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ZD中粮集团有限公司安全环保制度QSHE006-2010-B中粮集团有限公司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试行)集团办公厅安全环保部 编制二一年一月目 录1 总则11.1 编制目的11.2编制依据11.3 适用范围11.4 应急响应分级21.5 应急预案体系21.6工作原则22 风险分析32.1公司概况32.2食品安全风险分析43集团应急处理指挥机构及职责53.1 应急领导机构及职责53.2 日常应急管理机构与职责54预防与预警74.1风险监控74.2 预警行动75 事故信息的接收和处理85.1 信息接收85.2 信息的处置106应急响应106.1 响应程序106.2 应急结束127信息发布137.1
2、发布原则137.2发布内容137.3发布程序138 后期处置138.1善后处置148.2总结报告149应急保障149.1通讯和信息保障149.2技术保障149.3检验检测159.4 资金保障1510 培训和演练1510.1培训教育1510.2 演练1511 附则1511.1 应急预案的管理1511.2 维护和更新1511.3 制定与解释1611.4应急预案实施1612 附件1612.1集团食品安全应急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成员名单1612.2集团24小时应急报告电话1712.3中粮集团食品安全专家小组名单1712.4中粮集团主要行业食品安全风险描述18中粮集团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试行)1 总则1.
3、1 编制目的建立健全集团应对突发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体系,规范集团应急处置管理工作,有效预防、积极应对、及时控制食品安全事故,最大限度减少食品安全事故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促进集团事业全面、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1.2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中粮集团安全环保应急预案编制指南,结合集团实际,制定本预案。1.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集团应对一级、二级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管理和处置,以及指导各单位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的编制。1.4 应急响应分级根据食品安全事故的危害程度、经济损失和
4、影响范围,食品安全事故分为四个等级,具体分级标准见中粮集团安全环保事故管理办法。集团对不同级别的食品安全事故实行分级响应:响应分级启动条件响应职责一级响应即将或已经发生一级、二级食品安全事故集团二级响应即将或已经发生三级食品安全事故业务板块三级响应即将或已经发生四级食品安全事故基层企业1.5 应急预案体系应急预案体系由集团综合应急预案、业务板块应急预案和企业应急预案三部分构成,集团制定食品安全事故综合应急预案;业务板块根据法规和集团综合应急预案,制定综合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基层企业结合产业特点,制定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应急预案应报上一级管理部门备案。企业应急预案要与所
5、属业务板块应急预案衔接,各业务板块应急预案要与集团总体应急预案衔接。按属地化管理原则,各类应急预案应与所在地方政府应急预案相衔接。1.6工作原则(1)以人为本,减少危害。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作为首要任务,应急处置时要优先保证人员的生命安全,最大程度地减少食品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2)居安思危,预防为主。高度重视食品安全日常管理工作,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增强安全意识,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及时分析、评估和预警,对可能发生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3)科学决策,依法规范。采用先进科学技术,充分发挥专家作用,实行科学民主决策,依法规范应急处置工作,确保应急预
