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栽培料处理方式对平菇生长的影响龚凤萍.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593011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7.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不同栽培料处理方式对平菇生长的影响龚凤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不同栽培料处理方式对平菇生长的影响龚凤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不同栽培料处理方式对平菇生长的影响龚凤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不同栽培料处理方式对平菇生长的影响龚凤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同栽培料处理方式对平菇生长的影响龚凤萍.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不同栽培料处理方式对平菇生长的影响龚凤萍我国是认识平菇最早的国家,南宋时期陈玉卓在菌谱中提到的“天花蕈”即是现在的平菇1。河南省平菇栽培面积连续10年在全国位居第一。平菇栽培料处理经历生料、灭菌料(熟料)、发酵料等几种方式,这几种方式各有利弊。平菇生料栽培易受季节限制,发菌成功率低,当前生产中很少使用2;灭菌料(熟料)栽培要求基质灭菌彻底,优点是基质经过高温熟化,目的菌接种后易成活、发菌成功率高3,但灭菌料不具有抗杂菌能力,接种时须严格按照要求无菌操作,稍有不慎或袋子有微孔极易感染杂菌,且灭菌时间长,需耗费大量的燃料、人力;发酵料栽培不需要100 以上高温灭菌,利用巴氏消毒原理维持料温65 左

2、右,就能达到杀死料中不耐高温的杂菌和芽孢杆菌等目的,省燃料、发菌成功率高4,但是,在生产中菇农往往掌握不好最佳的发酵程度,常常将发酵料堆焖1个月以上,而长时间堆焖发酵势必造成培养料中营养物质的损耗,导致出菇产量、品质下降,菇农普遍反映发酵料栽培的平菇较灭菌料的平菇口感差、产量低、韧性差、质地脆、易破碎不耐储运。为此,本试验开展平菇培养料最佳处理方式的研究,为实现平菇栽培的高产、优质、高效提供科学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材料 供试平菇菌株为新831。平菇培养料为97%棉籽壳+3%石灰,加入适量水。料袋于8月底9月初缝制,大小为 22 cm45 cm0.004 cm,统一采用细绳扎口。 1

3、.2培养料的处理 1.2.1处理方式(1)生料:用0.1%多菌灵可湿性粉剂与培养料拌匀,直接装袋,采用菌袋两端开放式接种。(2)灭菌料:培养料拌匀,装袋;常压灭菌,排放冷空气2次,稳压12 h,停火焖1夜;待料袋冷却,无菌条件下两端接种。(3)发酵料:培养料拌匀,常规发酵,翻堆4次,翻堆时机以料中间温度上升到6065 维持24 h为准;装袋,采用菌袋两端开放式接种。(4)发酵后熟料:培养料拌匀,常规发酵,翻堆4次,翻堆时机以料中间温度上升到6065 维持24 h为准;发酵料摊开晾凉,装袋,上锅进行短时间蒸料,蒸料程序为装锅后大火猛攻,待覆盖料的薄膜鼓起4050 min,放气12次,再大火猛攻,

4、待薄膜鼓起保持35 h,停火焖1夜;料温降至室温时进行开放式接种。 1.2.2操作方法培养料先行发酵,制成发酵后熟料装袋,同时,用同一批发酵料直接装袋。在发酵料装袋前1 d,采用同一配方的培养料一部分加0.1%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料制成生料装袋,另一部分用于灭菌装袋制成灭菌料。灭菌料和发酵后熟料同时灭菌,4种栽培料同日接种。每处理100袋,重复3次。 1.3不同发酵料和发酵后熟料对平菇栽培的影响 投培养干料500 kg,混合均匀;常规发酵,翻堆,以堆温中上层温度升到6065 维持24 h为准;分别在建堆后、1次翻堆后、2次翻堆后、3次翻堆后、4次翻堆后测量培养料的质量、水分、酸碱度;每次翻堆后装

5、袋60袋,准确称取料袋质量,记录每次取样质量;取30袋上锅进行短时间蒸料发酵熟化,另30袋发酵料放置接种室;开放式接种,保证接种时间、发菌条件一致。 测定培养料的质量、水分、酸碱度时,分别从翻堆后的料堆上、中、下3层5共取样品500 g,混匀,放入烘箱65 烘至恒质量,称质量,计算培养料含水量。酸碱度测定参照文献6的方法进行,并观察发酵料的色泽、气味、放线菌分布多少。重复3次。 1.4菌袋培养与出菇采收 接种料袋搬入同一大棚或发菌室发菌,保持发菌环境清洁卫生,环境温度控制在22 左右,在氧气充足、暗光、干燥条件下进行常规培养。及时翻袋,检查杂菌,使菌袋发菌一致,记录菌种萌发时间、菌丝长势(菌丝

6、颜色、粗细、分叉、密度等)、感染菌袋数、满袋时间等;菌丝发满后搬入出菇棚,采用墙式堆积法出菇,菇棚地面垫遮阳网或编制袋,将菌袋摆于其上,堆高视环境温度而定,进行温、光、湿、气常规管理,记录现蕾时间、菇体大小、颜色、朵形、硬度、数量等形态;子实体八分成熟时及时采收。记录采收时间、子实体质量等。 1.5?稻莘治? 采用Excel、SPSS 17.0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7。 2结果与分析 2.1培养料不同处理方式对平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由表1、图1可见,接种12周后,菌丝萌发相对最好的是发酵后熟料,其次是灭菌料,再次是发酵料,最差的是生料,菌丝几乎不萌发,料发臭,这可能是由于试验接种培养时间在8

