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的优质教案模板.docx

上传人:啊飒飒 文档编号:12904840 上传时间:2021-12-0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4.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地理的优质教案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七年级地理的优质教案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七年级地理的优质教案模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七年级地理的优质教案模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地理的优质教案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地理的优质教案模板.docx(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地理的优质教案模板 其主要是资源、人口、环境、发展等的综合体现,是地理课程的核心价值观。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需引导学生树立人地协调观,学会处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今天我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七年级地理的优质教案模板,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七年级地理的优质教案模板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乡村与城市的差异,聚落的主要形式,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2.能举例说明聚落的位置、形态、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了解保护聚落方面的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能力目标 通过学生动手搜集相关图片,运用图片说明城市与乡村的特点和差别,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发现地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地理能力,培养

2、学生的地理思维。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生分析城市的好处与不足,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使学生认识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地理环境观。 教学重难点 1.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 2.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3.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人类可以说是喜欢群居的“高级动物”,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各式各样的有趣的“居住”景观。请同学观察下面几幅图,它们分别反映了什么地方的景观呢?(边展示,学生边回答,教师强调图片分别反映了城市与乡村的景观。) 承转 城市与乡村都是人们集中居住的地方,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聚落。 讲述新课: 在学生了解聚落

3、的概念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个人所见所闻,再举些例子。 承转 我们看了这么多的例子,可以知道聚落的规模有大有小,小的只几十人的村庄,大的可以大到上千万的巨型都市;聚落的形式主要形式包括城市与乡村,它们具有不同的特色。那么,它们有何差别呢? 让学生分别展示城市、乡村景观图片:引导、启发学生结合个人所见所闻,讨论生活在城市里有哪些好处? 启发 教师可先启发学生从图片中的房屋密集、高度、道路的修筑情况、商店、医院等的多少,有无农田、果园、鱼塘等方面对比,说明城市与乡村景观方面的差别。 讨论 让学生分组讨论,结合个人的所见所闻,教师适当提示城市的学校教育条件、信息流通的快慢、生活娱乐的内容等方面来比较

4、城市与乡村的差别;并由学生课前做好小课件,上讲台当小教师,与其他同学交流小组的讨论结果。 教师可进一步引导学生从人口规模、从事的生产劳动等方面来讨论城市与乡村的差别。 讲述:通过同学们的讨论,不难看出,乡村是人口规模较小的居民居住地。规模最小的叫做村庄,大一些的叫做城镇,但我们也把它归为乡村聚落。乡村的周围有农田分布,居民主要从事农业活动,具有很大的生活、活动空间。而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从事非农业产业的居民聚居地。城市人口密集,汇聚了大量的.经济活动,并对周围的地区的发展起着显著的带动作用。生活在城市的确存在很多的好处。 但是,城市本身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你我就身在其中,结合自己的生活体会

5、,哪位同学起来说一说你认为城市存在着哪些问题呢? 教师引导学生从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工业污染、大气污染、水体污染、生活噪音、生活垃圾、就业困难等方面来进行讨论。 小结 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对自然环境的改造越来越大,自然生态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所以我们更加要加强城市的绿化,管理与保护。在城市的建设中,要注意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造出更美好的生存环境来。 过渡 前面我们了解了聚落的形态,主要包括城市与乡村。但是自然界的地理事物是处于不断的发展与变化中的,城市是在乡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随着.的不断进步,将会有更多的乡村发展成为城镇、进而形成大大小小的城市。 聚落分布在世界各地,

6、很不均匀,从前面的世界人口分布知识,我们就可以知道,人口分布不均,也反映聚落的分布情况。 教师进一步引导:我们当地的民居建筑有何特色呢?(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世界各地的民居风格不同,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经济生活关系密切,体现了当地的文化习俗等。 承转 正因为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聚落建筑风格各异,所以前人留下了很多独具特色的文化遗产。 讲述“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展示 各类文化遗产的图片,教师边介绍边引导学生欣赏图片,然后请学生考虑图片反映的内容有什么共性? 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总结:世界文化遗产是人类宝贵的财富,它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某个城市、某个民族、某个国家的文化精神,反映出当

