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伤寒和温病的关系.doc

上传人:苏美尔 文档编号:12711049 上传时间:2021-12-0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伤寒和温病的关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谈伤寒和温病的关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谈伤寒和温病的关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伤寒和温病的关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伤寒和温病的关系.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浅谈伤寒和温病的关系摘要:伤寒论是祖国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为东汉末年张仲景所著。是书渊源于内经、难经。仲景自序曰“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自清代以来,随着温病学的形成和发展,在中医界围绕着对温病学的评价及其与伤寒论的关系展开争论。伤寒论学派认为:伤寒是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温病自属其中。而温病学派则认为:温病讲温热性外感病而伤寒讲风寒性外感,把两者对立起来。本文主要浅谈笔者对二者区别和联系的认识。关键词:伤寒论、伤寒、温病、关系正文:伤寒论是阐述多种外感病及杂病辨证论治的专著,是一部理、法、方、药具备的经典医著。而温病学的发展是在伤寒论对外感病的证治基础上建立的。伤寒论所

2、创立的六经辨证论治体系,及其治疗外感病的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法以及扶正祛邪、治未病等治疗思想,对温病学治法理论及治疗方法的完善与发展影响深远。1伤寒与温病的区别伤寒与温病发生争论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混淆了伤寒广义与狭义的含义。素问热论:“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这里把所有的外感热病都归于伤寒,属广义伤寒,温病也不例外。难经曰:“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这里把伤寒分为五类,五类中又有伤寒。前者伤寒为广义伤寒、湿温、热病、温病都属其中。后者伤寒为狭义伤寒,与湿温、热病、温病并列。东汉张仲景所著伤寒论很明确地提出是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可见仲景所论伤寒也是

3、广义伤寒。由此得出,广义伤寒包括温病,二者是隶属关系,狭义伤寒则不同于温病,二者是并列关系。2伤寒与温病的联系伤寒和温病尽管在诸多方面认识不同,但是两者并不是对立的,二者的联系也是千丝万缕的。从历史渊源来看,二者的基本理论基础是以脏腑、经络为核心,均源于内经和难经,所以是同源异流。从温病的发展和形成可以看出,伤寒是温病发展的基础,正如清代吴鞠通温病条辨其凡例第一条所说:“是书仿仲景伤寒论作法”。在外感病的传变关系上,伤寒与温病之间有密切联系。伤寒的六经辨证重在表里传变,也分上下。温病的三焦辨证重在上下传变,但也分表里。由此可见,伤寒和温病的辨证之间没有根本的矛盾,只是形式上一纵一横而已。伤寒与

4、温病都是外感热病,在临床表现方面二者存在诸多相似之处。疾病初期二者都以表证为主,伤寒为表寒证,温病为表热证。到中期,二者都表现为热偏盛,但是温病中的湿温有所区别。到疾病的极期,伤寒以寒邪伤阳为主,温病则以热盛灼营闭心动血动风为主。到疾病的末期,二者都有余热未尽之证,兼正气不足。但伤寒多见阳气不足或阳虚水泛之证,温病则多见阴虚或阴虚动风之证。在治疗原则上,二者都是以祛邪扶正为总的治则,但伤寒重正气,温病重气。2.1 病机方面 伤寒论六经病, 从三阳至三阴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过程,条辨三焦病由上焦至下焦也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浅 入深的过程。阳明病和中焦病均属里实热证, 条辨不仅完全囊括了阳明病

5、的实热方证, 而且还补充了湿温病等内容。伤寒论的三阴病重点论述了寒邪伤人阳气, 乃以救阳为急务条辨的下焦病, 重点论述热邪伤人阴精, 故以养阴为要领。但是对热邪伤阴的方面, 三阴病仅仅轻描淡写地用黄连阿胶汤、猪肤汤等证叙之, 而三焦病则不仅论及了寒化伤阳在中下焦病篇使用了理中、四逆等回阳救逆之方又创制了鹿附汤、扶阳汤、参茸汤等补壮元阳之方剂, 而且对热邪伤阴的证治方面, 也进行了深入细致地讨论, 创制了许多效如俘鼓的养阴新方, 从而为外感热病理论的完善作出了极大贡献。总之六经病和三焦病所论寒邪、温邪虽各有偏重, 但都注意了伤阴或伤阳的治疗和转归。2.2 辨证方面 三焦辨证和六经辨证都是为了阐明

6、外感热病的病理发展和指导辨证论治。六经辨证是外感病辨证论治的基础, 而三焦辨证贝又是对六经辨证的补充。例如六经辨证虽对寒邪发病的病变论述较详, 但是对外感热病中的常见证候如热入营血、热闭心包、热盛动风、伤阴、动血、湿热蕴阻脾胃等则未能及之。三焦辨证不仅补充了六经辨证的上述不足, 而且又根据病邪之不同九种温病和病位上焦心肺、中焦脾胃、下焦肝肾的不同, 进行了详细的辨证论治, 有纲有目, 条理井然。可见条辨确实在病因、病机、辨证方面补充和发展了伤寒论。所以, 两者在外感热病的论治上, 分之则得其偏, 合之则得其全,确有相须为用之妙。3结语:个人认为温病学是在伤寒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丰富和发展了

7、伤寒论, 并在医学史上起了进步的作用。伤寒与温病的区别和联系远不止如此,还有很多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伤寒与温病形成于不同的历史年代,伤寒是温病形成的重要基础,温病是伤寒的发展和完善,将二者对立起来显然没有道理。二者有统一的基础,但是现在缺乏统一的标准。时至今日认真探讨一下这两大学派的有机联系, 使温病学派重新回复到伤寒论这个基础上来, 将有助于统一祖国医学、探索中医发展的新规律, 进而发展祖国医学的基础理论, 提高临床诊疗水平。参考文献:1李赛美.从温病条辨对伤寒论的继承于发展论中医发展的创新性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4(2): 892吴鞠通. 温病条辨M .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72: 10.3林培政. 温病学M .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189.4王孟英. 温热经纬.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2.4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