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武陵春》教案.doc

上传人:PIYPING 文档编号:14956312 上传时间:2022-02-2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清照《武陵春》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李清照《武陵春》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李清照《武陵春》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李清照《武陵春》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李清照《武陵春》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李清照《武陵春》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清照《武陵春》教案.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李清照武陵春教案李清照武陵春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词的有关知识。2、学会抓住意象欣赏诗词。3、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品味词的意境与语言。【教学难点】1、鉴赏词作的意境。2、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创作风格。【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复习词的有关知识。2、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及创作背景。二、教学新课1、师范读课文,生自读,注意词的感情基调及节奏。2、合作探究: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用散文化的语言说出本词创设的意境。在望江南中,主人公是“梳洗罢”,而词中作者却“日晚倦梳头”,从中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心态?“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词说明了什么?

2、本词的作者是如何抒发感情的?学生合作学习10分钟,教师个别进行辅导,然后集体交流。3、重点解读:鉴赏这首词美在哪里?学生自主考虑,寻找“美点”,集体交流。4、拓展延伸:请同学们搜集古人写“愁”的句子。三、总结这首词与望江南有什么相同之处。学生可各抒己见,教师总结。四、类文阅读李清照的醉花阴。五、布置作业1、背诵这两首词。2、练习第一二题。李清照武陵春教案2【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中华民族地大物博,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宋词就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部分。大家都知道,宋词有哪两大派?(生齐答:婉约派、豪放派)在那“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旧社会里,却出现了著名的

3、女词人,她是(李清照)。生介绍李清照的情况,师展示屏幕总结。我们还记得学过她的什么作品?(如梦令醉花阴)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是她的另一晚期作品武陵春,二、明确目标(屏幕展示)目标:1、反复诵读,熟能成诵。2、把握感情,领会意境。3、指导学习方法。培养热爱古文化的感情重点:反复诵读,把握情感。难点:意境的领会。三、学习新课1、先请同学将这首词放声齐读一遍。生(齐读)。师总结强调个别字:“拟”n,打算的意思,“舴艋”z mng形似舴艋的小船。“载”zi装载(多音字)2、整体感知本文表达了作者的一种什么感情?3、精读赏析:探究交流活动一:师:听得出来,刚才大声读这首词的时候,情绪高涨,兴致很高。那么读

4、了以后,你觉得这首词中的哪一句你最喜欢?(生思考、交流。)(教师灵活总结。)师:接下来,大家可以将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放声朗读,再来体会一下作者表达之情。(生:朗读。)探究交流活动二:师:大家已经知道了这首词作者抒发的是作者心中无边的哀愁,下面请大家结合这首词,展开讨论:作者为何有这么多愁呢?(生:讨论。举手,回答)师:好,我们在注解中可以看到这首词写作于金兵南侵之后,这时词人的丈夫已亡故,自己孤身一人漂泊于人生地不熟的金华,此时此景,怎不让人顿生“物是人非”之感。作者是如何排遣这种“物是人非”之愁的呢?生:(讨论)答: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作者打算去赏春(游春)。师:哪位同学能用现代汉语解

5、说这句话呢?(生答。)作者最终成行了吗?生(齐答):没有。师:大家从哪一句看出作者最终没有成行呢?生(齐答):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探究交流活动三:这首词开头两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好像与后文没有什么关系,应怎样理解?请大家展开联想,讨论一下这几句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作者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呢?(生讨论交流。)师结:女为悦己者容,士为知己者死。亲人已逝,自己虽然容颜依旧,却已再无人欣赏。看着满地落花,人心中又怎能不哀伤、凄凉?4、活动四:(反复朗读课文,体现本节可的重点)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词,将作者内心的愁绪表现出来。(生自由朗读)师:下面,我们请一位同学给大家表演朗读

6、,好不好?(指名读生评论。)师:好,下面我们一齐来读一遍这首词,加深对她的理解。(生齐读。)师;谁能试背一下全文?四、练习巩固与拓展活动1、课内巩固练习见学案一。2、拓展练习见学案二。上课前,我们已讲过,李清照虽是婉约词派的代表词人,但她的词风前后期有很大的不同,这里我们把本文与她早期的作品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做一比较,看看有何不同,进一步了解这位伟大的女词人。先请同学们将这首词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齐读两遍。(生齐读。)积累带“愁”的诗词。课堂小结1、总结学习诗词的方法。2、渗透思想教育、爱我们辉煌灿烂的文化、爱国。五、音乐欣赏放松与巩固。六、布置作业把学生描写自己心情的文字形成书面,上交。李清照

