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服饰介绍PPT课件.ppt

上传人:奥沙丽水 文档编号:167049 上传时间:2025-07-12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4.3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畲族服饰介绍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畲族服饰介绍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畲族服饰介绍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畲族服饰介绍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畲族服饰介绍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畲族服饰介绍畲族服饰介绍 预科预科11121112班班 讲解者:讲解者:兰启俊兰启俊 模特:模特:兰珂、温亮兰珂、温亮我国少数民族的一员畲族 畲族自称畲族自称“山哈山哈”,意为,意为“山里的客人山里的客人”,人口主要分布在,人口主要分布在福建、浙江、广东、江西境内,现有人口约福建、浙江、广东、江西境内,现有人口约8080万,有本民族语万,有本民族语言,无文字,通用汉语。以农耕经济为主。实行氏族外婚制,言,无文字,通用汉语。以农耕经济为主。实行氏族外婚制,同姓不婚。其民族文化表现在语言、信仰、服饰、民歌、武术、同姓不婚。其民族文化表现在语言、信仰、服饰、民歌、武术、医药等。医药等。凤凰鸟头冠凤

2、凰鸟头冠上衣上衣围裙围裙彩带彩带裤子裤子 凤凰鸟头冠是在精细的竹管外包上布帕,悬一条凤凰鸟头冠是在精细的竹管外包上布帕,悬一条3030多厘米长、多厘米长、3 3厘米宽的红绫做成的。冠上有一块圆银牌,下垂厘米宽的红绫做成的。冠上有一块圆银牌,下垂3 3个小银牌于前额,个小银牌于前额,称为称为“龙髻龙髻”,红头绳扎的长辫高悬于头顶,象征着,红头绳扎的长辫高悬于头顶,象征着凤头凤头,表示畲,表示畲族始祖母族始祖母“三公主三公主”带的凤冠。带的凤冠。特色:多特色:多刺绣刺绣 畲族传统服饰畲族传统服饰崇尚崇尚红蓝色红蓝色,衣料,衣料多为自织的麻布,多为自织的麻布,在衣领、大襟、服在衣领、大襟、服斗甚至袖

3、口上都有斗甚至袖口上都有各色刺绣图案和花各色刺绣图案和花鸟龙凤图案。鸟龙凤图案。刺绣图案(一)刺绣图案(一)祖先崇拜,敬仰祖先崇拜,敬仰盘瓠。盘瓠。多反映始祖盘多反映始祖盘瓠王平乱、迎亲、创业的艰辛场面。瓠王平乱、迎亲、创业的艰辛场面。刺绣图案(二)刺绣图案(二)山水山水交融,交融,反映美好生反映美好生活。华南地活。华南地区丘陵起伏,区丘陵起伏,江河纵横,江河纵横,因而多以山、因而多以山、水为背景。水为背景。刺绣图案(三)刺绣图案(三)鲜花蝴蝶成对出现,反映阴阳调合、鲜花蝴蝶成对出现,反映阴阳调合、万物共生的朴素万物共生的朴素哲学哲学理念。理念。刺绣图案(四)刺绣图案(四)凤朝牡丹、龟龙戏凤朝

4、牡丹、龟龙戏珠,反映畲族人民珠,反映畲族人民敬仰神灵,渴望长敬仰神灵,渴望长寿和生活美满的愿寿和生活美满的愿望。望。(三)、彩带(三)、彩带 彩带:花腰带,又称合手巾带,彩带:花腰带,又称合手巾带,为畲族吉祥物。为畲族吉祥物。彩带一般长彩带一般长1.31.3米,米,宽宽0.20.2米,图案主要分为米,图案主要分为蓝底蓝底白花白花和和绿底绿底红花图案,也可绣上吉祥祝红花图案,也可绣上吉祥祝福等内容。福等内容。斑斓绚丽显心灵斑斓绚丽显心灵各种精致的彩带各种精致的彩带 围裙:即围身裙,畲语称围裙:即围身裙,畲语称“拦腰拦腰”。为长一尺、宽一。为长一尺、宽一尺五的麻布块,染青色或蓝色,钉上彩带。绣以凤

5、凰、尺五的麻布块,染青色或蓝色,钉上彩带。绣以凤凰、牡丹、彩云等图案。结构简练、造型精巧、色彩明艳、牡丹、彩云等图案。结构简练、造型精巧、色彩明艳、古朴大方。古朴大方。花丛鸟兽戏腰间花丛鸟兽戏腰间 (五):裤子(五):裤子 过去,男女过去,男女子都一样,为子都一样,为宽裤脚直筒便宽裤脚直筒便裤,但在一些裤,但在一些气候热的地区,气候热的地区,妇女不分季节妇女不分季节都穿短裤。都穿短裤。二、男式服饰二、男式服饰 因畲族服饰特色主要体现在妇女装扮上,因畲族服饰特色主要体现在妇女装扮上,而男子服饰和汉人大抵一致,故男式服饰特点而男子服饰和汉人大抵一致,故男式服饰特点较少。较少。传统男装有两种:一种是

6、无领青色麻布传统男装有两种:一种是无领青色麻布长长衫衫,下穿宽裆,下穿宽裆长裤长裤;另一种是作为结婚礼服的;另一种是作为结婚礼服的青色右衽长衫,头戴红顶青色右衽长衫,头戴红顶圆形圆形官官帽帽,外套龙凤,外套龙凤短褂短褂,胸襟前缀有一方绣龙花帕,脚蹬黑色阔,胸襟前缀有一方绣龙花帕,脚蹬黑色阔口布鞋。口布鞋。三:畲族人文景观欣赏三:畲族人文景观欣赏:三、拯救文化,刻不容缓三、拯救文化,刻不容缓 少数民族文化是华夏文明史中的瑰少数民族文化是华夏文明史中的瑰宝,是民族的精神支柱,是民族凝聚宝,是民族的精神支柱,是民族凝聚力、归属感的来源。民族文化的丧失力、归属感的来源。民族文化的丧失也就是民族灭亡的前兆。而如今我国也就是民族灭亡的前兆。而如今我国部分少数民族正被汉化,其民族文化部分少数民族正被汉化,其民族文化趋于灭亡,其命运令人担忧、心痛!趋于灭亡,其命运令人担忧、心痛!作为当代的民族大学生,保护各民作为当代的民族大学生,保护各民族文化,我们义不容辞!愿民族文化族文化,我们义不容辞!愿民族文化之花永远绽放!之花永远绽放!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