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优秀名师资料.doc

上传人:小红帽 文档编号:1510069 上传时间:2018-12-2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优秀名师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最新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优秀名师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最新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优秀名师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优秀名师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优秀名师资料.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文言阅读练习 马说 一、 解释下面加点字(,分) 1.虽有名马(即使 ) 2.虽有千里之能( 虽然 ) (3.才美不外见( 同“现”显现 ) 4.安求其能千里也( 怎么) (5.其真无马邪(难道) 6.其真不知马也( 恐怕 ) (7.策之不以其道(驱使) (方法) 8.食之不能尽其材(同“饲”喂养) (同“才”才能 ) 二、 翻译句子(10分) 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一石粮食.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把它当作普通马来喂养.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想要跟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可能

2、,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驱使它,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又不能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鸣,却不懂得它的意愿。 5.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不认识千里马吧 三、 按原文填空(10分)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全文的主旨句是: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3.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一 不可得 5.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

3、其意 四、回答下列问题( 20分 ) 1(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本文的“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各有喻指什么, 伯乐指:能识别人才的统治者。千里马指:封建社会那些被埋没、遭摧残的怀才不遇的贤能志士。食马者是指:愚妄无知的统治者。 2(对对联: 上联:无才难做千里马 下联: 有志可成万里驹 3(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韩愈怎样的思想? 表达作者怀才不遇,有志难酬的愤懑心情。 4(古往今来,许多怀才不遇者用自己由衷的笔调,抒写出自己心中的愤慨并流传为千古名句。请你写出你熟悉的两句,并标明作者和出处。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岳飞满江红。咏怀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

4、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杜甫】登岳阳楼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5(千里马只有靠伯乐才能被发现,这种观点在今天看到是否正确,如果你是千里马,你打算怎么做, (1)这个道理今都是一样的。但是时代不同,人的观念也在改变,我们不能坐等机遇的来临,更不能坐失良机要努力学习,不断增长才干,要抢抓住机会,毛遂自荐,增大成功的希望。 二 (2)假如我是千里马,我要努力学习,不断增长才干,随时做好抓住机遇的准备备,不放弃任何可能发展自我的机遇。 陋室铭 一、 解释下面加点字(,分) 1.有仙则名(动词,出

5、名) 2.有龙则灵(灵验,神奇) (3.苔痕上阶绿(长上 ) 4.无丝竹之乱耳(指奏乐的声音) (5.无案牍之劳形(使身体劳累) 6.谈笑有鸿儒(大儒,博学的人) (7.往来无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8.调素琴(弹奏 ) (9.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此,这 )(品德高尚) (二、 翻译句子(10分)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也就不感到简陋了)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苔藓痕迹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竹帘里。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耳鼓,也没有官府的公文来使身体劳累。 4.孔子云:“何陋之有, 孔子说:“有什

6、么简陋呢,” 5.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三、 按原文填空(10分) 1.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描写陋室主人生活情趣高雅的句子是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三 3.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环境的句子是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描写室中往来人物不俗的句子是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5.用古贤自况的句子是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四、回答下列问题( 20分 ) 1.文中的“仙”和“龙”其实都是暗喻什么人,全文紧扣那一句话来写,(2分) 都是暗喻品德高尚的人。全文紧扣“惟吾德馨”这一句话来写

7、。 2.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陋室的特点。(3分) 自然环境清幽,交往人物不俗,生活情趣高雅。 3.作者描写室中之景、室中之人、室中之事,对写陋室有何作用,(2分) 表明“惟吾德馨”,暗示陋室不陋。 4.作者身居陋室,为什么借用孔子的话说“何陋之有,”你觉得作者追求的是怎样的一种生活情趣,(3分) (1)作者身居陋室,但是陋室因主人的“德馨”而“馨”,也就不感到它简陋了。作者并用自然环境的优美、往来人物的不俗、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等来烘托陋室不陋。这样的陋室就如“诸葛庐”“子云亭”一样,所以作者最后借用孔子的话说“何陋之有”。 (2)作者追求的是一种保持高尚节操、安贫乐道、不慕荣利的高雅生活情趣。 5

