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象教学设计(共6篇).docx

上传人:时光煮雨 文档编号:14916520 上传时间:2022-02-24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50.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称象教学设计(共6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称象教学设计(共6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称象教学设计(共6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称象教学设计(共6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称象教学设计(共6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称象教学设计(共6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称象教学设计(共6篇).docx(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称象教学设计(共6篇)第1篇:称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会用&“一边一边”造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人物对话,理解课文内容。 3、通过亲自动手作试验,弄懂曹冲称象的方法,从曹冲称象的故事中受到启发。 4、情愿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点:通过亲自动手作试验,弄懂曹冲称象的方法,从曹冲称象的故事中受到启发。 教学难点:了解曹冲和官员们称象的方法,想想还有什么方法可以称出大象的重量。 教学方法:读中感悟、以操作促理解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揭示课题 、用夸张的手法画一头又大又重的象,占满黑板。看到这头大象,同学们会争论些什么?在象身上

2、板书&“大”、&“重”等关键字。 、谁能把大象的重量称出来?(板书学生的方法,确定学生的回答) 板书:称象 、谈话:这是一件发生在古时候的事。那时候,既没有也没有小挚友说的方法许多都不能用。那么,人们用什么方法称出大象的重量呢?你们想听听这个故事吗?你想从故事中知道什么呢? 范读课文 听老师读课文中的故事,听完后要能知道课文讲的是谁称象,用什么方法称,称出来没有? 读书天地:自读、小组读;相识生字 、这个故事好听吗?小挚友自己读读故事吧。要求读通句子。 、小组读: 沟通认字状况。 有几个字特殊难认,你怎么记? 读通课文。 检查自读状况,巩固识字 、用猜字的嬉戏检查认字状况。 、男女同学竞赛,看

3、谁组的词语多。 、自愿读课文。 、在投影仪上(或小黑板事先写好)出示读得不够好的长句练读。 、读了课文,你了解了什么?提示: 官员们想了什么方法?用横线勾出官员说的话,读一读。 出示玩具杆秤:谁来用自己的话说说官员们的方法? 你觉得这些方法好吗?曹操的看法怎样?理解&“直摇头”。 曹冲的方法是什么?用波浪线勾出来,再读一读。 这个方法可行吗?从哪个句子知道的?曹操的看法怎样?他会说什么? 有疑就问 、把不懂的地方做上符号,小组探讨,还不懂的,留着全班探讨。 、梳理学生的问题。解决一些简洁的问题,有些问题留待其次节课解决。 读书评价:在自己读、小组读、老师检查的过程中,感到读书的收获怎样? 教学

4、效果评测 、读句子,思索理解:官员们同时做了哪两件事?从什么词语可以看出是同时做的? 想想我们可以一边唱歌一边还可以做什么? 想想谁还可以同时做什么事?说说句子。 、读一读句子,做做动作,看看有什么不一样,想想曹操的心里在想什么。 、自己轻声读课文,做到不添字、漏字,读得正确流利。 拓展性学习 看图片、插图捏出一头大象,以便下节课做试验用。 其次课时 复习:嬉戏巩固 、用转转盘的方法复习生字。 、纠错嬉戏分清字音。 、上节课我们还有什么收获? 学习重点段 我们都来当一当曹冲,像他那样称称象,好吗? 、拿出你们捏好的大象,看看书上是怎么写大象的?请找出来读一读。 说说你们捏的大象的样子,可以用上

5、书中的词语和句子。 、曹冲相出了怎样的方法来称象? 小黑板上出示写曹冲称象的句子。标出句子序号。 摆出试验的用具,说说你带了哪些东西?想想这些东西是用来代替什么的? 、四人小组做试验。 要求:两人读句子,两人做试验,然后再交换。看哪一组协作得最好。 一边做试验,一边有什么想法或收获? 、课件演示称象方法:学生说一句,演示一步。(如无课件,就由学生用自己的话&“指挥”老师做试验。) 深化思索,还有什么方法 、曹冲的方法怎样?想夸一夸他吗? 、我们把曹冲的方法和官员们的方法比一比,说说它好在哪里。 、曹冲怎么能想出这么好的方法呢? 、小挚友再想想看,还有没有更合适的方法? 、给想出了妙法的孩子发&

