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10 木兰诗学案1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学案.doc

上传人:PIYPING 文档编号:14498732 上传时间:2022-02-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册 10 木兰诗学案1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10 木兰诗学案1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10 木兰诗学案1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10 木兰诗学案1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册 10 木兰诗学案1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册 10 木兰诗学案1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学案.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0 木兰诗课前自学(一)朗读诗歌,根据课文注解,初步理解诗歌内容。并将自己不理解的字、词、句作上记号。(二)反复诵读诗歌,体会诗歌的语言美、节奏美。课堂活动 第一课时(一)积累知识木兰诗选自宋代 编的 。这是 时北方的一首 。(二)研习课文 1整体感知。 (1)朗读感知。 听录音或教师范读,要求听准字音,重要字词在旁边注上拼音。 自由朗读。(要求:中速、字音准确、停顿分明、有节奏) 小比赛。各组选派一名代表,分段朗读,看谁读得好 2疏通字、词、句。 (1)对照注释及翻译资料理解文意,碰到疑难处做上记号。 (2)学习小组交流讨论,初步解决疑难问题。 (3)将小组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提出来,全班讨

2、论解决。(4)检查学习情况,讨论下列词句的意思。解释词语。从此:( ) 征:( ) 去:( ) 但闻:( )暮:( ) 旦:( ) 军书:( ) 市:( ) 安:(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a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b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C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3理解诗歌内容。 这首叙事诗以 为线索,记叙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安排了“替爷征”“ ”“赴戎机”“ ”“辞官还”五个情节。(三)布置作业复述这首诗的故事情节,背诵全诗。第二课时(一)检查作业1万里赴戎机, 。 ,寒光照铁衣。2开我东阁门, 。 , 。 ,对镜帖花黄。(二)研习课文1句段品读。(1)木兰“叹息”的原因

3、是什么?(用课文原文回答)(2)木兰在边塞军营的生活怎样?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3)诗歌中运用了许多修辞方法。下列句子各运用了哪一种?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 ( )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装;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2探究质疑。 (1)一千多年来,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原因是什么?请说说你的看法。 (2)课文哪些情节是详写,哪些情节是略写?试着分析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2读过红楼梦的同学一定不会忘记,大观园中“海棠社”里贾

4、宝玉和姐姐妹妹们饶有兴致地吟诗作对的情景,确实,对“对子”是一项有趣有益的活动,它能帮助我们提高炼字凝句的能力。请同学们仿照下列例句,也来作一些尝试。 花因喜洁难寻偶,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人为悲秋易断魂。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三)应用迁移1花木兰是中华巾帼的代表,请你再列举几个巾帼女杰,并用一句话概括她们的故事。(1)月与星相依, 。(2)灿灿火光相连, 。(3)流水已逝去, 。(4)风雨空中雁阵斜, 。10木兰诗 第一课时 (一)郭茂倩乐府诗集南北朝乐府民歌 (二)1略 2(1)(3)略。(4)从此:从这以后;征:出征;去:离开;但闻:只听到;暮:傍晚;旦:早晨;军书:

5、指征兵的名册;市:买;安:怎么;a将士身经百战,九死一生,多年后得胜归来。b记很大的功劳,赏赐很多的财物。c打开我闺房东面的门,坐在西面的床上。 3时间 辞爷娘 见天子 第二课时 (一)略。 (二)I(1)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2)艰苦。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3)复沓顶真夸张对偶排比互文 2(1)略。(2)详写2、3、4、6段,即对木兰的从军缘由、恋别、辞官和还家都写得比较详细。这是因为作者紧扣住“木兰是女郎”的身份特征和性格特征去精心剪裁安排详略。凡有助于突出这一特征,更好地表现主题的,则铺写不厌其烦,反之则惜墨如金。如对历时十年的战斗生涯(第4段),仅有“万里赴戎机”以下六句,还有出征前的准备(第3段开头四句)也写得比较简略,详略搭配得当,正是为塑造木兰这一巾帼英雄形象服务的,为全诗主题服务的,也是这首诗在写作上的一个显著特点。 (三)1略。 2(1)天和地共存(2)岁岁除夕团聚 (3)大雁还归来 (4)微风水面鱼群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