6、案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4)统一指挥,分级响应。应急响应开始,根据响应级别,由响应职责部门统一进行指挥,并对应急响应进行决策,根据事故的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控制事态的能力,分级进行管理。(5)快速反应,协同应对。加强属地化管理的专(兼)职应急处置队伍建设,与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和相关方建立预警联动机制,对食品安全事故要做出快速反应,及时启动应急预案。(6)依靠科技,提高素质。加大应急技术的研究,提高监测、预警、应急处置水平;加强应急宣传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预防与应对食品安全事故的意识和能力。2 风险分析2.1公司概况中粮集团是一个以食品加工为主业的大型国有企业,下设中粮粮油、中国粮油、中国
7、食品、地产酒店、中国土畜、中粮屯河、中粮包装、中粮肉食、金融等9大业务板块,全资、控股和参股企业有四百多家,涉及油脂、生物质能源、大米、面粉、麦芽、酒类及饮料、番茄制品及糖类、茶叶、蜂产品的生产加工,畜禽养殖、生产及加工,木材、金属包装制品生产加工,服装生产、航运、地产、物业、酒店、金融服务等行业,有从业人员10万余人。2.2食品安全风险分析集团打造全产业链的粮油食品企业,涵盖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集团各单位,可能存在食品安全风险有:食品原料在种植养殖过程中,可能存在来自外界的有毒有害物污染的风险,如过量的喷洒农药导致农药残留超标、果蔬采收不及时导致霉菌超标等潜在食品安全危害 。食品加工过程中
8、可能出现微生物增殖导致杀菌不彻底、工艺参数监控不到位导致产品带菌、现场防护不当导致异物进入产品,食品材料受到污染造成有害物质向食品中迁移、添加剂的不当使用等带来食品安全危害。食品在储藏运输过程中,可能出现储存温度、运输车辆不符合要求的隐患。储存温度不符合要求,微生物大量增殖导致产品变质,运输车辆混装带来外来污染物,冷链运输温度控制不当导致微生物危害。各行业可能面临的食品安全风险见附件13.3。3集团应急处理指挥机构及职责3.1 应急领导机构及职责集团食品安全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应急领导小组)是集团的应急指挥机构。正常情况下组长负责指挥,组长不在时,由副组长替代,以职务高低顺序依次类推。集团应急
9、领导小组主要职责:(1)负责对一级、二级食品安全事故处理工作的统一领导和指挥;(2)协调外部应急救援资源配置;(3)启动集团总体应急预案;(4)集团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规划。3.2 日常应急管理机构与职责3.2.1集团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集团办公室,具体工作由安全环保部承担。3.2.1.1组织机构主任:集团办公室主任副主任:集团办公室副主任、安全环保部总经理。成 员:集团办安全环保部、公共关系部、各职能部门相关人员。3.2.1.2主要职责(1)负责集团食品安全应急管理的日常工作;(2)综合应急预案的编制、实施、培训、演练、评审和总结;(3)收集、分析并发布集团事故预警信息;(4)向集团应急领导小
10、组和国资委等上级主管部门上报事故应急救援信息;(5)协助事故单位处置食品安全事故;(6)完成集团应急领导小组交办的其它工作。集团应急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成员名单和联系方式见附件12.1。3.2.2 集团办安全环保部(1)集团应急领导办公室日常工作;(2)食品安全应急专家支持;(3)督促指导下属单位开展应急管理工作。3.2.3 公共关系部(1)食品安全事故信息的统一管理和发布;(2)媒体的接待,沟通和协调。3.2.4 法律部法律部为善后处置、索赔等事项提供法律支持。3.2.5财务部提供日常应急管理(培训、演练、评估等)资金及应急救援和善后处理资金支持。3.2.6食品安全专家组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人员
11、名单见附件12.2)。4预防与预警4.1风险监控集团办安全环保部对国内外食品安全事故以及食品安全标准的更新进行监控,及时掌握信息,通知各业务板块进行自查自纠。集团办安全环保部利用安全环保信息平台,建立各企业关键控制点和HACCP计划档案,指导各企业在生产环境、工艺设备、原材料等发生重大变更时,重新进行危害分析。4.2 预警行动4.2.1预警信息来源(1)集团年度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2)法律法规及食品安全标准的变更情况;(3)产业政策变化情况;(4)各单位上报的食品安全信息;(5)政府及相关部门发布的预警;(6)其他途径得到的食品安全信息;(7)同行业食品安全事故。4.2.2预警信息的分析集