6、“聪慧这星”标记。 朗读课文:用喜爱的方式、读给喜爱的人听 、你觉得这个故事怎么样?想怎样读?可以自己读、分角色读、表演读。 、你想读给谁听? 、展示台:你把哪些地方读得特殊好,读给大家听。 、谁想读给老师听? 讲故事:愿讲、能讲 、情愿把这个故事讲出来吗?情愿讲给谁听? 、故事先讲什么、再讲什么可别弄错了。 、谁能讲醒悟官员们的方法?谁能讲清曹冲方法? 、同桌讲故事。 、回家后想讲给爸爸妈妈听吗?爸爸妈妈听到你讲的故事,会怎样说? 写字 、读要写的字,你有什么发觉? 谁能用&“象”、&“像”组词或说句子? 、这些字是什么结构的字? 怎样记清字形? 、哪些字比较难写?我们来视察一下,怎样写好这

7、个字。依据学生视察和回答示范:&“象”的笔顺;&“再”的笔顺;四点底的写法。 、巡察、指导,表扬写得好、姿态正确的学生。 教学效果测评 、自由读题,了解题意。小声拼读音节,想想连起来是什么词,再写下来。、读读备选的字,比较一下它们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再读句子,想想该选哪个字;再填一填。 、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问问他们还有没有称象的好方法。 拓展性学习 、曹冲听到官员们争论些什么?他的心里怎样想。 、我们学的这几篇课文,都充溢着才智,你喜爱吗?还想读这一类故事台吗? 七、作业设计 回家和爸爸妈妈说说,看还有哪些方法可以称象。 八、板书设计 造称 官员们 宰象 称 船 曹冲 石头 第2篇:称象

8、教学设计 称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详细方法和步陬。教化学生学习曹冲,平常要多视察,遇事要开动脑筋想方法。 、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第四段。 【教学过程】 一、利用生活现象,奇妙引出课题 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 人们用秤称一些东西,想知道那件东西的什么?(对,那东西有多重。)可是,你见过别人称大象吗?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古时候称大象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了解故事梗概 、请同学们听一遍课文录音,边听边想,为什么要称大象?都有谁在想方法称大象? 、探讨为什么要称大象。(略) 、探讨都有谁在想方法称象?

9、(官员们和曹冲) 官员们和曹冲的方法谁的更好,下面我们来比较一下。 三、详读第三段,为学习下一段打好基础 、官员们想出了什么方法来称大象?是在哪一段找到的?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第三段。 、先分组探讨,再指名回答: 官员们想出了两种方法,第一种是造一个特大的秤,其次种是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一块的来称。 这两种方法行的通吗?在同学们探讨的基础上用“多媒体备课系统”中的动画设计来演示,生动地展示这两种方法的弊端。 曹操对这两种方法满足吗?从哪可看出来? 比较: 曹操听了摇头。 曹操听了直摇头。 指名读这两句话。提问:这两句话表示的意思一样吗? 直:一个劲儿地,连绵不断。句中加上“直”以后,表示的程度就

10、不一样了,语气和语意更重了。表示曹操特别不满足。 、分角色读第三段,再次体会。 四、精读第四段,突破全文的重难点 、可见这方法不行,那曹冲的方法又是什么呢?在哪一段找到的?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 、曹冲的方法是用几句话说清晰的? 我请四名同学来分别来读这四句。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想,在这个方法中有什么地方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大胆地提出来。 、同学们刚才提出了好多不懂的问题,下面,我们就根据这四句话的依次,一个一个来分析。 在第一句中,有同学们提出“把大象赶上岸后,为什么要沿着水面画一条线呢?”什么是“沿着水面”呀?“沿着”就是靠着水面、挨着水面、贴着水面,既不高也不低,画一条线,这就叫“沿着水面”

11、画一条线。 那为什么要画这条线呢?很明显是为其次步船上装石头做打算的。这条线就像秤上的刻度、秤星,表示大象就有这么重。 在看其次句,为什么往船上装石头要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呢?“止”是什么意思?止是指“停”的意思。为什么船沉到线就停了,不能再装石头了呢?再装会怎么样?同学们四人一组探讨探讨。 出示字片比较: 船上装石头,船身超过那条线。这时,石头重量和大象相比,怎么样了?(说明石头比大象重了) 船上装石头,船身没有下沉到那条线,这时,石头重量和大象相比,又怎么样?(说明石头比大象轻了) 因此,只有当船上装石头,船身下沉到正好到那条线,这时石头的重量才会与大象相等。 第三句,称石头的重量。

