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表.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844206 上传时间:2021-12-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表.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表班级:_ 姓名:_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1解释下面加横线字的意思。(1)兔走触株 (_)  (2)因释其耒而守株 (_)  (3)冀复得兔 (_)2翻译下面的句子。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_3用原文说一说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起因:_经过:_结果:_4阅读这则寓言故事,你获得怎样的启示?_2. 阅读综合训练。欧阳苦读(文言文)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获(dí)画地,教

2、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l)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抄录未毕,而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欧阳苦读(白话文)欧阳修先生在四岁时失去了父亲,家境贫穷,没有钱供他上学。母亲用获秆在沙地上写画,教他写字。还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让他学习写诗。等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他就到乡里的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进行抄写。还未抄完,就已经能背诵那篇文章。以至于白天黑夜废寝忘食,欧阳修只用心做读书这件事。_。1将文言文和白话文对比着阅读,并写出下面加点字词的意思。家贫无资(_)教以书字(_)及其稍长(_)或因而抄录

3、(_)昼夜忘寝食(_)惟读书是务(_)2欧阳修小时候,遇到的困难是:_;_。他克服困难,刻苦学习,文章中主要写了他小时候_、_、_这三件事。年龄大了之后,他又去_,还进行_,这些方面都表现了他是一个_的人。3文言文最后一句“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意思是(   )A.自从小时候开始学习,就像大人那样用笔学写诗歌和文章B.从小时候起他所写的诗词和文章,就不像大人那样用笔C.从小时候起他所写的诗词和文章,就向大人学习D.从小时候起他所写的诗词和文章,就像大人写的一样有文采4关于欧阳修和囊萤夜读中的车胤,两个人的相同点是_;不同点是欧阳修_,而车胤_。5欧阳修

4、的身上有怎样的精神品质值得你学习?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给你带来的启发。_3. 课内阅读。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_,_,_。1按原文填空。2本文主要学习古人_的精神。3再写出两个与古人读书求学有关的成语_  _。4. 阅读小古文,完成下面练习。猫  斗黄白二猫,斗于屋上,呼呼而鸣,耸毛竖尾,四目对射,两不相下。久之,白猫稍退缩,黄猫奋起逐之,白猫走入室中,不敢复出。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斗于屋上(_)     黄猫奋起逐之(_)白猫走入室中(_)   不敢复出(_)2两猫相斗,惊心动魄。请用“_”画出描写这

5、种紧张激烈场面的句子。3根据文章内容填空。这篇文章写了两只猫打斗,一只是(_)猫,另一只是(_)猫。它们在(_)上打斗。听,它们打斗时的声音(_);看,它们打斗时的样子(_),(_),两不相下。结果(_)猫败而(_)猫胜。5. 课内阅读。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1选择。(1)“尝与诸小儿游”中的“尝”的意思是(_)。A品尝B曾经C尝试(2)“唯戎不动”中的“唯”的意思是(_)。A只有B唯一C只是2“人问之”中的“之”指的是_。3王戎为什么说“此必苦李”?用“_”在文中画出他这样认为的理由。4你认

6、为王戎是一个怎样的孩子?_5这个故事带给我们的启示是()A.要保持自己独特的个性,不要别人做什么,自己也跟着去做什么。B.要选择合适的生活环境,这样才能发挥出自己的作用。C.做事之前要认真观察和思考,不要盲目地开始行动。6如果王戎和小伙伴们在道边又发现了一棵桃树,只有最高的树枝上还长着几个桃子,你认为树上的桃子甜吗?为什么?_6. 阅读理解。衡乃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注释)衡:匡衡,西汉经学家,官至丞相。逮:到,及。映:照耀。1借助注释读懂这个成语故事,并写出它的题目:_。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穿壁”的意

7、思是“在墙上穿一个洞”。(_)(2)第二句中的“其光”,联系上下文,指的是“匡衡家里的烛光”。(_)(3)第二句中“之”是指“书”。(_)3这个故事中的匡衡有怎样的精神品质?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_7. 阅读古文,完成练习。夸父逐日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注释)逐走:赛跑。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欲得饮:想喝水解渴。河、渭:黄河、渭河。大泽:大湖。道:半路上。邓林:桃林。1结合注释,解释下列句子。(1)夸父与日逐走,入日。_(2)未至,道渴而死。_(3)弃其杖,化为邓林。_2用自己的话讲一讲夸父逐日的故事。_

