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庆油田下属采油气单位介绍.doc

上传人:peixunshi0 文档编号:139407 上传时间:2025-07-11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庆油田下属采油气单位介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长庆油田下属采油气单位介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长庆油田下属采油气单位介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长庆油田下属采油气单位介绍.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长庆油田下属采油气单位介绍.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采油一厂简介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一采油厂地处革命圣地延安,是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下属的一个主力采油单位,管理着我国陆上最早开发的特低渗亿吨级整装油田安塞油田。截止2010年10月已开发油藏18个,探明地质储量3.44亿吨,累计产油3000万吨。成功开发了世界罕见的“低渗、低压、低产”油田,被原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确立为“安塞模式”而享誉石油界。安塞油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横跨陕、晋2市20县,总面积27465平方公里。1983年,长庆油田在陕北安塞县谭家营部署的第一口探井塞一井,获得了64.45吨的工业油流,从此拉开了安塞油田的开发序幕。1990年安塞油田进入全面开发以来,在

2、依靠科技进步,开发安塞油田”的思想指导下,形成了三大技术系列和八项配套技术,保持了特低渗透油田开发的国内领先地位。1997年,安塞油田年产原油突破100万吨大关,2004年实现年产原油200万吨,2010年将实现年产原油300万吨的跨越。在创造丰厚物质文明的同时,安塞油田培育了闻名油田内外的好汉坡精神、陈小军精神和郭秀玲精神。近年来,第一采油厂在“发展大油田,建设大气田,把鄂尔多斯盆地建设成为我国重要油气生产基地”总体思路的指引下,立足精细管理,不断深化系统管理内涵,创新形成了“原油生产分控管理”、“标准成本管理”、“党支部四全工作法”、“六表一卡一案”民主管理、“3E-6S”岗位管理等多项

3、先进管理方法。先后荣获油田公司和地区级以上管理成果30余项。厂先后荣获“中华环境友好企业”、“中国企业新纪录节能减排双十佳企业”、“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典范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先进采油厂”和“陕西省文明单位标兵”等10余项省部级以上荣誉。展望“十二五”,第一采油厂将始终以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引,全面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抓好“发展、转变、和谐”三件大事,突出原油生产为中心,不断夯实储量基础,狠抓安全环保和低碳发展,大力推进“四化”建设,着力控制投资、降低成本、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实现300万吨跨越,全面构建现代化的“绿色、数字、示范”油田,全力推进安塞油田可持续发展,强

4、力支撑油田公司5000万宏伟目标。采油二厂简介采油二厂始建于1971年,是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下属的一个以原油生产为主、兼有项目管理和技术研究职能的大型石油生产企业。矿权管护面积9775平方公里,涵盖庆阳、平凉两市。目前,共管理着马岭、华池、城壕、西峰等10个油田、67个开发区块,全厂正常生产油水井6200余口,日产原油7000余吨。 在四十多年的发展中,采油二厂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原油产量从建厂初期的1.4万吨到2009年矿权调整前连上五个台阶,2008年产量峰值达到272.8万吨大关。2009年8月,油田公司为加快陇东超低渗透油田的开发步伐,对陇东矿权进行了调整,采油二厂矿权面积减少38%

5、2011年实现了“重上200万”的奋斗目标,2014年原油产量达到256.38万吨。建厂以来,在长期的油田开发建设过程中,采油二厂逐步形成了一套开发低渗透油田、保持长期稳产的开发技术、工艺措施和管理方法,构建了具有陇东油藏特色的“四种开发模式”、“十项主体技术”和以西峰油田高效开发为代表的“十八项先进技术”,探索形成了“一井一法一工艺”、“油藏分类分级管理”和“ABC分类管理”等油田精细管理法,为老油田长期稳产奠定了坚实基础。特别是近年来,油田勘探开发技术取得新突破,通过深化超低渗透储层评价研究,形成了水平井开发、多段分簇体积压裂、“212”提高采收率及精细分层注水等系列技术,使三叠系超低渗

6、透油藏实现了效益开发。持续深化勘探开发一体化模式,长7致密油试验攻关取得新进展,西峰两侧、华庆长6、马岭长8等区域的勘探取得较大突破,为全厂可持续发展开拓了广阔前景。持续深化管理创新,深入开展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和新型劳动组织改革,建立了领导责任、业绩考核等运行机制和以战略导向、计划牵引、体系运行、量化管理为主要内容的适用、科学管理方法,进一步稳固了企业发展根基。建厂以来,几代石油人高唱“我为祖国献石油”,战天斗地,无私奉献,用青春和汗水培育了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爱厂如家的奉献精神,形成了新时期“只要用心、就能做好”的团队精神和“尽责、人本、务实、严谨”的

