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鸦片战争对上海经济的影响目录鸦片战争对上海经济的影响2摘要2关键词:鸦片战争上海传统经济小农经济2引言2一、鸦片战争之前上海的经济状况2(一)落后的自然经济为主导2(二)闭关锁国造成的社会经济的落后3二、鸦片战争之后的经济状况4(一)鸦片战争后上海开埠4(一)交通运输的发展4(三)工业的发展5(四)进出口贸易的发展6L买办的的出现72 .相关辅助产业的兴办73 .通商口岸的开设7三、鸦片战争之后上海经济的情况8(一)鸦片战争对上海经济的积极影响8(二)鸦片战争对上海经济的消极影响8结语9参考文献9鸦片战争对上海经济的影响摘要清朝时期,我国开始大力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国内经济以落后的小农经济为主体
2、上海这个凭借水运发展起来的边陲城市,虽然有所发展,但是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依旧以传统的内向经济为主。仍处于全国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边缘地带。鸦片战争之后,上海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1843年上海成功开埠,在此之后上海凭借据江瞰海的地理优势,经济、贸易、航运全面开花。逐渐成为现代化中国城市的代表。本文旨在通过研究上海经济在鸦片战争之前的状况,鸦片战争爆发后上海面临的局势,以及上海社会受到鸦片战争的影响,进一步分析上海经济在鸦片战争前后的变化。关键词:鸦片战争上海传统经济小农经济引言在中国众多的城市中,上海属于起步较晚的一个。据史料记载,直到宋朝时期,上海才开始走上中国的历史舞台。在中国史书
3、册上留下了微末的一笔。昔日上海被称为上海务,是一个微不足道的边陲小镇。是主要依靠捕鱼为生的小渔村。后来,上海经历了数个王朝的繁荣与覆灭,幸运的是它凭借自己天然的水运优势,在时代的洪流中坎坷前行,最终顺利建镇。逐渐发展壮大,成为东南壮县。明清时期,上海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可惜的是清代的闭关锁国遏制了上海水运贸易的发展。让颓势的小农经济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一直占据着上海的经济主导地位。直至1840年,英帝国主义以坚船利炮破开了中国紧闭的大门。中国人心中的“天朝大国变成了列强欺凌的对象。于整个中华民族来说,这无疑是灾难的开始。不过对于上海来说,这也是扭转其经济发展的一次机会。上海凭借自己沿海沿江的优势
4、毫无意外地成为了沟通内外的桥梁并顺利开埠。同时成为了租界的集聚地。虽然这一段是上海的屈辱史。但是在一定程度上,这一时期也是上海经济快速进步的时期。经历过鸦片战争洗礼的上海开始正式地登上中国历史的舞台。成为近代史书记载中不可或缺的一笔。上海之所以能够从一个寂寂无名的边陲小城镇一跃成为全国经济、文化、贸易中心。究其根本而言,是因为历史的沉淀,是千锤百炼之后的盛开。本文旨在通过分析鸦片战争前上海的经济发展情况,与鸦片战争之后上海的经济发展,以及透过上海经济去分析鸦片战争对上海社会环境的影响,以此来探索鸦片战争给上海经济造成的影响。一、鸦片战争之前上海的经济状况(一)落后的自然经济为主导小农个体经济
5、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这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的主要特征。在鸦片战争之前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上海并不是引人注目的中国城市。在诸多人的眼里,上海甚至是比较边缘的地区。当初,上海归属于江苏省松江府旗下,只是一个县城。上海经济发展也主要沿用上述落后的经济模式,在经济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的仍然是自然经济。上海依托着依山靠水的地理位置优势,有了更大的经济发展空间。除了种植农产品和发展家庭手工业之外,捕鱼业也成为了上海另一大经济来源,这为之后的船舶业务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不过虽然上海的渔业有所发展,但仍然不能成为支撑经济发展的主体。只能作为副业,在整个经济中不起决定作用。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的结合,主要是为了满足自
