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版)《亡人逸事》课堂练习.doc

上传人:啊飒飒 文档编号:13433040 上传时间:2021-12-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理版)《亡人逸事》课堂练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整理版)《亡人逸事》课堂练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整理版)《亡人逸事》课堂练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整理版)《亡人逸事》课堂练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整理版)《亡人逸事》课堂练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整理版)《亡人逸事》课堂练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版)《亡人逸事》课堂练习.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亡人逸事课堂练习1.给加点字注音。相( )媳妇 机杼( ) 粜( )卖 孤处( ) 暝( )目 场( )院2以下各项中,有错别字的一项为哪项( ) A偶然 淋湿 般配 竟然 B婚姻 娇惯 习惯 贯注C哭诉 遗憾 抛掷 变故 D仓促 感伤 断片 源泉3填在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为哪项( )姑姑的话还没有说完,我看见站在板凳中间的那个姑娘,用力 了我一眼, 从板凳上 下来, 、 到照棚外面, 进了一辆轿车。A看 跳 跑 钻 B盯 跳 走 钻 C盯 走 跳 走 D看 走 跑 走4以下各项中,虚词使用有误的一项为哪项( )A旧式婚姻,过去叫做“天作之合,是非常偶尔的。B就这样,经过媒人来回跑了

2、几趟,亲事竟然说成了。C结婚以后,姑姑总是拿这件事和她开玩笑,她也总是说姑姑会出坏道儿。D可以看出,你曾屡次借用她的形象,写进你的小说。至于语言,你自己成认,她是你的第二源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10题。她在娘家,因为是小闺女,娇惯一些,从小只会做些针线活,没有下场下地劳动过。到了我们家,我母亲好下地劳动,尤其好打早起,麦秋两季,听见鸡叫,就叫起她来做饭。又没个钟表,有时饭做熟了,天还不亮。她颇以为苦。回到娘家,曾向她父亲哭诉。她父亲问:“婆婆叫你早起,她也起来吗?“她比我起得更早。还说心痛我,让我多睡了会儿哩!“那你还哭什么呢?我母亲知道她没有力气,常对她说:“人的力气是使出来的,要伸懒筋

3、。有一天,母亲带她到场院去摘北瓜,摘了满满一大筐。母亲问她:“试试,看你背得动吗?她弯下腰,挎好筐系猛一立,因为北瓜太重,把她弄了个后仰,沾了满身土,北瓜也滚了满地。她站起来哭了。母亲倒笑了,自己把北瓜一个个拣起来,背到家里去了。我们那村庄,自古以来兴织布,她不会。后来孩子多了,穿衣困难,她就下决心学。从纺线到织布,都学会了。我从外面回来,看到她两个大拇指,都因为推机杼,顶得变了形,又粗、又短,指甲也短了。后来,因为闹日本,家境越来越不好,我又不在家,她带着孩子们下场下地。到了集耳,自己去卖线卖布,有时和大女儿轮换着背上二斗高粱,走三里路,到集上去粜卖。从来没有对我叫过苦。几个孩子,也都是她在

4、战争的年月里,一手拉扯成人长大的。农村少医药,我们十二岁的长子,竞以盲肠炎不治死亡。每逢孩子发烧,她总是整夜抱着,来回在炕下走。在她生前,我曾对孩子们说:“我对你们,没负什么责任。母亲把你们弄大,可不容易,你们应该记着。“从小只会做些针线活,到后来 ;小时候“没有下场下地劳动过,到后来 。6.妻子为何要向父亲哭诉?(1)(2)“背瓜遭遇时,哪些动词用得好?刻画了妻子怎样的形象?融入作者怎样的 情感?8.“回家诉苦和“背瓜遭遇在刻画妻子的形象中起什么作用?9.“每逢孩子发烧,她总是整夜抱着,来回在炕下走这一细节表达了什么?10.作者对妻子的极高评价是哪句话?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我唯唯,

5、但一直拖延着没有写。这是因为,虽然我们结婚很早,但正像古人常说的:相聚之日少,别离之日多;欢乐之时少,相对愁叹之时多耳。我们的青春,在战争年代中抛掷了。以后,家屣及我,又多遭变故,直至、最后她的死亡。我衰年多病,实在不愿再去回忆这些。但目前也出现一些异象:过去,青春两地,一别数年,求一梦而不可得。今老年孤处,四壁生寒,却几乎每晚梦见她,想摆脱也做不到。按照迷信的说法,这可能是地下相会之期,已经不远了。因此,选择一些不太使人感伤的断片,记述如上。已散见于其他文字中者,不再重复。就是这样的文字,我也写不下去了。我们结婚四十年,我有许多事情,对不起她,可以说她没有一件事情是对不起我的。在夫妻的情分上

6、,我做得很差。正因为如此,她对我们之间的恩爱,记忆很深。我在北平当小职员时,曾经买过两丈花布,直接寄至她家。,J盏终之前,她还向我提起这一件小事,问道:“你那时为什么把布寄到我娘家去啊?我说:“为的是叫你做衣服方便呀!她闭上眼睛,久病的脸上,展现了一丝幸福的笑容。11.“我唯唯,但一直拖延着没有写,为什么?12作者为什么又要写妻子呢?13“就是这样的文字,我也写不下去了怎样理解?14作者哪句写了自己的愧疚?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拓展训练:菜 花孙犁每年春天,去年冬季贮存下来的大白菜,都近于枯槁了,做饭时,常常只用上面的一些嫩叶,根部一大块就放置在那里。一过清明节,有些菜头就会鼓胀起来,俗话叫做菜怀

