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经音义》与古籍整理研究.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589011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0.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切经音义》与古籍整理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一切经音义》与古籍整理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一切经音义》与古籍整理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切经音义》与古籍整理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切经音义》与古籍整理研究.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一切经音义与古籍整理研究一切经音义是汉文大藏经中解释佛经难读难解字词的音义类训诂学著作,有玄应一切经音义25卷和慧琳一切经音义100卷之别。玄应所撰简称玄应音义 ,又名众经音义,是现存集释众经最早的佛经音义。慧琳所撰简称慧琳音义 ,则是佛经音义的集大成之作。这两部撰于唐代的音义虽“义附彼教,而训释华言,采获所及,莫非古训”, 且摭拾甚广,包孕弥富。 其隶事运古,又信手挥霍,犹陶朱、猗顿之滥用金布,所存古义和佚书为数颇多,学者无不叹其诚小学之渊薮,艺林之鸿宝。其浩博无涯,洵足以俯视李善文选注和陆德明经典释文。时隔千年,这两部一切经音义不仅是披读校订佛学典籍的佛藏经典,而且还超越了佛儒的界限,成为

2、唐以前小学著作的总结性汇编。仅就文献学和语言学研究而言,这两部一切经音义多以当时人们所熟知的词语来解释佛经,比较接近当时的口语,保存了更多的不为其他高文典册所载的活语言现象,且引用了大量汉唐文献溯其渊源,保存了汉唐文献和不少今已失传古籍的原貌。因而其所引用的汉唐典籍和佚书是古籍整理和辑佚的宝库,辨析的异文俗体是研究文字学的宝库,标注的异切方音是研究音韵学的宝库,诠释的方俗词义是研究词汇学的宝库,成为我国传统古典文献中焕发着唐代光彩的瑰宝,在文献学、语言学和传统文化研究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本文拟就一切经音义在古籍辑佚考校与整理?x究方面的价值略作探讨。 一、一切经音义与古籍辑佚 我国唐以

3、前的典籍皆出手抄,流传不广。五代兵燹之厄,甚于秦火。唐时尚能见到的古书,历经丧乱之后,今多不传。四库全书总目卷135云:“隋以前遗文秘籍,迄今十九不存。”这些遗文秘籍“有亡者,有虽亡而不亡者”。 “如书有著于三代而亡于汉者,然汉人之引经多据之;书有著于汉而亡于唐者,然唐人之著述尚存之;书有著于唐而亡于宋者,然宋人之纂集多存之”。 玄应和慧琳一切经音义广泛征引了各种古籍,如玄应音义征引了近300种古籍,慧琳音义征引了700多种古籍。这些古籍中有很多今已失传。如李斯的苍颉篇、服虔的通俗文、张揖的埤苍与古今字诂、李登的声类、葛洪的字苑、吕静的韵集、吕忱的字林、何承天的纂文、阮孝绪的文字集略、阳承庆的

4、字统、颜之推的证俗音、元庭坚的韵英,以及佚名的字书、字典等。有一些甚至连史志目录都未著录,如古今正字、人伦龟镜、字镜、韵谱、文字典说等。“其浩博无涯,洵足以俯视李善文选注、陆德明经典释文矣,实为辑隋唐前逸书之一大渊海。” 清乾隆年间学者们注意到释藏中的佛经音义引用古籍甚多,有不少书是亡佚已久的,于是校勘家和小学家都视为至宝,争相采录。任大椿从释藏所存的玄应音义中辑有字林考逸,孙星衍辑有苍颉篇。任大椿还编有小学钩沈辑录苍颉篇、通俗文、埤苍、古今字诂、声类、韵集、纂文、文字集略、字统、证俗音等。光绪初年,慧琳音义失而复得于日本后,陶方琦据之辑苍颉篇以补孙星衍之不足,又续辑字林考逸补本以补任大椿字林

5、考逸之所阙。王国维也有重辑苍颉篇。易硕辑淮南许注钩沈。黄?辑贾逵春秋左氏解谊、尔雅李巡注、尔雅孙炎音注以及字指、桂苑珠丛等10余种,刻入汉学堂丛书,又名黄氏逸书考。顾震福续辑仓颉、三仓、劝学篇、文字集略等46种为小学钩沈续篇。汪黎庆又辑字样、开元文字音义、韵诠、韵英4种为小学丛残,龙璋又辑字书、训诂书和音韵书佚文24种而成小学?L佚。 这些辑佚著作所用材料十之七八出自一切经音义。一切经音义征引唐以前古籍的种类颇多,所存佚文相当可观,保存了大量已佚古籍的丰富内容。从一切经音义中辑佚,可以说好比进入深山大海打猎捕鱼,不是三五人可渔猎尽的。如任大椿小学钩沈中辑有通俗文376条,顾震福小学钩沈续编补辑