6、身的消费需要。这种小农经济单纯的自给自足,限制了上海的发展。上海的这一经济状况一直到明清才得以打破。明清的时候,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之前的以小农经济和手工业为基础的自然经济已经不能满足上海日益发展的需求,这严重制约了上海经济的发展。那时候的上海,凭借自己天然良港的优势开始大力的发展贸易航运,成为沿海、沿江航运的重要水路交通枢纽。在小东门外,设置了大码头,诸多洋货和闽广货物都会经上海进行转运。到了乾隆年间,设立了海关,无论是远近货物都要途经吴淞口。那时候上海就已经有“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的称谓,虽然它发展规模日益壮大,但是在鸦片战争前夕上海仍然是苏州府的一部分,其发展规模根本不能与苏州相提
7、并论。(二)闭关锁国造成的社会经济的落后自给自足占主导的自然经济遏制了上海经济的发展。清政府实施的闭关锁国政策。虽然在抵御外敌入侵上起到了些许微小的作用,但依然不可避免地遏制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正因如此,上海经济在明清虽有逐渐复苏之势。但是依然不能改变上海经济发展只是仍然是传统的内向经济这一局面。在1836年的时候,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上海工业总产值甚至占据半壁江山。乾隆帝曾表示: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表货物以通有无嘉庆帝也说:“天朝富“有四海,岂需尔等小国些货物哉。统治者满足于封建的自然经济,这让他们骄傲自大,闭关自守。这种保守政策消极落后,不仅不能抵制来自欧美的入侵者,也不能够避免
8、侵略带来的灾难,甚至让中国自身的经济社会发展停滞不前。可以说是将中国的生机和进取精神都扼杀于摇篮之中。这就导致中国在航海业方面的失败,进而在对外贸易上面彻底丧失了主动权。对于过去的上海来说,虽然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业和手工业的支撑。但就基础来讲,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鸦片战争之前,国内市场对农业的需求已经趋于饱和状态。因此,上海那时候以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模式,只能自耕自纺自足。解决平时需求的粮食和穿衣需求,根本无法去真正的打开市场。二、鸦片战争之后的经济状况(一)鸦片战争后上海开埠众所周知,上海经济发展的转折点在于鸦片战争。至于上海一跃而上成为中国新兴大都市的转折点,则要从鸦片战争后上海开埠说
9、起。上海历经鸦片战争的洗礼,开埠之后,以英国为首的各国势力纷纷在上海划分势力范围。围建租界,从此上海成为灯红酒绿,十里洋场的不夜之城。如果我们以行政体制的角度出发来看,从明末到清初上海始终隶属于江苏省松江府。这一情况一直到清王朝的覆灭也没有变化。但是,其城市形态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首先,城外有城,这对于上海来说可谓是历经鸦片战争之后的一个重要改变。1843年的时候,英、美、法等西方国家开始在上海县城北面筑起租界。城外之城所呈现的就是全新近代化城市的形态,这一状态是史无前例的。上海城外城的形态,这些新建的城中城均是根据别国的文化和信仰建造而成,这无疑是对上海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状态的一个冲击。这
10、种城市形态是欧化的,所以又有欧洲城之称。当然,随之而改变的就是行政管理上面,上海县当局无法插手租界内部事务。租界建成之后,相应的也带动了上海县城和上海周边的整改。上海因此有了全新的规划和建筑。上海城市形态的转变,不仅促进了上海城市的繁华,同时也带动了上海老城区的改变。令其不断向西方现代文明靠近。由此可见,社会形态的转变是上海开埠之后最为重要的一个变化,是经济发展的一个开启点。从地理位置和城市发展优势这方面来讲。上海对外沟通海洋,对内连接江河,是优良的港口,适合海运和船舶业务的发展,是不可多得的港口城市。上海港口码头遍布,从董家渡到十六铺码头几乎数不胜数。这似乎注定上海会走向繁荣。鸦片战争之后的
11、上海,最繁华的莫过于城东南,有谚语道,“时市肆盛于南城,城之北荒烟蔓草,其农户烟村都在西南二境。在此之后,租界的落成又为上海添上了一抹吸睛的色彩。上海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带动了经济的发展。出现了繁极一时的大上海,那时候的上海“欧洲城和老城并存,是一座结合了中西方文化的城市。曾有人赋有竹枝词一首,可见上海的繁荣:“深上风光尽足夸,门开新北更繁华。出门便判华夷界,一抹平沙大道斜。黄楙村也曾有言道:自小东门吊桥外,迤北而西,延袤十余里,为番商租地,俗称夷场。洋楼耸峙,高入云霄。八而窗根,玻璃五色,铁栏铅瓦,玉扇铜环。其中街衢弄巷,纵横交错,久于其地者,亦易迷所向。取中华省会大镇之名,分识道里。由此可