7、团队作风。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企业文化建设优秀单位”、“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先进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青年文明号”、“国家优质工程金质奖”、“全国学习型组织先进单位”、“中国爱心企业”、“全省工业发展突出贡献企业”、“甘肃省精神文明单位”、“甘肃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等国家及省部级以上集体荣誉称号,涌现出了“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五一巾帼标兵“、“中央企业劳动模范”、“中央企业优秀党务工作者“、“甘肃省劳动模范”、“全国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工作者”、“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章”、“甘肃省优秀企业家”、“甘肃省十大杰出青年”、“集团公司十

8、大杰出青年”、“中国石油第二届加油中国.传承铁人优秀人物”、“集团公司十大模范党支部书记”等一大批国家级、省部级先进个人,取得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丰收。采油三厂简介长庆油田公司第三采油厂(简称“采油三厂”)隶属于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是集原油生产、项目管理和技术研究职能为一体的大型石油生产企业。机关位于宁夏自治区首府银川市,矿权及作业区域遍及陕西、宁夏两省(区)的榆林、延安、吴忠、固原、中卫、银川等6个地级市的15个县,总面积2.25万平方公里。管理着靖安、吴旗、姬塬、油房庄、红井子、胡尖山、马坊、大水坑等8个油田。采油三厂是长庆石油工业的发祥地。20世纪50年代,鄂尔多斯石油勘探大队创建

9、揭开了陕甘宁盆地区域性勘探的序幕。1965年12月李探6井试采,标志着灵、盐、定地区油田开发工作的开始。1971年,长庆油田会战指挥部第三分指挥部采油分部成立,1977年红井子石油会战使灵盐油区实现规模开发。1983年更名为长庆石油勘探局第三采油厂。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历经1999年和2008年两次重组,采油三厂走上了专业化、规模化快速发展道路。2006年工业产值突破100亿元,2011年突破200亿元,2012年达到211亿元,成为长庆生产规模最大、工业产值最高、经济效益最好的采油厂。采油三厂是长庆油气发展的“基石”。采油三厂与长庆油田同龄,历来以出产量、出技术、出人才、出经验著称。先后从

10、这里诞生了长庆油田最早的油田、最早的炼油厂、最早采气厂,探索形成了3项主体技术、10项配套技术为内容的特低渗透油田高效开发技术序列;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奖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项、油田公司科技进步奖86项、国家专利12项,两次被中国石油授予“油气田开发管理先进单位”称号。荣获石油石化行业部级优秀著作3项、国家级管理创新成果5项、省部级、行业部级管理创新成果26项。采油三厂是中国最大的特低渗透油田。始终把石油勘探开发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立足宁夏、陕北两大主战场,瞄准低渗透、特低渗透、超低渗油藏,攻坚啃硬、拼搏进取,实现了快速发展。1998年原油产量突破100万吨,2003年原油产量突破200万吨,2

11、007年原油产量突破300万吨,2010年原油产量突破400万吨,2001年以来,原油年产量连续11年稳居长庆油田首位。2012年生产原油436万吨,跻身全国第三大采油厂,年产量占到长庆油田总产量1/5 。40多年来,累计生产原油5000多万吨,建成我国最大的特低渗透油田,为中国石油工业可持续发展做出重要贡献。采油三厂是宁夏石油工业的先行者和保供者。上世纪70年代,在宁夏找到了长庆油田首个探明石油储量上千万吨规模的红井子油田。上世纪80-90年代,在宁夏建成了勘探开发、炼油化工、销售等上下游一体的石油工业体系。2008年以来,宁夏盐池长8、长9油层以及彭阳浅部油藏勘探获得突破。2011年,生产

12、原油25万吨;2012年生产42.85万吨,2013年将突破50万吨。采油三厂还担负着保证宁夏石化公司500万吨炼化装置的石油供应责任,2013年供油将达到450万吨。采油三厂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创造了巨大的精神财富,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中央企业先进集体”、宁夏“先进工业企业”、宁夏“全区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宁夏“劳动关系和谐模范企业”等28项国家级荣誉、64项省部级荣誉。涌现出了以全国劳动模范邢仙茹、中国石油榜样好干部谢银伍为代表的一批先进个人,成为采油三厂发展的独特政治优势和强大精神动力。展望未来,采油三厂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中国石油“西部大庆”总体部署,以“

