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音乐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小老鼠和泡泡糖》.docx

上传人:马菲菲 文档编号:13109769 上传时间:2021-12-1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2.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班音乐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小老鼠和泡泡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班音乐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小老鼠和泡泡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班音乐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小老鼠和泡泡糖》.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班音乐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小老鼠和泡泡糖教学理论依据:韵律活动是随音乐而进行的有感情、有节奏的身体动作的过程,对于发展幼儿用身体动作进行艺术表现的能力,积累一定的音乐词汇和艺术动作词汇,享受参与韵律活动的快乐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动作是韵律活动的"色彩"。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和基本形式,是最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学习活动方式。幼儿通过游戏表达意愿、宣泄情绪、展示能力,其游戏行为折射着幼儿的情感、个性、经验和智慧,是反映幼儿心灵的窗户。本次活动中教师大胆将韵律活动与游戏融为一体,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做韵律,在韵律中玩游戏,愉悦身心与提高音乐表现力同步进行,相得益彰。实施策略

2、:1.把握教材,合理改编。乐曲小老鼠和泡泡糖为68拍、AB结构,A段中的八分音符具有欢快、跳跃的音乐特点,B段中九拍的连音及旋律的模进使人略带紧张,与小老鼠机灵、警觉、可爱的音乐形象恰好相符。但两段乐曲长度略显短促,于是我将A段和B段的音乐做了适当的延长,并在两段乐曲中间增加了一个"掉落"的音效,缓解了从A段乐曲转到B段乐曲时紧张、突兀的感觉,为幼儿随音乐表现小老鼠的音乐形象做了必要的准备。2.改编童谣,巧妙铺垫。幼儿对小老鼠上灯台这首经典童谣耳熟能详,教师提取其中主要内容巧妙地将它和A段乐曲的节奏相吻合,既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参与兴趣,又降低了幼儿学习节奏的难度,对小老鼠走和

3、张望的节奏合拍也做了铺垫。3.剖析要点,抓住神韵。为了让幼儿表现小老鼠悄悄走、偷偷看、用力拉泡泡糖的动作,教师紧紧抓住"轻轻走没有声音、眼睛盯住不动、咬紧牙、攥紧拳"等动作要点,引导幼儿讨论剖析,帮助幼儿理解并进行表现,达到神似和夸张的效果。在拉泡泡糖的过程中,幼儿对九拍的节奏不容易掌握,教师及时借助声势的引导,帮助幼儿理解音乐形象并进行表现。4.由慢到快,循序渐进。为了落实走、看这两个重点动作的合拍,教师采用由慢到快、由说唱童谣到旋律跟进,循序渐进,步步递进地将节奏、乐曲、动作融为一体。5.游戏中韵律,韵律中游戏。无论是乐曲的音乐形象,还是乐曲本身,都具有很强的游戏性。同

4、时也为了避免韵律活动的单一、枯燥,教师将游戏自然融入,在游戏中完成韵律动作的合拍,在韵律活动的合拍中又有游戏的愉悦和轻松。隐藏的猫和大松紧带的巧妙运用,更为提高游戏的趣味性增添了重要一笔,也为幼儿保持长久的游戏兴趣埋下了伏笔。教学目标:1.能根据乐曲旋律合拍地做老鼠走、张望的动作。2.尝试用夸张的表情和动作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教学准备:改编童谣小老鼠上灯台并带领幼儿说唱;经改编、剪辑的音乐、音效;松紧带一条。教学重点:能根据乐曲旋律合拍地做老鼠走、张望的动作;尝试用夸张的表情和动作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教学难点:在较快的乐曲旋律节奏下合拍地做韵律动作。教学过程:1.说唱童谣,游戏导入,初步渗透A段乐曲的节奏。教师带领幼儿边说童谣"小老鼠 上灯台偷 油 吃 0小老鼠 上灯台下 不 来 0小老鼠 上灯台偷 油 吃 0小老鼠 上灯台滚 下 来 0",边进入场地,渗透A段乐曲 XXX XXX 0 的节奏。2.设置情景,引导幼儿用动作和眼神创造性地表现老鼠走、左右张望的动作,并进行合拍练习。(1)引导幼儿讨论老鼠走、张望的动作并进行合拍练习。"小老鼠最喜欢上灯台偷油吃,可,是在屋子里藏有一只大花猫,小老鼠在上灯台的时候应该怎样走?""小老鼠只是悄悄走不行,还得边走边看,应该怎么看?看哪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