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怎样描述力 同步练习.doc

上传人:PIYPING 文档编号:14423373 上传时间:2022-02-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9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5.2怎样描述力 同步练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5.2怎样描述力 同步练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5.2怎样描述力 同步练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5.2怎样描述力 同步练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5.2怎样描述力 同步练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2怎样描述力 同步练习.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 怎样描述力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经验感受影响力的效果的三个要素;学会用图形描述物理问题的方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乐于探究身边的力现象。学习任务1、力的三要素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2、力的单位:牛顿3、力的示意图:在受力物体上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如图)智能训练 A组:1小孩力气小,一根弹簧也拉不开,运动员力气大,很容易拉开三根弹簧,这说明力的_影响它的作用效果;马向东拉车,车就向东前进,马向南拉车,车就向南前进,可见力_影响它的作用效果;推门的时候,推力作用而离门轴较远的点,比作用在离门轴较近点易于把门推开,这

2、说明力的_也影响它的作用效果;我们把以上三个因素:力的_、_、_称之为力的_。2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_,简称_,国际符号为_。这个名称是为了纪念牛顿而命名的,他是英国的科学家。3托起两个鸡蛋的力约为 ( )A0.1N B、1N C、10N D、100N4下列因素中不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是( )A力的大小 B、力的方向 C、力的作用点 D、力的单位5、如图5.2-1所示,物体甲、乙分别受到拉力F1、F2,由图可知下列答案中正确的是( )A、F1 F2 D、无法判断6关于力的作用效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大小相等的两个力效果一定相同B作用点相同的两个力效果一定相同C方向相同的两个力效果一

3、定相同D两个力效果是否相同由力的三要素决定7放在讲桌上的粉笔盒,它对讲桌的压力和桌面对它的支持力,在力的三要素中相同的是( )A力的方向 B、力的大小 C、力的作用点 D、三要素中至少有两个相同8根据具体要求,画出下列各题的示意图(1)如图5.2-2所示,在A点用与水平方向成30角,大小为40N的力斜向上拉车。(2)如图5.2-3中所示绳子对物体的拉力是85N。(3)如图5.2-4放在斜面上的物体给斜面27N的压力智能训练 B组 1如图5.2-5所示,同样大小的两个力所出现的情况,请提出一个问题_,你发现的规律是_。2王明同学用力提一桶水时,他对水桶施加一个提力,同时水桶对王明的手也施加一个拉

4、力,则这两个力的三要素( )A完全相同 B大小、方向都相同,作用点不同 C大小相同,方向和作用点都不同 D作用点相同,大小、方向都不同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是大小相同的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产生的效果一定相同B只要是大小、方向都相同的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产生的效果一定相同C只要是大小、作用点都相同的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产生的效果一定相同D只要是大小、方向、作用点都相同的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产生的效果才相同4有一天,小宇手中拿着一张纸条,问同学们:“谁能将它搁在两块木块之间?”小丽过来试了一下,结果纸条弯曲后滑到下面(如图5.2-6甲),小宇说“看我的吧。”说着将纸条折成如图5.2-6乙

5、所示的形状,放在两个木块之间,并且还在上面放了一个茶杯。相信你对这个实验会感到惊奇,好!请你根据这一情景提出一个自己的研究课题,设计好如下研究方案,并回答有关问题。(1)研究课题: (2)猜想或假设:(3)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器材和装置:步骤:实验用记录表格:(4)分析与论证:如果猜想正确,则在刚才的实验中,我们会看到:(5)评估:你还能提出的可研究的课题是:5小华看到排球从空中落到地面上,很想知道排球对地面的冲击力有多大,他思考了一会儿,找来一个台秤,白纸和墨水,很快测出了排球对地面的冲击力第二节A组:1、大小,方向,作用点,大小,方向,作用点,三要素;2、牛顿,牛,N;8、3、B;4、D;

6、5、D;6、D;7、B;8、略;B组:1、略;2、C;3、D;4、答案一:(1)课题:纸张承受的力与是否折它有关吗?(2)猜想:纸张承受的力与它有关(或无关)(3)设计:器材和装置:三张大小不同的本子纸,一些砝码(或重物),两块木块。步骤:a将面积较小的纸放在两个木块之间,逐渐加放砝码,直到纸下弯,记下所加砝码的重力G1;然后将小纸折叠后,重做上述实验,记下所加砝码重力G2。b.换中等大小的纸重复步骤a;c换面积较大的纸,重复步骤a;表格:纸的大小不折时承重G1折后承重G2小纸中纸大纸(4)分析与论证:在a、b、c三步中,均有G1G2(或G1=G2);(5)评估:纸能承受的力与是否被折有关吗?

7、答案二:(1)课题:折纸承受的力与纸所折的道数是否有关?(2)猜想:道数越多,承受力越大(道数越多,承受力越小)。(3)设计:器材和装置:三张大小相同的本子纸,一些砝码(或重物),两块木块。步骤:将三张纸分别折为5、10、15道,先后放在两木块之间,分别在上面逐渐增放砝码,直到纸不能承受,记下最大承重G1,G2,G3。表格:纸折的道数5道10道15道承重G(4)分析与论证:折15道的承重最大(或:折5道的承重最大)。(5)评估:是否折的纸的褶皱越多,承受的力越大?5、把纸放在地上展开,将排球用水浸湿,然后将球击在纸上,则会在纸上留下一个圆形的痕迹;然后将纸放在台秤上,用力压排球,使球的下部分正好跟痕迹重合,这时台秤的示数等于排球击在地面上的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