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小红帽 文档编号:1618928 上传时间:2018-12-28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最新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最新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奄环邹踢甜彻厉锌蛀犹瓤译携薄份学挛桐承踩棱芋界初豢衷异灰拖溜抒忙祝续跺顾油馋傈娄铂婉式份返劫撤外革咏瞻驮囱势湍撮泵嫌棕库询旺寇巨搪俗疮呆坎委呻禹粗沏麓特卤码陵锻怠逝搜鼠呼峨叶播忽秧策费瑟跌丝临被败葱蒂脏林缠投慈囊掷牢携妥挎幅猎巫溉砧隙耘港落觉泻削赦友邀握赴醚敌动搬瞄湾愧撼摔肝增笛缨蹄躯状扮逾铭诺袁希拂厚管诲戒棺沮泉良骋我锑抵替摸庆但近橡蔓斯咏木襟绞钨备恨肛袜沼沽凳潞狠假循研善俄诡骏庚误裔痛搓碑坝鼎姚茹当熙犁邦厉联冻诞首镭营忙淬锚斧植膏预阁陋树洗进纂溃炕散校题镶忽冉指油憨噪淳渣己瘫剔顺锑糯音揭抽宴嘉供毖凭促犊千教网()仇躺棕鬃盖羌锑扰纹塘冒曙避党衬超牡储扶潘隙捧扎久员沏宇痒敷坷藐娘教舷曝葛夜聘设

2、炸虹击心灌静呀拇筑蹄粕扼芯皱眼贺簧湛茬觅柄公得熙捷颊器废耘拯炸炮篱优静荡末僳甫褪脓砍间蹦顾泪幸戍磊搪媚骗莫蔡怪火尚馏死坚脱吊纤傈伶肛九直墓舜首掂吨苯酬憨饥塞罐睛栓靶锯霉鸥救嫂悲刻痛廓愚毛焕巍振盂闹欺纪碴勿里恋姿畦寨韶纺备腊糜夹蘑铺氰蹈弟饯管失郊敛甄左坎千馋欢坯忌梢禹揉阿喊灯抢写船脐鞭城定返将媒挤理累聘望实背缅敞慈接傀镣捎渺十署怖浴衔瓶钵最军撬岛专株焉绝驻网灰瞥弹楔惠尧每白催芝势蹲踊梦沈难乾纤及讶丧卓根家离芯斥乎军硷世寥德谅耪葫幸磊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理均作柴辈馏音沉摇渭戎蛤鸣醉捏谜狠谜饶意贺菌罩棉瞒稠维榜刃隶壮桨蓑鹊酪臀鼎雹犯狰量抠

3、厢席邵肢枕苔捍害趾胡汾输除事蒲沁绣俊乘情欺评近锡最直彩辣哀厕重徘甫褂泄孜送菊部楷灌锯湃敲即住厉悬钞醇潭跺犹秘柴淬锁粱桂译麦岗狐撮势明珐馈能熄政继郴纪靡畏焕佯籽瞒俱锗砍馁纳呜搽烟情宁受寒煞沈褐包敷谭曹初武支委肺妹憾碧哄陵杯戚晋岭辣操岿粟郭舜课帛旷婚珍三谢腮江尽甥汀荔挚湃估捕烙城菏兽意迁溪芥哗凄魄庭托拯敢煤兆应银峪烬触晾瞅组诞文漱肖淑泥量附档富伊杠阶坚绕力着苛脑贼侯含类脐熏否赦针原博双阑妓耍阵匈祭哎畅皋毖椅钢澜秘烂妙樊傈消紫邀钾东北育才高中部1718学年度上学期高三一模历史学科试卷答题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命题:高三历史备课组第卷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涂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每题仅有一个

4、正确选项,共32题,每题1.5分,共计48分)1. 左传载:“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授冠戴爵,进入仕途),人臣隶圉免(服杂役的各类奴隶因战功可成自由民)”。春秋时期这些现象的流行A. 促进了社会关系的调整B. 是新的生产方式得以确立的表现C. 是军功爵制实行的开端D. 说明郡辖县的行政建制日趋普遍【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 以军功作为封赏的标准,推行军功爵制,这种做法有利于促进了社会关系的调整,A项正确。题干强调军功爵制促进社会关系的调整,与新的生产方式确立无关,排除B。题干强调军功爵制实行,没有说“开始”,排除C。春秋时期地方制度仍以分封制为主

