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名词解释整理上课讲义.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136495 上传时间:2021-12-1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4.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方剂名词解释整理上课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方剂名词解释整理上课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方剂名词解释整理上课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方剂名词解释整理上课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方剂名词解释整理上课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方剂名词解释整理上课讲义.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1. 方剂学:是研究和阐明方剂学的基本理论(治法等)、方剂的配伍规律及其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2. 方剂 : 是中医在辨证审因,确定治法的基础上,按照组方原则,选择适当的药物配伍组合,并酌定剂量、确定适宜的剂型及用量而成的处方,是为方剂。3. 治法:即治疗方法。指临床辨明证候之后,在治疗原则的指导下,针对病证的病因病机所拟定的治疗方法。4. 八法:为清代医家程钟龄在医学心悟中所提出的8 种治疗大法,即所谓:“论治病之方,则有以汗、和、下、消、吐、清、温、补,八法尽之”。5.6. 调和营卫: 是纠正营卫不和,解除风邪的一种治法。风寒邪自表而入,可引起营卫不和,

2、见头痛发热,恶风汗出,脉浮缓等证候,治以桂枝汤。方中以桂枝温卫助阳,解肌发表;配白芍药滋养营阴,收敛阴液。合则既能温卫阳,又可养营阴,从而达到调和营卫的目的。7. 辛甘化阳 :是指用辛味药与甘味药相互配伍以增强扶助机体阳气,强壮阳气的治法。如桂甘汤中以桂枝之辛与甘草之甘相互配伍,辛甘合化为阳,从而起到温心阳,益心气,通心脉、和血气,的作用,用治心阳不振的心动悸等证。word 可编辑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8. 酸甘化阴 :是指用酸味药和甘味药相互配伍以增强益阴的治法。化阴,即敛阴、滋阴并进而使阴血日长之意。临床常用于阴伤之证。如桂枝汤中以白芍之酸与甘草之甘相合配伍, 酸甘并用,既

3、敛又滋,从而起到化阴滋营的作用,以补充营阴的不足。9. 逆流挽舟 :指治疗痢疾初起而有表证(外感夹湿型痢疾)的一种方法。古人认为,痢疾本来是邪气从表内陷于里,这时用败毒散疏表除湿,寓散于通,使表气疏通,里滞亦除,其痢自愈。亦即邪自外入里,治疗上使邪从外而出,由里出表,好象在逆水中挽船上行的方法,故称。10.11. 制性存用 :指方剂中通过药物的配伍,使某一药物的药性被其它的药物所制约,但又发挥其应有的功效,起到相反相成的作用,如银翘散中的荆芥。12. 热结旁流 :是阳明腑实证的一种类型, 同样有燥屎内结于肠中,但表现有“下利清水”,即时有排泄出黄臭的粪水,而不见燥屎泻出,况且,其虽有下利而腹痛

4、、腹满不减,说明肠中仍有实热积滞,仍属阳明腑实证,是为“热结旁流” 。13. 急下存阴 :指在热性病过程中,热邪积滞内结,津液日益耗损,此时急须应用寒下方剂以通导大便,清泻实热,从而达到保存word 可编辑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津液的一种治法。如以大承气汤峻下热结,以治疗实热积滞内结肠胃之阳明腑实证 .14. 釜底抽薪 :指用苦寒降泄,通导大便以泻除实热之邪的方法。本法好比是取去锅底下燃烧的柴草以降低锅内温度一样。泛指寒下法,以其苦寒泄降,清除实热积滞,导热下行,起到釜底抽薪的效果。15. 通因通用 :为反治法之一,指应用通下的方药来治疗表现上有通泄的病证的一种治法。如有的痢疾

5、患者,见大便粘滞而频,量少而不畅,是内有实积使然,治可应用大黄等药物以泻下通滞除积,使邪去利止。亦如应用大承气汤治疗热结旁流证。16.17. 脾约:出自伤寒论,指胃中燥热,脾津不足而受约束,脾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导致肠道是却津液之滋润而见大便秘结、小便频数的病证。注解伤寒论云: “约者,约束之约,胃强脾弱,约束津液,不得四布,但输膀胱,致小便数,大便难” 。治以润肠泻热,行气通便,代表方为麻子仁丸。18. 肝脾不和 :指由于肝气偏亢,疏泄不畅,影响肠胃的功能,而出现肝木与脾土失却协调的病理变化,如胁痛、胸闷不舒、胃脘疼痛、饮食减少等病证,称为“肝脾不和”。19.word 可编辑资料收集于网络,如

6、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20. 辛开苦降:当寒热互结,肠胃不和而见心下痞满, 呕吐下利时,用辛味药之辛散以开通心下之痞结,配以苦味药之苦降,苦寒以清降泄热,降泄胃气以止呕,两者合用,平调寒热,开结降泄以治心下痞证,这种治法称为“辛开苦降”法。代表方如半夏泻心汤。21.22.23. 苦寒直折法:针对火热毒盛实热证的一种治法, 火热毒盛充斥三焦,直需泻火解毒,集多种苦寒之品于一方苦寒直折,火邪去而热毒解,诸症可愈。24.25.26. 大头瘟:大头瘟又名大头天行,是一种病证,是由于风热疫毒之邪壅于头面,以致气血壅滞不通,临床表现以头面红肿焮痛为主,咽喉不利,舌燥口渴,舌红苔白兼黄,脉浮数有力。27.28

7、.29.31.32.33. 透热转气:是治疗温病热入营分的一种治法。 当邪热初入营分之时,证见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时有谵语,斑疹隐隐,舌绛。word 可编辑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治疗上除清营解毒外,尚有清气透热,导营热向外透发,从外而解的治法,正如叶天士所谓“入营犹可透热转气”之说。35.36. 甘温除热 : 指应用性味甘温的药物组合成方,以治疗机体因虚而发热的一种治法。诸如补中益气38.39. 补火生土 :指温壮、补益命门之火,以温养成脾土的治法,用以治疗命门火衰,不能上暖脾土,脾失健运之五更泄泻,不思饮食,食不消化之证。代表方如四神丸。40.41.42. 凉开:即清热开窍。指用清热药配伍开窍药以清热解毒,开窍醒神,用治温热之邪内陷心包的热闭证的一种治法。代表方为温病“三宝”。44.46.47.48. 梅核气:是一种病名。每见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胸膈满闷,等。每因情志不畅,肝气郁结,肺胃失于宣降,聚津成痰,痰气交阻,结于咽喉而致。50.51.word 可编辑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52. 凉燥:是因深秋感受风寒,津液不布而致;属“次寒”、“小寒”,临证以头痛恶寒,咳嗽痰稀,鼻塞咽干,舌苔薄白为主;法疗上宜采用苦温甘辛法。word 可编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