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金堂县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8《孟子》两章导学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学案.doc

上传人:啊飒飒 文档编号:14576324 上传时间:2022-02-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金堂县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8《孟子》两章导学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四川省金堂县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8《孟子》两章导学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四川省金堂县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8《孟子》两章导学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四川省金堂县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8《孟子》两章导学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川省金堂县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8《孟子》两章导学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金堂县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8《孟子》两章导学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学案.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8 孟子两章一、自学导航学习目标 1、了解孟子有关的文学常识,反复诵读课文,积累掌握文中古今异义词含义及词类活用变化。2、体会孟子的文章逻辑严密而有文采的特点,了解论证方法,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3、说说两文阐明的作者观点,说说你对作者观点的看法。学习方法诵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圈点勾画法二、自主学习1、初读课文,看看你能否理解文章内容?2、再读课文,想一想到底作者到底想传达什么思想,从中读出孟子怎样的形象?3、借助工具书,结合注释及文本,了解作者概况及相关作品并掌握注释中的重点词语。4、再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圈点,理清作者写作思路并认真思考“自主训练”中关于“文本理解”的练习题。三、自主

2、训练(一)基础达标1、文学常识 孟子,名轲,字子舆,邹人。儒家学派中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被尊为亚圣,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2、 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 畎亩(qun ) 胶鬲( g ) 孙叔敖( a ) 百里奚(x ) 3、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1)池非不深也 古义:护城河 今义:池塘(2)委而去之 古义:离开 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3)所以动心忍性 古义:用(这些办法)来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畔”同“叛” 曾益其所不能“曾”同“增”增加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衡”同“横”,梗塞,不顺 入则无法家拂士“拂”同“弼”帮助。

3、4、翻译下列句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曾益其所不能。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以不断增长他的才干。人常犯过失,然后才能改正。 5、用“/”画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3)城/非/不高也,池/

4、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二)文本理解1、整体把握,初读课文,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 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论据战争需要人和 类推治国需要人和 结论人和实质:施 出身低微 论据历史事例 艰苦磨炼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终担重任 论证 正面论证忧患造就人才 居安思危 反面论证安乐致国灭忙 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 自主(合作)探究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章,作者从作战入手,设举了两个战例,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把决定战争胜负的主客观因素归结为哪几个方面?作者认为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作者把决定战争胜负的主客观因素归结为“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方面。三者中,作者认为

5、,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但最终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人和”,即人心所向,上下团结。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阐明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你对作者的观点有什么看法?.主要阐明了孟子认为统治者要“施仁政”,“行王道”的政治主张。看法(略)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章,开头一节共列举了哪些人的事例?这些事例共同说明了什么道理?它们对论证本文的论点起什么作用? 第一节列举了舜、傅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等六个人的事例。这些人都是由卑微而显贵,经历过艰苦环境磨练的杰出历史人物,意在说明人要成大器,担负治国重任,必须经受磨炼的道理。这六个人的典型事例,为本文要论证的论点提供了典型的

6、事实论据。4、课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阐明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你对作者的观点有什么看法?要阐明了孟子的人才要在困难环境中磨炼造就的人才观。看法(略)5、学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略)五、拓展延伸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你知道有哪些名句与此意思相同?请列出两句。 哪些事例可以证明这一道理?请列举几例。 2、得“人和”的君主,因为团结好民众,他才能“战必胜”。而对于每个人来说,搞好团结同样重要。只有和周围的人搞好团结,个人才能得到更加长足全面的发展。优越的条件容易消磨人的意志,腐蚀人的精神,使人丧失上进心,而逆境更能造就人才。人要能够在挫折困顿中奋起,这样才会有所作为。这就是先人闪光的思想,是先人带给我们的人生教益。让我们从中学习、顿悟,增添生活的睿智和面对困难的勇气。我的收获: 六、自主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