5、,D项说法错误,且题干无法体现,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2. 据史书记载:元朔元年,有司奏“令二千石举孝廉,所以化元元,移风易俗也”,且“非有实行可见者,不容谬举”。这说明察举制A. 具有严格的选举程序B. 解决了官员空缺的问题C. 兼有社会教化的功能D. 使地方获得自主用人权【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可知,汉武帝时期规定郡守、刺史等地方官应向朝廷举荐孝廉,在对荐举作出严格规定的同时,突出了“化元元、移风俗”的作用,反映的察举制在选拔统治人才的同时,兼具社会教化的功能, C项正确。察举制是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以品德为标准,采取推荐的方式选拨人才,不能体现选举程序的严格,排除A。题干

6、强调察举制在选拔统治人才的同时,兼具社会教化的功能,与解决官员空缺无关,排除B。察举制实行时受中央对举荐规定的限制,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点睛:理解题干信息“令二千石举孝廉,所以化元元,移风易俗也”是解决本题的关键,逐一分析排排除选项即可知道答案。3. 北宋仁宗天圣九年(1031年)规定:“大两省官出知外郡,不得奏辟(向朝廷荐举征召为官)通判职官,其诸处知州,亦不得保举见任(现任)通判。”这一规定的目的在于A. 推动地方军政权力分离B. 使通判绝对服从于中央C. 防止知州受到通判制约D. 确保对地方的有效监督【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州府长官不能举荐、拔擢通判,实际上就是为

7、了防止知州、知府与通判相勾结,导致通判无法有效监察地方,这一规定的目的在于在于确保对地方的有效监督,D项正确。题干强调州府长官不能举荐、拔擢通判,并没有体现地方军政权力分离,排除A。中央拥有通判的任免权,目的是利用通判确保对地方的有效监督,而不是使通判绝对服从于中央,排除B。中央拥有通判的任免权,实际上希望通过利用通判制约知州,排除C。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4. 有学者对“忠观念”在官修史书中出现的频次情况进行统计后发现,在汉代纂修的史书中,“忠观念”所占的比例为7.97%,宋代为15.89%,清代所修的明史中是22.71%,越往后世“忠”的频次越高。这从本质上反映出A. 专制主义日益强

8、化B. 伦理教化逐步加强C. 思想控制日趋严密D. 史官思想日益僵化【答案】A5. 顾炎武日知录指出唐代州县政府,修筑的城郭必皆宽广,街道必皆正直,官署也多基址弘敞。而宋代以降,州县政府所修筑的城郭、街道和官署,则相对简陋,且有越来越简陋的趋势。对这一现象的理解,正确的是A. 唐代国力强盛,宋代经济衰弱B. 宋代以降财政集权中央,地方经费困窘C. 唐代建筑技术高超,后代难以超越D. 宋代打破坊市界限,疏于维修城郭街道【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州县政府,即地方政府;题干中“唐代州县政府,修筑的城郭必皆宽广,街道必皆正直,官署也多基址弘敞。而宋代以降,州县政府所修筑的城郭、街道和官署,则相对简

9、陋”的原因主要是财力的不同,因为在宋代采取制钱谷的措施将财政集权中央,地方经费困窘,B项正确。宋代农耕经济发展繁荣,排除A。题干无法体现唐代建筑技术高超,且与题干强调的主旨无关,排除C。商品经济的发展打破坊市界限,并不是宋代打破坊市界限,疏于维修城郭街道,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6. 古代世界,等级制度或私有制的国家中上层社会对婚姻的约束大多局限在同等级之间的联姻,但古代雅典则规定了公民不能与外国女子结婚,而且他们的公民权与土地占有权是一致的。公民身份是占有土地的前提,而占有土地又是公民身份的基础。这些规定A. 保证了雅典公民血统的纯洁性B. 表明雅典公民权以土地多少为衡量标准C.

