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沪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docx

上传人:PIYPING 文档编号:12903942 上传时间:2021-12-0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1.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粤沪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粤沪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粤沪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粤沪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粤沪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粤沪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粤沪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 物理是以观察和实验为主的学科.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针对一些物理现象设计和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和理解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今天我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粤沪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粤沪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了解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能分析简单情况下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2 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 知道力的两种作用效果;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分析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实验分析、演示、讲解、讨论与分析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

2、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作用效果。 难点: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我们在这一章中要学习一个新的物理概念力。力是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常用的一个概念,也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这一章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力的一些知识。 2、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教师:我们常常提到“力”这个字,但是在物理学中所说的力的含义要比生活中所说的力的含义狭窄、确切得多。 人推车需要力;人把水桶提起来需要力;马拉车需要用力。这些有力出现的实例中都伴有肌肉紧张,所以力的概念最初是由肌肉紧张而来的。但在在大量情况下,虽然没有出现肌肉紧张的情况,

3、仍然有力存在,因为产生了和肌肉紧张相同的效果。大家看,用吸铁石吸引这些大头针,尽管没有肌肉紧张,不是也有力存在吗?演示 【学生活动】 请大家举出有力存在的实例。 请大家考虑,当有力存在或出现时有几个物体? 【教师归纳】 有力存在时,一定有两个物体发生了某种作用。吸引、拉、举等等是对这些作用的具体描绘。 吸铁石吸引铁钉,吸引就是吸铁石对铁休的吸引力。运动员举杠铃,举就是运动员对杠铃的力。火车头拉车箱,拉就是火车头对车箱的力 上述的例子说明,有力存在时,总有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发生了作用。所以,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一组物体是施力的,另一组物体是受力的。对一个力来说,有施力物也有受力物。现在请大家

4、指出下列各力的施力物和受力物。 汽车对拖车的拉力;推土机对土的推力;起重机向上吊起集装箱的力 【归纳小结】 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对力的理解应注意以下两点。这里所说的作用指的就是力。当有力出现时,应分清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尤其是注意认清哪个物体是受力物体。 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实验演示】 1演示实验:吸铁石吸引大头针。 2演示实验:铁块吸引小磁针的一个极。 3用手提起重物,手的感觉。 【归纳小结】 当A物体对B物体用力的同时,B物体也会对A物体施加一个力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力的作用效果 【实验演示】 1实验:用手将弹簧拉长。 2实验:手用力使锯条变弯曲。

5、 3实验:用手压气球。 教师:从实验中可以看到,弹簧受力变长了;锯条受力变弯了;气球受力变瘪了。 【归纳小结】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实验演示】 1用手推静止在桌面上的书。 2用手接住扔过来的球。 3用乒乓拍把乒乓球打回去。 教师:书静止在桌面上,施加一个力,从静止变成了运动;球在空中运动,由于受力,从运动变成了静止;乒乓球受力改变了运动方向。 【归纳小结】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速度,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 即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四、本课小结 1、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形状。 五、教学反思 粤沪版八年级物理

6、下册教案2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3.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用示意图表示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力的三要素,用示意图表示力。 教学难点: 1、力的概念 2、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过程 一、力的作用效果 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第2、3面,回答下列问题: 1力有如下两大作用效果: 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 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力能不能看见?不能,我们是通过力产生的作用效果来感受力的存在,这种物理研究方法我们叫做“转换法”。 小组讨论 请小组同学合作,完成如下探究: 1用力捏橡皮泥

7、,松手后,观察橡皮泥的形状;用力拉弹簧,观察弹簧的形状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2如图,让小铁球两次从斜面上滚下,分别在小铁球的前方、侧方放一个磁体,观察小铁球的运动情况有什么样的改变。 教师点拨 1.形变包括形状和体积的改变,形变可以是很明显的,也可以是非常微小的。 2.运动状态改变包括物体的运动速度改变加速、减速或运动方向改变. 3.关于力的作用效果,要理解成用力可以或能产生什么样的作用效果,而不能理解成力一定能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可引导学生举例加深理解比如一小孩用力推一辆重型卡车,卡车的表面可能发生微小的形变,但运动状态是不可能改变的. 跟踪训练 1.用手拍桌面,手会感到疼,这说明物体间力的作

