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下册的优秀教案.docx

上传人:啊飒飒 文档编号:12904839 上传时间:2021-12-0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9.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地理下册的优秀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七年级地理下册的优秀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七年级地理下册的优秀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七年级地理下册的优秀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地理下册的优秀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地理下册的优秀教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地理下册的优秀教案 地理教学与学生的素质教育有着密切联系,地理素质教育可培养学生认识和掌握自然及经济规律,开发自然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今天我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七年级地理下册的优秀教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七年级地理下册的优秀教案1 一、课型:新授课 二、课时安排:第1课时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西亚的自然地理环境,比如地形特征、气候特征、主要河流等。 了解自然环境与当地农牧业生产的关系,以及当地发展节水农业所取得的成就。 掌握西亚石油资源在世界上的地位、分布特点和主要产油国。根据地图,了解西亚石油输往西欧、美国和日本的路线。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从课外书籍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西亚石油资源的强调,指导学生认识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培养学生科学的人地观。 四、教学重点: 掌握西亚石油资源在世界上的地位、分布特点和主要产油国。 根据地图,了解西亚石油输往西欧、美国和日本的路线。 五、教学难点: 通过对西亚石油资源的强调,指导学生认识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培养学生科学的人地观。 六、教学方法 综合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 七、教学用具: 教学挂图、板图、班班通 八、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复习提问上节课主要内容。学生回忆,并回答问题。通过复习总结西亚独特的人文特点,并指出西亚的自然环境也很独特,跟非洲的北部非常相

3、似。通过复习总结西亚独特的人文特点,并指出西亚的自然环境也很独特,跟非洲的北部非常相似 二、讲授新课: 以高原为主的地形特征 指导学生读图分析,提示分析地形特征的四个方面(平均海拔高度、相对高度、主要地形类型、地形分布特点)学生分别分析西亚地形的四方面特征。 炎热干旱的气候 大部分为热带沙漠气候,伊朗高原和小亚西亚半岛中东部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黑海、地中海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阿拉伯半岛的西南有小部分热带草原气候。大部分较干燥。在如此干旱的地方,对于人、动物和植物,水都是非常重要。强调西亚地区大部分属干旱地带。 河流 找出西亚两条的河流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并指出这里是古代巴比伦文化的发源地,

4、以此来增加趣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由伊拉克战争引出1991年海湾战争,从而引出西亚丰富的石油资源 世界石油宝库 西亚石油的储量、产量、输出量居世界首位。 西亚石油主要输往西欧、美国、日本 51页图2-24西亚石油海上运输路线 强调霍尔木兹海峡的重要性“西方的生命线”。 阅读“石油输出国组织”的阅读材料,“西亚石油资源和生产特点” 三、作业: 目标检测上的题 四、小结: 本课主要内容 七年级地理下册的优秀教案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说明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了解人口总数,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净增加数之间的关系;理解由于人口过多所带来的资源和环境等问题;了解亚洲多种多样的地域文化特点;了

5、解亚洲个国家之间的经济发展差异。通过分析各国产生经济差异的原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亚洲人文地理环境的学习,初步掌握搜集各个国家资料的方法,通过交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认识亚洲人文环境,增强环境意识,懂得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教学重点:亚洲的人口问题、环境问题以及文化特点 教学难点:亚洲的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1、亚洲的地形有何特点? 2、地形如何制约河流的流向? 3、亚洲的气候具有什么特征? 导入新课: 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之下,亚洲的人们怎样生活呢? 显示亚洲不同地区民族服饰

6、根据第一节所学习的亚洲自然环境的特征猜一猜它们分别分布在亚洲的哪些区域? 服饰为单一薄裙分布在亚洲南部、东南部的热带地区; 服饰为白色裹物分布在太阳辐射强烈的西亚地区; 服饰为各式长袍分布在气温年较差大内陆地区(上身袖管穿脱方便); 服饰为皮衣皮靴分布在寒冷的亚洲北部。 很显然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自然环境深深地影响着人文环境。 人文环境常指人口、经济、城市、建筑、文化、艺术、风俗习惯等。 一、人口最多的大洲 我们来看一看亚洲的人口情况,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有关人口的一些情况,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是从哪些方面来了解人口状况的?比如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和死亡率有什么关系?人口密