8、.文中“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一句话有什么作用(目的)?(2分) 作者用古代名人的屋子与自己的陋室作类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高尚志趣,从而强调陋室不陋。 6.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2分) 作用:突出陋室不陋,表开头的“惟吾德馨”相呼应,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7.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思想感情。 四 8.作者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请你对这种交友之道进行辩证的分析。(4分) 作者讲究择友交往,重视“无友不如己者”的儒家交友之道,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借鉴、学习,但是,作者的这种交友之道多少反映了他孤芳自赏、清高孤傲的思想倾向,这一点又是

9、不足取的。 活板 一、 解释下面加点字(,分) 1(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混合 )(盖蒙) 2(瞬息可就(完成) (3(第二板已具(准备好) 4(更互用之(交替轮流) (5(则以纸帖之(用 )(动,用标签标注) 6(旋刻之(立刻) (7(讫再火令药熔(终了,完毕) 8(持就火炀之(靠近)(烤 ) (二、 翻译句子(10分) ,(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就用一块平板按在印板上面,那么(所有排在板上的)字模就象磨刀石那样平 ,(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两块相互交替使用,很短时间就能完成。 ,(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用手轻轻一掸,那些字模就会自己掉下来,一点也不会被药物弄脏。 ,(有奇字素无备者

10、,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随即刻制,用草烧火烘烤,一会儿就能制成。 ,(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不用时,就用纸条给它们作标志,(按照字的韵部分类)每一个韵部做一个标签,用木格把它们贮存起来。 三、 按原文填空(,分) (1)用胶泥刻的字的特征是:薄如钱唇 (2)烧后的字印的特征是:字平如砥 五 (3)活字印刷的特征是: 极为神速 (4)活版的主要特征和优点是: 活 四、回答下列问题( ,分 ) 1(文章介绍活字的制板过程,是按制字、设版、排字、炀版、平字的顺序说明的。 2(根椐说明内容,写出活板印刷简要的工作流程 刻字 制版 排版 印刷 3(活板印

11、刷提高工效的具体方法有哪两条,请你用原文中最关键的两句话回答。 (1)_更互用之_ (2)_每一字皆有数印_ 4(本文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举例说出三种并说说其作用。(,分) _ A 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 ( 打比方 ) 作用:形象地说明了刻字的深度。 B 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 打比方 ) 作用:形象的说明了活板字面平整的程度。 C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列数字、作比较 ) 作用:突出了活板能提高印刷速度的优点,印得越多越快。 D 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 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12、。 ( 作比较 ) 作用:突出了胶泥所制印模的优越性。 E 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举例子、 列数字) 作用:具体说明了字印数目是活的,突出了活板的“活”。 六 5(这段文字中哪些短语突出了“活版”的“活”字,请摘写出来,再说说它们各说明了“活版”的什么特征。(,分) _“每字为一印”字是活的;“密布字印”,排版是活的;“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印刷是活的;“每一字皆有数印”,字印数目是活的。“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奇字做法是活的,“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拆版是活的

13、。_ 口技 一、 解释下面加点字(,分) ,(会宾客大宴(会:适逢 ) ,(百千齐作(作:兴起,(发生)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中:其中 间:夹杂 ) ,(曳屋许许声(曳:拉) (,(意少舒 (少:稍微) ,(满坐寂然(同“座”,(名词,座位) ,(以为妙绝(副词,极,非常) ,(群响毕绝(动词,断(绝,消失) (,(指其一端(动词,指出) ,(不能名其一处也(名:(动词,说出) 二、 翻译句子(10分) ,(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全场都安静下来,没有一个敢大声说话的。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同时一齐发出,各种声音都模仿得得惟妙惟肖。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客人们(听到这里).心情稍微放