12、团办安全环保部对各种可能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建立并完善预测预警系统,开展风险分析,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4.2.3预警分级预警分为四级,分别对应红、橙、黄、蓝四种颜色,具体见中粮集团安全环保应急预案编制指南。4.2.4预警信息预警信息包括食品安全事故的类别、预警级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措施和发布部门等。预警信息的发布、调整和解除应由应急领导小组统一批准,根据情况上报政府相关部门。4.2.5预控对策制定集团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不同的预警级别明确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跟踪预警信息的变化,必要时更新预警级别,调整预防和控制措施,直至预警状态结束。5 事故信息的接收和处理
13、集团建立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制度。各单位按照有关规定,主动监测并及时报告事故信息。任何单位和个人对食品安全事故不得瞒报、迟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瞒报、迟报、谎报,不得阻碍他人报告。5.1 信息接收5.1.1信息报告和通知的流程如图所示(见下页):5.1.2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内容应包括类型、销售范围、产品、时间、地点、危害程度、伤亡人数、事故可能的原因、影响范围、事故发展趋势和已经采取的措施等。5.1.3集团设立应急值守电话(见附件13.1),并督导各单位设立应急值守电话。信息报告和通知流程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集团应急小组办公室报告 通知经营中心/业务单元应急小组事发单位负责人事发单位食品安全管理部门
14、事发单位各相关部门食品安全事故信息了解人5.1.4 各单位食品安全事故信息报送的时限:四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事发单位要立即上报所属业务板块,业务板块要在8小时之内上报集团应急办公室。三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事故单位要立即上报所属业务板块,业务板块要在4小时之内上报集团应急办公室。一级、二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事故单位要立即向所属业务板块报告食品安全事故情况,同时直接上报集团应急办公室,随时上报事态发展,并按相关规定报告当地的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5.1.5各单位食堂出现食品安全事故,遵照前款执行。5.1.6涉外食品安全事故以及发生在敏感地区、敏感时间的食品安全事故信息的报送,不受分级标准限制,
15、事故单位要在1小时内上报集团应急办公室。5.1.7事故单位事故报告等还应执行集团危机管理规定。5.2 信息的处置集团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应急值班人员接到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后,应对食品安全事故信息进行分类上报:产品未在市场上进行销售前出现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24小时内上报集团应急领导小组组长;产品已经流向市场,出现的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值班人员应立即上报应急领导小组组长。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负责召集应急领导小组会议,根据食品安全事故的具体情况,由组长确定是否启动应急预案。6应急响应6.1 响应程序6.1.1 应急响应处置流程一级、二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集团在迅速向上级报告事故信息的同时,启动食品安
16、全事故应急预案,在应急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按照预案组织应急处置。警情判断响应级别启动预案事态控制应急结束(关闭)应急恢复应急指挥到位应急资源调配扩大应急应急人员到位接警信息反馈报警食品安全事故信息管理政府沟通产品封存召回计划配合救治留样检测停产待命专家支持总结评审申请增援现场清理解除封存善后处理事故调查YNYYN关闭理关闭应急处置一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集团总裁或分管副总裁应赶赴事故单位,组织食品安全应急管理工作。二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集团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派员前往事故单位,指导食品安全应急管理工作。根据事故需要,组成临时工作组,现场指挥食品安全应急事故的处置。发生一级、二级食品安全
