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的趣味语文教案.docx

上传人:啊飒飒 文档编号:12903973 上传时间:2021-12-0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1.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三年级的趣味语文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小学三年级的趣味语文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小学三年级的趣味语文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小学三年级的趣味语文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三年级的趣味语文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三年级的趣味语文教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小学三年级的趣味语文教案 语文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是一门包含感情的学科,每一首古诗、每一篇文章都倾注了的深厚感情。这次我给大家整理了小学三年级的趣味语文教案,供大家阅读参考,希望大家喜欢。 小学三年级的趣味语文教案1 我不能失信: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课前准备 发动学生寻找宋庆龄的生平资料,阅读有关宋庆龄的故事。 谈话导入 1、哪位同学订阅过儿童时代?你知道这份儿童刊物的最早创办者是谁?宋庆龄是怎样的一个人物? 利用自己寻找到的资料,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向大家介绍。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2、一个她小时候的故事我不能失信(板书课题)。 初读感知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顺畅。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 3、讨论疏解: a、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b、文中讲到了哪几个人?他们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爸爸伯伯家 宋庆龄 妈妈小珍 c、完整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也很想去。她突然想起今天上午要教小珍学叠花篮,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但她为了守信就留了下来。 分角色朗读 1、交代任务:前后四位学生为一组,分角色朗读,一位读旁白,其余三位分别读爸爸、妈妈和宋庆龄的

3、话。先组内练习,然后小组间比赛。 2、组内安排角色,各组练习,教师巡视。 3、挑三四个小组进行比赛。 4、同学评议,推选优胜组。 讨论深化 1、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宋庆龄做得对不对? 2、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你是怎么处理的?读了本文后有何感想。 3、小结:俗话说“一诺千金”,诚实守信是我们做人处事的基本准则,希望以后大家也能像宋庆龄一样重诺言,守信用。 小学三年级的趣味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 1、识“陶、懦”等几个生字。会写“陶、谦”等6个生字。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克制。 3、文寓意: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4、。 【教学重点】 指导朗读,理解重点词句。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寓意 【教学过程】 一、.引趣、点明学法 1、出示陶罐和铁罐的图片,让学生观看。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揭示学法,学生可采用自悟、同座、小组合作学习。 二、读中感知、层层递进 大纲明确要求“从一年级起,就应该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因此,我实施了分布教学法: 1、读:指导学生自由读准每一个字音,对于直呼困难的多拼读几遍。 2、反馈读:通过指名、开火车等形式检查、反馈、引导学生自评、互评,逐步做到不丢字、不添字、不错字,不重复、不读破句子。 3、了解读:图文并茂,读思结合,感知课文的基本内容,学会提出自己不理解

5、的地方。 三、借助电教质疑解疑,生动鲜活的画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 因此,我将课文内容用多媒体动画的形式呈现,创设一种声、色、形有机结合的教学情境,集感知、想象、领悟、表达于一体,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创造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1、在这个故事中,有那些地方不理解,请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学习。 2、课文中陶罐和铁罐的表现有那些不同点? (1)学生边看图片边用笔画出有关语句。 (2)学生四人一组交流讨论,互相补充。 (3)全班进行交流 不同点之一: 铁罐很傲慢,而陶罐很谦虚。 不同点之二: 铁罐常常奚落陶罐,而陶罐很想和铁罐和睦相处。 不同点之三: 王朝覆灭了,宫殿倒塌了,两个罐子的

6、命运都不一样。 许多年过去了,人们在厚厚的堆积物里发现了陶罐,人们看见陶罐后,心情如何呢? 陶罐对人们又说了些什么呢? 人们为什么没有发现铁罐呢?它到哪里去了? 想象一下,假如铁罐听到陶罐对人们说的话,它会怎么想呢? 四、精读课文、读出感情 1、小组内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2、请一个小组汇报朗读,其他同学注意倾听,看他们是否读出了陶罐和铁罐不同的特点。 3、结合学生朗读,进行评议,点拨理解。 (1)你觉得铁罐和陶罐分别都象是个什么样的人?(找出表现他们神态和动作的词句读一读。) (2)教师引导领悟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克制,同时理解“奚落、谦虚、懦弱、轻蔑”等词语。 4、小组在次合作,分角

7、色朗读课文。 五、议中感悟、知道实践议论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主要途径。 议论出见解,才能不断开拓思维,提高认识,最终运用于实践。针对这篇课文,我设计讨论话题如下: 1、陶罐和铁罐,你喜欢谁呢?为什么? 2、从陶罐和铁罐不同的表现以及最后不同的结局,你得到什么启发? 3、拓展延伸,联系生活中的事情。知道实践,做个谦虚,不骄傲,汲取别人长处的孩子。 六、注意观察、认真书写 1、出示6个生字,并认读。 2、学生指出难写的字。 3、师范写难字,生指出不足点,师改正。 4、学生练写,同桌互评。 小学三年级的趣味语文教案3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