12、见开埠之后上海一片欣欣向荣的繁华之景。(二)交通运输的发展上海的地理位置很好,东倚太平洋,北揽长江。而且居于太湖流域的水网地带,江河湖海的水系优势它几乎占尽了。可谓得天独厚,是真正的四通八达。由此可见,上海水运的蓬勃发展可谓是顺水推舟,其大力发展水运和船舶业务以及对外贸易是众望所归的。上海隶属于江南水系,在佐以京杭大运河。向北能够直通北平,向南去往宁波,江西等地自然不再话下。延展性非常广阔。上海先有刘河港和乍浦港作为沟通南北的两翼,虽然后来凋零了,但是依靠自身的江河海集散疏运功能。在鸦片战争之后,上海的水路更加发达。对外沟通欧美国家,诸多欧美国家运来的货物,都要在上海进行搬卸,然后分散于中国南
13、北两端,最终利用长江内河分销全国各地,将上海的港口功能发挥的淋漓尽致。其次,上海作为东南海域的转运港,是外国轮船登陆之地,也是上海和长三角对全国经济发挥重要影响的切入点。鸦片战争之后,上海交通运输业飞快发展。除了沟通内外的水运发展神速之外,上海陆路交通也不遑多让。而且与水陆交通形成了联合之势。众所周知,在全国范围内,上海是最早修建铁路的城市。1876年,第一条铁路一淞沪铁路正式落成,虽然这是外国人自作主张修建的。于第二年就被拆除,但是在此之后,从上海通往南京的铁路也于1905年正式问世。在1908年沪宁铁路开始通车。随后,1909年沪杭甬铁路也正式修成。津浦铁路与沪杭铁路的衔接,让上海得到了进
14、一步的发展。从而推动了上海经济的发展,令上海可以更加便利、更加轻松地与北方城市互通有无。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随后建成的浙赣铁路,更是让上海成功地与中国内地城市接壤。相对来说,上海的公路建设起步比较晚。因为那时候中国外有欧美侵略者,内部经济凋零,百废待兴。无论是汽车还是汽油,以及加油站都是微乎其微的,因此修建公路是没有必然性的。直到1901年,上海才开始引进小汽车,随后才逐渐有了现代公路。刚开始公路只是修建在城区,之后随着经济的发展,才逐步向郊区、向江苏浙地区蔓延。1922年修建了沪闵路,之后兴起了现代公路的建筑热潮,这加强了上海经济的整合功能。不可否认,水路、铁路和公路的衔接
15、是至关重要的。上海人在这方面是非常明智的,他们凭借地理优势,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最终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长三角地区,全国的经济发展紧密相连,大量人力、物力和资金凭借便利的交通纷纷涌入上海,推动了上海经济的发展。(三)工业的发展中国近代,外部列强侵入中国内部。西方的现代经济体制影响着整个中国,而上海是中国最先开始改变的城市。上海在鸦片战争之后,成功开埠,租借林立,洋场缤纷,逐渐开始向西方现代化靠近。大规模的引进国外机器生产设备和工业艺术,成功建立了第一批近代工业。墨海书馆是英国传教士于1843年在上海成立的机器印刷厂,其后,英国人在1850年创办了北华捷报。这两个企业都是早期西方资本建立的文化产
16、业,虽然严格意义上来讲这都不算工业产业,但是这为后续的工业企业的创办铺垫了道路。究其本质而言,这是外国资本家为了满足其经济侵略的野心而建立的。有了前期的试水之后,为了方便外国船只的往来。外国陆陆续续修了各种船舶修造厂,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去服务于西方进出口贸易,比较出名的有:英商浦东船务公司、美商下海船厂、上海船坞公司等等。到了六十年代的时候,资本主义的输出模式也在不断的变化。由之前的资本输出逐渐向资本输出转变。诸多外商投资者看到了轻工业中隐藏的巨大盈利商机。其中最先被投资的是中国的棉纺行业。在六十年代初,英国怡和洋行出资建造了纺丝局,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机器大生产的剿丝厂。它的出现代替了落
17、后的手工织布机,让劳动力得以解放,促进了上海的经济。随后,外商在华对轻工业的投资,如同雨后春笋般络绎不绝。用机器磨面的得利火轮磨坊成立,制造煤气的大英自来火房。制造砖瓦的上海砖瓦锯木厂等都相继成立,上海轻工业呈现一片欣欣向荣之态。到了七十年代,外商对上海工业的投资呈现倍数增长模式。外商为了利用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和资源获取大量财富,以此不断加大投资。对原先设立的厂子加大投资扩大规模。例如:1878年成立的旗昌丝厂,最初只有50台织布机。之后经过数年的发展,逐渐扩大到400个车床。员工也由原来的几十名扩展到了1000多名,由此可见这一段时间内上海轻工业的发展迅速无比。而且随着日益发展的需求,中国不仅