8、用是相互的;用力捏一下空易拉罐,易拉罐变扁了,这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2.小亮参加立定跳远考试,起跳时他用力向后蹬地,就能向前运动,一是利用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二是利用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二、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第3面,同时观看课件上的图片,展示日常生活中、体育活动中以及工农业生产中与力有关的现象,完成填空: 1日常生活中:手拍打桌子、人推车、用手捏橡皮泥学生实验:手拍打桌子,感受力. 2体育运动中:足球运动员踢足球、举重运动员举起杠铃、排球运动员托球学生举例上面这些有力出现的实例中都与人有关,都伴随有肌肉紧张,所以力的概念最初是由肌肉紧张而来的. 3工

9、农业生产中:汽车拉拖车、起重机吊起货物学生举例. 1.人用力推小车,人对车施加了力,施力物体是人,受力物体是车. 2.人用力拉弹簧,人对弹簧施加了力,施力物体是人,受力物体是弹簧. 3.起重机提重物,起重机对重物施加了力,施力物体是起重机,受力物体是重物. 以上现象说明力的特点是:要有推、拉、提、压、击、打、拍、吸等作用,所以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即推或拉的作用. 小组讨论 1.有力的作用至少存在两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的物体叫施力物体,承受力的作用的物体叫受力物体,一个物体能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2.相互接触的物体可以有力的作用,不接触的物体也可以有力的作用吗? 演示实验:用磁铁靠近大头针不要接触

10、 现象:大头针被磁铁吸引; 说明:不接触的两个物体也可以有力的作用. 3.由前面一些现象,我们可以把力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如:磁力、地球吸引月球、太阳吸引地球的吸引力属于非接触力,常见的推、拉、挤、压、托属于接触力. 教师点拨 上述现象中存在的共同地方:物体-作用-物体.有力存在时,总有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发生了作用,推、拉、挤、打、压、吸引、举、排斥等等都是对这些作用的具体描绘,由此得出力的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跟踪训练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不可能有力的作用 B.力可以脱离物体存在,比如引力 C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就一定有力的作用 D.任何一个力必定存在施力物

11、体和受力物体 2.以下描述的各力中,两物体必须接触才能发生相互作用的是C A.地球对人的引力 B.磁极间的作用力 C.支架对磁铁的支持力 D.两带电气球间的斥力 三、力的三要素及力的示意图 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第4面,完成下列问题: 1物理学中,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2力通常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箭头的方向指向力的方向;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箭头旁用字母表示受什么力。 小组讨论 请各组同学合成,完成下列探究: 用大小不同力拉同一根橡皮筋,橡皮筋的形变程度是否相同? 手握着门把手,用同样大小的力分别从教室的内外推门,门的运动状态改变是否相同?

12、 找班上一位“大力士”男生,用同样的力从门外推门的门轴部分和外边框,门的运动状态改变是否相同? 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得出,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有关.我们把这三者称之为“力的三要素”,因为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多个,所以我们在探究多因素影响同一物理量时,应采取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 2.力看不到,摸不着,为研究力方便,我们要学会如何用几何模型来表示力,具体方法: 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若已给出力的大小最好在箭头附近标示出力的大小,这种画力的方法叫力的示意图. 3.一木块放在水平地面上,画出

