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蓝的制作导学案.doc

上传人:苏美尔 文档编号:12698003 上传时间:2021-12-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景泰蓝的制作导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景泰蓝的制作导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景泰蓝的制作导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景泰蓝的制作导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景泰蓝的制作导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景泰蓝的制作导学案.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景泰蓝的制作教案设计一、教学目的:    1.学习和掌握抓住特征、突出重点、按照生产制作顺序,并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物的写法。    2.了解并认识制作景泰蓝手工艺品技术工人的聪明才智,增强热爱所学专业技术的思想感情。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掐丝和点蓝这两道工序。    2.难点:本文的多种说明方法。 三、教学时数:     两课时 四、教学步骤:&#

2、160; 第一课时学生预习课文(一)预习思考题:    1.抓住本文的说明顺序,划分段落和层次。    2.每道工序请用两个字归纳出来。    3.找出本文所用的说明方法。(二)字词正音:    1.砧zhn(锤或砸东西时垫在底下的器具)。     2.芨j(白芨,多年生草木植物)。      3.醮zhàn

3、(在液体、粉末或糊状的东西里沾一下就拿出来)。     4.硒x(非金属元素)。        5.臼jiù(舂米的器具)。 (三)词语补释:    1.疏疏朗朗:稀疏明朗的意思。    2.界成:划分界线而成。    3.匀净:精细深浅一致。出示参考资料(一)作者简介:    叶圣陶,原

4、名叶绍钧,1894年生,江苏苏州市人。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和教育家。他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散文集小记十篇,短篇小说潘先生在难中、多收了三五斗、夜。(二)关于“景泰蓝”:    景泰蓝,也叫“铜胎掐丝珐琅”,是北京著名的工艺品之一。此种工艺制作在明景泰年间广泛流行,当时以蓝釉为最出色,习惯称为“景泰蓝”。清代以后远销国外,品种有碗、瓶、盘、烟具、台灯、糖罐等。 课文简析(一)内容与结构分析:        本文是一篇介绍景泰蓝手工艺

5、品制作过程的说明文。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 (第1自然段)简要说明写作的缘由和目的。    缘由是“看了景泰蓝的制作过程”,“ 景泰蓝是多数人喜欢的手工艺品”。    目的是介绍它的制作过程。    第二部分: (第2-16自然段)具体说明景泰蓝的制作方法(过程)。这一部分是全文的重点,可分为六层。    第一层(第2-3自然段)介绍制胎。这是第一道工序。

6、0;   第2自然段先介绍原料: 红铜。制作原理:红铜富有延展性,容易结合和成形。 接着举例说明,以花瓶(因制作最复杂,所以说得最详细)、圆盘子、长方形器件为例,具体说明如何用手工敲打使红铜片成形与结合。    第3自然段点明景泰蓝的制胎工作实际上是人们所熟知的“铜器作”的工作。通过比较,指出异同,这就化特殊为一般,使人更易理解,为说明后几道工序的“繁复”埋下伏笔。    第二层(第4-9自然段)介绍掐丝。这是第二道工序。它是本文说明的重点。“第二步工作叫掐丝”一句

7、,很自然地转入对第二道工序的介绍。    第4-5自然段,举例子。以在铜胎上粘一棵柳树为例,先说明什么叫“掐丝”,接着按照手工制作的顺序来一一介绍。       第6自然段,说明“掐丝”的作用: 使涂色有了界限;在热胀冷缩时不至于破裂、剥落。    第7自然段,说明“掐丝”之难、工艺水平之高。“咱们的手工艺品往往费大功夫,”。这里“往往”一词,强调了手工操作与工艺水平的关系,充分肯定了这种手工艺品的价值,赞扬了工人的劳动与智慧。

8、0;   第8-9自然段,简略介绍烧焊、酸洗的方法与作用。    第三层(第10-13自然段)介绍点蓝。这是第三道工序,也是本文说明的重点。    第10自然段,解释为什么把涂色料的工作叫做“点蓝”,实际上是解释“景泰蓝”名称的由来。“点蓝”现已失去它的本来意义,如果去掉“当时”,就没有了明确的时间界限,不能体现现在是沿用传统叫法这一特点,人们对这一术语的含义就会模糊不清,甚至对其准确性产生怀疑。    第11自然段,说明填色的原料。 

9、   第12自然段,说明研制的方法。    第13自然段,说明如何填色。填色是重点,所以写的详细,并使用口语,使人容易明白。    第四层(第14自然段)介绍烧蓝。这是第四道工序。开头用“现在该说烧的工作了”一句转入本道工序。文章通过“拿”、“送”、“提”几个动作着重介绍其操作过程,写得略。    第五层(第15自然段)介绍打磨。这是第五道工序。开头以上一工序的总结为过渡,着重说明几种水磨的目的和操作过程,写得略。  

10、0; 第六层(第16自然段)介绍镀金。这是第六道工序。这层简要介绍镀金的位置、方法和目的,也写得略。    第三部分: (第17自然段)是结尾,再次强调景泰蓝制作过程中手工操作的特征,突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文中“全部是手工”,用“全部工作”四个字结束了整个制作过程的介绍,又简要叙述了手工操作这一贯穿全过程的主要特点。“手工操作”,使读者对全过程留下了总的印象。学生口头回答         &