7、武陵春教案3教学目标:1、了解词的有关知识。2、学会抓住意象欣赏诗词。3、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品味词的意境与语言。教学难点:1、鉴赏词作的意境。2、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创作风格。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用对联导入,让学生猜猜讲的是什么人物。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去万个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2、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及创作背景。李清照,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山东)人。所作词,前期多反映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寓故国黍离之悲,情调感伤。给辛稼轩、陆游等爱国词人以深刻的影响。李清照词,令慢均工,擅长白描,善用口语,

8、被称为“易安体”。现传漱玉词。这是词人晚年避乱金华期间,时在绍兴四年(1134)金与伪齐合兵南犯以后所作。其时,丈夫赵明诚既已病故,家藏的金石文物也散失殆尽,作者已经53岁了,孑然一身,历尽乱离之苦,在连天烽火中飘泊流寓,历尽世路崎岖和人生坎坷,所以词情极为悲戚。二、教学新课1、读一读(1)听读,注意语气、语调、语速。(2)跟读,注意读准词的节奏。(3)自由朗读,体会词人在词中流淌的情。(愁)(4)请一学生有感情朗读,体会愁情。(5)请学生以4人一小组用最能表现愁情的方式来演绎这首词。2、品一品(品味词的意境和体会作者的感情)(1)提问:你认为这首词是围绕哪个字展开的?(文眼)学生回答:愁(2

9、)提问: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作者的愁绪?作者是怎样写愁的?学生回答:“风住尘香花已尽”:风儿停了,鲜花经过春风的摇动己经零落殆尽,只有土地上还残留些花的芬芳,又是春意阑珊的季节。这句交待季节特征暮春时节。“日晚倦梳头”:此句是典型的生活细节描写。日上三竿仍无心梳洗,通过妇女特有的生活细节倦于晨妆,反映了词人的满怀愁绪。(3)提问:“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闻说”、“也拟”只恐表达词人一种什么心理?学生回答:“闻说”、“也拟”、“只恐”欲抑先扬,前两个词给人一种希望,好像可以为作者松一口气,而“只恐”又让人跌落到作者的万丈愁绪中。表达作者沉重、无奈的心理变化,道出哀愁之重。(4)提问:“

10、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只恐”否定自己的计划。两句中词人运用什么修辞手法仍然表达自己内心不解的哀愁?有什么好处?学生回答:比喻。词人创意出奇,将心中抽象的、难以捉摸的“愁”转为具体可触的立体感,说“舟轻愁重”使“愁”有了形体、重量、动态。这种写法是化虚为实。3、说一说。李清照的生活状况早期生活优裕,与丈夫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中晚期,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李清照的愁情诗在其诗中占绝大多数。4、赏一赏:拓展迁移赏析如梦令、醉花阴其离愁表达的是一个卓异女性在封建时代满腹愁怨的生存状态;表现家国之愁的词倾吐的是一个女性对国破

11、家亡的生命体验.5、理一理这首词采用借景抒情、化虚为实的手法,表达女词人内心中,因种种不幸遭遇而万念俱灰的无限惆怅与悲伤之情。名句赏析: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6、唱一唱 歌曲:武陵春演唱:王笑微三、结束语是你教师作品备用资料:如梦令资料:似为回忆一次愉快的郊游而作。词人命舟备酒,畅游于清溪,因沉酣竟不知日之夕矣。沉沉暮霭中,回舟误入曲港横塘,藕花深处。这是一个清香流溢,色彩缤纷的,幽杳而神秘的世界。它给词人带来的是巨大的惊喜和深深的陶醉。 花香、酒气,使词人暂时摆脱了封建社会名门闺秀的重重枷锁,显现出她开朗、活泼,好奇、争强要胜的少女的天性。醉花阴这首词是李清照婚后不久的怀人之作。婚后不久,丈夫赵明诚便“ 负笈远游”,深闺寂寞,她深深思念着远行的丈夫。这年,时届重九,人逢佳节倍思亲,便写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表达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孤独与寂寞的心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