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绿色壁垒对我国出口的对策研究:以浙江茶叶为例 绿色壁垒对我国出口的对策研究:以浙江茶叶为例 【摘要】文章首先以浙江茶叶为例从茶叶生产经营和行业管理落后、茶叶质量平安隐患依然存在、苛刻的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三个问题分析了绿色壁垒对我国出口的影响,接下来从宏观层面对策、中观观层面对策和微观观层面对策相应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绿色壁垒;浙江茶叶;出口;对策 自我国参加世贸组织以来,在享受到该组织成员间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的同时,又遇到了更为严厉的绿色壁垒限制。绿色壁垒是出于维护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平安,实施是合理的,但被单纯的用于贸易保护那么是不正当的。兴旺国家正是利用其隐蔽性较强、透明度低、不易
2、监督的保护措施,对我国农产品中的茶叶设置绿色贸易壁垒,给我国的茶叶出口造成了很大障碍。为了应对这种障碍,趋利避害是摆在中国商界和政府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因此,研究出好的应对之策对我国商品出口具有重要意义。 一、绿色壁垒对我国出口的影响:以浙江茶叶为例 浙江作为中国出口茶叶的大省,每年出口比重占全国的一半以上,但在最近几年,却也屡屡遭受来自进口国的绿色壁垒营销。茶叶是浙江的传统优势产业,有著名的西湖龙井、雁荡毛峰、天目青顶等,据统计,2021年全省茶园总面积264万亩,近十年面积增加70万亩;总产量16.74万吨、农业总产值77.5亿元,都比十年前增长40%多,其中占总产量40%的名优茶创造了9
3、0%的产值;出口数量和创汇金额均占全国50%以上,我国茶叶出口到世界11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总量30.3万吨,出口金额7.05亿美元,在全国占首位。茶叶为全省农业增效、农民致富以及新农村建设做出了较大奉献。但是,由于受到绿色壁垒的影响,浙江茶叶的出口仍遭受了较大的损失,出口前景不容乐观。 虽然这几年浙江省茶叶出口开展较快,但其茶叶出口存在一些问题,抵御国际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与世界主要茶叶出口国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受绿色壁垒障碍的影响,对全国茶叶出口都存在一定影响,尤其对茶叶产量很高的浙江省外贸企业更是较大影响,主要存在三个问题: 一茶叶生产经营和行业管理落后 茶叶的生产仍以传统的茶农分散种植
4、为主,生产规模小,生产方式和生产设备落后,未实现产业化,从生产、加工、营销、行业管理等方面缺乏战略管理,经营分散。其次,行业缺乏统一的出口管理。近年来,由于国际市场竞争的残酷,茶叶出口经营和管理体制滞后和不完善,加上经营主体素质参差不齐,缺乏国际贸易法规、法那么、维权等方面的知识,思想准备缺乏,自律、互律、联合对外意识较差,出现了哪里有销路大家都往哪里钻、一个茶类好销大家都争着上、一个品牌出了名假冒伪劣接踵而来,造成管理失控,经营秩序混乱,同时也侵犯了海外茶叶企业的商业利益。 二茶叶质量平安隐患依然存在 目前,浙江茶叶质量平安隐患依然存在,质量平安得不到保障。主要原因有:一是标准化推广应用率较
5、低。基层技术推广人员缺乏,局部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没有按照操作规程平安、合理地使用农药和化肥,使用方法和技术不科学、不标准的现象普遍存在。二是质量平安检测体系不健全。检测网络建设薄弱,质量平安监督职能难以有效地发挥作用。如对茶叶中的非茶类夹杂物、微生物污染、重金属等卫生指标的检测。出口欧盟的茶叶,在欧洲入境港口时,可以任意抽检,只要超过限量标准的茶叶都不准进入,然后实行封存、销毁或退回原产地。因此,我国茶叶产品质量的提高已是刻不容缓。 三苛刻的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 日本、欧盟、美国是茶叶的主要出口市场。近年来,这些主要的茶叶进口国不断提高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如日本自2006年5月29日开始施的“肯定
6、列表制度中涉及茶叶的农残限量指标从原有的83项增加到276项;欧盟从2006年1月起开始实行更加严格的食品及饲料平安新规定,茶叶农药残留的检验工程从原先的193项增加到210项,并从2005年8月1日起,将硫丹在茶叶中的残留限量从30mg/kg调整为0.01mg/kg,欧盟这一新标准相当于把“检测标准严格了3000倍。据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检测,目前浙江省出口茶叶中硫丹的含量一般为0.10mg/kg左右,与欧盟最大残留限量标准相比高出10倍,由此可能使施用过硫丹的茶叶出口欧盟全面受阻。 二、浙江茶叶应对绿色壁垒的对策 我国茶叶遭遇来自兴旺国家的绿色壁垒,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同时也是一个难得