12、 第四句,把石头的重量加起来,就是大象的重量。 、曹冲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很有条理地说出了称象的过程,同学们再把这段读一遍,试着总结一下每一句的重点内容: 赶象上船 沿水画线 赶象下船 装石到线 称出石重 加出石重 就是象重 五、学习第五段 略。 六、总结全文 、曹冲才岁,为什么能想出这种方法? 因为他很聪慧,擅长动脑筋,擅长留意视察事物,注意生活的积累。但最重要的是他能从错误看法中吸取合理的因素。第一位大臣出的办法很不切实际,因为没有人能提起如此重的大秤,但是这不切实际中却包含着一个“切实际”的因素,就是须要有一个能承受的住大象重量的“秤”才能解决问题;其次位大臣的办法更是荒诞无几,谁能把活生生

13、的一头大象拉去宰了?但是它也有不荒谬的地方,就是怎么能把一个完整的大象分开呢,怎么能把它“化整为零”?曹冲正是吸取了这两位大臣错误看法中的合理因素,先设法找到了一个既能承受大象重量,又不用人手去提的大秤“船”(船相当于秤盘,水相当于“大力士”,船舷上的线相当于秤星、刻度);然后他又想到利用石块代替大象,这样就可以实现“化整为零”,从而精确地计算出大象的重量。 、曹冲称象的方法好是好,可就是士兵们搬着石头跑上跑下,累得满头大汗,才得出了大象的重量。还有没有更好的称象方法? 提示:什么方法最不费劲,只发布吩咐就能完成? 可以用“人”来代替“石头”:让士兵们一个一个地走上船,直到船沉到画线的地方,再

14、让士兵下船,然后称称每士兵的重量,最终把他们的重量加起来,就是大象的重量。这是多么别出心裁的又切实可行的方法! 七、课后作业 同学们,你们情愿把曹冲的故事讲给家长听吗?也可以把你的想法和对曹冲的“宠爱”写在日记本上。 第3篇:称象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见过象吗?象是怎样的呢? 生:象有大耳朵、长鼻子,体形很大,也特别重。(展示大象的图片) 2、要想知道大象有多重,怎么办呢? 生:可以称一称。 3、今日,我们学习课文称象。(板书课题) 看了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 生:谁称的象?为什么称象?怎么称的?结果怎样?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自由读课文,

15、并划出文中生字词,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音,把语句读通顺,标出自然段。 2、检查学生字和读课文状况。 (1)按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状况,并留意订正读音。 本课易读错的字较多。在检查学生读书时,要留意让学生读准这些字在课文中的读音。 如曹:平舌音,读co; 称、秤:这两个字的偏旁相同,读音相近,声母都是翘舌音ch,韵母都是后鼻音eng,只是声调不同,意思也不同,简单用错,要留意区分; 量:多音字,本课读“ling”。 (2)出示生字及声调卡片,请学生认读,检查字音驾驭状况。 3、分析各字字形,同时扩词、造句,巩固字义。 (1)组织学生说出自己认犯难写的、易错的地方,进行汇报。出示田字格,

16、演示两个生字的笔顺,其它的让学生演示,老师指正。 (2)重点指导: “点、照”二字的四点底。“象、像”二字,指导下面的弯钩,要写正。“再”字要下横长,后三笔是:竖、横、横。并留意“在”与“再”二字的不同。 (3)学生自己练写。师检查,并单个指导。 (4)沟通记忆方法: “称”和“秤”字音字形相近,字义不同,留意区分右半部分。 “曹”和要留意笔画笔顺:曹:共11画,下半部分是“曰”字。 “柱、秤、杆、倒”可利用熟字识记字形。 (5)组词语 再(再见) 象(大象) 像(似乎) 做(做事) 点(点头) 照(根据)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说一说本文主要写的是谁称象的事?简介曹冲、曹操。 2、

