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数学可能性教案.docx

上传人:PIYPING 文档编号:12901156 上传时间:2021-12-0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0.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册数学可能性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五年级上册数学可能性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五年级上册数学可能性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五年级上册数学可能性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上册数学可能性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册数学可能性教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五年级上册数学可能性教案 在数学课学习中,老师要让学生们的兴趣大增,如身临其境,能更深切的理解教学内容。每一篇五年级数学教案都是五年级数学教师的心血,你不妨与我们分享你的五年级数学教案。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有关于五年级上册数学可能性教案,希望你喜欢。 #202132五年级上册数学可能性教案1 教学内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概念,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 教学目标 : 1.学生通过操作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并初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会用求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

2、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会用求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具运用: 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剪刀,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什么是长方体的长、宽、高?什么是正方体的棱长? 2.指出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并说出长方体的特征。指出正方体的棱长,并说出正方体的特征。 二、新课讲授 1.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 (1)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长方体纸盒,在上面分另标出“上”、“下”、“前”、“后”、“左”、“右”六个面。 师生共同复习长方形的特征。请同学们沿着长方体纸盒的前面和上面相交的棱剪开,得到右面这幅展开图。 (2)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正方体纸盒,分

3、别标出“上、下、前、后、左、右”六个面,然后师生共同复习正方体的特征。让学生分别沿着正方体的棱剪开。得到右面正方体展开图。 (3)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的展开图,看看哪些面的面积相等,长方体中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观察后,小组议一议。引导学生总结长方体的表面积概念。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2.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经常需要计算哪些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 (2)出示教材第24页例1。 理解分析,做一个包装箱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硬纸板,实际上是求什么?(这个长方体饭包装箱的表面积) 先确定每个面的长和宽,再

4、分别计算出每个面的面积,最后把每个面的面积合起来就是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 (3)尝试独立解答。 (4)集体交流反馈。 老师根据学生的解题思路进行板书。 方法一:长方体的表面积=6个面的面积和 0.7×0.4+0.7×0.4+0.5×0.4+0.5×0.4+0.7×0.5+0.7×0.5=0.28+0.28+0.2+0.2+0.35+0.35=1.66(m2) 方法二:长方体的表面积=上、下两个面的面积+前、后两个面的面积+左、右两个面的面积 0.7×0.4×2+0.5×0.4×2+0.7

5、5;0.5×2=0.7+0.56+0.4=1.66(m2) 方法三:(上面的面积+前面的面积+左面的面积)×2 (0.7×0.4+0.5×0.4+0.7×0.5)×2=0.83×2=1.66(m2) (5)比较三种方法,你认为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关键是找什么?这三种方法你喜欢哪种方法? (6)请同学们尝试自己解答教材第24页例2, 集体交流算法,请学生说说你是怎样解答计算正方体表面积的。 三、课堂作业 1. 完成教材第23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24页“做一做”。 3.完成教材第2526页练习六第1、2、3、4、6、7题。

6、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又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并掌握了长方休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学习,你能说说你的收获吗? 板书设计: #503900五年级上册数学可能性教案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座位抽象成用列、行表示的平面图的过程,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谈话:我们每个学期都要召开家长会,如果是你爸爸来参加家长会了,你用什么方法告诉他

7、你在教室里的位置呢? 2、指名学生汇报,预设回答:(我坐在第一组第二张桌子;我坐在教室中间的位置;我坐在第五行靠墙的位置)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一一点评 指出:要确定自己的位置,一个条件是不够的,至少需要两个条件。 3、谈话:今天我就要学习一种简洁、新颖的方法来确定位置,想知道是什么方法吗?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 (1)出示例题图,提问:这是某个班级的座位图,从图中你看出了什么? 学生回答后继续追问:谁能说说小军的位置? 预设回答:(小军坐在第4竖排第三个;小军坐在第三横排的第4个) 指导学生数的时候是从哪向哪数。 提问:如果我们不知道小军的位置,听了刚才同学的发言,能顺利地找到小军的位置吗?

8、 谈话:这些方法都是正确的,但是你觉得用这样的方法描述小军的位置有什么不足之处吗? 预设回答(不够清楚,比较麻烦) (2)用数对表示位置。 出示抽象图,谈话:我们把刚才例题图转化为抽象图,你还能找到小军的位置吗? 第5行 第4行 第3行 第2行 第1行 第 第 第 第 第 第 1 2 3 4 5 6 列 列 列 列 列 列 谈话:实际上,在确定位置时,竖排叫列,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 横排叫行,确定第几行一半从前往后数(指图板书)。 小军位置是第几列第几行?(从左向右数第4列,从前向后数第3行) 像这样的位置我们可以用一个数对来表示(4,3) 让学生说说对(4,3)的理解 小结:(4,3)