7、时的.制度、民俗风情、经济科技等到的发展水平以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等。 教师提问 有人在古代建筑物下刻写“_到此一游”,这种做法对吗?(不对)为什么?(学生讨论) 小结:文化遗产是人类宝贵的财富,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经济、科研价值,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在于:为我们研究人类各个时期的文化精神、.制度、民族风情等有着重大的意义。特别为我们人类如何去协调人地关系,合理地改造自然等,提供宝贵的资料! 课堂总结 课件展示课堂板书设计,概括本课知识要点: 1.聚落:人们集中居住的地方,可分为城市与乡村两种形式;两者的差别; 2.聚落的形成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3.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课堂巩固 1.乡村

8、聚落类型及其人们从事的生产活动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 ) A.农村放牧 B.牧场伐木 C.渔村捕鱼 D.林场种植 2.关于乡村与城市聚落景观差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城市自然景观改变小、建筑密而高 B.乡村道路纵横交错,网线密集 C.城市人口密度大,商店、学校多 D.乡村人们工作节奏快、文化生活丰富 3.影响聚落形成与发民的主要因素有( ) 地形 资源 土壤 水源 气候 植被 地质 交通 七年级地理的优质教案模板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地球的形状、大小。 (2)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知道地轴、两极、本初子午线和赤道,知道经线和纬线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 (1)提出证据说明地

9、球是个球体。 (2)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与大小的认识过程,知道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夫穷尽的,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求科学奥秘的志趣。 教学重难点 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知道地轴、两极、本初子午线和赤道,知道经线和纬线的特征。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晴朗的白天,我们能够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在十五的夜晚,我们可以看到月球像明亮的圆盘。那么,我们居住的地球到底是什么样的? (板书)地球的形状、大小 二、展示目标 即教学目标中知道与技能目标

10、 三、自学引导及点拨 1、地球的形状 (展示图片)观看教材地球卫星照片 (提问)地球是什么形状? (引导)地球是一个球体,在今天看来已经是再简单不过的问题,在古代却是一个难解的谜。人们对地球的认识,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引导学生观察教材提供的图片“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学生讨论学习,小组可以相互交流一下,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直觉逻辑推测实践证明新“眼”目睹) (提问)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根据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你能说出哪些反映地球形状的事例吗? A、(可能出现的事例):站在海边,摇望远处驶来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目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 B、(事

11、例2)发生月食偏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 C、还有地球仪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提问)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地球是球形的? (小组同学可以充分的讨论,教师启发、解释。) (总结)准确反映地球形状科学证明是地球卫星照片。 (讨论)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总结)任何一个真理的发现都不是轻而易举的,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甚至以生命为代价。 板书:2、地球的大小 (承转)现代的科学技术不仅认识了地球的形状,而且精确的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 (展示图片)地球的大小 (学生活动)让学生读出:地球的平均半球6357千

12、米,地球的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地球周长约4万千米。 (讲解)精确测量表明,从地心到北极的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赤道半径的长度比北极半径的长度多21千米。实际上这些差别同巨大的地球来比是微不足道的。如果把地球缩小到地球仪那样大小,这个差别就看不出来了,我们通常用平均半径来表示地球的大小。 (板书)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展示)地球仪 (提问)1、地球仪与地球真实的原貌有什么区别? 2、地球仪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启发学生积极回答) (讲述)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再继续总结补充地球仪的特点。 地球仪是地球缩小的模型。 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

13、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等。 地球仪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实际并不存在的地理事物,例如,用于确定地理事物的方向、位置的经纬网和经纬度。 地球仪上还有一个能使地球模型转动的地轴,而这个地轴在地球上却没有。 四、提出问题,探索解决 结合自己的地球仪观察思考,同学先小组交流,推荐发言人回答下列问题: 纬线和纬度 1、纬线有什么特点,想想纬线可以有多少条? 2、纬度以哪条纬线为起点,标度范围是多少?不同纬线的长度是否相等? 3、如何区分南纬与北纬?如何用不同的符号来表示南纬和北纬?纬度大小的变化规律有什么特点? 4、低、中、高纬度是如何划分的? 5、纬度最大值的纬线有