17、事故后,集团应要求事故发生单位应立即停止生产,封存同批次产品,事故单位应做好召回计划的启动准备工作,配合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做好救治工作。根据事态发生的严重程度和性质,集团对事故做出的应急响应主要包括:(1)督促、协调、指导基层企业应急响应;(2)委派工作组赶赴事故单位;(3)聘请专家赴现场进行指导,或组织专家会商,并根据专家建议对食品应急工作进行指导;(4)请求国家有关部门或地方政府调用应急救援队伍、资源和装备等内容;(5)指导善后处置及事故调查处理工作;(6)指导事故单位做好第三方检测。 6.1.2响应的升级与降级当食品安全事故随时间发展进一步加重,有蔓延扩大的趋势,应急小组应提高预警级别,并
18、及时和政府相关部门沟通,取得支持。对事故危害已迅速消除,并不会进一步扩散的,由应急小组相应降低响应级别或者撤消预警。6.2应急结束食品安全事故隐患或相关危险因素消除后,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终结,应急小组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分析论证,经检测评价确定无危害和风险后,事故单位提出书面申请,应急领导小组审核通过后,由应急领导小组组长宣布应急响应结束。7信息发布7.1发布原则(1)统一发布;(2)实事求是,引导媒体正面报道;(3)及时通知公众,消除影响。7.2发布内容事件发生的时间、可能涉及的产品信息及销售区域、事故简要情况、初步原因分析等。7.3发布程序按照集团新闻发布的规定,对外信息发布应经过集团办公室
19、审核和批准,由集团指定或授权人员进行发布,保证信息的一致性,避免出现矛盾。8 后期处置8.1善后处置集团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督导事故单位做好各项善后处理工作;事故单位所属业务板块负责善后赔偿工作,集团法律部负责善后赔偿的法律支持;应急领导小组成员负责分管业务板块的事故企业的生产秩序恢复以及污染物的清理和处理等工作,并组织评估事故损失;集团公共关系部负责正面引导媒体宣传,协助消除事故影响;8.2总结报告食品安全事故善后处置工作结束后,事故发生单位负责总结分析应急处置的经验教训,提出改进应急处置工作的建议,完成应急处置总结报告。下一级应急响应的总结报告,报上一级应急管理机构备案。9应急保障9.1通讯
20、和信息保障集团指导和监督各业务板块及基层企业对应急管理期间所需通讯资源和需求进行分析,并做好以下工作,确保应急管理信息畅通。(1)建立与应急工作相关单位或人员的通讯联系方式;(2)明确外部相关单位的应急联系方式;(3)建立信息通信系统及维护方案,确保应急期间通信畅通。9.2技术保障集团组织专家组,在食品危害的控制上提供技术保障,为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定性提供科学依据。9.3检验检测集团指导各单位按有关标准要求实施检测。 9.4 资金保障 财务部负责紧急资金的调度和保障。10 培训和演练10.1培训教育集团安保部利用内网、内刊、知识读本等多种方式,进行食品安全知识的教育,提高广大员工的食品安全和防范
21、意识。10.2 演练集团安保部每年组织一次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演练。11 附则11.1 应急预案的管理集团安保部负责本预案的编制与管理。11.2 维护和更新 集团每年应对预案的演练情况及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响应情况进行总结评审,对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在下列情况下,应及时修订预案。(1)危害发生变化;(2)应急机构、人员和设备设施发生变化;(3)应急演练后发现存在不符合项;(4)相关法律法规或标准发生变化;(5)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其它情形。应急预案更新后应该重新备案。11.3 制定与解释本预案由集团安保部负责制定和解释。11.4应急预案实施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施行。12 附件12.1集团食品安全应急