7、胎。 慢慢把菜帮剥掉,里面就露出一株连在菜根上的嫩黄菜花,顶上已经布满像一堆小米粒的花蕊。把根部铲平,放在水盆里,安置在书案上,是我书房中的一种开春景观。 菜花,亭亭玉立,明丽自然,淡雅清净。它没有香味,因此也就没有什么异味。色彩单调,因此也就没有斑驳。平常得很,就是这种黄色。但普天之下,除去菜花,再也见不到这种黄色了。 今年春天,因为忙于搬家,整理书籍,没有闲情栽种一株白菜花。去年冬季,小外孙给我抱来了一个大旱萝卜,家乡叫做灯笼红。鲜红可爱,本来想把它雕刻成花篮,撒上小麦种,贮水倒挂,像童年时常做的那样。也因为杂事缠身,胡乱把它埋在一个花盆里了。一开春,它竟一枝独秀,拔出很高的茎子,开了很多

8、的花,还招来不少蜜蜂儿。 这也是一种菜花。它的花,白中略带一点紫色,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它的根茎俱在,营养不缺,适于放在院中。正当花开得繁盛之时,被邻家的小孩,揪得七零八落。花的神韵,人的欣赏之情,差不多完全丧失了。 今年春天风大,清明前后,接连几天,刮得天昏地暗,厨房里的光线,尤其不好。有一天,天晴朗了,我发现桌案下面,堆放着蔬菜的地方,有一株白菜花。它不是从菜心那里长出,而是从横放的菜根部长出,像一根老木头长出的直立的新枝。有些花蕾已经开放,耀眼地光明。我快乐极了,把菜帮菜根修了修,放在水盂里。 我的案头,又有一株菜花了。这是天赐之物。 家乡有句歌谣:十里菜花香。在童年,我见到的菜花,不是

9、一株两株,也不是一亩二亩,是一望无边的。春阳照拂,春风吹动,蜂群轰鸣,一片金黄。那不是白菜花,是油菜花。花色同白菜花是一样的。 一九四六年春天,我从延安回到家乡。经过八年抗日战争,父亲已经很见衰老。见我回来了,他当然很快乐,但也很少和我交谈。有一天,他从地里回来,突然给我说了一句待对的联语:丁香花,百头,千头,万头。他说完了,也没有叫我去对,只是笑了笑。父亲做了一辈子生意,晚年退休在家,战事期间,照顾一家大小,艰险备尝。对于自己一生挣来的家产,保护备至,一点也不愿意耗损。那天,是看见地里的油菜长得好,心里快乐,才对我讲起对联的。我没有想到这些,对这幅对联,如何对法,也没有兴趣,就只是听着,没有

10、说什么。当时是应该趁老人快乐,和他多谈几句的。 没等油菜结籽,父亲就因为劳动后受寒,得病逝世了。临终,告诉我,把一处闲宅院卖给叔父家,好办理丧事。 现在,我已衰暮,久居城市,故园如梦。面对一株菜花,突然想起很多往事。往事又像菜花的色味,淡远虚无,不可捉摸,只能引起惆怅。 人的一生,无疑是个大题目。有不少人,竭尽全力,想把它撰写成一篇宏伟的文章。我只能把它写成一篇小文章,一篇像案头菜花一样的散文。菜花也是生命,但凡生命,都可以成为文章的题目。15.作者描写了三种菜花。其中白菜花的外在特点是什么?作者赋予菜花的美是什么样的美?白菜花的外在特点是: 不超过25个字作者赋予了菜花 的美。不超过两个字1

11、6.文章为什么要插叙有关父亲的往事?17文章最后一句话富有象征意义,指出这句话的寓意是什么? 参考答案1. xingzhù tiào ch míng cháng 2A(竞 竞) 3B 4A(偶尔 偶然) 5“从纺线到织布,都学会了 “到了集日,自己去卖线卖布,有时和大女儿轮换着背上二斗高梁,走三里路,到集上去粜卖 6(1)在娘家,因为是小闽女,娇惯一些。 (2)母亲很早起来让她做饭,她颇以为苦。 7动词:“弯“挎“立“仰“沾“滚等;刻画了要由一个娇惯女儿转变为一个吃苦耐劳的妻子与母汞的不易;在平静的记叙中融入了作者深深的爱怜。 8起铺垫和比照的作用。妻子

12、吃苦耐劳的性格由它们作铺垫,形成妻子性格转变的转折点,凸现了她吃苦耐劳、善于学习的品质。 9表达了妻子对孩子的爱。 10“我对你们,没负什么责任。母亲把你们弄大,可不容易,你们应该记着。 11这是因为“虽然我们结婚很早,但别离之日多,相对愁叹之时多。“我衰年多病,实在不愿回忆。 12过去一梦难求,而今每晚梦见她,“可能是地下相会之期,已经不远了,所以又要写妻子了。 13即使是些“不太使人感伤的断片,也已使作者无限感伤,反映作者对妻子深深的爱。 14“我们结婚四十年,我有许多事情,对不起她,可以说她没有一件事情是对不起我的。 作者对亡人的愧疚与自责,深挚地表达了对亡人的极度思念。拓展训练:15.亭亭玉立,明丽自然,淡雅清净,没有香味,色彩单调。 平凡。“父亲像菜花一样平凡,有他生命的美。17.平凡而美丽的人生值得赞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