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 第四单元:诵读欣赏古诗三首(2) 学案苏教版.doc

上传人:啊飒飒 文档编号:14580431 上传时间:2022-02-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 第四单元:诵读欣赏古诗三首(2) 学案苏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八年级语文 第四单元:诵读欣赏古诗三首(2) 学案苏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八年级语文 第四单元:诵读欣赏古诗三首(2) 学案苏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八年级语文 第四单元:诵读欣赏古诗三首(2) 学案苏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 第四单元:诵读欣赏古诗三首(2) 学案苏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 第四单元:诵读欣赏古诗三首(2) 学案苏教版.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四单元:诵读欣赏 古诗三首班级学号姓名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领会古诗描写的意境及主旨。过程与方法:在朗诵中品味诗歌的艺术魅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学习重点:领会古诗描写的意境及主旨,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学习难点:在朗诵中品味诗歌的艺术魅力。预习导学1、给下列加点字注意:岱宗( ) 夫如何( ) 曾云( ) 决眦( )没马蹄( ) 白沙堤( ) 不畏( )2、解释下列词语:造化 阴阳 决眦 会当凌绝顶 乱花千寻 缘3、背育三首古诗并默写。望岳一、导入。 杜甫在25岁的时候,他父亲杜闲在山东兖州任司马,他曾借省亲之机去山东各处游历,这首诗就是那个时期写的。我们读杜甫“安史

2、之乱”后的诗作,往往会觉得他是个沉郁寡欢的老人;可是,读这一首感觉就全然不同,他的雄心,他的豪气都将使你感奋不已。 二、教学新课 (一)作者及背景简介 (二)朗读诗歌 1、老师范读望岳。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五言古诗的诵读节奏。2、全体学生齐读。 3、学生推荐朗读,其他学生点评。 (三)了解诗的内容 1、学生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 2、全班交流问题及解答。 3、学生说说诗句的含义。(四)理解此诗的意境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开篇以设问起句,写意中遥想,久慕其名,而未得亲历其境。“岱宗”,即泰山。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称为岱宗。“夫如何”,到底怎么样呢

3、?“夫”,在这里无实在意义。接句自问自答,以夸张手法,极写“齐鲁青未了”的气势,放眼望去,一片青翠苍都,绵延不绝。“齐鲁”,春秋时两诸侯国,后用为该地域的简称。泰山北为齐,泰山南为鲁。“青未了”,形容泰山山脉绵延深远,青翠苍都,从齐到鲁看不到尽头。这一句是远望,摹写泰山卧齐鲁大地,突出了岱宗的雄伟宏阔的气势。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三四句以南北分割“昏晓”的景象写泰山高耸云端、万仞摩天的高伟雄俊。这里是近望,赞叹大自然把天地间的神奇秀美的景色都聚集在泰山了。泰山的山峰把世界分成两大部分:阳坡是睛朗的清晨,山后仍是沉沉的暗夜。这奇伟壮观的景象真是鬼设神施,造化所钟。“造化”,指天地自然。“

4、钟神秀”,天地间神奇秀美皆聚泰山。“钟”,聚集的意思。 “荡胸生层云,决眦人归鸟。”这两句是想像之辞。诗人由远望、近望进而想到泰山气象万千,云气层生,一定会震荡人们的心胸。使之豁然开朗;站在泰山之上,眼光也会更加敏锐,连一掠而过的归鸟也收入眼底。这两句写主观感受,反衬出泰山的雄伟壮丽及其感人力量。“荡胸”,心头涤荡,胸襟为之开豁。“荡胸”,句的意思是,山上层云叠起,冲击涤荡着心胸,胸襟为之开豁。“决眦”,眼睛睁大,眼角欲裂,形容极力张大眼睛。“眦”,眼框。“入”,收入眼里,看到。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结尾两句写有望岳而引起的决心。因泰山之雄伟而引出一览无余而后快的心绪,抒发了诗人昂扬向上