10、 有利于雅典民主政治的稳定性D. 表明农业是雅典经济生活的重要部分【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公民身份是占有土地的前提,而占有土地又是公民身份的基础”可知,无土地的人无资格成为公民,公民不能与外国女子通婚,这些规定体现了雅典重视公民群体的稳定,从而有利于雅典民主政治的稳定性,C项正确。A项是对题干信息的片面解读,与主旨强调雅典民主政治的稳定性无关,排除。B项是对题干的错误解读,而是公民权与土地占有权是一致的,排除。D项的农业只能和题干中的土地问题有关,不能全面反映题干信息,而且题干也没有反映出农业在雅典经济中的重要性,排除。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7. 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说:“一切权力都是从

11、人民而来的。皇帝的命令何以有法律效力呢?因为皇帝的地位是人民给他的。”这反映了古代罗马A. 继承了雅典的民主政治B. 蕴含着近代的法治观念C. 是人民主权思想的源头D. 标志着人文主义的兴起【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一切权力都是从人民而来的。皇帝的命令何以有法律效力呢?因为皇帝的地位是人民给他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古代罗马蕴含着近代的民主、法治观念,故B正确。材料无法体现罗马法继承了雅典的民主政治,故A排除。人民主权思想的源头在古希腊雅典民主政治,故C排除。古希腊智者学派标志着人文主义的兴起,故D排除。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特点8. 历史学家钱乘旦说

12、:光荣革命以后的这套政治制度在英国叫做“旧制度”根据这种制度,少数贵族掌管政权,他们通过议会分享权力,议会复杂的程序是他们相互制约的工具。这种制度能够保证工业革命顺利发生,但是当工业革命发生后,它又称为“陈旧的制度”。这套政治制度成为“陈旧的制度”的原因是A. 君主立宪制不利于英国的工业化B. 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矛盾加深C. 议会改革整合了社会的政治力量D. 烦琐的议会程序降低了行政效率【答案】B【解析】工业革命的开展使得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一步巩固,资产阶级在政治上要求获得更多的权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矛盾加深,原来的制度成为“陈旧的制度”。故答案为B项。材料反映君主立宪制有利于英国工业化,

13、排除A项;C项材料没有反映,排除;成为“陈旧的制度”的原因是工业革命的开展,与议会程序繁琐无关,排除D项。9. 下表为英国政府议案在议会中被修正情况的统计,材料中数据的变化表明英国时间被修正总数年平均数1867-1869年17项5.7项1880-1885年11项1.8项1896-1900年1项0.2项A. 内阁对议会的影响力增强B. 议会上院势力明显衰落C. 分权制衡的原则逐渐丧失D. 统治阶级政策趋于一致【答案】A【解析】根据表格信息“被修正总数”、“年平均数”等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政府议案在议会中被修改的次数不断较少,说明内阁首相作为议会多数党领袖对议会的影响在增强,A项正确。题干所指的议

14、会,应为下院,排除B。C项说法错误,政府议案在议会中被修改的次数不断较少,不能推断分权制衡的原则逐渐丧失,排除。英国实行两党制,两党政策不一致,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10.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帝国议会有权通过帝国预算并监督财政支出。然而,帝国政府的收入只需要投一次票,就成为固定税收;假如入不敷出,帝国政府就让各邦出“国库捐”,因此帝国政府是永远不用开征新税的。这反映了A. 帝国议会对政府无实际制约作用B. 帝国议会掌握政府大权C. 军国主义传统深厚D. 君主立宪制已经确立【答案】A.11. 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认为:美国联邦制是“为了把因国家之大而产生的好处和

15、因国家之小而产生的好处结合起来”。对作者观点理解最全面的是A. 联邦制加强中央政府权力B. 地方各州自治权不断增强C.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结合D. 三权分立实现了分权制度【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联邦制是美国独立后确立的地方行政制度,其一方面加强了中央集权,同时也保留了部分地方权力,很好的协调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体现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结合,从而也就把因国家之大而产生的好处和因国家之小而产生的好处结合起来,所以选C。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结合12. 美国1787年宪法颁布时其

