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鸣涧》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_2.docx

上传人:啊飒飒 文档编号:12900694 上传时间:2021-12-0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6.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鸟鸣涧》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_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鸟鸣涧》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_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鸟鸣涧》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_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鸟鸣涧》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_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鸟鸣涧》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_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鸟鸣涧》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_2.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鸟鸣涧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诸葛亮是依靠安静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不不宁静就不能到达高尚的思想境界。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鸟鸣涧这首古诗,来感受一下唐代诗人王维的静的境界。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了鸟鸣涧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供大家参考。 鸟鸣涧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句描绘的意境。 2、体会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在朗读中理解诗句的意思。 2、体会古诗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朗读录音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谈话引入 1、(展示插图)问:这幅图中描写了哪些景物?你能试着说说插图的内容吗?(学生自由发言) 2、解题及简介。 二、体会诗的意境 1

2、、提出问题: (1)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的哪些景物? (2)诗中描绘了怎样的意境? (3)古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2、播放朗读录音。 学生一边看图,一边听录音,带着上面的问题,感悟诗情。 三、自由读诗,了解诗意 1、学生自由读诗。 2、小组合作交流诗句的意思。 四、感悟诗境 1、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学生在课本上批画圈点。 2、这首诗写出了夜的什么特点? 3、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4、学生齐读这首诗。 五、指导朗读 1、指名学生读。 2、教师评议并指导。 3、教师范读,学生标出节奏。 4、注意重读“落”、“空”、“惊”这三个词语。 5、学生齐读。 六、课堂小结 1、学生朗读并背诵古诗。

3、2、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古诗的方法。 鸟鸣涧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2 教学内容: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教学目的:1 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味,有感情地吟诵并背诵。 2 扣住重点词“静”“空”引导学生想象,体会诗歌描绘的静谧悠远的意境,感受的虚静淡泊。 教学重难点: 1 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的虚静淡泊。 2 读出诗歌的韵味。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课件名言导入 1出示课件,诸葛亮诫子书中前两句。 2生齐读,口头解其意,并指名说。 3出示释意的课件。学生齐读并理解,指名体会诸葛亮“静”的境界。 4 归纳:诸葛亮是依靠安静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不不宁静就不能到

4、达高尚的思想境界。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鸟鸣涧这首古诗,来感受一下唐代诗人王维的静的境界。 二 自学解诗意 1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 请翻开课本156页自读古诗。 3 课件出示自读题纲。读诗歌,要求正确、流利。知、写作背景。解诗题。明诗意。 4 交流自学情况:指名三位同学读诗歌,再评议。指名学生说说你知道的哪些情况。再出示课件简介,齐读。指名学生理解诗题,再出示课件的理解。出示课件字义,让学生说说诗句的意思。再出示课件诗句之意,齐读。 三 赏析诗歌 1过渡 同学们我们已经把这首诗读通顺了,但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既然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现在就让我们来品读这首诗。 2 诗歌中的音乐。出示

5、课件指导学生读准字音。重点是“闲”“落”“静”“空”“鸣”“中”等字。指导学生读准声调。让学 生看着课件用手指书空画着读。出示课件指导学生读出平仄,平指一二声,仄指三四声。注意读出平长仄短。师范读,学生齐读,读出诗中的音乐。再分组读,评议。 3 诗歌中的画。过渡 孩子们继续读,在诗歌中有音乐,还有一幅幅山水画。二十个字就仿佛浓缩成了一个字。(板书:静)静到了什么程度?指名说,明确“空”(板书:空)这个夜,出奇的静,静得仿佛山都空了,“空”字让你联想到什么?指名说,明确(空洞,冷清,孤寂,一无所有)启发想象诗歌的画面,A我看到了春天寂静无声,桂花不知不觉地凋落。寂静使春夜里的山更让人觉得空空荡荡

