汇总。(3)提问:如果要把上面的数据按季度分类,看看哪个季度出生的人数最多?学生分小组讨论后汇报结果。 生:第

4、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师:通过按季度分类,你又发现了什么? 生讨论后总结:把数据按不同标准分类,可以得到不同的信息。提问:如果在全校同学中调查,又该怎样做?得到的结果和你们班一定相同吗?生:不同。 师生总结:调查的对象不同,得到的结果不一定相同。通过这次统计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师生总结收获:a. 要统计的数比较多时,可以先分组统计,再汇总。b. 把数据按不同标准分类,可以得到不同的信息。c. 调查的对象不同,得到的结果不一定相同。三、互评互议,小结提升。想想做做的第1题.分小组做游戏,并记录结果。再按不同的标准分类。四、精当练习,适度拓展。1“想想做做”第2题。 先在小组里调查

5、,再全班汇总。五、畅谈收获,全课总结。 今天你收获了什么?板书设计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1)a. 要统计的数比较多时,可以先分组统计,再汇总。b. 把数据按不同标准分类,可以得到不同的信息。c. 调查的对象不同,得到的结果不一定相同。课后反思第九单元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第2课时课题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2)课型新授课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899页的内容及“想想做做”。教学目标1.认识分类整理数据,并能按照不同的标准来整理数据,能根据整理的结果提出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2.培养学生分析数据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调查和记录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具

6、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难点让学生掌握调查和记录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学具准备 教 学 过 程教学创新一、导入新课,板题示标。1. 谈话:昨天我们学习了数据的收集与整理,那么你能根据整理的数据来解决问题么?今天先整理数据再根据整理的数据解决一些问题。(板书课题)2. 明确学习目标。二、探究新知,巡回指导。1. 出示98页例题情境图。(1)思考:从题中你知道了什么?(2)提问:同学们,你的身高在正常范围吗?怎样才能了解全班同学的身高情况?生:把自己的身高与身高标准进行对照。生:了解全班同学最高的是多少,最矮的是多少。生:现在小组了解每人的身高,再在全班交流。(3)按男、女分成几个小组,调查小组里

7、每个同学的身高,并把结果记录在表里。 学生分小组调查并记录。(4)根据学生的调查结果,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按从矮到高的顺序,把小组同学的身高排一排。 你们小组的同学中,最高的是多少厘米?最矮的呢?把你们小组同学的身高与我国正常儿童的身高标准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5)我们还可以讨论几个问题。全班同学最高的多少厘米?最矮呢? 全班男生身高在正常范围的有多少人?女生呢?(6)通过以上几个问题的回答,同学们发现了什么? 可以把每组最高的比一比,再把每组 先数出每个男生小组里有多少人身高在正常范围,把数出来的结果相加;再三、互评互议,小结提升。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学生独立根据整理后的数据,回答问

8、题。四、精当练习,适度拓展。1. “想想做做”第2题。小组合作整理数据,并回答问题。五、畅谈收获,全课总结。 今天你收获了什么?板书设计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2)课后反思第九单元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第3课时)课题练习十二课型习题课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0101页第13题及“你知道吗?”教学目标1.会分类整理数据,并能按照不同的标准来整理数据,能根据整理的结果提出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2.提高学会分析数据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学重点提高学会分析数据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难点提高学会分析数据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具准备 教 学 过

9、 程教学创新1、 谈话导入,板题示标。 谈话: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地方都存在着数学,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在课堂上学到的很多知识都可以服务于生活,不信大家就来看看吧!(板书课题,口述目标)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1. 练习十二第1题 (1)引导学生获取表中信息。 (2)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3)全班讨论交流,集体订正。 2. 练习二十第2题 (1)引导学生明确题意,获取图中信息。 (2)独立思考后组内交流。 (3)班级汇报讨论,集体订正。 3. 练习二十第3题 独立完成第1个问题后反馈交流。三、智力冲浪,拓展提高。 1. 课本第101页你知道么?。五、畅谈收获,全课总结。 这节课

10、学习了什么? 板书设计练习十二习题讲解课后反思第九单元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第4课时)课题上学时间课型新授课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2103页。教学目标1.会用学过的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来整理自己上学时间数据,再根据这些数据解决一些问题。2. 到生活中去调查收集自己身上的数据,加强学生收集和整理的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态度。教学重点会用自己收集整理的数据,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难点会用自己收集整理的数据,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学具准备 教 学 过 程教学创新一、提出问题:你每天上学途中大约要用多长时间?和同学相比,你用的时间是比较

11、长,还是比较短? 学生独立思考:1.先估计自己每天从家到学校的时间,再和同学比一比。 2.每天上学用的时间可能不一样,怎样估计才比较合理? 引导:可以连续记录几天上学途中用的时间,再进行估计。二、收集数据 1. 记录每天早晨上学的出发时间和到校时间,并算出从家到学校要用的时间。连续记录5天,再和同学交流。 学生通过5天的记录估计出每天上学途中要用的时间大约是( )分钟。三、汇总讨论 把小组里每个同学上学途中用的时间填在下表中,并按要求整理。根据小组记录和整理结果讨论: (1)有多少人上学途中用的时间比你多?上学时间和你差不多的有多少人? (2)上学途中用的时间少于20分钟的有多少人?多于40分钟的有多少人?在20-40分钟的有多少人? (3)怎样才能知道全班同学中有多少人上学途中用的时间和你差不多?五、回顾反思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你有什么收获?1. 收集数据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2. 估计上学时间时,可以把记录的几个数据排一排;3. 数据经过整理后,可以获得更多有用的信息。 板书设计上学时间课后反思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