9、表示第4列,第3行,这样的数对包含两个数,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两个数之间用逗号隔开,外面加上小括号。 (3)用数对表示位置。 课件出示问题:在抽象图中找出第2列第4行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让其他学生点评 继续出示问题:( 6,5 )在上图中表示第几列第几行的位置。 指名学生回答,让其他学生点评 回到例1教学用图,谈话:小军还有几个好朋友,你能用数对表示出他们的位置吗? 指名学生回答,并让他们说出表示什么 2、情境教学 (1)谈话:我们刚才学习了用数对来表示位置,那么家长会之前你能这个方法告诉你家长的位置吗?我们规定从讲台开始,从前向后分别为第一行、第二行

10、;从教室的门开始,老师的方向从左向右分别为第一列、第二列。请大家每个人都想想自己的位置怎么用数对表示。 (2)同桌互相交流,说说自己位置表示的数对 (3)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的位置和表示的数对,然后点评 (4)活动:出示数对,请相应的同学起立 (1,4) (4,3) (2,2) (5,1) (7,5) (9,6) 点评:为什么 2.完成“练一练”。 (1)学生在书上完成1.2题。 你能找到第2列第4行的位置吗?有数对怎样表示? (2)(5,5)表示什么呢?是图上的哪个圈? 两个“5”表示的意思一样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三第1题。 教室里的座位共有几列几行呢?第1列第1行是哪个同学的座位?

11、用数对怎样表示你能说说自己的座位在第几列第几行吗?用数对怎样表示? 在小组中互相说说,并互相指其他座位说数对。 2.完成练习三第2题。 在实际生活中,也经常用数对确定位置。 你能悦纳嘎数对表示这四块瓷砖的位置吗? 追问:第3列的两块瓷砖有什么共同特点吗? 第4行的两块瓷砖用数对表示位置时,写出的两个数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同一列的两块瓷砖,数对中的第一个数相同; 同一行的瓷砖,数对中的第二个数相同。 3.完成第3题。 (1)独立完成用数对表示每一块花砖的位置。 (2)在小组中交流花砖位置的排列有什么规律? (3)汇报交流结果。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学习用数对确定位

12、置的方法对你以后有什么指导作用呢? 板书设计: 用数对确定位置 竖排叫列,横排叫行。 数对中的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 两个数之间用逗号隔开,两个数的外面用小括号括起来。 #501567五年级上册数学可能性教案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5页例4。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最简分数和约分的意义,掌握约分的方法。 2.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归纳、概括出最简分数的概念及约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地对分数进行约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提问:你能很快找出下面各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吗? 9和1815和217和94和2420

13、和2811和13 2.提问:你是怎样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有几种情况?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小结: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时,有两种特殊情况:一种是两个数成倍数关系,较小的数就是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另一种是两个数的公因数只有1,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就是1。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4:把2430化成分子和分母比较小且分数大小不变的分数。 (1)学生先尝试,引导学生想出多种方法进行约分。 方法一:用分子、分母的公因数,逐次去除分子和分母。 2430=24÷230÷2=12151215=12÷315÷3=45 方法二:用分子、分母的最大公因数,分

14、别去除分子和分母。 2430=24÷630÷6=45 (2)教师:怎样进行约分? 引导学生概括出方法:用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1除外)去除。 (3)指出:像这样,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板书) 约分时还可以怎样写呢?请同学们自学教科书第65页的例4。试着自己写一写。学生汇报约分的写法,教师板书。 2.教师:45的分子和分母有什么关系?(学生观察后汇报:45的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 教师指出: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这样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强调约分时,要约成最简分数) 三、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叫最简分

15、数和怎样约分。在约分时,可以用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分别去除分子和分母,直到约成最简分数为止;也可以直接用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去除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得到最简分数。用第二种方法比较简便,但是,必须要能看出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 【板书设计】 约分 2430=24÷230÷2=12151215=12÷315÷3=452430=24÷630÷6=45 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这样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是约分,它是分数的基本性质的直接运用,与公因数、最大

16、公因数等概念密切相关。在本课教学中,我关注学生探究活动的空间,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比较计算结果的过程中认识最简分数,理解最简分数的含义,引导他们在活动中通过观察、判断、比较、归纳等方式,经历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 #202173五年级上册数学可能性教案4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质数和合数 教学目标: 1.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并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会把自然数按因数 的个数进行分类. 2.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全面概括.准确判断.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准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学难点: 找出100

17、以内的质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加深前面知识的理解,为新知作铺垫) 下面各数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谁是偶数,谁是奇数. 3和15 4和24 49和7 91和13 指名回答。 二、小组合作学习质数和合数的的概念。 全班分两组探讨并写出120各数的因数。 1、观察各数因数的个数的特点。 2、板前填写师出示的表格。 只有一个因数 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 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 3、师概括: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的数叫做质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们的数叫做合数。(板书:质数和合数) 4、举例。 你能举一些质数的例子吗? 你能举一些合数的例子吗? 练习:最小的质数是谁

