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 教材分析.DOC

上传人:马菲菲 文档编号:13175772 上传时间:2021-12-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 教材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 教材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 教材分析.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一)教学内容这部分教材除了610的认识和加减法,还有混合运算(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二)教材说明与教学建议1.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数的认识(6、7-8、9-10)。基数。具体-抽象-具体,增加用点子图表示数。和1-5的认识一样,三段认数都是让学生经历从具体-抽象-具体的过程,来体会自然数的基数含义的。但有所不同的是,在抽象出数之前,增加了用点子图表示数,更概括了。6、7:实物-点子-数-实物。8、9:点子-数-实物。让学生直接用点子表示图中实物的数量。10:点子图-数-实物。·充分体会基数含义。教学中可以利用教材给出的线索,让学生充分经

2、历数的抽象过程,体会数的含义。数的顺序。计数器动态说明相邻两个数(新学的数和相邻的前一个数)的关系,为直尺整体呈现数的顺序说明理由。大小比较。借助点子图比较数的大小1-5借助具体实物的数量比较,引出数的大小比较;本单元是借助点子的数量来比较,更抽象了(点子可以表示数量相同的任何东西)。序数仍然是将基数与序数对比起来编排。6、7:素材更丰富了。8、9:有趣的素材。按12生肖的顺序排列起来的小动物(只学到9,后面三个鸡、狗、猪没排)。10:考虑到学生已经比较熟悉数的序数含义了,所以10就没再单排编排。写数与15的认识相同,也是先示范,然后照虚线描数字。·按规范格式示范。教材上的现在示范不

3、是很规范(如9),我们还会改,教学时尽量按规范的格式进行示范。当然力求美观,要求学生写好数字,这也是学习习惯的培养。数的组成。6的组成,是通过涂圆圈的方式,让学生在涂色的过程中体会6的组成,然后结合直观图让学生完整的填出6的组成。学生在一张纸上涂完所有6的组成后的图非常形象、直观而且可能很有规律,可以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6的组成并更好地记忆。7的组成,没有全部给出,通过操作分木块,给出了3组,提出一个问题“看到每一组,还能想到什么?”看到1组想到另1组,让学生联想,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与义务教材相比难度降低了,原来在教学5的组成的时候就让学生联想,现在到7的组成时才不出全,才让学生联想。)8

4、、9的组成,教师通过提问启发学生自己摆出,并且8和9的组成都只给出了一部分,另一部分要求学生通过联想推出,要求比6、7的组成略高一些。10的组成,由于我们采用的是十进制计数法,满10要向进一,所以10的组成很重要。教材先让学生通过摆小棒的过程填出10的五种组成,再让学生推想出10的另外4个组成,逐步加深学生对10的组成的理解。(2)加、减法。这部分计算,主要是结合操作和图(也就是“一图二式”“一图四式”)来教学。教材本身没有什么问题(具体说),但在实际教学中,对于“一图二式”“一图四式”老师们有一些现实问题:·经常有老师问一图到底该列几个算式?比如 在一图二式中,列两个加法算式,列减

5、法算式的图,有虚线。而它到了一图四式,不仅列了两个加法算式,还列了两个减法算式,那么到底什么情况下列减法算式?教师觉得不好把握。·在列减法算式时,有的学生列出了把两部分相减的算式。如:| 。学生列出4-3=1。学生的算式也是有道理的,这种情况怎么处理?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对教材进行了一些调整。改变了“一图几式”的编排:压缩“一图二式”(不再作为一小段),直接由“一图二式”过渡到“一图四式”,最后由“一图四式”过渡到“一图三式”(一加两减)。回避了两部分相减的算式。对于写出把两部分相减的减法算式,我们并不要求,如果学生写出也是可以的。但为了避免给教学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我们回避了这种问题,

6、一般把被减数和减数都给出了,只要求学生根据图算出得数。·注意把数的组成练习和计算练习紧密结合起来。(3)问题解决这一单元我们结合6、7和8、9的加减法,设计了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体验,初步了解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6、7解决问题图画呈现问题。在6、7这部分,考虑到学生识字不多,在6、7这里,主要以图画形式呈现问题,用简单的文字和符号表示信息和问题,大括号表示把两部分合起来,“?只”表示要解决的问题。这种呈现问题的方式老师们都很熟悉。·不要求学生写单位名称和答。这里重点是让学生体验、了解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学习按照这样的思路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于格式不必作过多要求,这里包括本册,都不要求学生写单位名称和答。8、9解决问题用画图加简单的文字呈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编排思路和前面一样(体验过程,了解步骤),只是呈现问题的方式略有不同,这里在前面的基础上采取用简单的文字呈现信息和问题,以引导学生通过看文字来理解题意。让学生自己看图提出问题并解答。通过前面的体验和学习,学生对一个问题的简单结构应该有所了解,在这里让学生自己看图提出问题并进行解答,以培养提出问题的意识,并进一步感受解决问题的过程。2. 连加、连减与加减混合。教材主要是结合动态展示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的情境图,让学生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的含义,了解运算顺序。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