22、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成员名单(1)集团食品安全应急领导小组组 长:于旭波副组长:董忠心 殷建豪成 员:曲 喆 栗 明 朱福堂 江国金 王 震覃业龙 马建平 马王军 迟京涛 张东风吴文婷 马德伟 李明华 李 建 牛燕霞陈志刚 刘 云 (2)集团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 任:殷建豪副主任:牛燕霞 陈志刚成 员:刘育桦 刘结友 王 夏 曹高峰(3)集团应急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成员联系方式姓 名电 话手 机E-mail殷建豪010-85006688牛燕霞010-8500661213801108212niuyx刘 云010-8500660313910325880liu-yun陈志刚010-8500666813910
23、500612chenzg刘育桦010-8500662913521252409liuyh刘结友010-8500667113621203148liujieyou王 夏010-8500667213911538197Wang-xia曹高峰010-8500667413699228583caogf胡晓熹010-8500662113801239679huxx12.2集团24小时应急报告电话姓 名电 话手 机E-mail陈志刚010-8500666813910500612chenzg刘结友010-8500667113621203148liujieyou曹高峰010-8500667413699228583cao
24、gf 12.3中粮集团食品安全专家小组名单姓 名单 位专长联系方式丁保华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13911892096龙伶俐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管理办公室粮食、食用油监督检验13910265366宋全厚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食品检测、食品标准和食品安全13641019538杜 波华北电力大学食品安全法及召回制度研究13910624675桑立伟黑龙江七台河市食品药品监督局食品安全战略研究、食品安全律师15184610460郭顺堂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主管科研的副院长13910519359马东挪威船级社食品安全管理及风险控制1331203862312.4中粮集团主要行业食品安全风险描述23中粮集团主要行
25、业食品安全风险描述序号产业类型主要风险特征描述事故后果及影响预防措施1巧克力加工黄曲霉毒素残留果仁类原料霉变产生黄曲霉毒素该毒素指标超标将造成消费人群健康受损,并且使集团名誉受损严格选择果仁原料供应商,定期送检原料样品并每批索取合格的检验报告重金属超标可可原料中Cu离子标准较宽松,可能使巧克力产品重金属超标违反食品安全法的规定,使消费人群重金属中毒合理配方,使可可原料在巧克力成品中的占比达到安全水平金属等异物引入风险原料及加工过程中可能将金属等异物带入巧克力产品中食品中的异物可能给消费人群带来身体伤害严格控制原料,从源头控制避免异物进入,加工过程安装金检仪及过滤装置,严格按GMP规范要求操作人
26、员致病菌污染食品可能受到致病菌的污染受致病菌污染的食品将直接影响消费人群的身体健康从原料到加工过程及成品检验入手严格按标准及HACCP规范管理,加强成品检验出库管理2碳酸饮料加工物理危害碳酸饮料玻璃瓶产品,在饮料灌注过程中由于爆瓶过程引入的碎玻璃。一旦被消费者饮用,会造成伤害消费者医疗;产品销毁;公司财务损失;媒体报道;销量下降;品牌美誉度遭遇信任危机等HACCP分析及管理;定期验证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全员食品安全培训,特别是关键岗位人员针对OPRP、及CCP点的培训3酒店餐饮业食物中毒由于食物质量或人为因素引发将对用餐人员健康产生影响加强日常防控措施、进行经常性的抽样检查中粮集团主要行业食品安
27、全风险描述序号产业类型主要风险特征描述事故后果及影响预防措施4可可粉加工可可豆可能存在霉豆、虫蛀豆和致病菌可可豆种植、采收、运输过程可能带入可能危害顾客身体健康,影响企业声誉。对原料供方进行评审,选用合格供方提供的原料,灭菌工序可消除。灭菌不彻底导致致病菌残留灭菌温度、时间控制不当造成可能危害顾客身体健康,影响企业声誉。严格控制灭菌温度、时间可可粉成品可能存在金属异物前道工序包装时可能混入金属异物可能危害顾客身体健康,影响企业声誉。金属仪检测5茶叶加工茶叶原料污染购入原料农残或重金属超标产品报废和危及饮用人员健康。控制进货渠道和加强入厂原料验收。产品霉变产品烘烤、晾干过程水分控制不严,导致霉变