14、松了些,渐渐坐端正了。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凡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一样没有。 七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即使一个人有一百只手,一只手上有一百个指头,也不能指明其中的任何一种声音;即使一个人有一百张嘴,一张嘴有一百条舌头,也说不清其中的任何一处。 三、 按原文填空(10分) ,(统领全文,连贯全文的关键字眼是: 善 ,(请找出文中的拟声词两个:力拉、 呼呼、许许 ,(哪些声音直接地表现了火势的凶猛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 ,(哪些声音表现了大火中人们的行动 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作者称

15、赞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的句子: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四、回答下列问题( 20分 ) 1(文中采用侧面描写和正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请写出艺人表演的三个场面 梦中惊醒 由醒又睡 失火救火 2(品味以下两句语言,分析其表达效果及作用。 1 ?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 赏析:?侧面描写,用一系列动作、神态写听众的反映,烘托了口技表演的极大艺术魅力,?表现了口技表演者的非凡技艺和神奇效果,突出了口技表演之“善”。 2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奇声、泼水声 赏析:?排比。写

16、出了声音由少而多,由弱而强,由缓而急,?表现了火势八 的猛烈和火灾现场的纷乱。从而突出表演者的技艺的精湛。 43(请找出第?段中侧面描写的句子,并说说其表达效果及作用。 “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这是侧面描写,写听众以假为真、惊慌欲跑的强烈反映。作用:烘托了口技艺人的精彩的表演。 4(课文结尾再次写道具简单有什么作用, ?以简单的道具衬托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精湛。?照应开头“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 送东阳马生序 一、 解释下面加点字(16分) 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假 ) 2(手自笔录(动手 )( 用笔 ) 3(主人日再食(两次)(提供伙食) 4(尝趋百里

17、外(奔向 ) 5(援疑质理(提出 )(询问 ) 6(礼愈至(周到) 7(不敢出一言以复(辩解 ) 8(俟其欣悦( 等待) 9(寓逆旅(寄居,居住) 10(裘葛之遗(给予,赠送 ) 11(腰白玉之环(动,挂在腰间) 12(假诸人而后见也(之于) 13(无冻馁之患矣(饥饿)(担心) 二、 翻译句子(14分) 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常常向有藏书的人家去借,(借来就)自己动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时)归还。 2(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抄完,赶快送还书,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 3(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等到他高兴了,就又去请教。 4(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寄居

18、在旅店里,主人每天只提供两顿饭,没有新鲜肥食品味道的享受。 九 5(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就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6(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不必像我那样动笔抄写,要向别人借来书才看得到。 7(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已经成年,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 三、 回答下列问题( 20分 ) 1(从第一段来看,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是: ?1 刻苦好学 ?2 博览群书 ?3 虚心请教 2(“太学生”的优越条件表现在哪几个方面,请概括回答。 12? 衣食无忧(无冻馁之患) ? 无需奔走(无奔走之劳) 34? 有疑能解(无求师之难)(或有良师指教) ?

19、书目齐全 3(本文为更好的达到启迪,鼓励和教育青年人立志勤学的目的,还成功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这种写法的作用。 对比:?“我”与“同舍生”生活条件的对比;?“我”求学经历与太学生优越的学习环境对比。作用:作用:通过对比,自然得出结论,(或推出论点)突出主旨。 鲜明而有说服力。 4(和作者当年的学习条件相比,今天的你有哪些优越的地方?结合本文,说说现代中学生读书应有怎样的苦乐观。 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具有远大的理想,读书虽然苦些,但和宋濂求学相比,又何苦之有,只要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之中,就会以苦为乐,且乐此不疲。 5(课外积累:古人刻苦求学的事迹 示例:车胤(yn)、孙康

