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必修一物理上册的教案.docx

上传人:PIYPING 文档编号:12906146 上传时间:2021-12-0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9.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必修一物理上册的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一必修一物理上册的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一必修一物理上册的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一必修一物理上册的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一必修一物理上册的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必修一物理上册的教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一必修一物理上册的教案 物理是一门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的学科, 初中物理研究的问题相对独立, 学习的知识相对简单;而高中物理则是一套知识体系, 问题的研究层次更加的深入。今天我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高一必修一物理上册的教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高一必修一物理上册的教案1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知道力的概念及矢量性,会作力的图示. 2.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会确定重力的大小和方向,理解重心的概念. 3.了解自然界中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教学重难点 1.力的概念及矢量性,作力的图示. 2.重力产生的原因,确定重力的大小和方向,重心的概念,自然界中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教学过程 知识探究 一、力和力的图示

2、问题设计 做一做以下实验,看看会发生什么现象,总结力有哪些作用效果. (1)小钢球在较光滑的玻璃板上做直线运动,在小钢球的正前方放一磁铁,小钢球靠近磁铁时; (2)在与小钢球运动方向垂直的位置放一块磁铁; (3)分别用手拉和压弹簧. 答案 (1)小钢球的速度越来越大; (2)小钢球的速度方向发生了变化; (3)用手拉弹簧,弹簧伸长;用手压弹簧,弹簧缩短. 力的作用效果有: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或使物体发生形变. 要点提炼 1.力的特性 (1)力的物质性: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我们谈到一个力时,一定同时具有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2)力的相互性:力总是成对出现的.施力

3、物体同时又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又是施力物体. (3)矢量性:力不仅有大小而且有方向. 2.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使物体发生形变. 说明只要一个物体的速度变化了,不管是速度的大小还是速度的方向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就发生变化. 3.力的表示方法 (1)力的图示: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有向线段)来表示力. 线段的长短(严格按标度画)表示力的大小;箭头指向表示力的方向;箭尾(或箭头)常画在力的作用点上(在有些问题中为了方便,常把物体用一个点表示). 注意(1)标度的选取应根据力的大小合理设计.一般情况下,线段应取25个整数段标度的长度.(2)画同一物体受到的不同力时要用同一标度. (2

4、)力的示意图: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二、重力 问题设计 秋天到了,金黄的树叶离开枝头总是落向地面;高山流水,水总是由高处流向低处;无论你以多大的速度跳起,最终总会落到地面上试解释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 答案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作用.正是由于地球的吸引才会使物体落向地面,才会使水往低处流. 要点提炼 1.重力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2.产生原因: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但不能说成“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3.大小:G=mg,g为重力加速度,g=9.8m/s2,同一地点,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不同地点重力的大小因g值

5、不同而不同.(注意: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与物体是否受其他力无关) 4.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竖直向下不是垂直于支撑面向下,也不是指向地心). 5.作用点:在重心上. (1)重心是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点. (2)重心位置与质量分布和物体形状有关,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重心可以不在(填“可以不在”或“一定在”)物体上. 高一必修一物理上册的教案2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时间和时刻的区别和联系. 2.理解位移的概念,了解路程与位移的区别. 3.知道标量和矢量,知道位移是矢量,时间、时刻和路程是标量. 4.能用数轴或一维直

6、线坐标表示时刻和时间、位置和位移. 5.知道时刻与位置、时间与位移的对应关系. 过程与方法 1.围绕问题进行充分的讨论与交流,联系实际引出时间、时刻、位移、路程等,要使学生学会将抽象问题形象化的处理方法. 2.会用坐标表示时刻与时间、位置和位移及相关方向 3.会用矢量表示和计算质点位移,用标量表示路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时间位移的学习,要让学生了解生活与物理的关系,同时学会用科学的思维看待事实. 2.通过用物理量表示质点不同时刻的不同位置,不同时间内的不同位移(或路程)的体验,领略物理方法的奥妙,体会科学的力量. 3.养成良好的思考表述习惯和科学的价值观. 4.从知识是相互关联、相互