13、木块受到水平向右拉力的示意图. 教师点拨 1.由于影响力的作用效果有多个因素,在探究力的三要素如何影响力的作用效果时,应采取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注意控制变量法的语言叙述. 2.画力的示意图时,受力物体可用长方形或圆形这些较简单的几何图形代替. 跟踪训练 1.如图所示实验,表示力的作用效果与B A.力的大小有关 B.力的方向有关 C.力的作用点有关 D.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有关 2.如图所示为小明拉车的情景,请画出绳子对车的拉力示意图。力的作用点A已画出 粤沪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3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知道三种杠杆的概念、特点及应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三种杠

14、杆的分析,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能力及应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了解杠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物理知识对提高人民生活、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在.主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能根据三种杠杆的概念对常用的杠杆进行归类。 教学难点:能正确画出杠杆示意图,找出杠杆的支点、动力、阻力。 教学方法:分析归纳法 教学用具:剪刀、钳子、瓶起子、镊子、指甲剪、天平、杠称、杠杆和支架、钩码、弹簧测力计、线。 学习过程: 一、复习巩固 1、什么是杠杆的一点两力两臂? 2、什么是杠杆的平衡条件? 3、请几位同学支黑板上画出事先画

15、在黑板上的杠杆的示意图,在画完杠杆的示意图后,进行点评,巩固力臂的画法。 二、创设情境 对上述的杠杆从比较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进行归类,得出三种杠杆,这三种杠杆在应用各有哪些优缺点。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四、展示汇报 1、三种杠杆 请同学们在课本上画出各杠杆的力臂,根据三种杠杆的概念,并判断哪些是省力杠杆?哪些是费力杠杆?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后回答以下问题。 省力和费力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省距离和费距离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问中是指比较动力和阻力的大小。若动力比阻力小,则省力。反之,则费力。 引导学生说出问中是指比较动力作用点通过的距离和阻力作用点通过的距离的大小。若动力作用点通

16、过的距离比阻力作用点通过的距离小,则省距离。反之,则费距离。 根据上述的分析推断一下,等臂杠杆的情况是怎样? 2、生活中的杠杆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一些物品,并说明它们属于哪一类杠杆,如: 剪刀 瓶起子 筷子 镊子 钳子 钢笔写字 钓鱼杆 铡刀 指甲刀 起钉锤 天平 课堂作业 1、下列杠杆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_,属于费力杠杆的是_、 A、筷子 B、镊子 C、钳子 D、托盘天平 E、杆秤 F、瓶盖起子 G、钓鱼杆 H、道钉撬I、扫帚 、理发剪刀 、铁匠剪刀 L、羊角锤 M、火钳 N、船桨 2、在使用杠杆时,需要省力,就必须使用动力臂_阻力臂的杠杆;需要省距离,就必须使用动力臂_阻力臂的杠杆;天平是

17、一个_杠杆、 典型例题 1、最大力臂问题、 例1、如图所示,要把球滚上台阶所用得力最小,画出所用的最小的力的方向及作用点、 2、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判断力的变化、 例2、如图所示,作用在杠杆一端且始终与杠杆垂直的力F,将杠杆缓慢地由竖直拉至水平过程中,力F( ) A 变大 B 变小 C 不变 D 先变大后变小 三、拓展提升 1、用撬棒撬起一石块,沿不同方向用力作用于撬棒,哪个力最小( ) A F1 B F2 C F3 D 都一样 2、如图所示,一根不均匀的木棒,用细绳悬挂起来,恰好平衡,若从悬挂处锯段,将木棒分成两段,则( ) A 粗端重 B 细端重 C 一样重 D 无法确定 3、用一杆秤称物体

18、质量时,误用了一个较重的秤砣,称出的物体质量比实际值( ) A 偏大 B 偏小 C 一样重 D 无法确定 4、在下图中,要把石块用最小的力撬起来,在图中画出这个力的方向及其作用点、 5、请画出将质量分布均匀的长方体木块向右抬起时所需最小的力的示意图、 6、(选作)如图所示的杠杆在细绳的拉力作用下在水平位置处于平衡状态,已知小球的质量是5g,放在距支点10c处,A点到支点的距离是10c,求细绳的拉力、( g=10N/g) 粤沪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4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由于大气压强的客观存在而产生的现象。 2.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了解大气压强的大小和单位。 3.了解抽水机