13、建成西部大庆大而强的采油厂,实现大而强的采三梦”为发展愿景,全力实施“资源、创新、低成本”战略,全面落实“标准化设计、模块化建设、市场化运作、数字化管理”方针,有效发展原油生产业务,协调发展服务保障业务,积极发展伴生气综合利用业务,努力成为“上得去、稳得住、管得好”的引领型采油厂、“创和谐典范、建西部大庆”的示范型采油厂、建设现代化大油田的表率型采油厂、推动油气攀峰工程的支撑型采油厂,为长庆油田大发展和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采油四厂简介第四采油厂隶属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成立于2001年9月11日,是长庆油田公司在新世纪按照新体制、新机制成功应用市场经济规律建成的第

14、一个百万吨级采油厂。工作区域纵横三省(区)、四市、十四县(旗),资源面积为19933.6平方公里。已建成靖边生产指挥中心、凤凰山倒班点、化子坪倒班点、杨米涧倒班点、艾家湾倒班点等一批油田生产生活基地。近年来,第四采油厂以“实现5000万吨,建设西部大庆”为指引,立足精细管理,不断深化管理内涵,创新形成了“一区一块一对策、一井一法一工艺”等油田开发主体技术和“安全作业层级控制法”、“全面受控管理法” 等企业管理方法;创建实施基层党支部“一对一谈话”工作法等被行业内广泛借鉴应用。构建形成了“数字化采油厂以原油生产为中心的运行机制”,成为油田持续稳产的强劲推手。同时大力实施“三支队伍”建设,培育出一

15、支敢打硬仗、善打苦仗,能够迎难而上、团结拼搏的员工队伍,涌现出“加油中国传承铁人”优秀人物程少春、中国石油集团公司“金牌采油工”魏诚等众多创新技术人才。凝结形成了“垮的是困难,不垮的永远是石油人的意志”的企业团队精神。第四采油厂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2年全国企业文化优秀单位”、集团公司“模范职工之家”、“陕西省职工创新优秀集体”、“全国石油基层体育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采油五厂简介采油五厂始建于1999年10月,2005年1月更名为第五采油厂,隶属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主要承担着姬塬油田的勘探开发,渭北、渭河盆地的前期勘探评价,以及河套、巴彦浩特、雅布奈、宁武、二连等周边地区

16、的前期地质研究。目前全厂设机关科室及附属16个,直属单位13个。全厂用工总量1696人,其中合同化员工570人。现有高级职称人员22人,中级职称人员63人。全厂平均年龄27岁,35岁以下1515人。建厂以来,采油五厂针对自身实际,实施滚动开发战略,坚持探索与实践,勘探区域逐年增大,发现了相对富集的侏罗系油藏,复合连片的三叠系油藏,开辟了长庆油田增储上产的优质高效的新区块。在开发建设过程中,采油五厂积极应对挑战和考验,汇集力量,拼搏奉献,产建进度持续加快,建设规模连年升级,原油产量和产能建设任务以每年翻一番的速度快速攀升, 并向着200万吨、300万吨的目标快速迈进,步入油田公司主力生产单位行列

17、 在“努力把采油五厂建设成为具有国际一流开发水平的油田开发企业”的目标指引下,采油五厂以长庆30多年的发展经验为基础,注重技术与管理的创新,精心设计,认真建设,逐步构建起了“勘探开发一体化,快速成长;群式井组、多层系开发,优化配置资源;注重环保,市场化运作,高效开发”为核心内容的姬塬模式,奠定了夺取建设新型采油五厂新胜利的坚实基础。 按照油田公司“三个打造”和“发展大油田,建设大气田”的发展规划和“大规模建设、大油田管理”的发展要求,采油五厂抓住新的发展机遇,瞄准“把采油五厂建设成为具有国际一流开发水平的油田开发企业,打造一支员工有凝聚力、企业有竞争力、技术有开发力、文化有感召力的一流团队”

18、的发展目标,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坚持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坚持推进机制创新和管理创新,坚持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坚持整体协调发展,瞄准200万吨、300万吨原油生产目标,为长庆油田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更大贡献!采油六厂简介长庆油田分公司第六采油厂始建于2000年9月,2006年10月更名为第六采油厂,隶属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地跨两市(榆林、延安)两县(定边、吴起),油区总面积3220平方公里,主要承担胡尖山、姬塬油田的部分油藏18个区块的开发管理,截至2009年底累计生产原油299.9万吨。2001年4月4日,以胡43-15井试油日产20.9吨纯油为标志,拉开了采油六厂正式开发的序幕,其后经过起步创