6、。月亮出来了,小鸟竟然被月光 惊动。时不时在山涧中传出一阵阵清脆的鸟鸣。B我看到了几片桂花缓缓飘落下来,宁静的月色中春山一片空寂。皎洁的月光照亮了整座春山,一群鸟儿被惊动的振动着翅膀,“叽叽喳喳”乱叫,清脆的叫声在山谷间发出。由此可见王维静的境界是什么?指名回答,明确:悠闲自在、淡泊名利。 四 总结照应。师:我们再来看看诸葛亮的诫子书全文,出示课件,齐读。出示课件,齐读意思。再次体会诸葛亮的静的境界即“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师:希望我们也应该以王维的淡泊名利的静和诸葛亮“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静来自勉,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五 布置作业。出示课件。 六 板书设计 鸟鸣涧 王维 静 空 悠闲自在

7、 淡泊名利 鸟鸣涧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3 、教学内容概述 长春版教材第十册第二板块古诗四首中的第二首,这是一首著名的山水诗,是韦应物最负盛名的写景佳作。诗里写的虽然是平常的景物,但经诗人的点染,却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韵之画。本篇为任滁州剌史时所作。游览至滁州西涧,写下了这首诗情浓郁的小诗。这首诗也是诗人当时处境和心情的形象写照,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二、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目标:认识1个字,会写2个字。 能力目标: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情感目标:想象古诗的意境,体会的心境。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体味意境。 教学难点:理解在诗歌中寄予的感情。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五年级的学

8、生虽然对古诗有一定的积累,也掌握了一些理解古诗意思的方法,所以说,对他们而言,理解这首诗的意思并不难,但是对所要表达的思想可能会似懂非懂,所以在教学前需要布置学生收集有关韦应物的资料,这样很利于学生感悟到要表达的情感。教学中,要出示一些教学课件,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情境,从而激活学生想象力,感悟到所表达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唐代诗人王勃的一首送别诗,谁能有感情地背一背这首诗?能说说这首诗中的名句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诗中的名句千古传颂,经常被引用,唐代还有很多被后人传颂的古诗,今天我们学习本版块的第二首诗:滁州西涧,这首诗中也同样有被人传颂的佳句,

9、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学习要求会认的字“滁”,通过课前的预习,能解释一下诗题的意思吗? (二)初读古诗,理解诗意 1、学生自读古诗,读准字音,利用工具书自学要求会写的字“涧”“郦”,并理解诗句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学生汇报,教师相机点拨。 3、学习前两行诗,读一读这两行诗,看看都写了什么?(用横线把描写的景物勾画出来)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学生汇报,教师相机点拨: (1)这个草是什么样的草呢?(幽草)这里的“幽草”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沉静、安闲)那么,这个“幽”字在这里就赋予了“草”独特色彩和意味!就独怜(爱)这幽草。 (2)黄鹂大家还知道哪些诗歌中出现了黄鹂呢?(两个黄鹂鸣翠

10、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笔下的黄鹂活泼可爱,生机勃勃,表现了悠然自得的情怀。那么韦应物笔下的黄鹂鸣叫也是这样的含义吗?高高在上的深树林中的黄鹂传来清脆的鸣叫,对它是什么态度呢?这就要从第一句诗中去寻找答案了,是什么?(毫不在意,因为他“独怜”幽草) (3)能根据你的理解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吗? (4)再读这两行诗,想象是描写的画面。 前两行诗写了在涧边所见的景物,后两行诗又写了在哪所见的景物呢? 4、学习后两行诗。指生读后两行诗,教师出示课件 百度收索: 看后,现在你能说说后两句诗描写的是哪的景物了吗?(涧中)能结合画面说说后两行诗的意思吗?(同桌间交流后汇报) (1)学生汇报,教师相机点拨: 这里的“急”除了形容潮水外,还有别的含义吗?来这里享受清幽的环境,到晚上了,没想到春雨不断竟涨起了春潮。此时,应该是什么样的心情呢?(急于归航)于是,他慌忙地去找他的舟舟在河中是什么样的呢?(舟自横)为什么会横着呢?(水的力度很大)进一步突出了当时这春潮的急! (2)再读这两行诗,体会是所描写的画面。 (三)把握整首诗,体会的情感 1、怜喜爱,怜惜。开篇将幽草、黄鹂并提,用“独怜”的字眼,很明显地表露了诗人安贫守节,不高居媚时的胸襟。 2、舟自横这里需要联系着的身世来理解它的深意了!课件出示画像,介绍韦应物。 (四) 感情诵读古诗,背诵古诗。 (五)作业:背诵课后积累中的古诗惠崇春江晓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