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陈四楼煤矿2.4Mta新井设计.docx

上传人:奥沙丽水 文档编号:137439 上传时间:2025-07-11 格式:DOCX 页数:161 大小:2.8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陈四楼煤矿2.4Mta新井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1页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陈四楼煤矿2.4Mta新井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1页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陈四楼煤矿2.4Mta新井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1页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陈四楼煤矿2.4Mta新井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1页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陈四楼煤矿2.4Mta新井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编号:()字号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全套图纸加扣 3346389411或3012250582题目:陈四楼煤矿2.4Mt/a 新井设计矿井冲击矿压的预测和防治技术姓名:学号:班级:采矿工程 2008-8 班二一二年六月中 国 矿 业 大 学本科生毕业论文姓名:学 号:学院:矿 业 工 程 学 院专业:采 矿 工 程论文题目:陈四楼矿 2.4 Mt/a 新井设计专题:矿井冲击矿压的预测和防治技术指导教师:职 称:2012 年 6 月徐州中国矿业大学毕业论文任务书学院 矿业工程学院 专业年级 采矿工程 08 级 学生姓名 陈鹏任务下达日期: 2 0 1 2 年 1 月 8 日毕业论文日期: 2012

2、 年 3 月 12 日至2012 年6 月 8 日毕业论文题目:陈四楼矿 2.4 Mt/a 新井设计毕业论文专题题目:矿井冲击矿压的预测和防治技术毕业论文主要内容和要求:按照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大纲要求,完成一般部分陈四楼矿 2.4Mt/a 新井设计和专题部分矿井冲击矿压的预测和防治技术的研究,英译汉中文字数3000 以上。中国矿业大学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评阅书指导教师评语(基础理论及基本技能的掌握;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研究内容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方法;取得的主要成果及创新点;工作态度及工作量;总体评价及建议成绩;存在问题;是否同意答辩等):成 绩:指导教师签字:年月日中国矿业大学毕业论文评阅教师

3、评阅书评阅教师评语(选题的意义;基础理论及基本技能的掌握;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工作量的大小;取得的主要成果及创新点;写作的规范程度;总体评价及建议成绩;存在问题;是否同意答辩等):成 绩:评阅教师签字:年月日中国矿业大学毕业论文答辩及综合成绩答辩情况回答问题提出问 题正基本有一有原没有般性则性确正确回答错误错误答辩委员会评语及建议成绩:答辩委员会主任签字:年月日学院领导小组综合评定成绩:学院领导小组负责人:年月日中国矿业大学 2012 届本科生毕业设计摘要本设计包括三个部分:一般部分、专题部分和翻译部分。一般部分为陈四楼 2.4 Mt/a 新井设计。陈四楼煤矿位于河南省永城市西

4、北郊区,交通较为便利。井田倾向(东西)长约 5.55 km,走向(南北)长约 10.04 km,井田总面积为 62.60 km2。主采煤层为 2 号煤层,平均倾角为 9.73,煤层平均厚度为 2.45 m。井田地质条件较为简单。井田工业储量为 227.08 Mt,矿井可采储量 172.67Mt 。该矿井服务年限为 55.4a,涌水量不大,矿井正常涌水量为 894 m3/h,最大涌水量为 1200 m3/h。矿井瓦斯涌出量较低,为低瓦斯矿井。井田为立井两水平开拓;长壁放顶煤采煤法;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后期根据需要在井田东西两翼增加两个边界风井。矿井年工作日为 330d,工作制度为四六制。一

5、般部分共包括 10 章:1.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2.井田境界和储量;3.矿井工作制度及设计生产能力、服务年限;4.井田开拓;5.准备方式-盘区巷道布置;6.采煤方法;7.井下运输;8.矿井提升;9.矿井通风与安全技术;10.矿井基本技术经济指标。专题部分的题目为矿井冲击矿压的预测和防治技术,主要针对冲击矿压灾害机理,提出了预测措施和防治。翻译部分主要内容从环境和社会经济讨论小规模矿井的未来,英文题目为:Thefuture of small-scale mining: environmental and socioeconomic perspectives。关键词:主井两水平;带区;综采;胶

