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pptx

上传人:PIYPING 文档编号:13604184 上传时间:2022-01-20 格式:PPTX 页数:40 大小:2.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pptx(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幼根上有白色的“毛” 根毛,根毛有什么特点?大量的根毛能增加根吸水的表面积,提高根吸水的能力。,根吸收的水分是怎样运输到茎、叶、花等器官的呢?,一、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现象:,讨论:水分在茎内的运输途径是怎样的?,植物茎内有相互连接的导管,水分在茎内是通过导管运输的,从茎的纵切面和横切面上,红色的部分看上去像一根根长长的管子,这就是水分在茎内的运输结构导管,导管属于输导组织。,导管,叶脉,导管: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通道,茎,导管由长形管状连接而成。它们上、下连接处的横壁消失,。,横壁消失上下贯通,土壤中的水分(无机盐),根毛细胞,根内导管,茎内导管,叶内导管,水分

2、进入植物体并在植物体内运输的路线:,植株各处,从 下 到 上,资料:一株玉米从出苗到结实的一生中,大约要消耗200 kg以上的水,大致情况如下表所示:,用透明干燥的塑料袋将一株生长旺盛的盆栽植物罩起来,在茎部扎紧。放在阳光下照射,观察塑料袋内壁上有什么现象出现? 说明什么?,二、植物的蒸腾作用,演示实验:植物的蒸腾作用,植物的吐水现象,植物的蒸腾失水,植物体的水分蒸腾主要是通过叶片来完成的,叶柄和嫩茎也能进行一定的蒸腾作用。,指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什么是蒸腾作用?,水从叶的什么地方散发出来?,二、观察叶片的结构,实验,实验一:观察叶片的结构,1.

3、将新鲜的叶片平放在小木板上。2.右手捏紧并排的两片刀片,沿着横切的方向,迅速切割。3.刀片的夹缝中存有切下的薄片。要多切几次。把切下的薄片放入培养皿中。4.用毛笔蘸出最薄的一片,制成临时切片。,练习徒手切片,叶脉,上表皮,叶肉,下表皮,气孔,二、叶片的结构,1、表皮,(1)上下表皮细胞排列紧密,无色透明,外有角质层。,(2)表皮上面分布着一些由 保卫细胞构成的气孔。,气孔是植物蒸腾作用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2、叶肉,栅栏组织(上) 圆柱形,整齐,多 叶绿体(2)叶肉(营养组织)海绵组织(下) 不规则,疏松,少 叶绿体,(1)由许多叶肉细胞组成,内含叶绿体。,(3)叶绿体是光合作用

4、 的场所。,3、叶脉,内有输导组织: 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 筛管运输有机物,小结:叶片的内部结构,表皮叶肉叶脉,叶片,排列紧密,无色透明,有角质层,气孔,功能:利光线透入、防水分散失、保护作用,分为海绵组织和栅栏组织,有叶绿体,功能:光合作用的场所,有输导组织导管和筛管,功能: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运输有机物。,想一想:,1.为什么植物的叶片一般呈绿色? 2、叶片的背面与正面的绿色一样深吗?为什么?,叶片正面颜色深,栅栏层细胞内含有较多的叶绿体。,植物叶子中含有叶绿体,叶绿体里面含有大量的叶绿素.叶绿素只有在光下才能形成。,实验二、观察叶片的下表皮,(1)用镊子撕下一小块植物(如蚕豆)叶的下表

5、皮,制成临时装片(2)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叶表皮上成对呈半月形的细胞,这就是保卫细胞。保卫细胞与一般表皮细胞的形态、结构和排列方式有什么不同?,比较:保卫细胞和表皮细胞,细胞名称,形状,颜色,结构,细胞壁厚薄不均匀,外壁厚,内壁薄,绿色(有叶绿体),半月形,并且能够调节,无色透明,形状不规则的扁平细胞,横切面则呈长方形,细胞壁厚薄较均匀,表皮细胞,保卫细胞,保卫细胞,内壁(薄),外壁(厚),气孔张开,气孔闭合,(保卫细胞吸水膨胀),(保卫细胞失水收缩),白天,晚上,空气涌进气孔,叶片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当然水分也会通过气孔散失。,叶片的生产活动停止,蒸腾作用随之减弱。,气孔是植物蒸腾

6、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想一想:蒸腾量的大小由什么来控制?,气孔的张开或闭合可以调节,使植物体内经常持着适量的水分。,气孔张开,气孔关闭,2.保卫细胞的这种机构特点对蒸腾作用有什么意义?,当太阳生起,温度升高时,气孔张开,植物的蒸腾作用加强,降低了叶表皮的温度,避免叶片被阳光灼伤。同时,随着水分的散失,使水向上运输的动力加大,促进植物根部吸水,使植物能够进行旺盛的生命活动。当夜幕降临时,气温下降,光合作用、蒸腾作用等逐渐减弱,甚至停止,这时,大多数气孔也关闭了。,植物的蒸腾作用的过程,根吸收水分(根、茎、叶)导管叶肉细胞叶肉细胞间隙水变为水蒸汽气孔大气。,探究,叶片正面和背面的气孔一