17、讲读第1自然段: (1)指名读,思索:这段主要讲的是谁?讲了他的什么事?引导学生感知这段的主要内容。 (2)理解“古时候”:指三国时期,离现在大约有1700多年。 (3)人家送给曹操一头大象,他心情怎样?是怎样做的?(他很兴奋,所以就带着官员和儿子去看象。) (4)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 2、讲读第2自然段: (1)默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思索:读懂了什么? (2)结合学生回答,指名读、齐读写象的句子,再看图回答:从哪些地方看出象又高又大?理解“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3)结合学生回答官员们争论的句子,举例说说“争论”的意思,指名朗读写官员争论的句子,读出问话的语气。 3、说一说通过学

18、习第12自然段知道了什么? 交待了故事发生的时间、人物和大象的来历,以及大象很重。 四、随堂练习 1、读拼音,写词语。 2、选词填空。 头 条 根 杆 棵 块 艘 把 一( )秤 一( )肉 一( )船 一( )象 一( )树 一( )针 一( )钱 一( )刀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3、预习课文第 3、 4、5自然段。 六、板书设计 21 称象 时间:古时候 人物:曹操、曹冲、官员们 事情:看大象 身子:像一堵墙 象:又高又大 有多重? 腿:像四根柱子 其次课时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第 21课 称象(板书课题),留意“称”字读一声。大家一起读课题。 生:

19、(齐读) 称象。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第 1、2自然段段,今日我们学习第 3、 4、5自然段。 一、学生朗读全文 二、讲读第3自然段。 学习了课文的第 1、2自然段后,谁来说说人家送曹操一头怎样的象? 师:是啊!这头大象真大,曹操特别想知道这么大的象究竟有多重呢?官员们想出了那些称象的方法?曹操是怎么反映的? 1、自由轻声读第3自然段,说说读懂了什么? 2、官员们说出了两种称象的方法。你认为行不行?为什么?先在小组内探讨,然后在班上沟通。 方法一:砍一棵大树做秤杆,早一杆大秤。(不好:没人提得起这杆秤。) 方法二: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块的再称。(不好:大象会死,很惋惜。)

20、板书: 曹操 官员们:造大称 宰象 直摇头 3、读最终一句话,理解“直摇头”的意思。 课件出示句子:(“直摇头”的意思是不住地摇头,表明曹操对于官员们提出的称象方法持坚决反对的看法。) 4、再读一读,体会曹操的看法。 三、讲读第4自然段。 1、自由读第4自然段,想:曹冲一共说了几句话? 2、开火车一人读一句。思:曹冲说的五句话里,哪几句是写他说的称象的过程? 3、课件出示第4自然段(划出),齐读24句 4、师:曹冲的5句话,可分三个层次: 第一层是曹冲说的第1句:告知我们他想出了称象的方法。 其次层就是第 2、 3、4句:告知我们曹冲说的称象的过程。 第三层是曹冲说的第5句话:告知我们曹冲的方

21、法产生的结果。 5、曹冲说这话的时候是怎么说的?他说就行了,为什么要站出来说?比较“曹操的儿子曹冲7岁”和“曹操的儿子曹冲才7岁”。体会“才7岁”,说明曹冲的年龄很小。 6、重点学习其次层。 (1) 默读,思:曹冲说的称象的方法,先做什么,再做什么,然后做什么?(引读:学生用课文里的句子回答) (2)画出曹冲说的称象的过程中表示动作的词语。(沟通齐读) (3)老师依据学生说的内容用试验演示称象过程: 第一步:把演示用的“船”放在装水的大玻璃缸里,再把“大象”赶上“船”,“船身”下沉,沿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 其次步:把“象”赶出,往“船”上装演示用的石子,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通

22、过演示帮助学生理解这两句话的意思及“下沉”、“沿着水面”、“船舷”、“为止”等词语的意思。 第三步: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着重理解石头可以一部分一部分地称。 第四步:知道石头有多重,就知道“大象”有多重。着重理解知道石头的总重量就等于知道了“大象”的重量。因为石头和“大象”使船下沉的程度是一样的。 以小组为单位边说边演示称象过程。观看电脑演示。 (4) 出示四个小问题,想一想曹冲当时: 为什么把大象赶上船后,要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 为什么要到等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再称船上的石头? 为什么石头一共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为什么要往船上放石头,而不放别的? (5)探讨:曹冲说的以船代秤的方法

