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 《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学案1 沪教版.doc

上传人:PIYPING 文档编号:14108387 上传时间:2022-02-0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下册 《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学案1 沪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 《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学案1 沪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下册 《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学案1 沪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下册 《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学案1 沪教版.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学习参考【学习目标】掌握几个文言实词。 学习先作分析后下结论的说理方法。懂得文中所说的“言”和“行”的关系。【课文翻译】原文: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翻译:嘴巴能正确表达,自己能付诸行动的是国家的至宝。原文: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翻译:嘴巴不善于表达,自己能付诸行动的是国家的器物。原文:口能言之,身不能行,国用也。翻译:嘴巴能正确表达,自己不能付诸行动的是国家的用具。原文:口言善,身行恶,国妖也。翻译:嘴巴上说好听的,自己行动丑恶的则是国家的妖孽。原文:治国者敬其宝,爱其器,任其用,除其妖。翻译:治国的人敬重国家的至宝,爱惜国家的器物,使用国家的用具,铲除国家的妖孽

2、。【课文分析】通过分类比较,我们可以看出荀子对“能言”又“能行”的人赞美(“敬”),而对“言善”却“行恶”人的憎恶(“除”)。在表明对这两类人态度的同时荀子还辨证地分析了另两种人:“不能言”但“能行”的人;“能言”但“不能行”的人。这两种人虽然有一方面的“短处“,但也有一方面的“长处”,那么就要“用” 他们的“长处”。所以,对这两种人也要“爱”和“任”。荀子的这个观点,今天看来仍是可去取的。【思维训练】在言行关系方面,文章列举了哪几种不同的表现?第一种:能言、能行;第二种:不能言、能行;第三种:能言、不能行;第四种:言善、行恶。作者对言行关系方面的不同的表现,给予什么评价?作者评价:第一种人是国宝;第二种人是国器;第三种人是国用;第四种人是国妖。作者对上述四种人,应该如何处理?对这四种情况,应该分别对待:敬、爱、任、除。本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用人要任人唯贤,对不同的人要取其长处,对“言善行恶”的人不能姑息,而要坚决清除、摈弃。- 2 -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