7、补充的思想中,培养同学们建立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位移的概念以及它与路程的区别. 教学难点 1.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生活中的时间与时刻. 2.理解位移的概念,会用有向线段表示位移 教学工具 多媒体、板书 教学过程 一、时刻和时间间隔 1.基本知识 (1)时刻是指某一瞬间,时间间隔表示某一过程. (2)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时刻用点来表示,时间用线段来表示. (3)在国际单位制中,表示时间和时刻的单位是秒,它的符号是s. 2.思考判断 (1)时刻和时间间隔都是时间,没有本质区别.(×) (2)飞机8点40分从上

8、海起飞,10点05分降落到北京,分别指的是两个时间间隔.(×) (3)2021年10月25日23时33分在西昌成功将第16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25日23时33分,指的是时刻.() 探究交流 时间的常用单位有哪些?生活中、实验室中有哪些常用的计时仪器? 【提示】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常用单位有分钟、小时,还有年、月、日等.生活中用各种钟表来计时,实验室和运动场上常用停表来测量时间,若要比较精确地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有时需要测量和记录很短的时间,学校的实验室中常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或电火花计时器来完成. 二、路程和位移 1.基本知识 (1)路程 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2)位移

9、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定义: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 大小:初、末位置间有向线段的长度. 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2.思考判断 (1)路程的大小一定大于位移的大小.(×) (2)物体运动时,路程相等,位移一定也相等.(×) (3)列车里程表中标出的北京到天津122km,指的是列车从北京到天津的路程.() 探究交流 一个人从北京去重庆,可以乘火车,也可以乘飞机,还可以先乘火车到武汉,然后再乘轮船沿长江到重庆,如图所示,则他的运动轨迹、位置变动、走过的路程和他的位移是否相同? 【提示】他的运动轨迹不同,走过的路程不同;他的位置变动相同,位移

10、相同. 三、矢量和标量 1.基本知识 (1)矢量 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如位移、力等. (2)标量 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如质量、时间、路程等. (3)运算法则 两个标量的加减遵从算术加减法,而矢量则不同,后面将学习到. 2.思考判断 (1)负5m的位移比正3m的位移小.(×) (2)李强向东行进5m,张伟向北行进也5m,他们的位移不同.() (3)路程是标量,位移是矢量.() 探究交流 温度是标量还是矢量?+2和-5哪一个温度高? 【提示】温度是标量,其正、负表示相对大小,所以+2比-5温度高. 高一必修一物理上册的教案3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一)能熟练使用打点

11、计时器。 (二)会根据相关实验器材,设计实验并完成操作。 (三)会处理纸带求各点瞬时速度。 (四)会设计表格并用表格处理数据。 (五)会用v-t图像处理数据,表示运动规律 (六)掌握图象的一般方法,并能用语音描述运动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一)初步学习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实验,探究某种规律的研究方法。 (二)经历实验过程,及时发现问题并做好调整。 (三)初步学会根据实验数据发现规律的探究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体会实验的设计思路,体会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二)培养根据实验结果作出分析判断并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 【教师提出问题】探究目的: 探究小车在重物牵引下的运动,研究小车速度

12、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让学生猜想】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有几种可能: 变化先快后慢;先慢后快;均匀变化等。可结合速度图象描述猜想。 【让学生进行实验设计】提示如何测量出不同时刻的物体运动速度;最后确定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实验过程中注意事项: 1、开始释放小车时,应使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 2、先接通电源,计时器工作后,再放开小车,当小车停止运动时及时断开电源。 3、要防止钩码落地和小车跟滑轮相撞,当小车到达滑轮前及时用手按住它。 【学生活动】实验过程: 1、附有滑轮的长度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 2、用一条细绳栓

13、住小车使细绳跨过滑轮,下边挂上适量的钩码,让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纸带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上面。 3、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列小点。换上新的纸带,重复实验三次。 高一必修一物理上册的教案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平抛运动的特点是初速度方向水平,只有竖直方向受重力作用,运动轨迹是抛物线; (2)知道平抛运动形成的条件; (3)理解平抛运动是匀变速运动,其加速度为g; (4)会用平抛运动规律解答有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在知识教学中应同时进行科学研究过程教育,本节课以研究平抛物体运动规律为中心所展开的课堂