11、#160;                         说明某种产品的生产过程。第二课时(二)写作特点分析:    第一,抓住特征,突出重点,顺序井然。    本文写作的目的是为了使读者得到有关景泰蓝制作过程的知识。作为一篇程序性的说明文,按照景泰蓝制作的程序逐一进

12、行说明,这既符合生产工序,也符合人们的认识过程。作者对六道工序依次介绍,前后工序之间基本上又用过渡句来衔接,使文章顺序井然。    在说明景泰蓝制作过程中,作者始终抓住手工操作这一特征,如介绍制胎时,突出一个“打”字;介绍掐丝时,用“掐”和“粘”;介绍点蓝时,用一个“填”字。从六道工序看,手工操作特征集中表现在操作过程的繁复和制作的精细上。这样,作者抓住景泰蓝制作的特征作介绍,读者对它就有清晰、深刻的了解。    作者在介绍景泰蓝的制作过程时,对六道工序的介绍不是平均用力,而是有详有略,突出重点。对“掐丝”和“点蓝

13、”这两道工序介绍得比较详细,其它工序则介绍得比较简略。这是因为:一是这两道工序工艺最复杂、最精细,是决定景泰蓝质量的关键工序;二是景泰蓝的独特风格和它的珍贵价值,是由这两道工序决定的;三是有利于表现手工艺工人的技术高超。其它四道工序简单易懂,也非景泰蓝工艺所特有,所以写得较略。    第二,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    本文综合运用了下定义、打比方、作比较、举例子、列数字等说明方法。    1.下定义是运用得最多的方法,因为要对一道工序的制作情况特别是对有关原理作出介绍,

14、60;下定义是必不可少的。就拿景泰蓝这个名称来说,第10自然段作了如下的诠释“涂上的色料有好些种,不只是一种蓝色料,为什么叫点蓝呢?  原来这种制作方法开头的时候多用蓝色料,当时叫点蓝,就此叫开了。这种物品从明朝景泰年间十五世纪中叶开始流行,因而总名叫景泰蓝。”由设问引出,先落实“蓝”字,再解释“景泰”含义,中间还穿插了“发蓝”这一旁证材料。第14自然段对“烧蓝”工序,第15自然段对“平整”的技术要求的解释,都是既准确又明白的。     2.打比方(比喻)说明,可以使抽象与生疏的问题具体化,在第15自然段用画家的颜料来比喻点

15、蓝工人的色料。    3.作比较说明,第3自然段把“景泰蓝的制作”工序与“铜器作”里打制铜器作比较,突出一个“胎”字;第7自然段拿“掐丝”和“刺绣、刻丝、象牙雕刻”等手工艺品比较,在异中、求同地强调了这些“密集”劳动“全都在细密上显能耐”的特点。     第四自然段在说明第二步工作“掐丝”时,综合运用了“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在第一句话提出“掐丝”这个概念后,马上就给它下定义说: “就是拿扁铜丝(横断面是长方形的)粘到铜胎表面上。”接着以粘一棵柳树来举例子,说明是怎样“不用

16、在铜胎上打稿”就能“自由自在地”在铜胎上粘出各种图画来的。在说明铜丝粘成的叶子时,又把柳树的叶子比做括号,说“每片叶子两笔,象一个左括号和一个右括号”,比喻得很形象、非常贴切。最后又把掐丝工人的这种工作与刺绣进行比较,说“他们简直是在刺绣”不同点只是“绣在铜胎上而不是绣在缎子上,用的是铜丝而不是丝线、绒线”。这样,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互相补充和配合,使“掐丝”这道关键工序的说明完整、具体而又翔实。    第三,语言准确、通俗、平实,使用大量术语。    这是作者在使用语言上的一个特色。先从用词上看,如“ 景泰蓝是

17、多数人喜欢的工艺品”,其中“多数”两字若去掉,就不能突出景泰蓝的价值,体现不出广大群众对它的爱好;又如“原来这种制作方法开头的时候多用蓝色料,当时叫点蓝,就此叫开了”,其中“当时”两字如果不要,就没有明确的时间界限,不能说明现在只是沿用传统叫法罢了。其次看作者使用术语,如在介绍各道工序的时候,作者还运用了“掐丝”、“蓝”、“烧蓝”、“打磨”等术语。这些术语的使用都是必要的、准确的,概括了制作时动作的特点。这是因为:1.可以避免说外行话;2.术语是在长期实践过程中提炼出来的,最能准确地概括某一道工序的特点和内容,恰当地使用术语,能够使说明的语言更精炼;3.正确地使用术语,能使文章眉目清楚,读者也

18、容易把握这道工序的内容和特点。再看作者使用口语,由于大量使用口语,好似与读者交谈,清楚明白,通俗易懂,亲切自然。     本文每一道工序都用一个术语加以概括,除“点蓝”外,都能确切地说明这一道工序的内容和特点。即使是“点蓝”虽已不能确切地反映现在涂色料工作的全部内容,但经过作者解释之后,人们还是能了解这一传统叫法过去和现在的实际意义。布置作业      思考和练习:第1、4、5题。  附:板书设计             景泰蓝的制作    说明内容:介绍景泰蓝制作的全过程。    工艺程序:制胎-掐丝-点蓝-烧蓝-打磨-镀金。    说明方法:下定义、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等。    说明特点:抓住特征、突出重点、有详有略、多种说明方法并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