19、业、规模建产、快速发展三个阶段,原油产量呈现大幅度攀升,9年时间增长了50倍,2009年底全厂原油生产能力突破100万吨大关,成为了长庆油田公司新的产量增长点。建厂以来,采油六厂始终围绕科学发展、构建和谐两大主题开展工作,生产建设和经营管理取得了历史性突破。深化区域地质研究,推行油藏精细化管理,狠抓储层挖潜改造,呈现了老井稳产、新井上产、措施增产的喜人局面;紧跟“大油田管理,大规模建设”的新形势,大力推进标准化建设,形成了大规模建设的壮观场面;以“五型”班组建设和6S现场管理为重点持续加强基层建设,安全生产态势平稳,逐步形成了区域特色和亮点;全面实施低成本战略,推行标准成本管理,主要经济技术指

20、标大幅飞跃;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深化家园文化建设,在油田内外发挥了品牌效应,各路工作稳步推进,百万吨采油厂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架构逐步成型。展望未来,采油六厂将按照油田公司“发展大油田、建设大气田”的总体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走内涵式发展之路,着力推进标准化设计、模块化建设、数字化管理、市场化运作,有效控制投资降低成本,优化人力资源结构,瞄准200万吨目标加快发展,为把鄂尔多斯盆地建设为我国重要的油气生产基地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采油七厂简介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七采油厂成立于2006年10月,主要负责陕西白豹油田和甘肃环江油田的勘探开发工作,员工平均年龄26岁。近年来,按照长庆油田公司对第七采油

21、厂“带新军打胜仗”的总体要求,解放思想、突破瓶颈、规模建产、快速发展,原油产量以每年20万吨以上的增幅快速攀升。2010年,探明了环江亿吨级超低渗大油田,建成了长庆油田首个百万吨数字化采油厂,先后荣获陕西省先进集体、甘肃省文明单位、长庆油田公司HSE金牌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到“十二五”末将建成两百万吨以上数字化采油大厂。采油八厂简介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第八采油厂前身为长庆石油勘探局低效储量合作开发项目组,成立于 2005 年 6 月 1 日, 2009 年 1 月更名为第八采油厂,是长庆油田公司下属的一个集勘探开发、产能建设、原油生产为一体的石油生产单位。目前,第八采油厂管

22、理区域横跨陕西、宁夏两省(区)的定边、志丹、吴起、盐池等四县九个乡镇。承担着王盘山、姬 15 、楼房坪、吴定、马坊北等五个生产区块的原油勘探开发管理工作。油区总面积 1370 平方公里。 下设基层井区(队) 26 个,油井看护点 210 个。机关设 10 个科室 , 5 个附属单位, 1 个产能建设项目组, 1 个采油前线指挥部 , 9 个基层单位,其中科研单位 2 个,采油生产单位 4 个,生产辅助单位 3 个。现有员工 1082 人,平均年龄 30 岁。 截至 2009 年底,第八采油厂累计探明含油面积 201.91 平方公里,地质储量约 7655.35 万吨,历年累计建产 132.65

23、万吨,历年累计产油 181.5707 万吨,至年底原油生产能力踏上 100 万吨步伐,企业效益逐年增长。 采油九厂(采油三处)简介2012年12月20日,第三采油技术服务处(超低渗透油藏第三项目部)正式更名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九采油厂(第三采油技术服务处)”简称“采油九厂(采油三处)”,负责陕西省定边县刘峁塬、吴起县吴410-新240和宁夏固原市彭阳县三个区块的原油勘探开发管理工作,矿权总面积3765.4平方千米。主营业务主要有原油生产、原油集输、油田治安与保卫、油田维修抢险、油田产能建设、边远低效油井管理、井下作业、特车服务、工业物业、酒店管理等。多元业务主要是油田

24、地面建设(宁夏长庆石油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全厂(处)下设基层单位16个(其中,采油作业区6个),机关职能科室14个,机关附属单位9个。处党委下设党总支6个;党支部49个,其中直属党支部12个,基层党支部37个,党员635名。 2008年,该厂(处)整建制转型为采油生产单位。2009年1月1日,正式接管吴起410油区和刘峁塬油区,拉开了采油九厂征战超低渗的序幕,当年生产原油15万吨,圆满地完成了油田公司下达的原油生产任务。此后,原油生产一路高歌猛进,2010年原油产量突破50万吨,2011年产量达到85万吨, 2012年12月29日原油产量跨越百万吨,并于2013年1月19日在银川举行了第三