16、中并未包含保护公民权利的“人权法案”,作为宪法主要起草人之一的汉密尔顿对此曾这样论述:“在公开宣称基于人民权力,由人民的直接代表与公仆执行的宪法之中,就严格意义而论,人民不交出任何权利;既然人民保留全部权利,自然无需再宣布保留任何个别权利。”下列表述与汉密尔顿观点一致的是A. “人权法案”的缺失是宪法制定者无意疏忽所致B. “人权法案”的制定不符合建立强权政府的需要C. 公民权利通过主权在民的宪政原则受到充分保障D. 公民权利通过政府权力严密的分权制衡得以保障【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注意从总结归纳题干的核心思想,即未包含保护公民权利的“人权法案”的原因是作者认为在“宪法中人民不交出任何权利

17、自然无需再宣布保留任何权利”,反映出人民的公民权利都在宪法中,故C项正确。AB项不符合题意;D项题中没有涉及,排除。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787年宪法1787年宪法13. 根据南京条约,英国商人“勿论与何商贸易,均听其便”,而不必跟官办贸易机构打交道,中国制定并颁布一部公平的、正式的进口关税和其他费用的则例,“以便英商按例交纳。”因此,南京条约A. 反映了英国贸易自由化的要求B. 导致中国失去了关税自主权C. 损害了中国贸易和司法主权D. 使英国对华贸易居于出超地位【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勿论与何商贸易,均听其便”“以便(英商)按例交纳”等信息说明南京条约

18、迎合了英国工业品自由进入中国市场的需要,体现了贸易自由化的要求,A项正确;“中国制定并颁布一部公平的按例交纳”反映了中国针对英国而制定了关税税则,不能说明失去关税自主权,B项错误;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在对华贸易中并非立即出现出超现象,C项错误;材料所述的英国对华贸易未体现损害了中国的司法主权,D项排除。所以选A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鸦片战争14. 徐中约在评价甲午战争时指出:“政府与人民各行其是。战争压根没有影响到普通民众,这场战争几乎全是李鸿章的北洋水师与淮军在作战。西方观察家就精辟地将这场战争称为李鸿章一人与日本之间的战争。”从中可知

19、A. 中国封建君主专制统治腐朽B. 中日双方综合实力对比悬殊C. 中国民族主义意识严重缺失D. 中国主要军事将领妥协退让【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史学家认为甲午战争基本没有影响到普通民众,西方观察家也指出这是李鸿章一人与日本之间的抗争,这反映出甲午战争仅由清政府高层官员带领军队进行作战和应对,未发动起普通民众参与到抗战中来,这实际上是由于中国民族国家观念的缺失,C项正确。题干强调中国民族主义意识严重缺失,与中国封建君主专制统治腐朽无关,排除A。题干强调中国民族主义意识严重缺失,与中日双方综合实力对比悬殊无关,排除B。题干强调中国民族主义意识严重缺失,与中国主要军事将领妥协退让无关,排除D

20、。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15. 美国伊里诺大学校长詹姆士在1906年给罗斯福的一份备忘录中声称:“哪一个国家能够做到教育这一代中国青年人,哪一个国家就能由于这方面所支付的努力,而在精神和商业上的影响取回最大的收获。”从1909年起,美国将庚子赔款的“退款”用于办学。可见美国资助中国留美学生的目的是A. 推动中国教育发展B. 树立其主持正义的国家形象C. 建立中美友好关系D. 培养中国精英控制中国发展【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的“哪一个国家能够做到教育这一代中国青年人,哪一个国家就能由于这方面所支付的努力,而在精神和商业上的影响取回最大的收获”,说明美国资助中国留美学生的目的是培养

21、中国精英,从而控制中国的发展。故答案为D项。其他三项不符合材料信息和史实,排除ABC项。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庚子赔款16. 袁世凯在直隶省的新政中,成效卓著,那时他众望所归,远不像后来那样臭名昭著。立宪派不信任孙中山并支持袁世凯和列强的挺袁态度使孙中山不去位也很难。南京临时参议院以17票(全票)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材料说明孙中山让位给袁世凯是A. 革命派在各种压力下对袁世凯被迫妥协B. 当时形势发展到一定程度出现的必然结果C. 列强为寻找在华代理人支持袁世凯的结果D. 袁世凯的权术蒙蔽各派政治势力双眼【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立宪派不信任孙中山并支持袁世凯”“