7、月底9月初,中午发菌棚的温度达33 以上,生料易孳生细菌而受到污染;发菌满袋时间最短的是发酵后熟料,为 23 d,其次是灭菌料,为2728 d,最长的是生料,为44 d;从发菌成功率看,最好的是发酵后熟料,达100%,其次是灭菌料,达98%;发菌成功率相对最差的是生料,仅为14%,这可能是开放式接种导致生料受污染率高,进而影响平菇菌丝生长。由此可见,4种栽培料中,菌丝长速、长势表现相对最好的是发酵后熟料,具有菌丝长速快、长势好、发菌成功率高的优点。 2.2不同栽培料对平菇子实体生长的影响 由表2可见,由不同栽培料培养的平菇,其出菇早晚和产量有较大差别,出菇相对最早的是发酵后熟料,于10月1日出

8、菇,其次是发酵料和灭菌料,均于10月4日出菇,出菇相对最晚的是生料,于10月28日出菇;生物学效率相对最高的是灭菌料栽培,生物学效率为52.2%,其次为发酵后熟料,生物学效率为50.0%,生物学效率相对最低的为生料,仅为 33.0%。由此可见,出菇相对最早的是发酵后熟料栽培,产量相对最高的是灭菌料栽培,而发酵后熟料栽培的产量高于发酵料栽培,说明灭菌培养料经发酵会使平菇产量降低,而发酵料在熟化后又可使其产量有一定程度的提高;生料栽培出菇相对最晚,产量最低,这可能是由于生料栽培时季节温度过高,不利于其发菌,造成菌丝生长缓慢、长势差。 2.3发酵料不同翻堆次数对平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2.3.1对含水量

9、、pH值、感官的影响由表3可见,培养料在发酵翻堆过程中的含水量呈不?嘟档颓魇疲?建堆后的培养料含水量相对最高, 平均含水量为60.8%, 在1次翻堆后降 由表4可见,不同处理的发酵料平菇菌丝长势有明显差别,不同翻堆次数的发酵料在接种后1周内菌丝萌发定植较慢,2周后长势增强;不同翻堆次数的发酵后熟料在接种后1周内菌丝迅速定植,菌丝长势好;接种2周后长势相对最好的为翻堆3次的发酵后熟料,菌落边缘整齐、菌丝浓白;翻堆4次的发酵后熟料菌丝长势稍弱。可见,发酵后熟料菌丝长速、长势明显好于发酵料,萌发快、定植早,并以翻堆23次处理效果最佳。 2.3.3对平菇出菇的影响由图4可见,在同样翻堆发酵情况下,发酵

10、后熟料栽培的平菇生物学效率均高于发酵料;2次表4发酵料不同处理对平菇菌丝长势的影响 栽培料1周后菌丝长势2周后菌丝长势栽培料1周后菌丝长势2周后菌丝长势建堆后熟料+翻堆3次发酵料+翻堆1次发酵料+翻堆3次后熟料+翻堆2次后熟料+翻堆4次发酵料+翻堆2次发酵料+翻堆4次后熟料+翻堆2次后熟料+注:“+”“+”“+”表示菌丝长势由强到弱。 翻堆后,发酵后熟料和发酵料栽培的平菇生物学效率相对最高,分别为82.67%、75.50%;后随翻堆次数的增加平菇生物学效率降低。 4结论与讨论 棉籽壳作为平菇的栽培料,其最佳处理方式为将培养料拌匀,常规发酵,翻堆2次,翻堆时机以料中间温度上升到 6065 维持2

11、4 h为准;发酵料摊开晾凉,装袋,上锅进行短时间蒸料,蒸料程序为装锅后大火猛攻,待覆盖料的薄膜鼓起4050 min,放气12次,再大火猛攻,待薄膜鼓起保持35 h,停火焖1夜;料温降至室温时进行开放式接种。以这种方式制成的栽培料平菇发菌成功率达到100%,菌丝萌发快、定植早,长速高达0.72 cm/d,生物学效率高达82.67%,且在运输途中不易开裂。采用开放式接种时的平菇发菌成功率达到100%,这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既可避免菇农由于担心发酵料中有虫卵而大量使用杀虫剂,又避免了接种时过分强调无菌操作,改善了菇农的接种操作环境。培养料在翻堆发酵过程中会出现pH值降低的现象,在发酵料中可添加石灰

12、以防止发酵后pH值的降低。培养料在翻堆发酵过程中须选择合适的翻堆次数,翻堆次数少,培养料发酵时间短,大分子物质未被分解,基质理化性质不利于平菇吸收利用,而翻堆次数多、发酵时间过长,营养物质会消耗过多,会使平菇生长出现营养不足,导致产量下降。 须补充说明的是,在生产过程中,针对发酵料栽培引起平菇产量降低的现象,尝试在出菇过程中喷洒氨基酸水溶肥100倍液,这不仅起到一定的增产作用,同时也出现菇质韧性好、不易开裂的现象,达到优质、高产的目的。另外,在河南省信阳市推广平菇发酵后熟料栽培技术过程中,菇农对发酵料的熟化时间长短不一,在二次翻堆基础上蒸料时间长短对平菇生长的影响有待进一步验证,以探索出发酵料最佳的熟化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