6、45条,臧庸镗邃雅斋丛书辑372条,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辑383条,黄?汉学堂经解辑389条,近人龙璋小学?L佚辑416条,段书伟通俗文辑校辑405条。各家所辑佚文出自玄应音义约有300条,然参差不一,间有疏略,如段书伟所辑未辑入玄应音义丽藏本有而碛砂藏本无的“得忤曰?z”等。 又如武玄之的韵诠是一部今已失传的唐代新兴韵书,近人汪黎庆曾据慧琳音义和希麟音义辑得佚文272条,收入小学丛残四种;龙璋亦曾据此二书辑得276条,收入小学?L佚。其后周祖谟又据日释安然悉昙藏、中算妙法莲华经释文、信瑞净土三部经音义集、古钞卷子本五行大义辑得序1条、例5条、韵头50条、释文50条,收入唐代各家韵书逸文辑录。

7、 今检慧琳音义引用韵诠308条,希麟音义引用17条,又据慧琳和希麟的引文与诸家所辑逐一勘校,检得汪黎庆小学丛残漏辑“”、“窥”、“岚”、“虑”、“愆”、“?D”、“?”7条,龙璋小学?L佚漏辑“?靡”、“㧤”、“?”和“岚”4条, 汪黎庆和龙璋皆未收录的有“敞”、“彻”、“岚”等数条。除序、例、韵头外,去诸家所辑之重后共辑得佚文325条。这325条佚文虽已非韵诠原本,但吉光片羽亦弥足珍贵。 二、一切经音义与古籍考校 一切经音义在流传中由写本到刻本形成的异文为考校其早期传本的原貌提供了线索。如玄应音义卷1释大集月藏分经第一卷中“枨触”云:“说文作樘,柱也。隐音纣庚反。字统作枨,丈庚

8、反。枨,触也。㲂触亦作㲂,音丈衡反。”其中“隐音”,碛砂藏和丽藏本同,慧琳音义卷17转录改为“音”,海山仙馆本和宛委别藏本亦同,而金刚寺本和西方寺本作“音隐”,据金刚寺本和西方寺本所载,可知“隐音”当为“音隐”之误倒,考玄应所释文意,“音隐”当是说文音隐的略称,此书今失传,隋书•经籍志以是编列于吕忱字林之下,4卷,撰者不详。 今传本佛经在历代传抄翻刻中难免总会有一些衍脱错讹,而玄应和慧琳撰一切经音义所据是唐时传本,存汉唐佛经原貌,因而一切经音义也是整理校订佛学典籍的重要依据。如大正藏本西晋竺法护译生经卷1:“其妇不信,谓为不然。又?_猕猴诱㽥

9、5;我夫,数令出入,当图杀之,吾夫乃休。”(3/76c) 经中“诱𧧷”一词,宋本作“诱恤”。检玄应音义卷12释此经中“诱?”云:“余首反。诱,引也,相劝也。下私律反。说文:“?,诱也。”广雅:“?,?j也。”经文作恤,忧也。恤非此义。?j音私酉反。”据玄应所释,唐时传本已作“诱恤”,玄应指出“恤”为“?”之误,“𧧷”为“?”的形近误字,“恤”或为“?”的音近借字。检丽藏本亦作“诱?”。又如大正藏本晋法炬共法立译法句譬喻经第一卷:“于时旱热,泉水枯竭。二人饥渴,热?粑?。”(4/578a)经中“呼吸”一词,碛砂藏本、丽藏本、金藏本同,检慧琳音义卷76释此词为“呼?

10、B”,云:“上呼字,经文从于作吁,书写人误也。下呼鸽反。说文云:?f也。从欠合声。经文作哈,虽俗用,音吐(呼)合反,非经义也。”据慧琳所释,“呼?B”一词经文作“吁哈”,吁、呼形近而误,“哈”为“?B”的俗讹字,今传本误改“哈”为“吸”。 三、一切经音义与古籍研究 一切经音义中的一些记载往往为考定某些佚名古籍的作者提供了佐证。如敦煌卷子S.646、S.2595、S.5532、P.2460、P.2657和P.4646载有写本禅籍观心论一卷,未署作者。据少室六门称,此书为神秀所著破相论。铃木大拙认为此书是达摩述,由其弟子记录而成。 考慧琳音义卷一百释此经云:“观心论,大通神秀作。”慧琳音义所载为少

11、室六门的记载提供了佐证。神尾?o春观心论私考一文据所发现的异文对校以及一切经音义所载,论证此书为神秀所撰,得到学术界大部分学者的认同。 又如陈垣据慧琳音义卷八十九所载,考知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惠敏高僧传实际上是慧皎书的前帙。 有些古籍流传至今,已残缺不全,真伪莫辨,利用佛经音义的只字片语,往往可考定其真伪。如1905年伯希和在敦煌鸣沙山石室中发现的编号为P.3532楮纸残写本佛经,首尾已缺,全书仅存六千多字,书名、作者都无,难以确定其真面目,经罗振玉据慧琳音义卷一百所收慧超往五天竺国传的词条相对照,考定该残本即已失传的慧超往五天竺国传节录本。 该书在研究中西交通史上有很高的史料价值,现收入在敦煌石