28、产品报废和危及饮用人员健康。加强工艺流程管理和产品检验。6油脂加工酸价超标酸价大于标准要求退货、降等处理、危害身体健康加强操作管理和监控溶剂超标溶剂超出标准要求范围退货、降等处理、危害身体健康加强操作管理和监控油脂中含有化学物质油脂中含有标准禁止的化学物质退货、降等处理、人员中毒和危害身体健康加强操作管理和监控7粮食收购原粮农药、熏蒸药剂残留超标农药残留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退货、降等处理或对下游产品质量形成威胁加强操作管理和监控中粮集团主要行业食品安全风险描述序号产业类型主要风险特征描述事故后果及影响预防措施8包装材料加工化学有害物质含量和迁移化学有害物含量和迁移量不符合卫生标准和相应法规条款
29、影响客户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消费者食用后产生由于化学有害物残留导致的健康和安全问题定期对供应商进行考评、定期送SGS(ITS)、防疫站,建立公司内检测手段微生物污染微生物指标不符合标准要求和技术协议影响客户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消费者食用后产生由于微生物污染导致的健康和安全问题定期对供应商进行考评、定期送SGS(ITS)、防疫站检测,建立GMP,SSOP规范瓶盖中邻苯二甲酸类物质超标原材料纯度不够或被污染导致油性食品包装材料中含有邻苯二甲酸类不符合油性食品包装材料要求,降级为水性食品包装材料使用或销毁。可能波及食品厂产品原材料每批检验合格后使用;成品每月送检;食品企业每季度抽检虫害、杂质及异物产
30、品中杂质和异物超过标准要求和技术协议影响客户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消费者食用后产生由于异物杂质导致的安全问题。涉及含虫害杂质异物产品的食用人群,产生由此引起的危害。建立GMP,SSOP规范,对金属切屑进行磁条吸附,称量,分析,对虫害进行有效杀灭,对仓储温湿度作监控风味,异味产品有异味或(并)导致内容物有风味影响和异味产生影响客户产品产生风味异味,。定期对供应商进行考评,对运输车辆车况及防护措施进行监控,建立风味评测制度外观破损因生产、储存、运输导致罐体破损、泄漏使内容物泄漏或失去密闭性保护,从而导致内容物变质加强现场对罐体的监控,制定作业指导书,监控运输车辆车况及防护措施中粮集团主要行业食品安全
31、风险描述序号产业类型主要风险特征描述事故后果及影响预防措施9番茄加工番茄原料的化学性危害番茄原料可能出现农残、重金属超标对消费者带来危害在GAP中将原料种植和采收作为CCP控制物理性杂质双联过滤工序不彻底,导致酱垢、杂草、金属、玻璃和橡胶残留对消费者带来危害定期检查(每2小时或每1小时)杀菌工序不彻底杀菌不彻底导致微生物增殖,引起产品变质杀菌不彻底会因微生物繁殖产生胀袋和对消费者健康造成伤害杀菌岗位人员培训;制定关键限值并进行监控;设备校准灌装控制不当导致微生物危害微生物超标导致产品变质灌装腔杀菌不彻底会污染产品产生胀袋或腐败对消费者健康造成危害罐装岗位人员培训;制定关键限值并进行监控;设备校
32、准干燥输送工序产生金属杂质控制不当产生金属铁屑,影响食品安全细微的铁屑无法通过现有的防护措施除去,对人体有危害每班对除铁装置进行清理并记录铁屑重量,由质检员每罐糖随机抽10袋对袋内糖进行外观检查10葡萄酒加工原酒存在的风险生物的:致病菌、化学的:重金属、挥发酸超标原酒在加工贮存、运输过程中因不当的操作可能会被沙门氏菌等致病菌污染、重金属污染。因工艺卫生控制不当可造成醋酸菌污染而使挥发酸含量超标原酒进厂时供方提供合格证明、产地证、出口国官方证明、装箱单、发票等单证。进口原酒由商检部门出具检测合格证明。质检部对进口原酒进行抽样检测 中粮集团主要行业食品安全风险描述序号产业类型主要风险特征描述事故后
33、果及影响预防措施11粮油加工原料不安全,如玉米,大豆、大米含有影响食品安全的物质,如黄曲霉毒素影响客户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消费者食用后导致的健康和安全问题由供应商按生产周期及地域品种提供卫生检验报告;每批产品进行检验,定期委外检验食品添加剂不安全使用不在国家的添加剂清单中、含有不安全的物质影响客户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消费者食用后产生由于添加剂不合格导致的健康和安全问题供应商提供卫生检验报告;每年委外检验;制定添加剂管理标准严格执行包装不安全不符合食品用安全、卫生级别使内容物泄漏或失去密闭性保护,从而导致内容物变质加强过程监控,出厂前对外包装进行检查后装车,选择合格的物流供应商产品变质 霉变、变质等消费者食用后产生由于微生物污染导致的健康和安全问题建立仓储管理制度,防控储存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加强运输防护,避免中间污染粮食加工中的磁性金属杂质原料或者产品加工过程中混入金属杂质消费者使用后,可能带来物理性伤害增加磁选和金属物质探测设备,加强过程巡检力度,定期设备进行检修油脂杀菌不彻底巴氏杀菌不良会使专用油中生产微生物,造成专用油脂发生霉变现象消费者使用后,因微生物指标不符合要求,可能引起腹泻等疾病温度低于85,对受影响的相关产品进行追溯,对不合格产品进行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