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5《孙权劝学》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学案.doc

上传人:PIYPING 文档编号:14499794 上传时间:2022-02-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5《孙权劝学》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5《孙权劝学》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5《孙权劝学》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5《孙权劝学》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5《孙权劝学》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学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5《孙权劝学》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5《孙权劝学》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学案.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5 孙权劝学精彩开篇词“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可以改变人,知识能够塑造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吕蒙就是一例。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及重要的文学常识,积累成语,翻译课文。2.理解文章内容,背诵课文,理解文章主旨。3反复朗读课文,逐步深入品味人物语言,分析人物性格。4.明白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勉励同学重视学习,养成读书的好习惯。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认为自己是一

2、介武夫,读书于他没有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给下面的生字注音卿()岂()邪()孰()遂()更()2解释下面的成语。(1)吴下阿蒙:吴下指现江苏长江以南,阿蒙指吕蒙,比喻人学识尚浅。(2)刮目相待:刮目指擦眼睛,意思是改变旧看法,用新眼光看人。3作者链接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现属山西省)涑水乡人,也称涑水先生。谥号文正,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史学家。政治上他反对王安石的新政,力主祖宗之法不可变。作为史学家,他主持编纂了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等。4作品介绍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撰,编年体

3、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略于经济、文化。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整体感知1注意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1)蒙/辞以军中多务。 (2)孤/凯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3)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4)自以为/大有所益(5)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2理解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权谓吕蒙曰 (对说。) 卿今当涂掌事 (卿:你;当途:当道,当权)蒙辞以军中多务 (用,拿。)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孤:我;岂:表反问的语气助词,难道。)卿言多务,孰若孤 孰:谁(哪一个);若:比得上蒙乃始就学。(从事,做。

4、)及鲁肃过寻阳 (等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士:士大夫或读书人。此指有才德有志气的人。) 长兄何见事之晚乎 (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遂:于是,就;而:连词,表承接关系。)3解答下面加点的词语的古义和今义。(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学位的最高一级。(2)士别三日古:几天,这里指“少”。今:确数。(3)但当涉猎古:只。 今:表转折关系的连词。(4)见往事耳往事 古:历史。 今:过去的事。耳 古:语气词,译为“罢了”。 今:耳朵。4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通“耶”,语气词,表反问。5解释下面的一词多

5、义词。 (1)当: 但当涉猎(助动词,应当) 当涂掌事(动词:掌管)(2)见: 见往事耳(了解)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认清) (3) 就: 蒙乃始就学(从事) 指物作诗立就(完成)6学生自读课文,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翻译课文。【交流点拨】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加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要你研究儒家经典(去)当博士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事务繁忙,哪里比得上我?我常常读书,自认为有好处。”于是吕蒙就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讨论天下大事,鲁肃非常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已)不再是当年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

6、“与有志向的人分别几日,就(应该)重新另眼相看(嘛),长兄怎么领悟实力真么晚呢!”鲁肃于是拜望了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后就告别了。7概括情节,理清结构。【交流点拨】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开始学习,大有长进,令鲁肃刮目相看并与他结为朋友的故事。“学”是文章的一条线索: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叹学。(二)深层探究1.揣摩人物语言。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感情。(1)孙权一劝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交流点拨】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不容推辞,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又可见关心、厚望。孙权语重心长,谆谆告诫,“不可不学”一句语气应该加重一些,以表明学习的必要性。“蒙辞以军

7、中多务。”他这样想:“我”学习没用,不学也照样能打仗等。总之,不愿学,借口推辞。(2)孙权二劝“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交流点拨】“邪”后叹号表示一种语气强烈的反问,实际上是表达一种肯定的意思:“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耳”,有降低事情难度、缩小事物范围的意味。意思是说:你误解了,没有那么高的要求,只不过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了解历史罢了。“耳”后用了句号,语气变得委婉。孙权又以自己的读书情况现身说法,指出学习的可能性,他鼓励吕蒙求学,循循善诱,言辞恳切,难怪吕蒙“乃始就学”。这番

8、劝言,表现出孙权的善劝:既有严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期望;既责备吕蒙的不争、无志,又透出 关怀爱护之心,那种庄重而语重心长的神态可见一斑。(3)鲁肃叹学“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交流点拨】一句可见鲁肃当时十分惊讶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这句话从侧面反映了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表现了吕蒙当时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更有一种书中多阅历,胸中有沟壑的自信。小结: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显得郑重亲切,表明了君臣的关系;吕蒙、鲁肃为同僚,对话有一种调侃的意味。2.分析人物形象【交流点拨】孙权平易近人,同时对部下严格要

9、求,在劝吕蒙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了对吕蒙的殷切爱护,又有居高临下的王者权威。吕蒙虎虎有生气,胸怀坦荡,机敏精干,能接受别人的正确建议,使自己得到提高,颇有幽默感。鲁肃极像一位忠厚长者,对吕蒙的进步,他毫不掩饰地加以夸赞,又相当真诚,讲礼节,在认可吕蒙的好学之后,一定要“拜蒙母,结友”才告别。(三)手法探究文章在写作手法方面有哪些特点?【交流点拨】(1)以对话为刻画人物的主要手段。(2)除正面记言外,对吕蒙这一形象还运用了侧面烘托及对比的手法。“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鲁肃正是一个跳出庐山的旁观者,吕蒙读书的功效是通过他的话从侧面展现出来的,他的惊叹衬托出了吕蒙今非昔比的事实。(3)文

10、章材料取舍精当,详略安排得当。课文以对话为主,其他内容均一带而过,或简说,或不说。如对吕蒙的学习情况,仅以“蒙乃始就学”一句加以概括,至于他读了哪些书,又是如何用功的只字未提。后文中鲁肃与吕蒙二人的谈话,只用一句“与蒙论议”来交代,两人谈论的是什么话题,吕蒙的哪些见解让鲁肃惊讶的都略去不写。(四)体验反思本文对大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请你谈谈学习的体会。【交流点拨】例:吕蒙原本是一介武夫,通过孙权的劝学,他勤奋学习,最后成了一名儒将。所表现出的才能令人刮目相待。我们如果能像吕蒙一样,抓紧时间,发奋学习,将来也一定会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到时候老师可要对同学们刮目相看,同学们也不再是吴下阿蒙。

11、鲁肃善于用新眼光看待别人。 吕蒙知不足而后弥补。 孙权是个善用人才的明君。 读书能使人增长知识,开拓视野。 四、板书设计孙权劝学(详写)孙权劝学不学(恳切)吴下阿蒙(略写)孙权又劝就学(关心)刮目相看(侧面描写)鲁肃叹学结友(惊赞)非复吴下阿蒙五、拓展延伸1.比较方仲永和吕蒙的变化,你有什么样的启示?【交流点拨】吕蒙:当涂掌事,乃始就学。年长乃学,学有所成。方仲永:五岁能诗,贤于材人远矣。少年不学,泯然众人矣。2.请你积累与读书、学习有关的诗句、格言。【交流点拨】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书到用时方恨少。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知识就是力量。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