8、上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要主动的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二、教学重、难点: 1、朗读课文,学会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 投影片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揭题,初读课文。 2、指导书写生字。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 1、小朋友们,有人给你鼓过掌吗?因为什么给你鼓掌?得到别人掌声你的心情怎样?你为别人鼓过掌吗?为什么给别人鼓掌呢?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题目是:掌声 (板书:15掌声) 3、读了课题,你能提出问题吗?(谁鼓掌?这掌声

9、是给谁的?为什么给她掌声?她得到掌声后心情怎样,又是怎样做的?) 二、初读课文 1、请小朋友们带着刚才提出的问题认真地读书,遇到不认识的字,看课后的生字表。 2、请小朋友们读一读课文后的生字,注意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反馈检查。重点读准下列字:翘舌音“镇”“骤”“持”“束”“述”,平舌音“残”。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3、请小朋友继续读课文,把不认识的生字的拼音写在生字的上面。读完、写完后,请小朋友们再读一读生字并记住它。 反馈检查。指名读,同桌互读,小组轮读。 4、看一看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你会不会读。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 时候愿意持久结束 残疾犹豫讲述镇定 礼貌骤然间身处困境 舞蹈慢吞

10、吞 5、生字、词语我们都会读了,请大家再读课文,努力做到正确、流利。 反馈检查。指名读,师生评议,齐读。 6、课文我们已经会读了,现在请小朋友一边读课文,一边把不懂的词语画下来。 7、这些词有的需要老师帮助,有的自己通过读课文就可以理解。请大家读课文,边读边想这些词语的意思。我相信,同学们能通过读课文理解这些词语。分页标题#e# 8、小结:这节课小朋友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不仅读准了生字、词语的读音,课文也读得正确、流利了。大家还通过认真读书,读懂了一些词语的意思。大家学得很主动,收获也很大。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不仅要读懂课文,还要练习读出感情来。 三、描红生字 1、认读书后要描红的生字。

11、 2、学生描红。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 时候愿意轮流情绪慢吞吞 持久讲述结束然后骤然间 二、精读课文 1、请小朋友们自己读课文,画出描写小英神态、动作变化的句子。 2、分小组讨论:从这些变化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说说你的理解。 3、反馈交流,指导朗读。 (1)在我上小学的时候,班里有位叫小英的。同学,她总是默默的坐在教室的一角。 指导学生运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小英为什么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小英因为身有残疾非常自卑。 练习朗读体会小英自卑的心理。 (2)轮到小英的时候,全班四十多双眼睛一起投向了

12、那个角落,小英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讨论:小英为什么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练习朗读,体会小英自卑的心理。 (3)小英犹豫了一会儿,最后慢吞吞的站了起来。我们注意到,小英的眼圈儿红了。 讨论让学生明白:“犹豫”、“慢吞吞”是小英不愿意让人看到她走路的样子。“眼圈儿红了”,是小英觉得自尊心受到了伤害。 练习朗读体会小英复杂的心理变化。 (4)那掌声热烈、持久,小英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讨论让学生明白:同学们的掌声是小英感到大家的关心和鼓励,她感动得流泪了。 练习朗读体会小英感激的心情。 (5)小英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同学们的掌声里微笑着走下讲台。 讨论让学生明白:小英深鞠一躬是感谢同学们在一次

13、的热情鼓励。 练习朗读。 (6)她不再忧郁,她和同学们一起交谈、游戏,甚至还走进了学校的舞蹈房 联系小英来信中的话交流讨论:小英为什么回有这些变化?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小英从同学们的掌声中获取了动力鼓起了生活的勇气,她很珍惜同学们的掌声。分页标题#e# 练习朗读。 4、有感情的朗读的第16自然段,说说从小英的变化中,你想到了什么。 5、显示最后一段,读一读再讨论:这段话告诉我们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引导学生理解“身处困境”,小英怎样珍惜掌声的,这里的“掌声”只是指鼓掌吗? 三、总结课文 1、读课文 2、教师总结:掌声这篇课文,通过身患残疾而自卑忧郁的小英在同学们的掌声里上台演讲,在同学们掌声激

14、励下变得乐观开朗的故事。告诉我们: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 四、作业 完成习字册上的书写练习。 小学三年级的趣味语文教案4 教学目标 1、会认“洼、印、凌”等6个生字,会写“铺、泥、晶”等13个生字。 2、学会借助上下文理解词语,能抓住关键词语感受水泥道的美丽。 3、积累优美的段落语句。 教学重点 学会借助上下文理解词语,能抓住关键词语感受水泥道的美丽。 教学难点 理解词语的方法的掌握和运用。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诗人途经一片枫林,被美景陶醉,写下了“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篇

