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我国比较文学课程教学发展研究.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577383 上传时间:2018-12-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8.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1世纪我国比较文学课程教学发展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1世纪我国比较文学课程教学发展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1世纪我国比较文学课程教学发展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1世纪我国比较文学课程教学发展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1世纪我国比较文学课程教学发展研究.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1世纪我国比较文学课程教学发展研究一、前言 比较文学一词最早出现在1816年法国学者让-诺埃尔?罗伯特(JeanNoel Roben)与皮埃尔-西蒙?拉普拉斯(Pierre Simon de Laplace)合编的比较文学教程(Cours de Littrature Compare)中。在当时的欧洲,由于民族国家的形成,各国学者都致力于各自民族文学的整理和研究,研究的方法,是从社会背景、作家生平来诠释作品,也就是所谓“知人论世”的套路。比较文学(comparative literature),是指对两种或两种以上民族文学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以及文学与其他艺术门类和其他意识形态的相互关系的比较

2、研究的文艺学分支,它包括影响研究、平行研究和跨学科研究。在新世纪的第10个年头,我们回顾比较文学课程教学在这13年来,特别是21世纪这10年来的发展中取得了哪些成绩,同时又存在哪些问题,有利于理清思路,制定今后比较文学发展的对策。 二、比较文学课程发展现状及问题 (一)比较文学教学目标过于空泛 “比较文学”不但是很多高校的一门重要选修课程,还是高等师范院校和高等综合院校比较文学系、中文系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目前,我国本科生的比较文学教学目标是通过基本常识的学习,开阔文学视野,拓宽思维空间;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初步掌握如何运用比较的、平等的、联系的、汇通的等比较文学观察事物现象的方法去观察和研究,

3、从而为培养比较文学学术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奠定基础。这种教学目标其实是很清楚的说明了本科阶段比较文学教学的基础性。根据这个基础性的教学目标,在本科阶段的比较文学的教学任务是讲授比较文学原理的基础知识,在本体论与方法论上为学生培养一种具有跨文化的比较视野。 但是,由于中学教育由过去选拔人才的培养目标转变为提高个人素质的培养目标之后,本科招生规模大幅度增长,导致学生基础知识参差不齐,生源质量呈现下降趋势,加之学生就业等实际问题,使得我国本科生培养的性质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因而,有学者提出,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和一门专业课程,比较文学在定位教学目标时,既要考虑学生的学以致用,又要考虑学生的自身素质,并提出了

4、 “大众化”与“精英”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两种不同的观点自然会形成两个不同的培养模式,也就出现了对知识结构认知的差异性。 (二)比较文学课程内容不成体系 比较文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比较文学界对其学科理论的探讨就一直没有停止过。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可谓掀起了一个比较文学理论体系建构的小小高潮:有学者对中国国内比较文学教材进行了粗略统计,2002-2004年的3年间出版的比较文学教材数达到了1984年至2004年20年间出版的比较文学课程主要教科书总和的一半。在这些教材中,虽然编写者极尽全力,但由于指导观点的不一致,各家学派为了将自己的学说推而广之,分别把各自的观点融入各

5、自的教材,这种各自为政的编写教材,加之参编者水平参差不齐,不免导致教材体系的杂乱。 在教学内容上,一些学者认为,比较文学课程的教学必须将其所涵盖的众多内容,如学科的涵义、学科形成的历史、学科的发展、学科的研究现状、对学科的不同意见等方方面面讲得仔仔细细、清清楚楚。而另外一些学者则认为,比较文学课程教学应该将比较文学理论与方法、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世界文学名著选读、比较诗学等作为主要内容,才能体现“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合并的学科发展特点。由于观点的差异,在比较文学的教学实践中,不同的学校、甚至同一学校的不同年级所选定的教材和所讲授的知识内容并不一致。而且事实上,施教者往往根据各自的喜好和自身知识

6、体系的实际,进行有选择的讲授。有的侧重于对学科史的介绍,有的侧重于对方法论和对象论的诠释,还有的重视对学科理论的理解,也有的重视个案分析,凸现了我国比较文学课程教学中内容体系的纷乱,必然影响到比较文学的教学效果。因此,我国比较文学课程亟待建立一个从本科教育到研究生教育递进层次的内容体系。 (三)比较文学教学方法的误解误用 由于“比较”一词在英文中有动词形式和名词形式之分,动词形式的compare与名词形式的comparison都是共同来源于拉丁语的comparae,其中的par意思是“相等的”,前缀com的意思是“共同”。在众多的词典中都解释为:“考察事物或现象从而发现其相同与不同之处”。因而

7、,在教学中,比较文学常常被错误地理解为“用比较方法研究的文学”,一些施教者甚至只会用比较的方法进行教学,这是对学科名称望文生义的误解。 事实上,比较文学的“比较”和“文学”都分别有其特指,要正确理解比较文学中“比较”与“文学”的特指,才能正确认识比较文学。比较”一词在比较文学中并不等同于一般的具体意义上的比较方法,它是为了在不同民族文学或者文学与其他学科之间寻找事实材料联系、价值关系和学科交叉关系,发现不同民族文学之间共同的内在规律,建立在跨学科、跨语言、跨文化、跨国家、跨民族范围内的跨越性比较。比较文学的“比较”是要求从事该学科的研究者所需具备的在具体方法之外的一种精神、一种视野、一种自觉意