25、采油技术服务处原油产量跨越百万吨座谈会暨第九采油厂揭牌,这标志着长庆超低渗透油藏开发首个百万吨采油厂诞生,是超低渗透油藏实现规模有效开发的一个重要标志,具有里程碑意义。短短四年时间,由零起步实现了百万吨突破,刷新了多项油田开发建设记录,实现了平稳转型与原油生产的“双丰收”。先后建成了以吴三联、吴四联、姬三联、姬六联为代表的联合站5座,增压站等站点36座,输油管线114.1公里,管理着油井2494口,注水井699口。同时,该厂(处)以“把生产基地建设成区域性文体活动中心”为目标,坚持“两级配套,基地辐射,区域覆盖”的思路,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在定边、吴起建成多功能员工文体活动中心2个;投资6

26、72.8万元实施“六小工程”,给一线员工配备各类娱乐、体育、文化设施近万件,配备标准化员工活动室8个,配发图书12000余册,一线员工的工作、生活环境彻底改善,利益得到了切实保证。厂(处)实施的以改善员工工作、生活环境为主的“六小”工程被宁夏回族自治区表彰为“创新亮点工作”。在原油产量持续攀升的同时,厂(处)精神文明建设也同步提升,厂(处)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单位”、“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重合同、守信用企业”以及宁夏回族自治区“文明单位”等国家(省部)级殊荣,连续七年累计八次获得“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企业称号。可以相信,在党的十八大精神指引下,凭借油田公司

27、高质量、高水平全面建设“西部大庆”的强劲东风,采油九厂(采油三处)必将按照油田公司“发展大油田、建设大气田”、“继续坚持资源创新低成本战略、为实现新的更大发展而努力奋斗”的总体要求,紧密围绕超低渗透油藏开发这一中心任务,持续深化并建立适应超低渗透油藏科学高效开发的管理体制、机制,实现“发展任务、生产安全、经济安全”三大目标,确保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为长庆油田早日建成“西部大庆”奋斗目标做出新的贡献!采油十厂(采油二处)简介第二采油技术服务处(超低渗透油藏第二项目部)主要从事华庆超低渗透油田开发及部分采油技术服务业务。所辖生产区域分布在甘肃省华池县和平凉市境内,管理矿权面积5513.4平方公里,

28、其中华庆地区1973.2平方公里,平凉地区3540.2平方公里。目前主要负责华庆超低渗透油田开发管理业务。 第二采油技术服务处现有乔河、五蛟、元城、华庆、试采5个采油作业区,管理着华庆、元城、华池、白豹、山庄等5个油田16个区块。未上市业务主要从事井下作业、维修抢险、地面建设等油田支撑业务。全处用工总量2437人。生产指挥中心位于甘肃省庆城县。 第二采油技术服务处2009年接管华庆超低渗透油田以来,面对油田开发地质条件复杂、单井产量低、稳产上产难度大等诸多挑战,全处上下紧紧围绕华庆超低渗透油藏开发建设这一中心任务,解放思想,更新理念、,转变方式促发展,精雕细刻抓管理,技术攻关求突破,油田开发、

29、生产管理、基层建设、人力资源优化、安全环保、企业文化建设等各项工作稳步推进。特别是在产能建设、水平井开发、精细分层注水、油井混合水压裂等方面,形成了一整套超低渗透油田开发新模式。2012年,率先建成了中石油首个20万吨超低渗油藏水平井规模开发示范区,实现了华庆油田效益开发和跨越式发展。2009年生产原油40.32万吨,2010年生产原油69万吨,2011年生产原油75.7万吨,2012年生产原油91万吨,2013年12月18日原油年产量突破100万吨大关,成为长庆油田建设“西部大庆”和陇东油区上产新的增长极。 第二采油技术服务处在快速发展中先后涌现出了以刘玲玲为代表的“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

30、一劳动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 “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甘肃省劳动模范”、“甘肃省十大杰出青年”等一大批国家、省部级英模群体。先后荣获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单位、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模范职工小家、青年文明号、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状、甘肃省文明单位等集体荣誉。采油十一厂简介长庆油田第十一采油厂(原超低渗油藏第四项目部)于2009年8月12日成立。主要负责甘肃省境内镇原环县西南区域内油田开发、生产组织、技术管理、原油集输、安全环保、矿权保护及队伍管理等工作。管理着镇原、演武2个油田,勘探面积4807.5 平方公里,是长庆油田超低渗油藏开发的一支重要力量,仅用五年多时间实现了原油产量百万吨的历史