7、度是怎么计算的?世界上哪些地区人口特别稠密? 读图6.13“亚洲人口占世界人口的百分比”和图6.14“2021年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 提问1、2021年世界总人口数是多少?(60.55亿) 2、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人口总数是多少?(12.95亿) 3、目前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几个?(10个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俄罗斯、孟加拉国、日本、尼日利亚) 其中亚洲有几个?(6个)分别是哪些国家?(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日本) 活动 1、按人口数多少,给各大洲排队(亚洲、非洲、欧洲、拉丁美洲、北美洲、大洋州) 2、按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各大洲

8、排队(非洲、拉丁美洲、亚洲、大洋州、北美洲、欧洲) 3、按1995-2021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世界平均为1.3%),计算2021年亚洲的净增人口数和世界净增人口数;看看世界每增加100人,其中有多少人在亚洲? 提示2021年世界人口总数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世界净增人口数(60.55亿乘以1.3%=0.79亿),所以2021年世界净增人口0.79亿,而亚洲2021年人口总数36.8亿乘以1.4%=0.52亿,所以每增加100人中有66人在亚洲(0.52/0.79乘以100=66)。 小结因此我们可以看出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 提问1、我们刚才用了哪些方法说明亚洲是人口最多的大洲?(亚洲

9、在世界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自然增长率) 2、我们还能想想其他方法可以说明这个问题吗?(亚洲的人口密度) 讨论 分组讨论亚洲的这些国家人口为什么这么多?(从气候、地形、历史、经济角度分析) 讨论亚洲这么多人口对资源和环境会产生什么影响? 展示材料人口拥挤、开垦山坡、水土流失、庄稼枯萎等。 小结人口过多会导致资源不够用,从而又转化为对环境产生很大的压力,甚至对环境产生破坏作用,还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人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同时又是资源的消费者,只有处理好这两者的辨证关系,人类.才会顺利进步。(即要理解“两只手”和“一只口”的关系) 阅读材料“亚洲人口增长对土地的压力” 根据阅读材料按因果关系填入框图

10、中 A、要求增产粮食B、开垦坡地和干旱地带 C、粮食产量下降D、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加重 E、恶性循环F、土壤肥力下降 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怎样才能进入良性循环呢? 造成这种恶性循环的根本问题是人口的过快增长,解决途径包括控制人口增长和依靠科学技术等。 学生绘制良性循环图 活动 以“亚洲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的身份,组织小组讨论对亚洲人口发展的建议,站在全球角度,体验人口问题的紧迫性,并推选代表发言。 二、多样的地域文化 1.列举一些简单的文化现象。 2.读图6.17完成活动1。要求学生解释自然地理环境是如何影响这些文化现象的。 (1)日本由于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多地震,所以日本的建筑有

11、很多防震设计。 (2)从亚洲地形图中可以看出,也门位于丘陵地带,所以也门的住房大都依山而建,农田也基本上是梯田。 (3)印度尼西亚的加里曼丹岛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区,终年高温多雨,为了防潮,他们的房屋是高脚屋。由于过的是聚居生活,所以他们的房屋很长,可达200米。 (4)恒河三角洲是世界上降水最多的地区之一,终年湿热,河网密布,所以这里的居民出门乘船,以捕鱼为生。 (5)西伯利亚是世界上最冷的地区之一,为了御寒他们身着毛皮服装,大面积的亚寒带针叶林为建造木屋提供了充足的原料,终年的积雪使雪橇成为最主要的交通工具。 (6)沙特阿拉伯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终年炎热干旱。由于气温很高,他们身着宽大的袍子,

12、以便散热。干旱的草场适于发展畜牧业。牧人们采取游牧的形式,所以他们身居帐篷。 七年级地理下册的优秀教案3 巴西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运用地图指出巴西的地理位置、首都和主要城市 2、根据地形和气候特点,分析亚马孙河水量巨大的原因 3、根据地图和资料联系巴西自然条件讨论该国如何开发 利用和保护热带雨林 过程与方法:充分运用资料,让学生讨论、比较 情感与价值观:使学生树立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观点 重点:亚马孙平原和亚马孙河流 难点:巴西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学生运用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关键:巴西的位置 导入新课:出示七年级下册的“面积人口居世界前10位的国家”,请学生运用地图回答:a各个国家分别