6、带运输;混合式通风中国矿业大学 2012 届本科生毕业设计ABSTRACTThis design includes of three parts: the general part, special subject part and translatedpart.The general part is a new design of Chensilou mine. Chensilou mine lines in north-west of Yongcheng in Henan province. The traffic of road and railway is convenience to

7、 the mine. The width of the minefield is 5.55 km ,the width is about 10.04 km,well farmland total area is 62.60km2.The two is the main coal seam, and its average dip angle is 9.73 degree. The thickness of the mine is about 2.45 m in all. The minefield geological condition is simple.The proved reserv

8、es of the minefield are 227.08Mt. The recoverable reserves are 172.67 Mt. The designed productive capacity is 2.4 Mt percent year, and the service life of the mine is 55.4 years. The normal flow of the mine is 894 m3 percent hour and the max flow of the mine is 1200 m3 percent hour. The mineral well

9、 gas gushes the deal lower, for low gas mineral well.The well farmland is two levels in vertical shaft development;the cole mine is the longwall mining; The ventilation type in the early stage is centralized juxtapose. In the late stage two air shafts in the boundary should be driven. The ventilatio

10、n method is extraction.The working system four-sixt is used in the Chensilou mine. It produced 330 d/a.This design includes ten chapters: 1.An outline of the mine field geology; 2.Boundary and the reserves of mine; 3.The service life and working system of mine; 4.development engineering of coalfield

11、 5.The layout of panels; 6. The method used in coal mining; 7. Transportation of the underground; 8.The lifting of the mine; 9. The ventilation and the safety operation of the mine; 10.The basic economic and technical norms.Special subject parts of topics is Rock burst prediction and prevention tec

12、hniques. It mainly for the rockburst disaster mechanism predicted measures and preventionTranslation part of main contentsesisdiscussed from an environmental and socio-economic future of small-scale mine.English topic is: The future of small-scale mining: environmental and socioeconomic perspectives

13、Keywords: Two levels in vertical shaft; strip district; Mechanized mining; tape transport; hybrid ventilation中国矿业大学 2012 届本科生毕业设计目录一般部分1 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 .11.1矿区概述 .11.1.1矿区地理位置 .11.1.2自然地理概况 .11.1.3矿区开发历史及生产建设规划 .21.1.4矿井建设的外部条件 .21.2地质特征 .31.2.1地层 .31.2.2地质构造 .31.2.3水文地质 .41.3煤层特征 .61.3.1煤层 .61.3.2煤质

14、61.3.3开采技术条件 .71.3.4勘探程度及存在问题 .72 井田境界和储量 .102.1井田境界 .102.2矿井工业储量 .102.2.1构造类型 .102.2.2煤层稳定类型 .102.2.3矿井工业储量 .112.3矿井可采储量 .122.3.1井田边界保护煤柱 .132.3.2工业广场煤柱 .132.3.3井筒保护煤柱 .142.3.4断层保护煤柱 .142.3.5大巷保护煤柱 .152.3.6矿井设计可采储量 .153. 矿井工作制度、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163.1矿井工作制度 .163.2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163.2.1确定依据 .163.2.2矿井设计

15、生产能力 .163.2.3矿井服务年限 .163.3井型校核 .17中国矿业大学 2012 届本科生毕业设计4 井田开拓184.1 井田开拓的基本问题184.1.1 确定井筒形式、数目、位置及坐标184.1.2 工业场地的位置204.1.3 开采水平的确定及带(采)区划分204.1.4 方案比较214.1.5 开拓方案的综合比较304.2 矿井基本巷道304.2.1 井筒304.2.2 井底车场及硐室344.2.3 主要开拓巷道374.2.4 巷道支护385 准备方式带区巷道布置425.1 煤层地质特征425.1.1 带区位置425.1.2 带区煤层特征425.1.3 煤层顶底板岩石构造情况4

