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 治水必躬亲 公开 学案苏教版.doc

上传人:PIYPING 文档编号:14580426 上传时间:2022-02-0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 治水必躬亲 公开 学案苏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八年级语文 治水必躬亲 公开 学案苏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八年级语文 治水必躬亲 公开 学案苏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 治水必躬亲 公开 学案苏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 治水必躬亲 公开 学案苏教版.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治水必躬亲主备人 审核人教 者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本文通过正反对比论述治水必躬亲的道理。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对照注释理解课文交替使用整句和散句的表达作用,流畅地背诵课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海瑞的治水的精神,引导学生认识到帮任何事都要躬亲、清廉的道理。教学重点:理解文言大意。教学难点:论证方法的运用。一、预习导学1. 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躬(gng) 潴(zh) 相度(xing du )嫌(xin) 胼胝(pin zh) 咨询(z x)好(ho)逸恶(w)劳 泥(n)于掌故2. 结合课文理解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不可执一,泥于掌故 执一:固执一端,不知变通。掌故

2、:古代典章制度(2)流有缓急,潴有浅深 潴:水停聚的地方。(3)非咨询不穷其致 致:事理。(4)非相度不得其情 相度:观察和测量。(5)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 如是:像这样。3. 治水必躬亲选自 履园丛话水学 ,作者 钱泳 , 清 代江苏金匮人。文章论述了 治水必躬亲 的道理,并以明代有名的清官 海瑞 为例,说明治水不但要 躬亲 ,而且要 清廉 。二、课内研讨1. 情境导入2. 听课文朗读录音。3. 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停顿。4. 读课文,把握重点词语的意思,弄懂课文大意。5. 文章是怎样提出中心论点?6、文中讲到治水要防止的现象有哪些?7、治水时为什么要亲躬?8、“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3、”与前文是什么关系?从哪里得知?9、文章为了说明治水必亲躬,用了谁的事例来证明?是怎样证明自己的观点的?三、训练巩固1. 解释加点的字。(1)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2)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3)非相度不得其情。(4)非咨询不穷其致。(5)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6)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7)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8)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2. 指出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义。(1)泥于掌故。泥:古义 拘泥 ;今义 泥土 。(2)盖地有高低。盖:古义 句首发语词,表明下文要发表议论 ;今义 遮盖或遮盖的东西 。(3)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举:古义 完成,做好 ;今义 举起

4、,抬起 。3. 用“/”线为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4. 从本文看,怎样才能治好水?说说你的看法?5. 写出出自本课的两个成语。 好逸恶劳、计利忘义 四、拓展延伸1、文章为了证明治水必躬亲的观点,列举海瑞治水的例子来证明,你还能举出其他例子来证明作者的观点吗?2、现在人们保护水资源达到与自然和谐相处,可文中又 说要治水达到征服大自然,你以为两者相矛盾吗?说说你的理由。选择性作业:(甲)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

5、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乙)原谷有祖,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之。谷年十有五。谏父曰:“祖育女生儿,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负义也。”父不从,作舆,捐祖于野。谷随,收舆归。父曰:“汝何以收此凶具?”谷曰:“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注】原谷:人名。捐:抛弃。谏:好主相劝。舆:手推的小车。凶:不吉利。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有一老父衣褐( )(2)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 )(3)父以足受,笑而去( )(4)良因怪之( )(5)谷年十有五

6、( )(6)是负义也( )(7)乃载祖归养( )2.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 良愕然,欲殴之 吾欲之南海 B. 捐祖于野 货恶其弃于地也C. 父以足受 汝何以收此凶具 D. 直堕其履圯下 其一犬坐于前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良殊大惊,随目之。 _(2)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_4. 甲文中老父的怪异行为主要表现在哪里?乙文中原谷父亲后悔捐祖的原因是什么? _ _5. 读了甲、乙两文后,你受到了什么启发?请写下来。_ _参考答案:1.(1)穿着;(2)回头看;(3)离开;(4)因此;(5)通“又”;(6)这(7)于是、就2. B3.(1)张良感到很奇怪,随即望着老人(离开)。(2)将来有一天父母年老了,不需要再做这个器具(小推车),因此收回家。4. 第一问:老父叫不认识他的张良为他捡鞋子、穿鞋子。第二问:生怕自己老了以后也被儿子抛弃到野外。5. 敬老爱老。教后记:个人主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