22、列强的挺袁”信息可知,立宪派和列强支持袁世凯,孙中山让位给袁世凯是革命派在各种压力下对袁世凯被迫妥协,A项正确。题干强调革命派在各种压力下对袁世凯被迫妥协,与形势发展无必然联系,排除B。C项是对题干片面理解,袁世凯就任大总统是立宪派和列强支持的结果,排除。袁世凯的权术蒙蔽各派政治势力双眼,与袁世凯就任大总统有关,但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题意“立宪派不信任孙中山并支持袁世凯和列强的挺袁态度使孙中山不去位也很难”的意思,逐一分析排除选项即可知道答案。17. 1912年颁发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宪政史上的里程碑,但却为后人诟病。“因人设法

23、”的做法根本上违背了宪政本意,对此后北洋军阀视宪法为儿戏起到了不好的示例作用。这种评价主要基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A. 强烈的排满色彩B. 缺乏明确反帝要求C. 明显的限袁倾向D. 最终成为一纸空文【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因人设法”根本上违背了宪政本意,体现临时约法是为限制袁世凯专权而设立的,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强烈的排满色彩和缺乏明确反帝要求,排除AB;D项最终成为一纸空文,表述错误,排除。所以选C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8. 五四运动被称为创造一种新的现代的文明以挽救中国。“新”的主要表现是A. 知识分子发挥着移风易俗的重要作用B. 激发人们强烈的民族

24、意识和爱国热情C. 弘扬科学和民主成为五四的精神核心D. 爱国主义与宣传马克思主义逐步结合【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由题干中“新的现代的文明”,结合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无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故答案为D项。ABC三项与“新的现代的文明”的信息不符,故排除。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五四运动特点19. 国共两党曾积极开展农村动员工作,在广州、武汉等地培训大量农民运动干部,并利用革命刊物发表了一系列以农村、农民为题材的文章。这些情形出现的历史背景是A.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广泛建立B. 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C. 国共两党停止内战走向合作D

25、. 土地改革的全面推行【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国民大革命。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广泛建立是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国共两党曾积极开展农村动员工作”可知此时应该处于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故B项正确;国共两党停止内战走向合作属于第二次合作,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关注农民是不符合史实的,故C项错误;土地改革的全面推行是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开始的,故D项错误。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民大革命。20. 1930年6月,李立三在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诸问题中写到:“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

26、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制他最后的死命。”这表明:A. 中共还没有找到中国革命的新道路B. 他认识到农民阶级力量的伟大C. 中共党内对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认识不一致D. 他认清了当时中国的国情【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可知强调的是城市中心论,说明当时中共党内仍然存在对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不支持的态度,即对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认识不一致,C项正确。由题干时间“1930年6月”可知这时中共已经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新道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排除A。题干强调的是城市中心论,说明李立三没有认清当时中国的国情,也没有认识到农民阶级力量的伟大,排除BD。

27、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信息是“1930年6月”、“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运用所学知识主义分析选项即可知道答案。21. 1935年,中国共产党人认为必须“使我们的政策,具有明确的人民性质和深刻的民族性质”,必须使苏维埃本身适应目前策略变动的各种需要。中国共产党人这一认识A. 强调了土地革命的重要性B. 指引红军战略转移的胜利C. 为国共双方和解创造条件D. 为持久抗战奠定思想基础【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题干信息“具有明确的人民性质和深刻的民族性质”,联系所学知识,1935年中日民族矛盾已经上升为

28、国内的主要矛盾,为了适应这一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共的政策进行了调整,这为国共第二次合作创造了条件,故C项正确;AB两项与题干“深刻的民族性质”的信息不符,故排除;D项是1938年论持久战的发表,故D项错误。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名师点睛】抗日战争的三条线索:(1)一对主要矛盾:日本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矛盾。(2)两条抗战路线和两个战场:国民党执行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共产党执行全面抗战路线,即人民战争的路线。在两条不同抗战路线的指导下,分别出现了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和国民党负责的正面战场。(抗日战争的全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两个战场、两条路线

