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鸿杨算盘论文.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379814 上传时间:2021-12-2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6.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鸿杨算盘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鸿杨算盘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鸿杨算盘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鸿杨算盘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鸿杨算盘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鸿杨算盘论文.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学科的实施与运用 论文 算盘文化在数学课堂中的实施与应用 高鸿杨【摘 要】算盘在我国的历史悠久,早在1000多年前,人们就开始用算盘来记数和计算。中国是算盘的故乡,大约在500年前算盘开始传入日本、朝鲜等国家。在计算机已很普及的今天,古老的算盘不仅没有被废弃,反而因它的灵便、准确等优点在许多国家方兴未艾,被誉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2013年12月4日,珠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因此,人们往往把算盘的发明与中国四大发明相提并论,称它为“第五大发明”。【关键词】算盘 记数方法 记数方法由繁到简的历程,启迪我们的教学也可以在对比中进行。回顾人类

2、记数的历史,从用手指记数、结绳记数、书契记数的单一记数到堆石子算、垒瓦片算、位石子算的“逢十进一”,再发展到“以一当五”的筹算、珠算,每一次发展都是人们为了记数需要而进行的创造,是符号化思想的具体体现,折射出人类早期累数制记数思想,反映了人类记数方法由繁到简的发展历程。 对比新旧教材可以发现,以往我们主要借助计数器去认数,现在增添了算盘。比较计数器与算盘,虽然两者在结构上比较相似,表示数时都要先确定个位,让档与数位一一对应,以直观地呈现十进制计数法的位值原则。但两者的区别还是很明显的:计数器某一档上珠的个数与这个数位上的数是等值的,而算盘每一档上都有上珠和下珠之分,一个下珠表示1,表示14各数

3、时,仅用下珠即可,这正反映了人类早期累数制记数思想。进一步比较,如果某个数位上是“9”,在计数器上是很难一下子看出来的,必须一个一个去数,而在算盘上,因为有了上珠,剩下的4个下珠一眼就能看清,这时候的“9”就能一下子看出来。这种“以一当五”的思想,既是符号化思想的具体体现,也反映了人类记数方法的发展历程。所以,用算盘表示数更直观、更简洁,丰富了数的表示方法,蕴涵着丰厚的数学思想方法。算盘是学生认数过程中不可替代的辅助工具,为学生自主建构万以内数的计数单位,理解和掌握万以内数的意义,提供了极佳的直观模型,在记数学习中引入算盘可以帮助学生感受算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本节课教学中,预设了两次对比,一是

4、将小棒表示数与算筹记数放在一起比较,让学生了解算筹记数的方法,并体会和感悟其记数的简洁;二是将计数器与算盘进行对比,让学生体会和感悟算盘记数的简洁性。可是,如何由计数器引出算盘呢?历史上算筹到算盘的演变进程,能否启迪学生自己可以迁移和创造呢?我们不妨看看算盘的前身算筹,算筹的计数方式与算盘上一个上珠表示“5”,两者的记数方法极其相似,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和感悟到记数方法和规则,将古人记数的相关经验运用于记数探索学习中。因此,当学生的记数学习进展到“以一当五”关口时,借鉴历史发展的经验,借助算筹的记数方法迁移出算盘,将“筹”改为“珠”,或许是一条不错的路子。事实上,在学生了解了算筹记数规则以后,再去

5、看计数器记数,就有了化繁为简的冲动。而课堂上学生的思维竟然也再现了人类记数的历史:用一个大珠表示“5”,用不同颜色的珠表示“5”。这样的情节与记数发展的历史极其相似,整理一下,我们可以发现,“用大珠表示5”的思维火花曾在这些地方绽放:结绳记事中“事大,结其大绳,事小,结其小绳”;垒瓦片算中“大号陶片可表5,中号可表2,小号可表1”;位石子算中“大石子表5,小石子表1”。再看“不同颜色珠表示5”又曾经出现在这些地方:东汉时期的数学专著数术记遗中记载的“三才算”算珠颜色有青、黄、白三色;其记载的“珠算”算珠颜色也不同,算盘“位各五珠,上一珠与下四珠色别,其上别色之珠当五,其下四珠珠各当一”。到这里

6、,我们不得不佩服学生啊!与此同时,我们不得不慨叹,人类的进化与个体思维的发展何其相似!再来理一理教材是如何引导学生学会记数的,一年级上学期利用实物、图形、数珠认识10以内的数,利用小棒认识1120各数;一年级下学期利用小棒、计数器认识100以内的数;二年级下学期利用方块图、计数器、算盘认识万以内的数。其学习轨迹的设计与人类记数发展的历程是相吻合的。算盘结构的历史变迁,可以引领学生感受记数工具的科学和方便。算盘作为珠算文化的承载形式,从诞生到现在,制造技术不断改进,框距、档位、算珠数量及算珠形状变化都很大。我国传统算盘采用上二下五珠,原因有二:其一,我国古代计算质量时采用“16两制”,即一斤等于

7、十六两,上二下五珠是为了适应十六两制而形成的,每一档可计算到“15”,想象一下,上二珠代表10,下五珠代表5,合起来即“15”,这样再加1“满16”就向前一档进一。其二,古代乘法采用“留头乘”,即对三位以上的乘数的一种乘法方式,因将乘数首位留至最后再与被乘数相乘而得名。采用“留头乘”,上一珠不够用,必须要有2个珠。但是随着十六进制的废除,传统算盘虽然还能适应十进制的计算,但智慧的人们发现,采用十进制以后,如果节约进位步骤,那么最上的一珠和最下的一珠就成了摆设,于是“上二下五”模式的算盘改进为“上一下四”的模式。 这也就是教材所编排的“你知道吗”中介绍的两种算盘。为此,在教学的最后环节,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七珠算盘”为什么可以变成“五珠算盘”呢?对数的表示有影响吗?以此,启发学生课后进一步探寻算盘的奥秘,感受算盘结构变化中所体现出来的科学与便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