8、识。“文学”在比较文学中也不同于我们日常在一般意义上所理解的“文学”,而是有跨越民族、语言、文化和学科的特点。因而比较文学并不是“用比较方法研究的文学”,它的内涵应该是“以比较为方法手段来进行跨国界的文学研究”。 (四)关于比较文学本身及其学科地位仍存在争议 在学术界,有不少学者就“比较文学”本身的语义提出质疑,认为“比较”与“文学”词语搭配不当,导致其字面意义与这一学科的性质及特征之间有着诸种差异。而且,无论是英语中的“Comparative Literature”一词,还是法语中的“littrature Compare”一词,如若依据字面意思转换成中文都极易将“比较文学”误读为“文学比较”

9、或“比较的文学”而引起误解。 中国国家教育部将比较文学与外国文学学科合并,比较文学学科地位的正式确立是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教育部在“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之下定名“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为二级学科,并非常明确地将其列为中文系的一门必修课程。但事实上很多本科院校并未将比较文学作为必修课程来开设,很多本科院校只是将比较文学作为一门选修课开设,一些学校甚至干脆不开设。比较文学这种可有可无或有名无实的学科境况让很多人对其重要性和学科意义提出了新的疑问。 三、新世纪我国比较文学课程教学发展思路 (一)确立符合实际的比较文学课程教学目标 比较文学课程教学目标的确立需要考虑两个实际:一是多元文化时代需要的实

10、际,二是不同层次学生发展需要的实际。在多元文化时代,比较文学课程教学目标的设置要体现多元文化特征,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实现对不同地域、民族、种族、阶层、性别等形态文化具有的不同价值,以及各种文化彼此之间的相互联系等方面的深入认识,达到开阔文学视野、拓宽思维空间的目的。在教学层次方面,随着我国高校招生人数的大幅度增长和高等教育制度改革的实施,大学生在本科四年学习生活之后,除了一部分学生要走向市场,还有一部分会继续深造,从而形成本、硕、博的不同层次。笔者认为,比较文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应该是让学生能运用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文学现象,能通过撰写规范的有一定水准的比较文学范畴的学术论文辅助提升

11、学术能力,树立自觉的比较意识;比较文学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一种包容的观念,以一种开阔的眼光去观察问题,创造性地运用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达到对文学现象观察的深化、细化,在各种文学现象中去综合获取专门知识。 (二)构建层层递进的比较文学课程内容体系 对于本科生而言,应重点传授一些与文学研究、文学创作、文学教学、文学出版编辑等相关的基本常识和比较文学的基础知识,为今后的工作和继续深造奠定基础。鉴于开始阶段应以培养学生对比较文学的学习兴趣为重,因而教学内容中的理论知识要通俗易懂,避免大部分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产生畏难情绪;在具体个案的分析要与相关理论联系密切,以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使学生通过每

12、章节的范文和思考题的练习在有限的课时内进行最好的消化。相对而言,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比较文学课程学习应超越一般的理论学习。因而,在教学内容上,研究生比较文学课程应放弃任何规定性的方法来限定研究的对象,研习内容也不必局限于比较文学这一基本学科。 (三)采用灵活多样的比较文学教学方法 要提高比较文学教学质量,既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比较文学的兴趣,同时又要综合考虑学科性质、相关课程、学校教学等因素,使教学安排科学化。对于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比较文学教学,可以采取专题的方法,以跨民族的各种文学关系为研究对象,把不同民族和语言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以专题的形式

13、,用联系的、比较的、平等的、汇通的方法进行学习和探讨,培养其在理论、方法上的高度自觉的比较意识。 (四)以自身体系的完善巩固学科地位 比较文学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修课程是在1998年国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下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就确立了的。然而,根据相关调查,比较文学在高校并不很受学生的欢迎,其开设的情况并不好。笔者认为,导致这种情况的因素除了该学科的直接应用价值和施教者的教学艺术外,主要在于学科本身在内容体系、知识体系、结构体系方面的诱惑力。由于学术界在比较文学的很多方面都还存在较大的争议,以至于时至今日比较文学也没有形成一个普遍接受的完善、统一的学科体系,并成为冲击其学科地位的主要因素。因此,今后的发展中,比较文学要着力完善自身体系,以巩固该课程的学科地位。 四、结论 比较文学课程的建立促进了我国比较文学的发展,也是比较文学课程在高校得到了广泛的开设。但是,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我国比较文学课程教学还存在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不统一、学科体系不完善等问题。21世纪的比较文学课程教学要结合多元文化时代环境,确立符合各阶段实际的教学目标,通过完善的学科体系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保障教学目标的实现,促进我国比较文学课程的学科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