19、的工作原理。 4.了解生活中利用大气压强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 1.观察跟大气压强有关的现象,感知大气压强是一种客观存在。 2.观察演示实验现象,感知大气压强的大小和单位。 3.通过观察感知人类是如何利用大气压强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对气压强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大气压的存在及其产生的现象,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大气压的大小和单位,抽水机的原理,对大气压的利用。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粗略测量大气压的值。 教学工具 马德堡半球实验用具、挂衣钩、弹簧测力计、气压计、鸡蛋、广口瓶、水位保持装置、火柴、棉花。 教学过

20、程 一、引入新课 1.根据想想议议提问:我们知道了液体内部压强的存在,空气也具有流动性,我们周围是否存在大气压强呢? 若有大气压强,能否举几个例子说明一下? 2.引导学生通过马德堡半球实验体验大气压的存在。 提供马德堡半球实验的用具。 提问: 将里面的空气抽干后,里面还有没有向外的大气压?外面的大气压将产生怎样的作用? 二、新课教学 大气压的测量 1.引导:我们已经知道周围存在着大气压,它的大小如何,我们根据自己前面学过的压强知识能不能测量一下呢? A.提供实验用具:弹簧测力计、挂衣钩、刻度尺。 B.实验原理? 2.选取某组学生的实验数据,在全班交流。 说明:这只是粗略地计算大气压值。 3.引

21、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大气压的精确数值:看实验录像“托里拆利实验”。 A. 为什么松开手指后,水银柱不完全下落?想一想吸汽水时,大气压为什么会托起液体?这个实验中,形成液柱的原因是否和吸汽水一个道理? B.根据大气托起的液柱高度,怎样计算大气压值呢? C.原理依据: p=F/S F=G G=Vg V=Sh 如何利用这些公式? D.从录像中可以看出,无论管子如何倾斜,只要管口不离开液面,水银柱总保持76 cm。 4.选择一组学生来介绍他们的计算过程。 5.引导学生应用:计算一下自己的手指甲上承受了多大的大气压力。 压强计 1. 讲述:托里拆利实验装置可作为测量气压的气压计,但是携带不方便。常用的是金属

22、盒气压计,又叫无液气压计。通过书上的图,引导学生理解其原理。 在一些与气压有关的物品上,是不是有金属盒气压计? 抽水机 通过想想议议,引导学生们利用大气压知识解释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抽水机的工作原理。 课后小结 1.出示课堂练习题。 2.引导组织学生回顾本节学习内容。 3.组织学生在相互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小结。 4.对本节学习情况进行简要评价。 课后习题 1.在海拔2021m范围内,可近似地认为每升高12m,大气压减小1mm水银柱,用水银气压计在山脚下测量地结果是758mm水银柱,在山顶测量的结果是648mm水银柱,则山的高度大约是_m. 2.关于大气压的值随高度变化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3、 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大 B 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C 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 D 大气压与高度无关 3.关于大气压的变化,以下错误的是 A 在不同的地方,大气压可能不同 B 在同一地方,不同时间的大气压可能不同 C 离海平面越高大气压越大 D 1标准大气压=76cm水银柱,这个关系不随时间,地点改变 4.一位小朋友的氢气球不小心脱手升到了空中,当气球升到高空时发生了破裂,以下关于气球升到高空破例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 高空大气压增大,气球体积减小,将气球压破 B 高空大气压增大,气球体积增大,将气球胀破 C 高空大气压减小,气球体积增大,将气球胀破 D 高空大气压减小,气球体积减小,将气球压破 5.水在88时就沸腾了,由此可知水面上方的气压 A 一定等于1标准大气压 B 一定小于1标准大气压 C 一定大于1标准大气压 D 可能等于2标准大气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