7、的机遇。高质量、高标准的要求,是国际竞争的长期趋势。应对挑战,需要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同时也应该抱以积极地心态,把挑战作为进步的动力。 一宏观层面对策:完善茶产业相关法律制度,建立行之有效的出口体制 鉴于兴旺国家对我国茶叶进口越来越苛刻的农残工程检测,我国应该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实现与国际社会的接轨。要逐步实施对茶园病虫害区域化管理,进一步加强并完善茶叶的出口检测。根据兴旺国家层出不穷的制度条约,及时调整我国各项准那么的纰漏,保持与出口国各种标准体系的同步性。确保出口茶叶符合标准,突破绿色壁垒的障碍。例如:为提高浙江茶叶的质量竞争力,应采取以下措施:注重茶叶标准体系建设,尽快修订茶叶国家
8、标准和浙江省地方标准,与国际接轨,建立茶叶出口预警机制,密切关注进口国各类标准及法规的变化;提高标准化推广应用力度,把标准制成农民通俗易懂的操作模式图,加大茶叶标准化的培训、宣传、推广力度,提高茶叶标准化的应用率;建立和完善茶叶质量平安检测体系建设,严格茶叶生产的农药和化肥管理,把质量管理从单一的成品管理引导到过程管理上来,联合工商、质检、植检等部门的力量,加大抽检力度,建设和完善可追溯的质量检测体系。 二中观层面对策:充分发挥茶叶协会作用,建立绿色壁垒预警机制 针对浙江省众多的小规模出口茶企业,茶叶协会应充分发挥其作用,以一个整体的形式积极参与国际贸易,防止更多行业内部的恶性竞争,同时,茶叶
9、协会应积极建立与国外进口商的友好合作机制,及时收集市场信息,建立良好的绿色一类预警机制,提高企业获取信息的效率,降低企业的采集本钱,从而赢得价格优势。例如:企业可通加强生产管理来降低本钱,如尽可能减少各环节的成,在设计、采购、施工、生产、销售等各环节对本钱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控制;压缩原材料采购价格,尽可能在生产本地进行采购,提高原材料利用率及劳动生产率,以降低根底领域的投资体制严重滞后,不仅导致根底领域普遍缺乏竞争力,而且使这些有开展前景的产业,不能成为拉动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 三微观层面对策:树立茶企业绿色价值观念,实行绿色营销 企业是应对绿色壁垒的关键,作为国际贸易主体,必须在生产经营中
10、严格执行国家各项质量管理监测标准。企业应对绿色壁垒的根本在于转变观念,然后将这些观念渗透到企业文化、企业的环境管理、生产管理以及技术创新中去,才能实现应对绿色壁垒的真正跨越。浙江省茶企业要积极致力于树立自身的绿色形象,使之与进口国的绿色需求相一致,稳固自身在国际市场的地位。例如,我国在农产品质量平安管理方面,应大力推行ISO9000、ISO14000和欧盟的“绿色通行证标准体系等一系列国际认证,促使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转变观念,强化绿色管理意识,树立绿色营销观念,进一步做好各种认证工作,拿到国际贸易的“通行证。推行环境标准制度,开发环境标准产品,尽快完善并实施“国内绿色标志工作,在出口产品的质量
11、标准、制造工艺和产品认证方面,应参照国际标准和准那么,争取国际社会成认。 三、结语 中国参加WTO后,茶叶既有开展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严峻地挑战。茶叶有更多的时机进入国际市场,但与此同时,中国国内茶叶市场也不再封闭运行,国际先进的茶叶企业、跨国公司、甚至产茶国的脚步已经或将踏入国内茶叶市场,竞争将更加剧烈。要生存和开展就必须面对市场,面对问题,真抓实干,狠抓产品质量,引导绿色消费,创立中国茶叶品牌,并根据市场环境和形势的开展调整策略,趋利避害,扬长避短。 参考文献 【1】刘伟英,向香云,罗海辉.我国茶叶出口遭遇绿色壁垒的对策J.茶叶通讯,2006(01). 【2】周路.茶叶出口中的绿色壁垒与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5(12). 【3】吕叶.绿色壁垒我国茶叶出口的信号灯J.山东纺织经济,2007(2). 【4】毛祖法.浙江茶叶出口现状及应对国际“绿色壁垒的措施J.中国茶叶,2006(2). 【5】闫伟伟,徐秀英.浙江茶叶竞争力实证分析J.林业经济问题,2007(6). 【6】沈佐民,宛晓春.促进中国茶叶出口贸易开展的思路与对策J.农业经济问题,2007(5):2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