14、什么特征?该最大值出现在哪个地区? 6、南北半球是怎么划分的?北纬是否都在北半球?南纬是否都在南半球? 7、你知道赤道纪念碑建在哪吗?为什么要建在这个位置? 经线和经度 1、经线有什么特点,想想经线可以有多少条? 2、经度以哪条经线为起点,标度范围是多少?不同经线的长度是否相等? 3、如何区分东经与西经?如何用不同的符号来表示东经和西经?经度大小的变化规律有什么特点? 4、东经180度与西经180度经线有什么特点? 5、东西半球是怎么划分的?东经是否都在东半球?西经是否都在西半球? 6、每两条相对的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都能把地球平均分成左右两个半球吗?为什么不采用0度与180度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

15、划分东西半球? 6、你知道什么是本初子午线吗?地球上真实的本初子午线在哪? 七年级地理的优质教案模板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说出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通过活动,学会以极点为中心在地图上辨别方向;能根据资料比较自然环境的差异,培养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注重读图,以问题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构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和知识为主线的开放式课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地理、热爱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殊的自然环境。 难点:运用地图在极地辨别方向

16、 教学过程 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四个问题: 1、在南极地区,一条锈迹 斑斑的铁链被放到户外后,一段时间后就变得光亮如新,为什么? 2、在南极地区,一块钢板从空中坠落能摔得粉碎,为什么? 3、在南极地区,各国科学考察站都把防火当作是性命攸关的大事,为什么? 4、为什么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更冷? 出示北极的地图,认识周边的海洋和陆地。出示南极图,学生不但要认识到南极大陆的轮廓象大象,而且要会辨认周边的海域。(顺口溜:脚太平洋,头顶大西洋,背靠印度洋),经度的分布(正十字位置),还有周围的陆地分布。 北极是“陆包洋”,南极是“洋包陆”。 结合相应的练习,巩固知识 1、阅读材料p94页南极地区的大风,学

17、生得出南极地区“风库”的特点。 2、阅读课件“极地气候资料”:得出南极地区降水少的特点,称为“白色荒漠”。 3、阅读课件中“七大洲海拔高度图”,知道南极大陆是平均海拔最高的洲,称为“冰雪高原”大陆 4、课本活动p95:读图10.5,比较南北极气温,可知地球上最冷的地方是南极,称为地球的“寒极”。 教师引导并小结:南极地区是世界最冷的地方。进一步扩展解释南极比北极冷的原因(1)下垫面不一样,南极是陆地,北极是海洋。(2)南极海拔高。(3)南极被冰雪覆盖,对太阳光有很强的反射作用。(4)风大 情景对话:由学生和老师进行角色扮演,进行对话,由学生分析对话中蕴含的地理知识。 教师在课间上相应指出四个科

18、学考察站的地理位置和时间,特别要向学生提醒长城站在南极圈以外。分析建站时间和地理位置。从南极三个站的选址,也看出我国科学考察的技术越来越先进。补充我国2021年2月在南极建立的第四个科学考察站泰山站的相关资料。 问题:我国为什么要建立科学考察站?供学生思考,带入下一节课的内容。 学生对这四个问题很感兴趣,纷纷讨论,但老师要求学生不用急着马上回答,带着问题去听课 根据老师出示的课件图片,学生认识两极周围的陆地和海洋,认识到两极独特的地理位置 观看“温度计”上的几组数字,比较南北极的年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得出南极比北极寒冷很多的结论,小组交流并回答南极比北极寒冷的原因 学生参与企鹅妈妈和企鹅宝宝的