18、?最小的合数是谁?质数有多少个因数?合数至少有多少个因数? 5。探究“1”是质数还是合数。 刚才我们说了还有一类就是只有一个因数的。想一想:只有一个因数的数除了1还有其它的数吗?(没有了,)1是质数吗?为什么?是合数吗?为什么?(不是,因为它既不符合质数的特点,也不符合合数的特点。) 引导学生明确: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练习:自然数中除了质数就是合数吗? 三、给自然数分类。 1、想一想 师:按照是不是2的倍数把自然数分为奇数和偶数。按照因数个数的多少,把非零自然数分为哪几类? 生:质数,合数,1。 2、说一说。 既然知道了什么是质数,什么是合数,那么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关键是看什么?

19、 引导学生明确:关键看因数的个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个数就是质数,如果有两个以上因数,这个数就是合数。 四、师生学习教材24页的例1。 老师:除了用找因数的方法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还可以用查质数表的方法。 1、师引导学生找出30以内的质数。 提问:这些数里有质数、合数和1,现在要保留30以内的质数,其他的数应该怎么办?(先划去1,)再划去什么?(再划去2以外的偶数)最后划去什么?(最后划去3、5的倍数,但3、5本身不划去)剩下的都是什么数?(剩下的就是30以内的质数。) (特殊记忆20以内的质数,因为它常用。) 2。小组探究100以内的质数。 3。汇报100以内的质数。

20、师生共同整理100以内的质数表。 4。应用100以内质数表: 练习:(1)有的奇数都是质数吗?(2)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吗? 五、思维训练。 有两个质数,它们的和是小于100的奇数,并且是17的倍数。求这两个数。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质数和合数)什么叫质数?(一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什么叫合数?(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外还有别的因数的,这样的数叫做合数。)你会判断质数和合数吗?判断的关键是什么?(看这个数因数的个数。) 反思:在设计质数与合数这一节课时,我用“细心观察、全面概括、准确判断”这一主线贯穿全课。并在每个新知的后面都设计了一个小练习。以便及时巩固

21、和加深对新知的理解和记忆。最后的思维训练,是给本节课学得很好的学生一个思维的提升。小结又针对全班学生做了新知的概括。 在学生找20以内各数的因数时,我应该注重探索,体现自主。就是放手让学生自己想办法以最短的时间找出各数因数,并在我的引导下按因数的个数给各数分类,最终得出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在以后的学习中我应当多多提倡自主探索性学习,注重“学习过程”,而不是急于看到结果。让学生成为自主自动的思想家,在学习新知识时根据已积累的知识经验有所选择、判断、解释、运用,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202174五年级上册数学可能性教案5 教学目标: 1、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并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会把

22、自然数按约数的个数进行分类。2、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培养学生敢于探索科学之谜的精神,充分展示数学自身的魅力。 教学重点: 1、理解掌握质数、合数的概念。 2、初步学会准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学难点:区分奇数、质数、偶数、合数。 教学过程: 一、探究发现,总结概念: 1、师:(出示三个同样的小正方形)每个正方形的边长为1,用这样的三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你能拼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全班交流。 2、师:这样的四个小正方形能拼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 学生各自独立思考,想像后举手回答。 3、师:同学们再想一下,如果有12个这样的小正方形,你能拼

23、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 师:我看到许多同学不用画就已经知道了。(指名说一说) 4、师:同学们,如果给出的正方形的个数越多,那拼出的不同的长方形的个数,你觉得会怎么样? 学生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说:会越多。 师:确定吗?(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5、师:同学们,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有时只能拼出一种,有时拼出的长方形不止一种。你觉得当小正方形的个数是什么数的时候,只能拼一种? 什么情况下拼得的长方形不止一种?并举例说明。 先让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师:同学们,像上面这些数(板书的3、13、7、5、11等数),在数学上我们把它们叫做质数,下面的这些数(4、6、8、9、10、12

24、、14、15等数)我们把它们叫做合数。那究竟什么样的数叫质数,什么样的数叫合数呢? 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然后再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总结质数和合数的概念,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略) 6、让学生举例说说哪些数是质数,哪些数是合数,并说出理由。 7、师:那你们认为“1”是什么数? 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展开讨论。 二、动手操作,制质数表。 1、师出示:73。让学生思考着它是不是质数。 师:要想马上知道73是什么数还真不容易。如果有质数表可查就方便了。(同学们都说“是呀”。) 师:这表从哪来呢? (教师出示百以内数表)这上面是1到100这100个数,它不是质数表,你们能不能想办法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制成质数表?谁来说说自己的想法?(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 2、让学生动手制作质数表。 3、集体交流方法。 三、练习巩固: 完成练习四第1、2题。 四、课题小结: 这节课你在激烈的讨论中有什么收获? 数学教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