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精编.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796786 上传时间:2021-12-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精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精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精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精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精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精编.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精编班级:_ 姓名:_1. 文言文阅读。北人食菱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而啖菱,并角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注释)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坐:因为。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1)席而啖菱。 啖:_(2)欲以去热也。 去: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前山后山,何地不有!_(2)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_3北人“强不知以为知”,说说你对这种现象的看法。_4读了短文

2、,你一定会有许多感悟,请用一句名言警句来表达感悟,你认为最合适的一项是()A.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C.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D.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2. 阅读理解。吴起守信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注吴起:战国初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昔:从前。止:留住。求:寻找。俟(sì):等待。为:坚守。1“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一句中的“

3、之”指的是()A.吴起 B.朋友 C.食物 D.军队2“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一句中的“恐”的意思是()A.恐惧 B.恐慌 C.担心 D.使害怕3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现吴起守信的一项是()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A. B. C. D.4吴起“不食待之”的原因是()A.朋友告诉吴起不要先吃。B.吴起不想在答应别人后又食言。C.吴起要在军队里树立威信。D.吴起怕被人说闲话。5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_3. 阅读理解。

4、王戎不取道旁李  ,尝与诸小儿游。   ,诸儿竞走取之,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1补全原文。2解释下列词语和句子。信然:_ 诸:_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_3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你能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_4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的启示是什么?_4. 阅读理解。衡乃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注释)衡:匡衡,西汉经学家,官至丞相。逮:到,及。映:照耀。1借助注释读懂这个成语故事,并写出它的题目:_。2判断下列说法是

5、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穿壁”的意思是“在墙上穿一个洞”。(_)(2)第二句中的“其光”,联系上下文,指的是“匡衡家里的烛光”。(_)(3)第二句中“之”是指“书”。(_)3这个故事中的匡衡有怎样的精神品质?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_5.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练习。智子疑邻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注释:筑:修补。   父:指老人。1给下面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1)智其子(_)A智慧   B认为聪明   C理智(2)大亡其财(_)A丢失  

6、 B死亡   C没有2翻译“其家甚智其子”,并说明这样说的原因。_3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_6. 阅读铁杵成针片段,回答问题。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是:_。 方:_。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_3文中的“李太白”就是_代著名诗人_,被人们称为_。4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_7.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铁杵成针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1根据文言文的内容写出加

7、点字的意思。(1)传:_ (2)弃:_(3)意:_ (4)还:_2请把画“ ”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文。_3关于这篇文言文给我们的启示,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铁棒磨成针得花费多少时间和精力呀,我们不能做这么愚蠢的事B.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再难的事情也能做成功C.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能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8. 阅读课文,完成练习。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1)溺而不返:_(2)故为精卫:_(3)以堙于东海:_2翻译下列句子。(1)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_(2)炎帝之

8、少女,名曰女娃。_(3)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_3读完文章,你从精卫身上学到了什么样的精神?_9. 读王戎不取道旁李片段诸儿取之,回答问题。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1“折枝”的意思是(   )A.折断了树枝。 B.压弯了树枝。2从“_”和“_”两个词可以看出树上结的李子很多。3“诸儿竞走”的原因是_。(用文中原句回答)4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_10. 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瓶中有果,儿伸手入瓶,取之满握,拳不能出,手痛心急,大哭。母曰:“汝勿贪多,则拳可出矣。”1用“”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1)取之满握 “之”的意思是(_)(A代词,指手

9、 B代词,指果)(2)母曰“曰”的意思是(_)(A说,告诉 B日子)(3)汝勿贪多 “汝”的意思是(_)(A你 B女孩)2这篇短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A.文中的小孩愚蠢无知,软弱爱哭。B.做人不能太贪婪,要学会取舍。C.小孩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D.我们做事要善于动脑筋。11. 阅读理解。囊萤夜读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1解释下列字词。(1)恭_ (2)囊_(3)博学_ (4)练_2解释下列多义词。(1)囊萤夜读 _则练囊盛数十萤火 _(2)以照书  _以夜继日你 _3把下列

10、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_4回答下列问题。(1)我们应该向车胤学习什么?_(2)你还知道哪些苦读的故事?举23个例子,用一句话来概括其中蕴含的道理。_12. 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精卫填海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以堙于东海。1将课文补充完整。2下列对“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女娃在东海游玩,溺水后身亡。B.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C.女娃去东海游玩,再也没有回来。3这篇课文表现了女娃_的精神。4“精卫填海”属于神话故事,我还能写出

11、来个神话故事的名字_、_。13. 阅读理解。铁杵成针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1给文中画横线词选择正确的解释。世传(_)   世代相传。 世上传说。卒业(_)   完成学业。 诵读完毕。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各指代什么。(1)问之,曰:“欲作针。”“之”在文中指_。(2)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其”在文中指_。3老媪是怎样回答李白的?把文中相应的句子画上“”。4读了这则故事,你有什么启示?请写在下面。_。14. 小古文阅读,完成小题。郑人买履(l)郑人有欲买履者,

12、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注释:履:鞋。坐:同“座”,座位。之:到去。操:拿,携带。反:同“返”,返回。及:到,等到。遂:终于。宁:宁可。无:不。1给下面的“度”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A指量好的尺码。 B量长短。(1)“先自度其足”中“度”意思是(_)(2)“吾忘持度”中“度”意思是(_)2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用自己的话写写下面这句话的大概意思。原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大意:_3这则寓言故事,讽刺了什么样的人?大胆的写一写。_15. 文言文阅读。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邻居有烛而不逮。逮:_遂成大学。遂: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_(2)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_3出自这个故事的成语是_,从字面上看,成语的意思是_,现在人们一般用这个成语形容_。4读了短文,你觉得匡衡的哪些美德值得我们学习?_6 /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