13、位于那个大洲?b南美洲人口和面积居第一位的是哪个国家?从而导入新课。 播放亚马孙河的录象材料。 1、亚马孙河 在图8-51上找到亚马孙河,并找到他的源地、入海。 将亚马孙河的流量、长度流域面积与其他三条大河比较,得出结论: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水量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 讨论:亚马孙河水量巨大的原因? 小结:发源于安第斯山脉,注入大西洋是世界上水量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长度仅次于尼罗河,居世界第二位。 2、亚马孙平原和热带雨林气候区 在8-51图上找到亚马孙平原并观察他的范围,说明他是世界上的平原。并看图说出他的范围,在组内交流。 小结:亚马孙平原西起安第撕山麓,东到大西洋是世界上面积的平原。 读8-5

14、1图分析亚马孙平原的纬度位置,思考:该地的气候类型是什么气候?此中气候条件下的植被是什么? 小结:亚马孙平原分布着世界上面积的热带雨林。这里有世界“动植物王国”之称。 讨论:亚马孙平原的热带雨林有哪些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 阅读材料“地球之肺” 说明:热带雨林的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 过渡:巴西的地形除了平原,还有什么类型的地形? 3、巴西高原 引导学生观察8-51上的巴西高原的范围,并与亚马孙平原比较。 从纬度位置和地形的角度分析巴西高原的气候特点 小结巴西高原的地形构成:约1/3的亚马孙平原和2/3的巴西高原构成了巴西 小结:由亚马孙河冲积而成的亚马孙平原和巴西高原构成的巴西,它的面积和人口均居

15、世界第五位,是南美洲的国家。 课堂活动: (1)、世界上面积大于巴西的国家有那些? (2)、填表比较亚马孙平原和巴西高原的气候 七年级地理下册的优秀教案4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1、初步掌握亚洲气候特征 2、能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及相关资料分析亚洲的气候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 3、理解亚洲东部和南部的饿降水与夏季风的关系以及对农业的影响。 4、初步学会从位置、河流、气候等方面归纳一个大洲的自然环境特征。 情感态度目标: 1、通过学习亚洲气候与位置、地形、农业的关系,分析气候特征的影响因素,足见形成追根求源的探索意识。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读图分析、讨论竞赛等活动,发展逻辑

16、思维、培养创新与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气候特点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对比不同城市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造成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 教学准备:地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从今日的天气等话题导入,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提示:冬夏两季的气温差异和降水差别。) 复杂的气候: 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想想我们连云港的气候有什么特点? 海洋性气候,温和湿润,寒暑相宜,四季分明 气候是自然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很大。作为世界第一大洲,面积广大,地形复杂,气候差异很大。(展示P7“亚洲气候类型图”) 1、亚洲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 全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有十一种,仅亚洲就有9种,说明了什么?

17、亚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2、观察其中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是什么?主要分布在哪儿? 温带大陆性气候,约占亚洲面积的一半以上,主要分布在亚洲中西部。 3、距离海洋的远近如何? 距海遥远,深入亚洲大陆内部。 4、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并在上面点出孟买和哈尔宾、雅库茨克、乌兰巴托的位置) 5、引导学生分析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 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是全年温差大,冬冷夏热,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 过渡:降水对于人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陆地上的淡水来源主要来自于大气降水。 6、亚洲降水比较多的气候类型除了位于赤道附近马来群岛的热带雨林气候外,还有集中季风气候全年降水量相对比较多,是哪几种?主要分布在哪儿?

18、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南部。 教师简单解释何谓季风气候,在亚洲图上画箭头简单示意,补充三种季风气候的降水季节分配图和降水年际变化图,帮助学生分析季风气候降水的特点) 小结:降水的多少与夏季风有什么关系? 夏季风强大降水多,反之,降水少 7、如果降水过多或过少会造成什么后果呢? (展示有关干旱和洪涝的视频、图片) 农业 小结:所以在亚洲东部和南部季风区内,由于夏季风的影响易发生旱涝灾害。 8、根据以上分析,从气候类型及分布范围看,亚洲的气候主要有什么特点? 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 过渡:为什么会形成这么复杂的气候?主要受了哪些因素的影响? (以亚洲的几个城市前述为例,提示回忆上册学过的“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知识,引导学生总结出气候与位置的关系及气候与地形、地势的关系) 小结:影响亚洲气候的因素,除了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外,还有地势及其他因素,但主要的是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活动】 展示非洲气候图P9 提问:在图中,非洲的饿气候分布有什么特点?分析主要的影响因素。 总结:赤道穿过非洲中部 以热带气候为主,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很广 气候类型南北对称,以赤道为中心 影响因素:纬度位置,还有地势高低等 板书设计: 复杂的气候: 亚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温带大陆性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