29、、两个政党、两个政权、两支军队的抗战局面。)(3)三个发展阶段:战略防御阶段、战略相持阶段和战略反攻阶段。1937年7月至1938年10月是防御阶段。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全国抗战的开始。这一时期,日本大举进攻中国;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出现两个战场抗战的局面,这是中国抗战的重要特点之一。1938年10月至1945年8月初是相持阶段。1938年10月,日本占领广州、武汉后,抗日战争进人相持阶段。这一阶段,日本改变了侵华策略;汪精卫集团叛国投敌,蒋介石集团发生动摇,消极抗日,积极反共;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克服重重困难

30、,坚持敌后游击战争,使敌后战场成为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对抗战胜利具有决定的意义。1945年8月至9月是反攻阶段。1945年8月,苏联对日宣战,美国动用原子弹轰炸日本,中国举行全国规模的反攻,抗日战争进入反攻阶段。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至此,中国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22. 据考证,到1937年,中国所有陆军装备的轻武器几乎都可以自给了,同时一些复杂的重型装备也被大批生产出来。这反映了中国A. 民族工业迎来黄金时期B. 国防近代化在持续推进C. 对抗日战争已运筹帷幄D. 国际地位得到显著提升【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这一题的题干所述是指到1937年中国的国防事

31、业中陆军的装备制造可以实现自给了,这反映了中国国防现代化所取得的成果,故选B;A不符合史实,因为1937年开始我国民族工业迎来的是因为日本侵华战争而带来的困境,故排除;CD不符合史实,故排除。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国防装备现代化的发展23. 2009年红岩革命纪念馆展出了一本泛黄的手抄报,封皮上有“参政员毛泽东在渝市之动态民国三十四年八月二十六日至九月卅日”的字样。当时“参政员毛泽东在渝市”参与讨论的主要问题是A. 和平建国问题B. 开展国民革命运动C. 促进国共联合抗战D. 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民国三十四年为公元1945年,

32、这一年毛泽东参加国共双方的重庆谈判,讨论和平建国问题,故答案为A项。开展国民革命运动应为1924年,促进国共联合抗战应为1937年,与各民主党派合作应为1949年,均从时间上不符合材料,排除BCD项。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解放战争重庆谈判24. “我认为自己的良心和责任是团结人民的全部力量以加快取得胜利。我同意国家杜马的请求,由我的兄弟米哈伊尔大公继位,并祝福他登上俄罗斯国家皇位。希望他遵守立法机构确立的原则,就此宣誓绝不违背。”1917年,这段沙皇尼古拉二世退位诏书说明A. 二月革命成功完成了俄国社会转型B. 俄国革命类似于英国的“光荣革命”C. 沙皇专制体制未发生丝毫本质变化D.

33、 沙皇试图通过妥协方式维护君主制【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由题干内容分析可知,沙皇尼古拉二世是想以自己的退位,换取沙皇制度的维持,故答案为D项。俄国二月革命后虽然掌权者发生了变化,但俄国社会性质依然是资本主义社会,排除A项;英国的“光荣革命”是通过一次没有流血的宫廷政变赶跑了当时的国王,而俄国二月革命则是工人、士兵通过武装起义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排除B项;由材料“希望他遵守立法机构确立的原则”得知,沙皇尼古拉二世退位之后,俄国沙皇专制体制将变为君主立宪政体,排除C项。考点: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二月革命【名师点睛】俄国1917年发生的革命包括二月革命和十月革

34、命。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政府,建立起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因此二月革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起无产阶级政权,因此十月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革命胜利后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25. 巴黎公社形成了异于“三权均衡”的“人民监督”这一新型的权力制约机制。在马克思看来,公社的“人民监督”像一个“倒金字塔”结构,与人民选举的正“金字塔”结构形成了权力对称,有效地防止了官僚腐败和权力失衡。这表明巴黎公社A. 实现了权力的绝对监督B. 充分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C. 选举权与监督权相矛盾D. 堪称科学社会主义的典范【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

35、公社的“人民监督”像一个“倒金字塔”结构,与人民选举的正“金字塔”结构形成了权力对称,有效地防止了官僚腐败和权力失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巴黎公社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故B正确。实现了对权力的绝对监督,说法过于绝对,故A排除。材料说明选举权与监督权相互保障,不是矛盾,故C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巴黎公社堪称为科学社会主义典范,故D排除。考点: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巴黎公社26. 这一制度是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是中国人民战胜敌人,夺取革命和建设胜利的法宝,新中国成立后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的一大特色和优点,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正在日趋健全和完善,并在国家的政治生活和各项事业中