16、25.1.4 水文地质435.1.5 地质构造435.1.6 地表情况435.2 带区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435.2.1 带区准备方式的确定435.2.2 带区巷道布置445.2.3 带区生产系统455.2.4 带区内巷道掘进方法465.2.5 带区生产能力及采出率475.3 带区车场选型设计486 采煤方法496.1 采煤工艺方式496.1.1 带区煤层特征及地质条件496.1.2 回采工作面长度的确定496.1.3 工作面的推进方向和推进度506.1.4 综采工作面的设备选型及配套506.1.5 各工艺过程注意事项576.1.6 工作面端头支护和超前支护586.1.7 循环图表、劳动组织、主

17、要技术经济指标596.1.8 综合机械化采煤过程中应注意事项646.2 回采巷道布置646.2.1 回采巷道布置方式64中国矿业大学 2012 届本科生毕业设计6.2.2 回采巷道参数647 井下运输667.1 概述667.1.1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工作制度667.1.2 煤层及煤质667.1.3 运输距离和辅助运输设计667.1.4 矿井运输系统667.1.4 矿井运输系统677.2 带区运输设备选择687.2.1 设备选型原则:687.2.2 带区运输设备选型及能力验算687.3 大巷运输设备选707.3.1 主运输大巷设备选择707.3.2 辅助运输大巷设备选择708 矿井提升738.1

18、 矿井提升概述738.2 主副井提升738.2.1 主井提升738.2.2 副井提升759 矿井通风及安全789.1 矿井地质、开拓、开采概况789.1.1 矿井地质概况789.1.2 开拓方式789.1.3 开采方法789.1.4 变电所、充电硐室、火药库799.1.5 工作制、人数799.2 矿井通风系统的确定799.2.1 矿井通风系统的基本要求799.2.2 矿井通风方式的选择809.2.3 矿井通风方法的选择809.2.4 带区通风系统的要求819.2.5 带区通风方式的确定819.3 矿井风量计算829.3.1 通风容易时期和通风困难时期采煤方案的确定829.3.2 各用风地点的用

19、风量和矿井总用风量829.3.3 风量分配899.4 矿井阻力计算909.4.1 计算原则909.4.2 矿井最大阻力路线91中国矿业大学 2012 届本科生毕业设计9.4.3计算矿井摩擦阻力和总阻力: .919.4.4两个时期的矿井总风阻和总等积孔 .929.5选择矿井通风设备 .949.5.1选择主要通风机 .949.5.2电动机选型 .979.6安全灾害的预防措施 .989.6.1预防瓦斯和煤尘爆炸的措施 .989.6.2预防井下火灾的措施 .989.6.3防水措施 .9810 设计矿井基本技术经济指标 .99参 考 文 献.101专题部分矿井冲击矿压的预测和防治技术 .103引言 .1

20、031.国内外冲击矿压的现状 .1031.1国内冲击矿压现状 .1031.2国外冲击矿压的研究现状 .1041.2.1前苏联 .1041.2.2波兰 .1051.2.3德国 .1052.冲击矿压 .1052.1冲击矿压的分类 .1052.2冲击矿压发生的机理 .1062.2.1强度理论 .1062.2.2能量理论 .1082.2.3冲击倾向性理论 .1093.冲击矿压的预测预报 .1123.1钻屑法监测 .1123.1.1实施方法 .1123.1.2冲击危险指标 .1123.1.3监测地点与时间 .1123.2电磁辐射监测 .1123.2.1监测方法 .1123.2.2冲击危险指标 .1133.3微震监测系统监测 .1133.3.1微震信号类型分析 .1133.3.2微震监测系统在回采工作面的应用 .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 > 毕业论文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