31、跨越,并于2015年2月转型升级采油厂。目前,全厂共设机关职能科室14个,机关附属单位8个,基层采油作业区4个,生产保障单位5个,科研单位2个,产能建设项目组1个,原建设工程处后续工作组1个。管理着25个生产单元、3个保安中队、2个修井车组。用工总量为2092人,其中合同化825 人、合同制1030人、劳务工237人。管理人员304人,专业技术人员146人,高级职称33人,中级职称193人,本科以上学历529人。在五年多的跨越发展历程中,采油十一厂全体干部员工满怀“热爱超低渗、建设大油田”的壮志豪情,坚持“夯基础、快发展、促和谐”工作原则,不断深化“技术、管理、文化”三个品牌,以拿油为天职,艰

32、苦创业、埋头苦干、无私奉献,努力克服资源储量探明程度低、地面技术系统不完善、安全环保压力大,环境敏感系数高、队伍结构复杂等诸多困难挑战,实现了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原油产量快速攀升,安全环保形势平稳,员工队伍持续壮大,发展环境和谐稳定的喜人局面,全面建成了百万吨超低渗油田,有效推进了陇东油区的科学开发,为油田公司如期建成“西部大庆”做出了积极贡献。五年来,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敬老先进集体”、“甘肃省精神文明创建单位”、“全国工人先锋号、“甘肃省工人先锋号”、集团公司“基层建设千队示范工程”等省部级以上荣誉。涌现出了甘肃省劳动模范,集团公司建设“西部大庆”劳动竞赛标兵、油田公司劳模等

33、一批劳模和先进,实现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丰收。展望未来,全厂两千余名干部员工满怀信心,奏响号角,主动适应油田发展新常态,紧紧围绕公司5000万吨持续稳产和西部大庆提质增效两大目标,以百万吨油田为新起点,乘势而上,连续作战,稳步迈向绿色、和谐、现代化采油厂。采油十二厂(采油一处)简介2015年1月20日,超低渗透油藏第一项目部(第一采油技术服务处)正式更名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第十二采油厂(第一采油技术服务处)”简称“采油十二厂(采油一处)”,隶属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主要从事超低渗透油藏开发管理工作。 第十二采油厂(第一采油技术服务处)机关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高陵县崇皇

34、乡长庆产业园,前线指挥部设在甘肃省庆阳市合水县。厂机关共有职能科室13个,机关附属10个,基层单位10个,直属小队2个。截止目前在岗用工总量1710人。其中:管理人员257人,专业技术人员126人,操作服务人员1327人。生产区域主要在甘肃省合水县、宁县和正宁县境内,矿权面积5359 平方公里,下辖固城、板桥和试采等3个采油作业区,主要开采庄36、庄73、张20、庄9、庄211等11个区块,主力含油层系为长8、长6、长3及侏罗系延安组,提交三级储量1.58亿吨。第十二采油厂(第一采油技术服务处)自2008年底从事超低渗透油藏开发以来,在公司党委、油田公司的正确领导下,以全面建成百万吨油田为目标

35、按照“总结、完善、优化、提升”的工作方针,坚持资源、创新、低成本战略,突出提升质量效益,努力转变企业发展方式,加快合水油田开发建设,维护企业安全稳定大局,全体干部员工团结一心,埋头苦干,各项工作取得了新成果、新业绩、新突破。2014年12月31日,原油产量突破100万吨大关,如期建成百万吨油田。企业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企业文化优秀单位”、陕西省“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先进单位企业等荣誉称号;获得国家专利10项,集团公司QC成果一等奖2项。培养树立公司级劳模、先进20余人。采气一厂简介采气一厂成立于1997年3月4日,负责靖边气田、苏东南区的开发和管理。主营业务包括天然气开采、集输及

36、净化处理,天然气产能建设,气田维护,天然气计量配输等。生产区域分布在陕、蒙二省区10个市、县、旗境内。管理范围1.42万平方公里,矿权面积1.30万平方公里。全厂下设基层单位24个、机关科室13个、机关附属单位7个。目前具备天然气年生产能力85亿立方米.年净化能力127亿立方米。截至2015年7月31日,已建成净化厂5座、集气站105座、配气站2座、清管站7座、污水处理站3座,管理井数1428口,投产井数1132口,各类管线1860条,总计长度达到8723.20公里。 1997年6月29日,开始向西安供气;1997年9月10日,开始向北京供气;1998年6月22日,开始向银川供气;2003年8

37、月16日,开始向长呼管线供气;2003年10月1日到2004年11月30日,圆满完成向“西气东输”供“先锋气”的光荣使命。2008年北京奥运期间,实现安全平稳供气2.2亿立方米。截至2015年7月31日,历年累计生产天然气784.05亿立方米,外供气量已达717.01亿立方米。 采气一厂当前以及今后一个时期的管理目标是:“创建高效稳产的示范气田、创建本质安全的和谐单位、创建文化引领的执行团队”;管理平台是QHSE管理体系和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工作要求是:“任务明确、程序规范、环境宽松、关系和谐”;管理方法是:“全面计划、全面预算、全面执行”。生产经营管理工作实现了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正在向精