19、情景对话 阅读课本p96资料,并在地图上圈出科学考察站的位置并比较不同(经纬度) 七年级地理的优质教案模板4 教学目标 1.据图说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和范围。 2.知道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黑色人种的故乡,了解非洲黑人的原始居住地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和范围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非洲是世界第二大洲,你对非洲有哪些认识呢? 找出描述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字眼(黑人、沙漠、贫穷、饥饿、落后、热带草原、长颈鹿、斑马、狮子、热带雨林) 今天,我们就学习: 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非洲 二、新课讲解: (一)、黑种人的故乡 1、位置范围: 出示PPT,学生感受撒哈拉以南非洲在世

20、界的位置。 学生从书中找出该区的海陆位置(位于撒哈拉沙漠以南、东临太平洋、西濒大西洋。) 出示PPT,总结该区的纬度位置。(赤道穿过中部,南北回归线之间 ) 问:处于什么温度带? 2、气候 出示非洲气候图的PPT,问: 撒哈拉以南非洲主要有什么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出示PPT,复习三种气候的特点。展示热带草原的动物。 3、国家: 学生看书,或看PPT,非洲有哪些国家?有多少个国家?按大小,找出前五的国家。 4、地形: 出示PPT:问: 撒哈拉以南非洲什么地形最广? 出示主要地形区: 高原:东非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南非高原。 盆地:刚果盆地(指出世界最大的盆地)

21、。 沙漠:撒哈拉沙漠(指出世界最大的沙漠) 裂谷:东非大裂谷。 出示“东非大裂谷“的PPT,指出东非大裂谷是世界最大的裂谷。被称为地球的伤疤。处于板块交接处(撕裂状态,以后会形成新的海洋) 出示乞力马扎罗山,非洲最高峰,虽然离赤道近,处于热带,但是山顶积雪。(原因是什么?热带降水多,海拔高,温度低,降雪量大于融化量)。 5、河流: 出示PPT,指出非洲主要的河流有:尼罗河、刚果河、尼日尔河、赞比亚河。 指出尼罗河长度6600千米,是世界最长的河流。 6、人种: 三大人种,什么人种最多?黑种人占多少?(8.5%)黑种人是三大人种中最少的人种,以我们的眼光来看,是长得比较难看的人种。人类的生存要适

22、应自然,而非美丑的需要。 人的肤色、鼻形等体质特征不是随机形成的,而是要是由于对气候的适应而产生的。造成肤色差异的主要因素即是血管的分布和一定皮肤区域中黑色素的数量。黑色素多的皮肤显黑色,中等的显黄色,很少的显浅色。黑色素有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的能力。可使皮肤不至因过多的紫外线照射而受损害。相反,白种人原先生活在北欧,那里阳光不像赤道附近那么强烈,阳光中的紫外线不会危害身体,因而北欧白人皮肤里的色素极少。 鼻形也是如此。生活在热带森林的人,鼻孔一般是宽阔的。这里的气候温暖湿润,鼻子的温暖湿润空气的功能不很重要。而生活在高纬度的白人有较长而突的鼻子,可以帮助暖化和湿润进入肺部的空气。 黑种人的分

23、布: 主要分布于撒哈拉以南非洲。本区90%以上是黑色人种,因此,该区也被称为黑非洲。 黑色人种、体育素质好。能跑,美国的NBA,多数是黑人。还有许多足球运动员。除此之外,黑种人,具有深厚的艺术天赋。比如:雕刻、绘画、舞蹈、音乐。 活动: P62页 课后小结 撒哈接以南非洲这一部分教学,自然地理,气候环境,人口,多倾注一些。国家、地形方面可以少花些时间。 课后习题 1、这里生活着许多野生动物,羚羊在奔跑,鸵鸟在散步,大象在戏水,长颈鹿伸着长长的脖子吃树上的嫩叶,还有成群的斑马、凶猛的狮子。这种景观最可能出现在:() A、热带沙漠地区 B、热带草原地区C、温带荒漠地区 D、温带草原地区 2、世界上