14、教学,应突出一条研究物理科学的一般思想方法的主线: 观察现象初步分析猜测实验研究得出规律重复实验鉴别结论追求统一。 (2)利用已知的直线运动的规律来研究复杂的曲线运动,渗透物理学“化曲为直”“化繁为简”的方法及“等效代换”正交分解”的思想方法; (3)在实验教学中,进行控制的思想方法的教育:从实验的设计、装置、操作到数据处理,所有环节都应进行多方面实验思想的教育,“实验的精髓在于控制”的思想,在乎抛物体实验中非常突出。如装置中斜槽末端应保持水平的控制;木板要竖直放置的控制;操作上强调小球每次都从斜槽同一高度处由静止开始释放的控制;在测量小球位置时对实验误差的控制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15、1)通过重复多次实验,进行共性分析、归纳分类,达到鉴别结论的教育目的,同时还能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 (2)在理解平抛物体运动规律是受恒力的匀变速曲线运动时应注意到“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这方面的问题,我国东汉的王充(公元2797年)历尽心血三十年写成论衡一书,全书三十卷八十五篇约三十万字,已有精辟论述,以此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和刻苦学习、勤奋工作精神的美德教育。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平抛运动的特点和规律;学习和借鉴本节课的研究方法。 2、教学难点:平抛运动的规律。 教学工具 多媒体、板书 教学过程 一、实验目的 1.用实验的方法描出平抛运动的轨迹. 2.判断平抛运动的轨迹是否为抛物线.

16、3.根据平抛运动的轨迹求其初速度. 二、实验原理 1.利用追踪法逐点描出小球运动的轨迹. 2.建立坐标系,如果轨迹上各点的y坐标与x坐标间的关系具有y=ax2的形式(a是一个常量),则轨迹是一条抛物线. 三、实验器材 斜槽、小球、方木板、铁架台、坐标纸、图钉、重垂线、三角板、铅笔、刻度尺. 四、实验步骤 1.安装调平 将带有斜槽轨道的木板固定在实验桌上,其末端伸出桌面外,轨道末端切线水平,如图所示. 2.建坐标系 用图钉将坐标纸固定于竖直木板的左上角,把木板调整到竖直位置,使板面与小球的运动轨迹所在平面平行且靠近,把小球放在槽口处,用铅笔记下小球在槽口(轨道末端)时球心在木板上的投影点O,O点

17、即为坐标原点,用重垂线画出过坐标原点的竖直线,作为y轴,画出水平向右的x轴. 3.确定球的位置 将小球从斜槽上某一位置由静止滑下,小球从轨道末端射出,先用眼睛粗略确定做平抛运动的小球在某一x值处的y值,然后让小球由同一位置自由滚下,在粗略确定的位置附近用铅笔较准确地描出小球通过的位置,并在坐标纸上记下该点.用同样的方法确定轨迹上其他各点的位置. 4.描点得轨迹 取下坐标纸,将坐标纸上记下的一系列点,用平滑曲线连起来,即得到小球平抛运动轨迹. 五、数据处理 1.计算初速度 在小球平抛运动轨迹上选取分布均匀的六个点A、B、C、D、E、F,用刻度尺、三角板测出它们的坐标(x,y),并记录在下面的表格

18、中,已知g值,利用公式y=2(1)gt2和x=v0t,求出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v0,最后算出v0的平均值. 2.验证轨迹是抛物线 抛物线的数学表达式为y=ax2,将某点(如B点)的坐标x、y代入上式求出常数a,再将其他点的坐标代入此关系式看看等式是否成立,若等式对各点的坐标近似都成立,则说明所描绘的曲线为抛物线. 六、误差分析 1.斜槽末端没有调水平,小球离开斜槽后不做平抛运动. 2.确定小球运动的位置时不准确. 3.量取轨迹上各点坐标时不准确. 七、注意事项 1.实验中必须调整斜槽末端的切线水平(检验是否水平的方法是:将小球放在斜槽末端水平部分,将其向两边各轻轻拨动一次,看其是否会加速或减速运动). 2.方木板必须处于竖直平面内,固定时要用重垂线检查坐标纸竖线是否竖直. 3.小球每次必须从斜槽上同一位置滚下. 4.坐标原点不是槽口的端点,应是小球出槽口时球心在木板上的投影点. 5.小球开始滚下的位置高度要适中,以使小球平抛运动的轨迹由坐标纸的左上角一直到达右下角为宜. 6.在轨迹上选取离坐标原点O点较远的一些点来计算初速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