38、细化管理迈进,连续多年保持安全平稳供气,大力推行安全发展、清洁发展、节约发展,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在陕蒙两省区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采气一厂取得的主要荣誉有:企业管理荣获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二等奖2项,中国石油企业管理协会企业管理创新二等奖1项。工程建设荣获国家工程建设质量银质奖章3项,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优质工程金质奖3项。2003年被评为陕西省绿色文明示范企业。2004年、2009年被国家人事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两次授予“中央企业先进集体”称号。2004年、2006年下属的第一净化厂分别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青年文明号”。2005年、2009年、2010年3

39、次被中国石油评为“天然气开发管理先进单位”。靖边气田两度被评为“高效开发气田”。2008年厂长张振文同志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采气一厂被评为“陕西省涉奥重要基础设施安全保卫工作先进集体”。2010年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模范职工之家”荣誉称号,被陕西省评为“环境友好企业”。2011年被中华环保联合会授予“中华环境友好企业”称号,采气一厂党委被中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党组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2012年5月,副总地质师晏宁平同志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3年5月采气一厂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2015年5月第二净化厂蒋燕荣获“全国巾帼标兵”称号,作业一区张进龙荣获“集团公司劳

40、动模范”,第三净化厂荣获“集团公司模范集体”。采气二厂简介第二采气厂成立于2000年12月12日,隶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所辖探区约3.48万平方公里,投入开采面积约0.34万平方公里,天然气探明储量达到4391.12亿立方米,是长庆油田最具开发潜力的区块之一。主要任务:一是负责榆林气田、子洲气田、米脂气田、神木气田及其他探区的开发建设和管理;二是承担着靖边气田、苏里格气田部分气量转输以及向华北地区及周边城市供气任务,其中榆林天然气处理厂是长庆天然气输往华北地区的咽喉和枢纽;三是担负着中国石油与壳牌合作开发的长北区块的劳务输出和生产辅助业务承包。在发展过程中,第二采气厂

41、始终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支撑长庆油田分公司快速发展为己任,不断加快发展,天然气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生产能力持续攀升。全厂自营区块生产能力建厂初期的零起步,到2005年,榆林气田南区20亿产能及整体配套工程建设完成,天然气工业产量达到14.07亿立方米,突破油气当量百万吨大关;2006年,子洲、米脂气田投入开发,新建产能4.8亿立方米/年,全厂自营区块天然气年生产能力达到24.9亿立方米;2007年,北上参加苏里格气田大开发,在苏里格气田东区开始开发建设;2008年,建成天然气产能12.2亿立方米/年(苏里格气田东区11亿立方米/年,子洲-米脂气田1.2亿立方米/年),自营区累计建成天然气年生产能

42、力37.1亿立方米,自营区块天然气日产量突破1000万立方米,全年生产天然气25.4亿立方米,年产油气当量突破200万吨;2009年,根据公司统一调整,长北天然气开发项目经理部整建制整合至第二采气厂,苏里格气田东区划转成立新单位,全年天然气生产量突破60亿立方米(含合作区),年产油气当量跨越480万吨(含合作区);2010年,第二采气厂将新增天然气生产能力8亿立方米/年(含合作区),至年底,全厂天然气年生产能力将达到66亿立方米(自营区33亿立方米,合作区33亿立方米)。建厂以来,第二采气厂始终秉承“攻坚啃硬、拼搏进取”的长庆精神,坚持“求精图强”的发展思路,立足上古生界气藏开发,坚持自主开发

43、和合作开发并重,不断开拓创新,依靠管理创新和技术进步,持续推进“本质化安全”和“安全自主管理”,注重安全的源头控制,率先推行QHSE体系管理,连续九年保持了安全平稳供气;持续深化气田开发管理,探索出了气田“分级分类精细管理法”和“低配长稳”的低产井生产管理方法,形成了以“气藏评价、动态分析”等为主的开发地质技术系列;以“泡排采气、井下节流、压裂防砂”等为主的开发配套工艺技术系列;以“节流膨胀制冷、小站低温分离、集中脱烃脱水”等为主的地面工艺建设模式;以“一门户两遥测九自动”为代表的数字化气田管理模式,建立了适合上古生界砂岩气藏开发建设的“榆林模式”,实现了气田安全、清洁、高效开发,开创了建设“