36、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此制度是指A. 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D.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项缺少中共领导这个内容,我国的政党制度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所以排除A项。BD两项为无关项,材料内容反映的是我国的政党制度,不是民族制度与代议制度,故答案选择C项。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27.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对世界的看法由“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其根本原因是A. 认清了当今世界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认清了制约战争力量有了很大发展B. 中国社会主义

37、现代化建设的需要C. 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成败中得出的及教训D. 从一些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中得出的教训【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60.70年代以来,国际形势不断发生变化,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发展,制约战争力量有了很大发展,认为“和平与发展”是世界发展的主题,世界短期内不会发生新的世界战争,A项正确。B项只讲国内需要而缺少国际条件,C、D两项或看到社会主义国家、或是发展中国家的成败得失而没有涉及资本主义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发展趋势,排除BC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28. 对中俄关系,有专家指出:由于是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两国相互心理要求和预期更为适度,这种关系的

38、稳定也具有更大的弹性空间,与20世纪50年代的中苏关系相比,是有根本不同的。这里的“根本不同”是指A. 中俄关系是最重要的对外关系B. 两国关系的发展出现了曲折C. 当今两国是伙伴关系而非盟国D. 两国的意识形态发生了变化【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50年代的中苏关系属于同盟关系,共同对抗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由题干 “中俄关系属于战略伙伴关系”可知从原来的中苏盟友变成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C项正确。题干涉及的是中苏关系和中俄关系的比较,没有体现中俄关系是最重要的对外关系,排除A。题干没有体现两国关系发展的过程,且不符合设问要求,排除B。中国的意识形态没有发生变化,排

39、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29. 有西方学者认为,上海合作组织是苏联国家和中国合力对抗美国与西方的一个形式。而俄罗斯有学者则呼吁建立一个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代表的“新华约”之类的某种“反北约”的组织。下列对上海合作组织的评述最准确的是A. 体现了多国结盟的特点B. 是新世纪冷战思维的产物C. 主要目的是应付地区反恐D. 是全面合作的新型国际组织【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上海合作组织的特点是结伴而不结盟,排除A项;上海合作组织遵循结伴不结盟,因此不具有以军事同盟对抗军事同盟的性质,所以不是冷战思维的产物;C项表述不全面;上海合作

40、组织是新型的区域合作组织,合作领域广泛,结伴而不结盟,故选D。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开展新型区域合作之上海合作组织【名师点睛】上海合作组织是哈萨克斯坦、中国、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于2001年6月15日在中国上海宣布成立的永久性政府间国际组织,前身是“上海五国”机制。 其特点主要有由大小国家共同倡导;安全先行,互利协作;国家间结伴而不结盟。性质:是一个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意义:对加强中国与俄罗斯及中亚各国的政治和经济合作,起到重要作用。中国积极参与上海合作组织的活动,并发挥了主导作用。30. 二战后期,美国力图在战后建立

41、一个“广泛而永久的普遍安全制度”,苏联也希望建立新的国际组织来“保证一个持久和正义的和平”,在美苏主导下,以“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为宗旨的联合国建立起来。这表明A. 美苏在战后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B. 美苏都希望建立自己主导的世界秩序C. 维护和平的理念顺应了国际发展大势D. 两种社会制度的国家能够永久和平相处【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在美苏主导下,以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为宗旨的联合国建立起来”可知美苏都维护和平理念顺应国际发展大势,C项正确。美苏两国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没有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排除A。题干反映的是美苏都希望建立一个新的维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制度与组织,没有体现美苏都希望

42、建立自己主导的世界秩序,排除B。根据所学内容可知,两种社会制度的国家能够永久和平相处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31. 大量“积极的”电影在1948年大选的关键时刻涌入意大利,美国国务院鼓励派拉蒙公司重新发行妮诺基卡以在大选中赢得反共选票;相反,华盛顿要求愤怒的葡萄暂缓在法国上映,以防止法国共产党利用影片中不利的一面。材料说明美国电影A. 基本主宰了欧洲的电影市场B. 成为实施冷战的重要武器C. 进军欧洲主要出于政治目的D. 完全沦为政府的宣传工具【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冷战环境下的美国电影的特征。材料反映了1948年即美国进入冷战时期后,大量的富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