23、比官员们说的方法哪个好?为什么?说说曹冲称象的方法好在哪里。(可以称出大象的重量,又不杀大象。) (6)由此可以看出曹冲是怎样的孩子?(聪慧,爱动脑筋) (7)刚才我们所说的都是曹冲称象中的问题,让我们把曹冲说的方法再读一读。读的时候要读出曹冲聪慧、爱动脑筋,把有志不在年高的志气读出来。 四、讲读第5自然段 1、齐读第5自然段,思索:用曹冲想出的方法称象,结果怎样?哪个词告知我们?(果真) “果真”说明结果和预想的一样,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2、“曹操微笑着点点头”,说明什么?(对这个方法很满足。) 3、探讨:曹冲是怎样想出称象的方法的?想一想。 (1)曹冲听了官员们争论造大秤的方法,想到了什么

24、?(曹冲想:大秤没有人能提得起来,船却能装很重的东西,可以用船做秤。) (2)曹冲听了官员们探讨宰大象称象块的方法后又可能想到了什么?(用石头代替象块,称出石头的重量就可知道象的重量。) 4、你向曹冲学习什么?启发学生从两方面思索: (1)学习曹冲专心听别人的争论,主动动脑筋想方法。 (2)学习曹冲擅长视察。 五、扩展学习 1、激励学生创新,启发学和动脑子想一想:曹冲的方法在当时的状况下是很好的,你还有什么比曹冲更好的方法?请你大胆地说一说。 2、动脑筋思索,随着时代的进步,能不能想想方法简便快捷的称出大象的重量。 3、回答后把称象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六、随堂练习 1、用下面的词语练习造句。

25、争论:_ 果真:_ 先然后:_ 有的有的也有的:_ 2、读一读,说说每组两个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1)曹操听了摇头。 曹操听了直摇头。(“直”,说明曹操对官员们的想法特别不同意。) (2)曹操的儿子7岁。 曹操的儿子才7岁。(“才”,说明曹冲刚刚7岁,强调年纪很小。) (3)大象有多重呢? 大象究竟有多重呢?(“究竟”,说明大家都很想知道大象的重量。) 3、按曹冲称象的方法的先后依次标序号。 ( )赶象上岸 ( )称石重量 ( )船舷画线 ( )赶象上船 ( )船上装石 七、板书设计 板书: 11 称象 曹操 官员们:造大秤 宰象 直摇头 曹冲 :以船代秤 以石代象 点头微笑 第4篇:称象

26、教学设计 称象教学设计 南关小学 唐琳 【教学目标】 、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2、驾驭本课12个生字。 、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详细方法和步陬。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第四段,曹冲称象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利用猜谜语引出课题 同学们,老师这儿有一个谜语,请同学们猜一猜。谁能读一读。(四根柱子挡在前,两个长牙尖又硬,左右蒲扇前后摇,一根细绳在后摆。) 同学们很聪慧,立刻就猜出了答案,那你是怎么猜到的?回忆盲人摸象大象还有哪些特点?大象有蒲扇那么大的耳朵、一堵墙一样的身子,大象这么大,你们想知道大象究竟有多重吗?今日,我们就来学习17课称象。 二、初读课文,了解故事梗概 、自读课文

27、,说出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朗读句子。 、读词语(开火车、找学生读)。 三、小组探讨 1、先自己找出曹冲称象的几个步骤。 2、再在你的小组内说一说。 3、最终,小组成员安排好任务,打算展示。 学生展示(观看PPT步骤): 第一步:先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 其次步: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直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 第三步:最终,再称船上的石头,看石头有多重,就知道大象有多重了。 听了同学说的步骤,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称象时先用船载象; 再 用船载石头; 最终,称石头的重量。 在这句子里那些字能表达先后依次呢?(板书) 曹冲

28、称象时有方法和步骤,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事也是讲究方法和步骤,比如说: 种树时,先刨坑,再种树苗,最终 。 起床时,先穿衣服,再 ,最终 。 放学回家,先 ,再 ,最终 。 四、拓展 1、课下思索,还有其他方法称象吗? 2、找一找关于曹冲小时候的故事读一读。 第5篇:称象教学设计 称象教学设计 崇文教化集团崇文校区 武丽霞 学习目标: 1、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复习所学生字,达到巩固的目的。 2、会写“象、像、照”等三个字。 3、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能用“一边一边”说句子。 4、能从曹冲称象的故事受到启发。 教学重点: 1、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复习所学生字,达到巩固的目的。 2、会写“象、像、点