24、黑人的故乡在 ( ) A、北非 B、北美 C、欧洲 D、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3、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面积最大的气候类型是( ) A、热带草原气候 B、热带雨林气候 C、高原山地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 七年级地理的优质教案模板5 教学目标 1、对照地图和课文,学生能在图上指出欧洲西部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并能据图说出欧洲西部地理位置的特点。 2、学生运用地形图归纳欧洲西部的地势及地形特点,解释地形与当地畜牧业生产的关系。 3、学生能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说出欧洲西部气候的特点以及其后对当地发展畜牧业的有利影响。 4、学生能通过实例说出欧洲西部发展旅游业的优势条件。

25、教学重难点 1、 学生运用地形图归纳欧洲西部的地势及地形特点,解释地形与当地畜牧业生产的关系。 2、 学生能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说出欧洲西部气候的特点以及其后对当地发展畜牧业的有利影响。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从图片导入欧洲西部 (教师板书)欧洲西部 一、(教师板书)工业密集,发达国家集中 1、学生自学本小节图文内容,圈画出有关重点,并学会用不同颜色的笔做标注。 重点:文中重要表述;文字进图中;图中圈文字。 2、同学交流,看看谁做得好: 文字圈画有重点: 文字进图中,位置准确: 图中圈文字,是否圈出了其它图片文字中出现的地理事物名称: 3、教师补充:

26、A、人口稠密: B、国家众多:欧洲西部面积约为我国一半,却有30多个国家 C、工业发达:我们国家用上亿件服装换回一架空中客车飞机。哪种产品消耗资源能源多,耗费人力资源多,利润低,哪种产品知识密集,产品利润大? 一条分界线:沿芬兰、德国、奥地利、意大利(含以上国家)东侧国家线连线,这条线的西侧多数为发达国家。 4、 赛一赛。完成P53活动。国家与首都连线。小组之间的较量,看哪个组正确率高。 瑞典 芬兰 英国 法国 希腊 伦敦 雅典 斯德哥尔摩 赫尔辛基 巴黎 瑞士 德国 西班牙 意大利 葡萄牙 柏林 伯尔尼 罗马 里斯本 马德里 读图8.18欧洲西部的牧场,引出下一个小节:现代化的畜牧业(教师板

27、书) 二、民以食为天,欧洲人的食谱中牛、羊的肉制品和牛奶制品最为常见。你能从这个食谱中看出点什么吗? 1、阅读课文的文字和图片,画出关键,标注你的理解。 思考:人类的饮食习惯主要受什么因素影响? 欧洲西部国家的农业以什么为主? 2、学生结合P56-57活动,分析说明图8.17欧洲人饮食结构神兽自然环境影响框图。 (步骤:个人独立完成-同学讨论互助-交流-教师点拨补充) 着重理清三张图之间的关系:饮食与环境的关系。 位置:中纬度,濒临大西洋 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地势地形:平原广阔,主要山脉呈东西走向,有利于湿润气流进入内陆地区 植被:水草丰茂 农业生产:畜牧业发达 工业生产:畜产品、乳制品生产

28、水平高,产品附加值大 饮食习惯:多使用牛羊等肉制品和乳制品 (学生能说出其中四个方面即合格) 结论:可见,人类的生活习惯总是受环境的制约,对生活方式起决定性影响的是环境因素。 三、繁荣的旅游业(板书) 1、播放一组欧洲西部地区旅游风光图片。 自然景观(板书) 西班牙 地中海沿岸阳光沙滩 挪威 峡湾风光(补充:) 瑞士 滑雪胜地(阿尔卑斯山脉) 人文景观(板书) 丹麦 美人鱼 巴黎 埃菲尔铁塔 凯旋门 卢浮宫 伦敦 大本钟和塔桥 西班牙 斗牛 威尼斯 水城 古罗马斗兽场 希腊 奥林匹克遗址公园 荷兰 风车 波兰华沙 肖邦雕像 2、旅游业发达,旅游收入居世界前列。 发展条件:自然风光丰富、人文景观特色鲜明 其他: 3、将下列事物与其所在国家连线: 艾菲尔铁塔西班牙 斗牛法国 威尼斯荷兰 风车意大利 课后小结 本节课欣赏了欧洲自然风光和人文风光,希望大家通过学习,运用地理知识解释图片中蕴含的信息,做到学以致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