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22课《羚羊木雕》精品学案.doc

上传人:PIYPING 文档编号:14521619 上传时间:2022-02-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22课《羚羊木雕》精品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22课《羚羊木雕》精品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22课《羚羊木雕》精品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22课《羚羊木雕》精品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22课《羚羊木雕》精品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22课《羚羊木雕》精品学案.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2羚羊木雕【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从中获得对人生有益的启示。2学习并运用朗读的方法。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3联系生活实际,学习与父母沟通的方法。【学习重、难点】通过朗读感知课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预习提纲】1生字词。(1)犄角(j):物体两个边沿相接的地方,本课指桌面的两个边沿相接的地方。(2)仗义:讲义气,仗:拿着,引申为主持、讲求。(3)形影不离:成语。像物体跟它的影子那样分不开,形容彼此关系密切。(4)挽回:扭转已成的不利局面。挽:拉,引申为扭转。(5)寒颤(zhn):本课指因受冷而身体颤动。注意也作“寒战”。(6)反悔:对以前允诺的事后悔而不

2、承认。(7)光彩:原指颜色和光泽,也用来比喻光荣。本课指后者。 (8)逮(di):捉,捕。(9)攥(zun);用手握住。2跟爸妈合作,试分角色朗读课文。3围绕羚羊木雕发生了什么事情?请同学们用简要的语言概括。4妈妈的神态、语气表现她固执、生硬的态度,爸爸的声音虽然很平静,但带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态度与妈妈实质相同。“我”被逼无奈、委屈、痛苦的心理与父母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一面是“逼”,一面是“无奈”,两个方面展示在同学们的面前,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呢?【合作展示】1女儿既然把羚羊木雕送给了万芳,你认为事情怎样处理才妥当? 2作者的感情倾向是怎样的?怎样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 3怎样才能避免

3、这一类不愉快的事情发生? 4从本文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的生活启示?5试讨论以下问题。(1)父母逼孩子要回送人的东西,这种做法对不对?如果你是父母你会怎么处理这件事?(2)友谊和钱财孰重孰轻,应怎样正确对待?(3)你如果遇到类似“我”那样的伤心事,你会怎么处理?(4)父母有了错误缺点时,孩子应该怎样对待父母?【检测反馈】“那只羚羊哪儿去啦?”妈妈突然问我。妈妈说的羚羊是一只用黑色硬木雕成的工艺品,那是爸爸从非洲带回来给我的。它一直放在我桌子的犄角上,这会儿,我的心怦怦地跳了起来,因为昨天我把它送给我的好朋友万芳了。“爸爸不是说给我了么?”我小声地说。“我知道给你了,可是现在它在哪儿?”妈妈的目光

4、紧紧地盯着我。我发现事情不像我想的那么简单。“要说实话是不是拿出去卖啦?”妈妈变得十分严厉。“没有卖我送人了。”我觉得自己的声音有些发抖。“送给谁了?告诉我。”妈妈把手搭在我的肩膀上。“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坚定地说:“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能随便送人呢?要不我和你一起去!”“不!”我哭着喊了起来。爸爸走了进来,听妈妈讲完事情的经过,他静静地点燃一支烟,慢慢地对我说:“小朋友之间不是不可以送东西,但是,要看什么样的东西。这样贵重的东西不像一块点心一盒糖,怎么能自作主张呢?”爸爸的声音一直很平静,不过带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您已经给我了。”“是的,这是爸爸给你的,可并没有允许你拿去送人啊!”

5、我没有理由了。想到他们马上会逼我去向万芳要回羚羊,我心里难过极了。他们不知道,万芳是个多么仗义的好朋友。不知什么时候,奶奶站在了门口。她一定想说什么,可是,她没有说。这时,妈妈从柜子里拿出一铁盒糖果对我说:“不是妈妈不懂道理,你把这盒糖送给你的好朋友那只羚羊,就是爸爸妈妈也舍不得送人啊!”我从妈妈的眼睛里看出了羚羊的贵重。她和爸爸一起看着我,像是在等待着什么。我知道事情已经无可挽回了,眼泪顺着我的脸颊流下来。屋子里静极了。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妈妈一边递过糖盒一边说:“您不知道那是多么名贵的木雕!”我再也受不了了,推开妈妈的糖盒,冒着雨飞快地跑出门去。1第一段中,哪些词应该读成重

6、音,在原文下面加上圆点。(3分)2本文开头(即第一段)故意给读者设置了一个误区以吸引入,这个误区是什么? (3分)3本文的结构,有两套方案:一是先写木雕的来历,再写送人,后写索回;一是课文现在的方案,比较两套方案,进行判断。(4分)A、原方案比课文方案更合乎事理。()B课文方案比原方案,开头更吸引人,矛盾更集中。()C、原方案着眼点在事理,课文方案着眼点在文章。()D叙事文章中“事”比“文”(让读者欣赏)更重要。()4爸爸说,羚羊木雕很贵重,是相对什么而言的?他忽略了的、更贵重的参照物是什么?(3分)5选文最后一段写到下雨,前面却一点暗示都没有,请你在本文开头加一段话,既对下面有所暗示(设下伏

7、笔)又与妈妈突然问“我”有相通之处。(3分)6指下列加点词语包含的内容。(2分)我发现事情不像我想的那么简单。奶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学习心得】22羚羊木雕【合作展示】4羚羊木雕展示了两种内心世界:“我”珍惜友情,把羚羊木雕送给万芳;父母心中珍视的是羚羊木雕,逼“我”把羚羊木雕要回来,由此而起冲突。应该说,父母是有欠缺的,“我”也是有欠缺的。彼此都做得周到一点,就不至于发生这样不愉快的事情了。作为中学生的我们,一方面,要学会思考,有主见;但另一面,做事情要跟大人商量了再做,自以为是,自作主张是不对的。推而广之,遇事多商量,就可以避免许多矛盾。【检测反馈】1哪儿去啦、突然2把羚羊木雕说成羚羊。3依次是:4贵重,是相对一块点心一盒糖而言;更贵重的,应是孩子的自尊和友谊。5“轰隆隆”,窗外一阵雷声传来。等等6爸爸送给我的东西,支配的权力在我。已经送人的东西又去索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