20、囊萤映雪 十 东周时代苏秦、 西汉孙敬悬梁刺股 西汉,匡衡凿壁偷光 孔子韦编三绝 核舟记 一、 解释下面加点字(10分) 1(罔不因势象形(罔:无、没有)(因:依据)(象形:模拟) (2(尝贻余核舟一(尝:曾经)(贻:赠送) (3(神情与苏、黄不属( 类似 ) 4(卧右膝,诎右臂支船(同“屈”(弯曲) 5(其人视端容寂(正 ) 6(计其长曾不盈寸(曾:尚、(还)(盈:满) 7(中峨冠而多髯者(戴着高高的帽子) 8(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像)(清清楚楚) 9(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挑选 )(长而窄) 10(其两膝相比者(比:靠近) (11(为宫室(为:做,这里指雕刻) 1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奇

21、:(零数) 13(佛印绝类弥勒(绝:极)(类:像) (二、 翻译句子(20分) 1(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没有一件不是依据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情态。 2(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他曾经赠送给我一只用桃核雕刻成的船,刻的是苏轼乘船游赤壁。 3(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中间高起而开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成的十一 船篷覆盖着它。 4(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打开窗户来看,雕刻有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 5(苏、黄共阅一手卷。苏东坡、黄鲁直共同看着一幅书画长卷。 6(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藏在书画卷下面的衣褶里面。7(其人视端容寂,若

22、听茶声然。那个人眼光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声音似的 8(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字迹)细得像蚊子脚,笔画清清楚楚,颜色是黑的 9(嘻,技亦灵怪矣哉 嘻,这技艺也真灵巧奇妙啊 10(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刻造的。 三、 按原文填空(10分) 1(请把原文填写在第二段中的画线处(4分) 12 ?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2.写出文中描写苏东坡外形特征的句子(2分) 峨冠而多髯 3. 写出文中描写佛印外形特征的句子。(2分) 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 4. 用横线在文中画出第三段段文字的中心句。(2分)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

23、印居右,鲁直居左 四、内容理解(20分) 1. 第二段文字介绍了核舟的主体部分_船头(或舟首)_以_空间顺序_为说明顺序。语言生动,人物情态栩栩如生.介绍的内容有_舟长、高、舱、窗、雕栏、窗上的刻字 十二 2.第二段第一句所用的说明方法是什么? 列数字、作比较 3.第三段中作者以对人物姿态、神情的生动细腻的描述,具体说明雕刻人“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从第一段文字中找)的精湛技艺。 4. 作者在说明船头三人时,着墨最多的是谁,为什么, 作者在说明船头三人时,着墨最多的当然是东坡。作者除了交代了三人在船头的位置,而且还刻画了东坡的肖像“峨冠而多髯”。之所以这样描写,一是因为苏东坡的主要游览

24、者,核舟的主题是“大苏泛赤壁;”二是雕刻者的安排本身如此,说明者不能违背其初衷。 5. 作者在说明船的正面的时候,为什么不是从船头说到船舱,从船舱说到船尾,而是先说船舱,再说船头和船尾呢, 因为中间船舱的位置和对联的颜色非常醒目,而且窗上的对联也暗示了核舟的背景和主题。先写船舱,不仅可以增强浓厚的艺术情趣,而且也极其自然的引出下文中船头三人的情态的描述 6(找出第四段描写“舟子”的神情动作的句子,这些句子渲染了一种什么氛围,为什么要这样写,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一个悠闲一个专注表现了一种共同的氛围愉悦、轻松、活泼自乐。再加上船楫的“横卧”,更加暗示出有楫同于无楫,有舟子等于没有舟子的一种放任自流的境界。 是为使船尾之境与船头之情遥相呼应,实现对船首氛围的烘托或者沟通,从而突出“大苏泛赤壁”的“泛”。 十三 7(结尾的“嘻,技亦灵怪矣哉”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与开头的“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相照应,高度赞扬了雕刻者的高超技艺,结束全文。 十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