12、室遗书第一册里。 敦煌遗书保存了大量唐代以前的资料,人们认为其中的只字片语都有很大的研究价值。一切经音义中也保存了许多唐代所能见到的资料,其文献价值亦非同一般。玄应和慧琳去古不远,又多学有师承,能辨古音,识古字,通古语,多见隋唐前旧籍,对于古音古义的理解一般要比后人深刻、准确。其所撰一切经音义多引证群籍,有根有据。因而,一切经音义除有功于比丘居士读经注经之外,经史中的疑义求之注疏不得其解者,往往在其中得到佐证。如李荣切韵与方言一文说,“统”在切韵中读去声,而现代方言中也有读成上声的。“统”究竟有没有去声的读法?考慧琳音义载,统摄:“上他贡反”。(卷六)统理:“统,他宋反。”(卷二十一)慧琳音义

13、的记载为“统”的去声读法提供了佐证。又如广韵释“”为“苦盖切”,王仁?d本为“苦爱切”,李荣认为“盖”字误,然慧琳音义释“謦”亦注音为“下开盖反”(卷八十四),可证广韵注为“苦盖切”也是有其依据的。 一切经音义大致上根据当时入藏的藏经逐部选释需要诠释的词语,这些词语必然是见于其时传本,而今传本佛经在流传过程中或多或少会有一些衍脱或勘正,因而一切经音义所释各经的词语在某种程度上保持了早期传本佛经的概貌。比勘一切经音义所释佛经词语与今传本佛经的异同,可据以探讨玄应和慧琳所据写本藏经与唐以后刻本藏经的异同,揭示佛藏的传承和流传概况。如北凉昙觉、威德等八位僧人编译的贤愚经,碛砂藏、丽藏、永乐南藏本等今

14、传本皆为13卷,玄应所录则为16卷,慧琳转录亦同, 所收释的一些词语如“图苗”等也不见于今本藏经中。考开元释教录第六卷载:“贤愚经十三卷(或十五卷或十六卷或十七卷,亦云贤愚因缘经见道慧宋齐录及僧佑录)。”贞元新定释教录第九卷亦载:“贤愚经十三卷(或十五卷或十六卷或十七卷)。”并指明“右一部一十三卷其本见在”,也就是说圆照撰贞元新定释教录时见到的贤愚经为十三卷本,与今各藏本卷数一致。据玄应音义所载,玄应在为贤愚经作音义之时,显然依据的当为十六卷本贤愚经,考察玄应贤愚经音义所收词语与今传本贤愚经的异同,将有助于贤愚经这部佛经传承流变的研究。 一切经音义中的记载还为一些写本佛经的考证和编纂开元录时写

15、本藏经形态的研究提供了依据。如日本七寺、兴圣寺、西方寺和松尾社所藏写本一切经中都收有马鸣菩萨传,但全文除了“马鸣”这一人名外,内容与刻本一切经都完全不同,经与法苑珠林和一切经音义等对勘, 可以证明隋唐入藏的马鸣菩萨传正是写本一切经中的这一本子,从而也说明了日本所存的写本一切经并非完全从刻本转抄。 又如我国第一部有确凿编纂年代的佛经目录是东晋孝武帝宁康二年(372年)释道安编的综理众经目录,南朝梁僧?v在此基础上又编成出三藏记集,隋代费长房编有历代三宝记,唐代道宣编有内典录,智升编有开元录, 圆照编有贞元录。方广?佛教大藏经史根据P3432、P3010、P4664等所载经录,推论敦煌诸寺院当时以

16、内典录•入藏录为目录依据, 而玄应音义诠释的458部佛经大致上反映了初唐时入藏佛经的概貌,慧琳音义诠释的1300部佛经则大致上反映了中唐时入藏佛经的概貌。考证玄应和慧琳所据写本藏经目录与敦煌卷子所载经录、内典录、开元录、贞元录等经录结构的异同,可据以勾勒出唐代写本藏经的概貌。 四、结语 玄应和慧琳一切经音义前后相承,诠释了一千多部佛经中的词语,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当时入藏佛经的缩影,据其所释某部佛经的词语可比勘唐宋传本与今传本的异同,而由其所释各部佛经则可略窥其时入藏全部佛经的概貌,且玄应和慧琳撰音义时去古不远,隋唐前旧籍尚存,玄应和慧琳征引了经史子集数百种古籍来阐释佛典词语,其中

17、有的可与现有传本互补对勘,有的则今已失传而为其所独有,更显珍贵。因而,玄应和慧琳所释音义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先秦传承至唐宋古籍的渊薮,即使是一些单词只义,也犹如断玑碎璧,无一不是古泽斑烂的早期训诂语料,可供整理考证今存古籍时借鉴,诚为我国传统古典文献中的瑰宝,在考证?x究失传古籍和整理校勘现存古籍以及?x究古籍的传承渊源等诸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The YiQieJingYinYi and its academic value in the study of Chinese ancient books XU Shi-yi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Shang

18、hai,200234) Abstract:YiQieJingYinYi which wroght by XuanYing and Huilin who lived in the Tang dynasty explained Interpretation of Pronunciations and meanings in Buddhist sutra. Here we discussed the academic value in the study of Chinese ancient books. Key words:YiQieJingYinYi;the study of Chinese ancient books (责任编辑:石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