29、、照”等三个字。 3、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人物对话所表达的意思。能用“一边一边”说句子。 教学难点: 了解曹冲称象的详细方法 教学打算: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课件出示生词 引导学生区分倒与到,反义词强化巩固沉 2、填空复习课文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写了曹操的儿子( )动脑筋想方法( )的故事。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3、区分称与秤 出示称:引导学生用称组词:称苹果、称白糖。那么用什么来称东西呢? 图片介绍秤。 从音、形、义引导学生区分。 选择练习:妈妈拿来一杆(秤)来(称)苹果。 【设计意图】借助生活现象,引导学生区分称与秤,降低学生的认 1 知错误,强化巩固生字。 二

30、、学习其次自然段,进行语言、写字训练 过渡:今日老师把这头大象带到了教室 1、出示大象图片,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2、出示课文其次自然段,学生齐读,并划出描写大象的句子。 3、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墙、柱子图片协助理解大象特点。 语言训练: A:大象又(高)又(大) 西瓜又( )又( ) ( )又( )又( ) B: 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_像_。 强调象和像 a 引导视察这两个字的相同和异同点,并进行组词练习 b 课件出示,并引导视察占格 c 师范写,生书空 d 生描红、临写 展示、评议 【设计意图】新课标要求第一到第三学段,每节

31、语文课要支配10分钟的随堂练习写字时间,而且要使学生增加练字意识。为了将这一要求落实到位,我将两个字支配到一句话中,这样学生既可以很直观地在比较中了解它们不同的意思,便于以后正确运用,也在比较和老师的指导下驾驭了它们的结构及占格。再赐予充分的时间练写,达到驾驭的目的。 看到这个硕大无朋,官员们有何有何反应: 出示句子:官员们一边看一边争论:“象这么大,究竟有多重呢?” a 引导理解一边一边所描述的动作是同时进行的。 b 他们会争论些什么?结合语境理解争论 c 说话练习: 官员们一边看一边争论:“象这么大,究竟有多重呢?” 我们一边_一边_。 _一边_一边_。 【设计意图】一年级课文的学习过程同

32、时也是一个积累语言的过程,我们应努力挖掘课文中的语言训练点,运用由浅入深的引导方法,增加 2 学生的语言积累,并让他们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写话,从而提高他们说话写话的爱好。 三、粗学第三自然段,了解曹冲方法的可行性 1、生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思索:大家都想想出了什么方法?你认为那种方法可行,为什么? 2、引导沟通 砍树造大秤 费劲 不环保 宰象割块称 不爱护动物 用船称象 有创建性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课前进行了充分的预习,所以能很快找到这三种方法并比较和辨别它们的可行性。因此,这一部分选择以了解为目的的教学要求。 四、精读第四自然段,理解称象的详细方法和步骤 过渡:那么曹冲是怎样称象

33、的呢? 1、出示学习要求: a、自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b、用直线勾出曹冲想出的方法。 c、思索:曹冲称象分为几步完成? d、小组内的同学相互沟通 2、组织探讨,沟通 出示句子,分句指名朗读。 引导读,边读边找文中表示动作的词语。 归纳过程:赶、画赶、装称,总结分四步走。 课件演示 齐读四句话,读中理解称象过程。 引导复述:先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等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称一称)船上的石头。这样,就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设计意图】本段为本课的教学难点,所以我采纳合作学习的方式突破。先进行学法提示读划想

34、说,再引导学生进行全班沟通,让学生在沟通中相互学习,思维有效地进行碰撞。低段阅读不宜抠得太深,应尽量让学生在学习课文中进一步识字、学词。因此,我始终抓住“读” 3 这一根本,让学生在读中巩固字词,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 五、学习第五自然段 过渡:曹操听了曹冲的方法满足吗? 1、齐读第五自然段,抓住句子描写了解结果。 2、课件出示:他叫人照曹冲说的方法去做,果真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理解“照”的意思 指导写字“点、照”。 【设计意图】在阅读过程中结合句子理解词语的意思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课堂上多做引导,让学生逐步学以致用。此外,点和照有相同的偏旁,所以对比指导易于学生驾驭。 六、总结课文,了解人