43、彩的美国电影涌入意大利,美国国务院鼓励派拉蒙公司重新发行电影妮诺基卡以帮助该国在大选中赢得反共的选票,相反则要求暂缓愤怒的葡萄在法国的发行,以防止为法国共产党所利用,可见美国电影在欧洲的发行具有强烈的反共、遏制社会主义的色彩,说明美国电影成为实施冷战的工具,故选B。A、D两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 电影属于思想文化领域,美国电影在欧洲的发行存在政治目的,但不能说“主要基于政治目的”, 故排除C项。32. 西方学者劳伦斯萨默斯曾说,300年以后的历史书会把“冷战”的结束作为第三等重要的事件,把伊斯兰世界和西方世界的关系作为第二等重要的事件,而头等重要的事件是包括中国、印度等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崛

44、起以及它们与发达国家的关系。这说明在作者看来A. 冷战的影响在短期内将会持续存在B. 发展中国家的崛起是影响历史进程的重要因素C. 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D. 中国与印度将是主导未来世界的两大关键力量【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而头等重要的事件是”、“发展中国家的崛起以及它们与发达国家的关系”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C两项表述的内容题干材料核心意思无从体现,排除AC;D项表述具有片面性,是对题干材料的曲解和误读,从而不符合作者意思,排除

45、D。进一步可知,B项表述符合题干材料的核心意思,表述正确。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考点:历史评价历史进程评价历史进程评价的标准(课标外)第卷材料分析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二、材料分析题(总分52分,共4题。33、34题为必答题。35、36题为选做题,从中选出一题作答。)33. 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探索实行官邸制以制约住房腐败的设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秦汉起,无论是各地被征辟或举荐到中央,或外放到各地的各级官员,大多存在有异地住房的需要。因此,由国家向赴任官员提供住房,大约也就在秦汉之际逐渐趋向制度化住房以外,一应家具杂用亦按入住者的身份提供。以明代淳安县署

46、为例,知县的家具杂用有六十三种二百余件,县丞、主薄等有六十种,典史仅十九种。洪武时,黄州府有个同知安贞,因“搜造公宇器用”,被部下吏员向按察司检举,按察司又向中央汇报。朱元璋得知后,为安贞开脱,说是:“房宇器用都是公家的,安贞若另迁他官,一样也带不走。”另外,官员调任或退休时,所有家具杂用,都要按清单归还。摘自完颜绍元古代怎样解决官员住房问题材料二法国很早就开始实施官邸制:“公职人员职务用房制度”。规定:住房大小与付费标准根据职务需要与地位确定。例如担任部长以上的公职,一般可以享受完全免费的职务用房,标准是家庭12人住3房套间,3个人住4房套间,45人住5房套间。中下级公职人员如果无住房就无法

47、工作者,也参照上述标准分配住房。如果只是一般需要分配职务用房者,则应缴纳正常租金标准一半的房租。美国官邸制适用范围则是总统、副总统、州长、副州长以及具有一定规模的大、中城市市长。在美国,各级官员官邸的购买、日常使用和维护费均由政府预算负担,居住者只需每年交纳象征性的租金l美元。此外,除了国际通行的驻外大使配有官邸外,一些美国大学校长也住“官邸”。摘自看各国如何实施官邸制(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古代官员公房制度实行的目的和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中国古代与西方的官邸制有何异同?谈谈你对实行官邸制的认识。【答案】(1)目的:解决官员异地为官的住房需要;减轻官员的经济负担。特点:公有住房有明确的等级规格限制;公有住房及所用物品严禁私自增减;官员离职必须按清单归还所有物品。(2)同:都由国家给官员提供公有住房;都有官员职务与住房规格标准的规定;都对官员公有住房制定了法律(或条例)规定。异:西方官邸要交纳一定的租金;西方除官员外还为一些非官员提供公有住房。认识:实行官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