8、3夸父和精卫有什么共同点?你身边一定也有这样的人,把他(她)的故事写下来和大家分享吧。_8. 拓展阅读。故乡的芦苇(节选)每年,当春风刚刚吹谢雪花,故乡的芦苇就迫不及待地从还未褪尽寒意的泥土里探出尖尖的靛青色的脑袋。它长得很快,要不了多少日子,它就可以长到几尺高,快活地舒展出它那扁平的狭长的叶子。这时候,我和小伙伴们最喜欢摘一片芦叶,熟练地卷成小小的哨子,放在嘴边,吹出各种悦耳的乐音。我们被这美妙的乐音所陶醉,在亮晶晶的小河边,在碧青青的草地上,快乐地奔跑着,忘情地呼喊着我们还喜欢用芦叶折成绿色的芦叶船。手巧的伙伴,还会从旧火柴匣剪下小片片,当做舵,安在小船的尾部,还用香烟盒里的锡纸做成小小的

9、银色的帆叶。我们一个个光着小脚丫,蹲伏在河滩上,小心翼翼地把各自的小船移到水面上。“开船哆!开船啰!”于是,在一片欢呼雀跃声中,绿色的“船队”便满载着我们纯真的幻想之花,顺流而去1请在文中找到符合下面结构的词语。ABB式:_ _ABCC式:_2文中的第一自然段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_3故乡的芦苇带给“我们”哪些欢乐?试着写一下吧。_9.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精卫填海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1解释下列汉字。溺:_  故:_ 堙:_2翻译句子。(1)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_(2)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

10、东海。_10. 文言文阅读。 凿壁偷光匡(kuàng)街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di)  , 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注释:本文选自西京杂记,区街:西汉经学家。速:到,及,不逮,指烛光照不到。穿壁:在墙上打洞,穿:凿。1下列说法只有2项是正确的,分别是(_)和(_)。 A读“匡衡勤学而无烛”时可以这样停顿:“匡衡/勤学/而/无烛”。B匡衡偷邻居家的蜡烛来照着读书。C这是西京杂记中的一个故事。D匡衡穿过墙壁到邻居家看书。2匡衡是一个_的人,我还知道跟他一样的古人是_。11. 课外阅读。文彦博树洞取球文彦博少时,与群儿击球。球忽跃入树穴,群儿谋取

11、之,穴深,不能得。彦博以盆取水,灌入穴中,球遂浮出。1给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1)文彦博少时,与群儿击球。(_)A一群儿子B一群孩子C一个叫群儿的孩子(2)彦博以盆取水。(_)A所以B于是C用2“群儿谋取之”中的“之”指的是_。3球掉进树洞之后,群儿和文彦博分别是怎样做的?(用原文回答)(1)群儿:_(2)文彦博:_4你认为文彦博是一个怎样的孩子?_5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_12. 阅读短文。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尝与诸小儿游(_)A经

12、常 B曾经 C尝试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_)A曲折的树枝 B折取树枝  C压弯树枝2面对多子的李树,其他小朋友都争着去采摘,王戎却无动于衷的原因是:_ 。3王戎说“此必苦李”的原因是:_。4面对同一件事,王戎的表现和其他小朋友很不同,而且事实证明他的判断是正确的,这充分说明王戎是一个_的人。13. 阅读古文郑人买履,完成练习。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返归取之。及返,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注释:欲:将要,想要。履:鞋。度(duó):测量。置:放置。之:量好的尺码。

13、坐:同“座”。操:携带。持:拿。遂:于是。以:用。宁:宁可。自信:相信自己。1根据注释解释下列句子。(1)何不试之以足?_(2)宁信度,无自信也。_2这是一则_故事。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A.不思变通,终将一事无成B.遇事不能嫌麻烦14. 课内阅读理解。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o)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1“未成,弃去”中“弃”的意思是( )A.离开 B.放弃 C.不要2“方磨铁杵”中“方”的意思是( )A.刚才 B.正在 C.开始3“太白感其意,还卒业”这句话

14、的意思是:_。4下列朗读节奏正确的是(   )A.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B.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C.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D.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5下列名言与本文告诉我们的道理不相符的是( )A.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B.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C.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D.欲要看究竟,处处细留心。6“太白感其意”,他当时会想些什么?_15. 课内阅读。铁杵成针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1给下列字选择正确的解释。(1)过是溪(_)A这B正确C名字叫“是”(2)太白感其意(_)A被她的意志感动B明白了她的意思C感谢她的语意(3)还卒业(_)A还是结束了学习B回去完成了学业C还是完成了学业2用原文填空回答问题。(1)李太白刚开始在磨针溪读书状况是“_”。(2)李太白“过是溪”看到的事情是“_”。(3)李太白还卒业的原因是“_”。6 /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