35、物特点 学习了课文后,曹冲肯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你认为他身上那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呢? 七、拓展延长 曹冲称象的方法好是好,可就是士兵们搬着石头跑上跑下,累得满头大汗,才得出了大象的重量。还有没有更好的称象方法? 八、课后作业 同学们,你们情愿把曹冲的故事讲给家长听吗? 九、板书 21 称 象 先: 赶 画 又高又大 再: 赶 装 身子像一堵墙 然后: 称石头 腿像四根柱子 最终:石头=大象 爱动脑筋 擅长视察 富于联想 4 第6篇:称象教学设计 称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会用“一边一边”造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受大象的形象,

36、了解官员们想的两个方法,并知道为什么这些方法不行行。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认13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会用“一边一边”造句。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通过朗读感受大象的形象,了解官员们想的两个方法,并知道为什么这些方法不行行。 课时支配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爱好 1.今日,方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古时候的故事,知道什么叫古时候吗?是啊,古时候离我们很远呢,这个故事发生在一千八百多年前呢,故事的名称也是我们今日的课题,谁能来读一读? 2.开火车读 指导翘舌后鼻音。 3.跟着方老师来写写这两个字,(板书称)这个称字跟我们原先学的哪个字很像?(你)你们是 识字的有心人,能

37、够利用原先学过的字来记住它。这个象字笔画有点多,请你跟着老师书空。(板书象) 4.一起读课题称象 5.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 谁称象?怎么称的?结果怎么样? (板书谁?怎么?结果?)逐一解答问题。并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我以前读过这个故事/我昨天预习过课文 课外学问真丰富 你的预习工作做得很到位呢!) 二、课文学习 感知文本 学习第一自然段 2.许多同学已经了解过这个故事了,想不想和其他同学们再一起学一学这个故事?(想)请你读读第一自然段,看看发生了什么事。 3.这里有个词儿,谁来读一读?(个别读3人 齐读) 学习其次自然段 1.古时候啊,有个叫曹操的大官,别人送了他一头大象,他很兴奋,带着

38、儿子和官员们一同学看。这是一头怎样的大象呢?抓紧自己读一读其次自然段,把描写大象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起先。 2.这有几个词儿谁能读一读? 词语卡片:一堵墙 四根柱子 争论 大腿 3.你找到了一头怎么样的大象?(生沟通句子2人,齐读句子) 4我也把这头大象达到了课堂上,你觉得这是一头怎么样的大象啊?(你觉得它很高大,高大在什么地方呢?说到课文中的句子(像一堵墙,那该多厚实啊,四根柱子,那该多粗啊!)还有哪里让你感觉到高大了?) 5.难怪课文中说这头大象真是(又高又大) 6.谁能再来读读这个句子?(真是一头又高又大的象 这头大象很雄壮! 这头大象很威猛!) 7.就是看到这样的大象,官员们是一边看一

39、边争论,看什么?(看大象)争论什么呢?(大象有多重)一边看一边说,这两个动作啊可以同时进行呢。 8.请你来争论争论吧。 课件出示:象这么大,究竟有多重呢?(读出问句 重音在这么、究竟、多 表情 动作 ) 学习第三自然段 1.听到官员们的争论,曹操忍不住问了,谁想来当一当曹操?(你把问句读得真好,假如能学着曹操的语气就更棒了!你真是个大官/你有大将之风!) 2.齐读问句。 3.官员们是怎么争论称象的方法的呢,请你看着黑板自由读读第三自然段。 4.这儿有几个词儿,谁来读一读? 一杆大秤 一棵大树 秤杆 5.请你再读一读几个官员们说的话,等会儿方老师读有的说,你们读官员的话,看谁和我最有默契! 6.小挚友们,听了官员们争论的方法你觉得怎么样?(不行)为什么啊? 把大象宰了很惋惜(礼物) 没有人提得动大秤杆。 7.曹操和你们一样呢,听了直摇头。请你做一做直摇头的动作。是啊,曹操不停地摇头,说明对他们所说的方法特别(不满足)呢! 8.这节课,我们学习了 1、 2、3自然段,再请你把这三个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 9.这还只是故事的一半,让我们再读一读课题称象 三、写字练习 1.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