5、,积极进取的博大胸怀。“会当”,应当,一定要。“凌”,登临,登上。“绝顶”,最高峰。“览”,俯视的意思。这两句既写了泰山的巍峨高耸,也表达了诗人的壮志和毅力,能开阔读者的眼界和心胸。 小结: (六)感受诗人高超的写作艺术,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钱塘湖春行(一)背景和作者介绍。 这首诗是白居易于穆宗长庆三年(公元823年)任杭州刺史时写的。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在西湖早春盛景中无比喜悦的心情。 (二)齐读本诗二遍。 (三)理解此诗的意境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这两句是近景,从大处落笔,写诗人行径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天光水色。“初平”写春水漾满湖堤。“云脚低”写远望

6、白云朵朵,似与湖水相接。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两句是近景,写高处,写莺、燕的动态。莺是春的歌手,燕是春的信使,它们的出现给人们带来了初春生机勃然的感觉。“诗眼”在“早”“新”两个字上:“几处”而不是“处处”,“争暖树”是说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云歌唱,可见是“早莺”。“谁家”而不是“家家”,“啄春泥”则是刚刚开始筑巢,可见是“新燕”。这都是早春特有的景象。诗人以很轻的疑问语气叙述这些景象,不是实问,也不是存疑,而是对早春景色情动于衷的喜悦。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也是近景,写地上的花草,写人们骑马游春的陶醉感。走马看花,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接,好像花儿也在与诗

7、人游戏。春草虽茂,但却不高,也才刚刚没过马蹄。这是作者对景物入情入微地观察,将游春人也融入春色来写了。这两句透出诗人游春的舒感。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这两句略写湖东的白沙堤,在绿杨荫里更是美不胜收。诗人在这儿完全陶醉了,留连忘返了。这两句写诗人游春非常尽兴。 小结: 登飞来峰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看过黄山上的飞来山吗?(出示图画)你们觉得奇怪不奇怪?山上为什么会有如此的一座山呢?今天我们来看王安石是怎么看的? 二、朗读登飞来峰 1、教师范读,学生轻吟。2、全体学生齐读并背诵。 三、在教师的点拨下品味全诗。重点品味蕴含在诗中的哲理。 1、本诗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2、本

8、诗是一首哲理诗,其中的哲理是如何揭示出来的? 四、质疑活动 1、登飞来峰前两句,后两句的侧重点各是什么? 2、“不畏浮云遮望眼”中的“浮云”在古代诗歌中常被用来比喻谗佞之类的小人或其他消极事物。王安石此时还没有受到什么挫折或打击,应该说他的心境是积极的,但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 3、诗人借登飞来峰观赏景色,阐明了一个怎么样的哲学道理?同时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讨论活动,边讨论边板书 描写景物充满生机 抒发情怀踌躇满志 小结: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作于王安石29岁时。这是他出世以来,初显才能,胸怀包负的时期,表达了诗人踌躇满志的情怀。全诗将写景与抒怀紧密结合起来,从而突出了诗的主题。

9、 训练巩固填空题:(1)望岳作者 ,全诗紧紧围绕诗题中的 字着笔,描写望山所见所感, 两句表现了诗人那种敢干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2)钱塘湖春行作者 ,诗中紧扣 和 特征,把早春的西湖描绘得生机盎然, _ , 从动物的变化写早春景象, 这两句以植物的变化写早春景象。(3)登飞来峰作者 ,字 ,号 , 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 反映了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拓展延伸读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体会其中表达的思想情感。课后作业1、读下杜甫望岳,回答下列问题。(1)请鉴赏诗作中“割”字的好处。2、诗中最后两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阅读钱墉湖春行按要求作答: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诗的一、二句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B三、四两句从莺歌燕舞的动态中,展示了春天的活力,把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C五六句诗人用“乱”字勾画了春天百花竞放,万紫千红的美丽画卷;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深,绿色醉人的景象。D在西湖,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但这首诗紧紧扣住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4、白居易这首脍炙人口的春行诗,除了结构、描写、意境写得具有特色之外,用字用句也十分准确生动。其中“几处早莺争暖树”句中“争”用得好,是因为:_学后记:自主个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