44、科技、绿色、和谐”现代化大气田的局面。2008年榆林气田南区被股份公司授予“高效开发气田”称号,2009年第二采气厂被陕西省授予“省级环境友好企业”称号,先后获得“集团公司绿化先进单位”、“股份公司油气田开发管理先进单位”、“陕西省百家先进消防安全单位”、“陕西省园林式单位”、“榆林市管理优秀企业”、“榆林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显著成绩单位”、“油田公司工程技术管理先进单位”、 “油田公司模范集体”、“石油工业用户满意服务企业”等荣誉称号,并连续七年被长庆油田分公司评为“HSE管理先进单位”。按照长庆油田公司“发展大油田、建设大气田,实现5000万吨当量”的总体要求和5000万吨发展规划,第二采

45、气厂2012年生产能力将达到70亿立方米(含合作区),第二采气厂将以天然气生产和产能建设为中心,依靠技术进步和强化内部管理,建设技术先进、管理规范、生产高效的采气厂,为公司又好又快发展做出积极贡献。采气三厂简介第三采气厂成立于2001年9月10日,隶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作业区域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和陕西省定边县,矿权登记面积万平方公里,地质储量亿立方米,已探明和基本探明天然气储量达到亿立方米,是长庆油田公司的天然气战略接替区。主营业务包括苏里格气田苏14、桃7等7个区块天然气评价开发、生产管理,苏46井区及以南、苏南合作区及以北、桃7桃2区块及以西区域探井

46、管护与矿权管理,苏里格气田地面集输、处理系统建设与管理。目前,管理气井口,投运集气站座,计量交接站座,建成天然气处理厂座,集输气管网条公里,建成产能亿立方米,形成了亿方/年集输处理能力,2014年天然气生产量将达到亿立方米,天然气集输处理量达到亿方,历年累计生产天然气亿方,历年累计处理天然气亿方,为保证京津、华北地区和内蒙周边下游用气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全厂设有机关科室12个,机关附属单位7个,基层单位15个。全厂用工总量为1292人,平均年龄31岁,员工队伍组成呈现出多元化、年轻化、知识专业化的特点。建厂以来,面对苏里格气田“三低”致密气藏这一世界级难题,在油田公司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

47、下,按照“开发苏里格,建设大气田”要求,围绕全面建成“科技、绿色、和谐”的现代化采气厂目标,第三采气厂全面推进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为苏里格气田集成创新以“气藏工程、钻采工程、地面工程”为代表的3大系列12项开发配套技术,探索形成以“标准化设计、模块化建设、数字化管理、市场化运作”为内容的“四化”建设模式,确立低成本开发战略,创新形成“5+1”合作开发机制,建立“六统一、三共享、一集中”管理模式,探索形成适合“三低”致密气藏开发的“苏里格模式”奠定了坚实基础,实现了苏里格气田经济规模有效开发。近年来,坚持创新驱动战略,加快转变气田开发方式,全面推广水平井、丛式井开发,加大水平井丛式

48、井、储层改造、数字化管理等关键技术、核心技术的攻关力度,推行气井精细化管理,形成了苏里格气田以泡沫排水采气、柱塞气举、速度管柱为主的排水采气技术三大特色技术系列,丰富和完善了苏里格气田主体开发配套技术。大力实施以标准化、模块化、数字化和市场化为重点的管理创新,标准化体系覆盖了气田生产建设各环节,数字化推进了生产组织方式、决策指挥方式和劳动组织架构的根本变革,成为工业化、信息化高度融合的典范,培养了一支“勤奋敬业、业务精湛、脚踏实地、作风扎实”的高素质干部员工队伍,企业基本形态发生良好变化,管理呈现规范、有序、高效运行的局面,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第三采气厂成立以来,天然气生产建设始终保持箭头

49、朝上,是长庆油田发展速度最快的气田之一。2004年生产天然气亿立方米,2011年生产天然气突破亿立方米,跨入油田公司特类生产单位,2013年突破亿立方米,油气当量连续实现了万吨、万吨、万吨和万吨的新跨越,2014年将生产天然气亿立方米,保持了数量级的良好成长和发展态势,创造了长庆油田天然气生产新记录,为苏里格气田实现年产亿立方米生产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建厂13年来,第三采气厂广大干部员工始终弘扬“攻坚啃硬、拼搏进取”的长庆精神,坚持“真诚待人、用心做事”的团队精神,先后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五四红旗团委”、“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等国家级荣誉称号,荣获“集团公司先进集体”、“集团公司天然气开发先进集体”、“集团公司石油工程优质金质奖”、“建设西部大庆劳动竞赛先进集体”、“建设西部大庆劳动竞赛铁人先锋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石油、天然气工业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