7、样多吗?,将一片刚摘下的叶片浸在盛有70左右热水的烧杯 中,看叶片表面会不会产生气泡。如果有气泡,请比较叶片正面和背面气泡的数目,尝试对你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解释。,多数植物下表皮气孔比上表皮多,浮水植物一般气孔在上表皮(如睡莲)。),沉水植物一般没有气孔。,现象:下表皮的气泡数目较多。,根吸收进来的水,绝大部分都随蒸腾作用散失掉了。这不是一种很大的浪费吗?,那么,蒸腾作用对植物的生活有什么意义呢?,三、蒸腾作用的意义,炎热的夏天,一只手是干燥的,另一只手沾满了水,哪一只手感到凉爽?为什么?,沾满水的手感到凉爽。这是因为水分蒸发会带走手上的热量。,科学家研究得知,在蒸腾过程中,1克水化为水蒸气说

8、,在20条件下吸收能量约2.45103J。,资料分析,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蒸腾作用的意义,1、降低叶片温度,防止叶片被灼伤,我们用塑料管喝饮料时,如果嘴不用力吸,饮料能进入到口中吗?为什么?,不能。因为缺少使饮料沿着吸管上升的动力。,蒸腾作用同样可以促进根对水分的吸收,原因何在?,这是因为叶片里的水分蒸腾出去之后,叶肉细胞缺水,就要吸收叶脉中导管里的水分,从而促进水分从根通过导管上升到叶里,这也促使根从土壤中吸收了水分。,意义2:蒸腾作用带动植物体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和向上运输,1、根据最新估计,森林能把50%-80%的降水转入地下,一公顷林地比裸地可以多蓄水3000立方米。2、据科学测算,某

9、热带雨林的降雨量是1950毫米/年,蒸腾量是1570毫米/年。蒸腾量占降雨量的80.5% ?,三、绿色植物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看了这两则资料,你对绿色植物在自然界水循环中的作用有什么新的看法?,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提高了大气的湿度,增加了降雨,促进了生物圈的水循环。,植物的茎和叶承接着雨水,能够大大减缓雨水对地面的冲刷;树林中的枯枝落叶就像一层层厚厚的海绵,能够吸纳雨水,也使得雨水更多地渗入到地下,补充地下水。,一片森林就是一座绿色水库,我们应当保护森林。,地球上的水循环过程,绿色植物通过根部从土壤中吸收水分,绝大部分水分又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了,促进了生物圈中水循环的进行。,如果没有绿色植物,

10、水循环仍然可以进行。海洋、湖泊等蒸发的水蒸气进入大气中,形成云,继而形成雨、雪,再回到海洋或陆地。但是,如果没有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水循环会受到一定影响,如陆地的降雨会减少;降雨造成的地表径流会增多、加快,等等。,1.绿色植物在水循环中起什么作用?,2、如果地球上没有绿色植物,水循环还能进行吗?,小结: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1、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促进了生物圈的水循环的进行 。2、绿色植物能保持水土,涵养水源。3、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雨量。,第三节 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一、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2、气孔与保卫细胞,气孔是植物气体交换的“窗户”,也是植物

11、散失水分的“门户”。,3、蒸腾作用对植物生活的作用,二、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1、为什么说大树底下好乘凉?,大树下面的树荫,没有阳光的照射,气温较低,另外,大树的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分别增加了周围大气的湿度和氧气。,链接生活,2、大规模的植树造林对气候有什么影响?,因为植物蒸腾水分,大面积的树林可以增加空气湿度,使天空云量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起到减轻干旱,调节气候的作用。,3月12日 为 植树节,3、为什么最好在阴天或傍晚移栽植物? 移栽后的菜苗和花草为什么要遮荫?,都是为了降低蒸腾作用,提高植物移栽的成活率。,4、春季植树时,移栽的树苗常被剪去大量的枝叶,这是为什么?,因为叶片会通过蒸

12、腾作用散失大量的水分,导致树苗缺水而死亡,所以要剪去大量的枝叶。,3、(1)避免量筒中水分的蒸发,以保证水分的减少时被植物吸收掉的。,(2)插有枝条A的量筒中的液面比插有枝条B的量筒液面低。原因是枝条A带有也,蒸腾作用较强,会从量筒中吸收更多的水分;枝条B没有叶,蒸腾作用较弱,从量筒中吸收的水分少。,1、(1)X(2) X (3) X (4) X,水蒸气在天空中凝结成云,然后以雨雪等形式落到地面,一部分被生物利用和被土壤等吸收,其余部分会成江河。可见,”黄河之水天上来”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的。“奔流到海”是指江河的水也汇入海洋。“不复回”是指地表水只能向海洋中流,而海水不会倒流入江河、到陆地。但海洋中的水会以水蒸气的形式到达陆地上空,最终又会以雨、雪等形式成为“天上来”的水。可见,从水循环的角度看,汇入海洋的水也是可以再返回陆地的。,4、“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试从生物圈的角度,对这两句诗进行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