15、,你见过哪些美丽的景物,来说一说。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又是怎样的一番美丽呢?让我们进入课文,一起感受吧。 二、新课学习 1、借助拼音,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重点指导“铺”的读音。并指导它的另一个音节,组词:铺满、当铺 2、小组互相检查。 3、教师指名读课文,检查阅读情况。 4、再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5、想一想,课文告诉我们水泥路上的什么很美,美在哪里,画出相关的语句,展示给同学们听。 三、生字的教学 教师重点指导“铺、晶”2个字。学生自学“泥、院、印”并交流识字方法。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学习了生字,读通了课文,一起感受了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16、是那么的美丽迷人。下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感悟它的美丽。 五、作业布置 1、抄写生词。 2、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检查生词的认读情况。 2、上节课通过阅读你感受到了什么?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美丽。 这节课我们来体会写出了水泥道的何种之美? 二、新课学习 默读课文:画出你认为表现水泥道很美的句子,并想想从哪些词语上体会出什么样的美丽。说给大家分享。 出示句子: 1、啊!多么明朗的天空。 “明朗”是什么意思,换成“晴朗”可以吗?表达有区别吗? 2、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树,掉下了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这一片片闪着雨珠的叶子,一掉下来,便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了。 “金黄

17、金黄”“闪着雨珠的叶子”“湿漉漉的”“粘”这些词语感受到了秋天梧桐叶的色彩美,而“湿漉漉的”“粘”把雨后的水泥路的潮湿、温润展示出来,一种秋色下温润美丽的景色展现眼前。 3、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 这段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逼真。熨帖、平展,写出了梧桐叶的状态。那么,熨帖是什么意思? 4、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一片一片仔细地数着。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 这段话你体会到什么? 5、这篇课文抓住了哪些事物进行描写? 三、有感情地朗读出

18、示的句子 四、课堂总结 观察细致、语言生动,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把雨后水泥道的独特的美,写得淋漓尽致。我们一定把自己喜欢的语句积累下来。 五、课堂作业 1、课堂小练笔:写一写你上学路上发现的美景吧,一会儿读给大家听。 2、抄写课文表现水泥道美丽的句子。 小学三年级的趣味语文教案5 一、教学目标: 知识: 1、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千红”等词。 2、背诵两首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情感: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二、教学重难点: 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会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 三、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9、 回忆你记忆中的春天是怎样的,给大家说一说。 二、检查预习 1、自读生字,在文中为生字注音。 2、抽读。 3、小老师教写生字。 易错音:妆、滨、裁 易混淆:咏泳、滨宾、载裁、紫紧 4、抽读、齐声读 三、学习咏柳 1、简介贺知章:唐朝诗人,字箱子真,代表作回乡偶书采莲 2、解题:春天里的柳树是怎样的呢?春天百花成天的景象是什么样的?能用语言或学过的诗句来形容吗?看看古代的诗人是怎样描述春天景色的。齐读课题: 咏柳:咏即赞美 3、诗人是怎样赞美柳树的呢?大家自读古诗,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结合解释读),不懂的作上记号。 4、交流汇报1、2句 (1)碧玉:绿色的玉 妆:打扮 一树:满树 万条:枝条多

20、绦:一种丝带 前两句的意思是:高高的柳树上,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饰打扮的一样。 (2)思考:把什么比作什么,这样的比喻好吗?(引导学生想象,春天万物复苏,柳树也会发出新叶,新叶刚长出来的颜色,光泽接近碧玉) (3)朗读 5、交流汇报3、4句: (1)细叶:细细的嫩叶 似:好像 裁:裁剪 这两句的意思是:这细细的嫩叶是谁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呀! (2)思考:这两句采用了什么样的形式?(自问自答)把什么比作什么?你从这个比喻中体会到什么? (3)指导朗读 6、朗读全诗,感悟诗境 前两句写柳,后两句由写柳过渡到写春,从整首诗的描写中,你休会到诗人对柳,对春抱着

21、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反复朗诵,体会诗人赞美柳树,歌颂奏的感情。 四、深情朗读 语速适中,情感饱满,基调高昂,注意停顿。 五、背诵全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复习咏柳,并集体背诵,引入春日 二、解题 1、朱熹:南宋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 2、春日即在春天里 三、初读,初通诗意 1、自读全诗,再抽读。 2、分小组讨论学习;读懂了什么,不懂的作上记号,勾出不理解的词。 3、交流:提出不懂的词,板书,查阅字典理解 胜日:即晴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 寻芳:游览、赏玩美好的风景 泗水:水名 滨:水边 光景:风光景色 一时:形容时间很短 新:新鲜、奇丽 4、由词意思考:诗人在什么样的天气,到什么地方去游览

22、,他的心情怎样?你从哪儿读出来的。 5、整理出前两句的意思:在天气睛朗的日子里,诗人到泗水边上死对头观赏风景,那里风光无限,一时之间许多新鲜奇丽的景色映入眼帘。 6、说说你从一二句中体会到了什么?再指导朗读。 7、运用同样的方法学习3、4句。 自读、勾出不懂的词,讨论,交流解词,再解意。 等闲:平常、随便 识得:认识 东风:春风 万紫千红:形容百花争艳的景色。 总是:都是 诗意:平常人们都知道有春风,可春风究竟是什么样的呢?只有在见到了万紫千红的景色后,才明了是春风带来了这无边的景色。 指导朗读3、4句,说说体会,引导学生理解包含在诗歌中的哲理。 四、再读,感悟诗境 联系诗意,说说自已的理解,体会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五、指导朗读、背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