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扬州韩绰判官优秀课件.ppt

上传人:奥沙丽水 文档编号:165848 上传时间:2025-07-12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4.9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寄扬州韩绰判官优秀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寄扬州韩绰判官优秀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寄扬州韩绰判官优秀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寄扬州韩绰判官优秀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寄扬州韩绰判官优秀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寄扬州韩绰判官 杜牧杜牧青山隐隐水迢迢,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玉人何处教吹箫?作者简介 杜牧(公元杜牧(公元803803约约852852年),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 “小李杜小李杜”。这这首诗是当时杜牧被任为监察御史,首诗是当时杜牧被任为监察御史,由淮南节度使幕府回长安供职后所由淮南节度使幕府回长安供职后所作。作。唐代唐代的扬州,是长江中下游

2、最繁荣的扬州,是长江中下游最繁荣的都会,店肆林立,商贾如云,酒楼舞榭的都会,店肆林立,商贾如云,酒楼舞榭,比比皆是。比比皆是。“性疏野放荡性疏野放荡”的杜牧,在这的杜牧,在这样的环境中,常出没于青楼倡家,有不少样的环境中,常出没于青楼倡家,有不少风流韵事,韩绰在这方面是他同道,所以风流韵事,韩绰在这方面是他同道,所以回到长安后写诗寄赠。回到长安后写诗寄赠。背景介绍青山隐隐水迢迢青山隐隐水迢迢 诗人站在江边,隐约遥见江对岸诗人站在江边,隐约遥见江对岸青山逶迤,隐于天际,江水如带,迢青山逶迤,隐于天际,江水如带,迢迢不断迢不断“隐隐隐隐”和和”迢迢迢迢”这两对叠这两对叠字字,不但画出了山清水秀不但

3、画出了山清水秀,绰约多姿的绰约多姿的江南风貌江南风貌,而且隐约暗示着诗人与友而且隐约暗示着诗人与友人之间山遥水长的空间距离,那抑扬人之间山遥水长的空间距离,那抑扬的声调中仿佛还荡漾着诗人思念江南的声调中仿佛还荡漾着诗人思念江南的似水柔情的似水柔情。秋尽江南草未凋秋尽江南草未凋 诗人站在江北,遥想江南的秋诗人站在江北,遥想江南的秋景景此时时令已过了深秋,我所此时时令已过了深秋,我所在的江北早已是草木凋零、一派晚在的江北早已是草木凋零、一派晚秋的萧条冷落,而江南的草木却还秋的萧条冷落,而江南的草木却还未凋落,还是青山绿水,风光依旧未凋落,还是青山绿水,风光依旧旖旎秀美旖旎秀美。二十四桥明月夜二十四

4、桥明月夜 江南佳景无数,但我记忆中最美的江南佳景无数,但我记忆中最美的印象就是扬州二十四桥上的明月夜色印象就是扬州二十四桥上的明月夜色。二十四桥,一说扬州城里原有二十二十四桥,一说扬州城里原有二十四座桥,一说即吴家砖桥,因古时有二四座桥,一说即吴家砖桥,因古时有二十四位美人吹箫于桥上而得名十四位美人吹箫于桥上而得名。诗人点名时地对如虹诸桥的描绘目诗人点名时地对如虹诸桥的描绘目的在于同青山隐隐、流水迢迢相应互映,的在于同青山隐隐、流水迢迢相应互映,写出扬州的山美、水美和夜色美,也是写出扬州的山美、水美和夜色美,也是对玉人的出现起了映衬作用对玉人的出现起了映衬作用。玉人何处教吹箫玉人何处教吹箫韩绰

5、我的老友,当此秋尽之时,你每夜在何处教美人吹箫取乐呢?诗人本是问候友人近况,却故意用玩笑的口吻与韩绰调侃,问他这样,不但韩绰风流倜傥的才貌依稀可见,两人亲昵深厚的友情得以重温。青山逶迤,隐于天际,绿水如带,迢迢不断。虽然已经到了晚秋,但是江南的草木还没有凋落。“隐隐隐隐”和和“迢迢迢迢”这一这一对叠词,不但画出了山清水秀、对叠词,不但画出了山清水秀、绰约多姿的江南风景,而且隐绰约多姿的江南风景,而且隐约暗示着诗人与友人之间山遥约暗示着诗人与友人之间山遥水长的空间距离。暗寓诗人对水长的空间距离。暗寓诗人对故地和朋友的思念之情。故地和朋友的思念之情。青山青山隐隐隐隐水水迢迢迢迢,秋尽秋尽江南草未

6、凋。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在明月的夜晚,你这位风流才俊在二十在明月的夜晚,你这位风流才俊在二十四桥中的哪一桥上与歌女们吹箫取乐呢四桥中的哪一桥上与歌女们吹箫取乐呢?诗人本是问候友人近况,却故意用玩笑的口吻与韩绰调侃,问他当此秋尽之时,每夜在何处教妓女歌吹取乐。这样,不但韩绰风流倜傥的才貌依稀可见,两人亲昵深厚的友情得以重温,而且调笑之中还微微流露了诗人对自己“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的感喟,从而使此诗平添了许多风韵。回顾全诗:回顾全诗:一二两句:青山绿水秋草,意象创造氛围,不仅是自然景物的再现,在景物无休止的延伸中蕴含诗人无限情思。

7、三四两句:月光笼罩、美人吹箫、箫声飘散、呜咽悠扬,对江南风光和对游人欢聚的无限向往之情深蕴其中。杜牧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寄扬州韩绰判官配图欣赏配图欣赏青山隐隐水迢迢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秋尽江南草木凋二十四桥明月夜二十四桥明月夜 二十四桥二十四桥二十四桥二十四桥二十四桥玉人何处教吹箫玉人何处教吹箫玉人何处教吹箫玉人何处教吹箫青山隐隐起伏,江流千里迢迢。青山隐隐起伏,江流千里迢迢。时令已过深秋,江南草木枯凋。时令已过深秋,江南草木枯凋。扬州二十四桥,月色格外娇娆。扬州二十四桥,月色格外娇娆。老友你在何处,听取美人吹箫?老友你在何处,听取美人吹箫?诗歌意译诗歌意译寄扬州韩绰判官 唐 杜牧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抒发了作者格外眷恋江南的青山绿水,怀念远在热闹繁华之乡的故人的思想感情。诗歌主旨诗歌意蕴 这样优美的境界所唤起对江南风光的无限向往:秋尽之后尚且如此美丽,当其春意方浓之时又将如何迷人?正是这首诗成功的奥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