18、仅依靠外商洋人的投资。中国人自己也开办了工业实业,开始振兴实业。最开始主要是由官家来主办,历史上最为出名的就是洋务运动,虽然最后以失败而告终,但是也为中国近代工业创造了机会。1872年李鸿章于上海兴办招商局,纺织业方面上海机器织布局也正式成立。洋务运动的兴办影响深远,也为上海经济的兴起创造了有利条件。在洋务运动的牵头之下,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也开始在上海兴起,诸多民用兴办厂家开始出现在上海。据湘1873年的申报记载。出现最早的是由方举赞创办的发昌机器厂,之后林文在上海开设了建昌钢铁机器厂,邓亭泰创办了邓泰记机器厂,其中有民间资本自己投资设立的厂家数不胜数。这掀起了上海工业的狂潮。(FI)进出口贸
19、易的发展鸦片战争之前,广州是中国进出口贸易的重心。鸦片战争之后,上海凭借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成功一跃成为中国进出口贸易中心。彻底打破了中国一百多年的贸易格局。上海水域发达,外与东海接壤,是进出口贸易的不二之地。对内牵系长江,便于物力,人力,信息的流动。对全国具有较强的辐射能力,而且上海紧邻长江中下游,那里是生产厂房的集聚地。能够为出口和内销提供丰富的货源。这也为之后上海成为全国中心贸易辐射圈奠定了基础。L买办的的出现鸦片战争之后,买办在上海的出现。进一步促进了上海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因为外商是买办的发起者,因此买办更加依赖外商。他们以此为手段来瓜分在华的权益,以此攫取更多利益。买办的兴起,吸引了社
20、会各阶层人士的注意。纷纷参与进来。买办制度得到迅速发展,这一行业延续到60年代的时候,成为独立于士、农、工、商之外的另一行业。逐渐自成一派。与此同时,其他通商口岸的买办制度也接连产生。但是发展却比较缓慢,例如:广州,迫于无奈之下选择这一行业的人投奔上海。外商成功招雇买办之后立刻订立合同,合同还要递送到各相关国家的驻华领事馆备案。买办与外商的关系受到外国领事的保护。合同中也清楚的标的出,雇佣的期限,雇佣的责任和权利及利益分配方式等。双方权责明确,利益清晰。被雇佣为买办的人,外语能力强,处理经济贸易的能力也很强。这就很容易促使双边贸易的达成。他们既能为外商寻得更多商业服务的商机,而且还凭借自身的关
21、系网向封建官府寻租。为外商赢取更多经济利益。2 .相关辅助产业的兴办上海买办制度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随着对外贸易的渐大渐广,为此在上海成立了专门服务于外贸易服务的银行、保险公司及证券交易所等。近代金融制度也陆续建立起来,上海是全国范围内首个出现大规模金融机构的地区。这一现象以上海为中心陆续向其他通商口岸延伸。外国在华银行是近代中国垄断国际汇兑,以及提供对外贸易融资服务的最主要的金融机构。各个西方国家见有利可获纷纷在中国设立银行,这使得各类企业具有更便利的条件去融资。缩减了融资成本,规避了经营风险。这使得西方中小商人开始寻求在中国的商机,寻求与中国人的合作。这一中西合璧的状
22、况,盈利空间肉眼可见。因此,后续接连不断的有西方商人开始寻求对华贸易。上海对外贸易也因此而崛起。中外合作贸易的不断扩大,为了进一步满足其需求。贸易市场也进一步扩大,新的制度也应运而生。外资保险公司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陆续的登陆上海。除此之外,也相继建成了诸多辅助业务公司。无论是批发公司,还是拍卖市场,以及期货交易等新型组织形式和交易手段的出现。都进一步的促进了上海市场的专业化,上海市场的效率得到显著提升。上海势不可挡的发展形式,驱使其他区域的交易市场逐渐开始向上海转移。3 .通商口岸的开设近代中国政局多变,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在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中,英国要求中国开放通商口岸,上海就是五个通商
23、口岸其中之一。这一方面方便了外国列强对中国的掠夺,在一定意义上也促进了中国商贸的发展。其后,大批租界的建立,将上海分割成两个内外不同的世界。租界内部秩序稳定,诸多原先打算迁出上海的原料工厂也都纷纷在沪设厂。尽管运费成本会累计提高。但是位于上海租界内,不会受到外边的叨扰,发展更为稳定。那时候的中国,外有侵略者,内有太平军与清军的战乱,原本富足的江南各地惨遭蹂蹦,因此,上海租界的建立,是上海得以快速崛起的契机。也逐渐让上海成为避难所,而且,上海私有产权的法律颁布,进一步让资金开始向上海集中。随着中外资金的流入,不仅为进口商品提供了市场,也使上海成为企业云集的地方。这是上海经济能够快速发展的一大原因
24、三、鸦片战争之后上海经济的情况(一)鸦片战争对上海经济的积极影响鸦片战争是上海经济发展的一道分水岭,鸦片战争之前的上海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文化影响都不值一提。鸦片战争之后,上海作为一个通商口岸开始对外开放。凭借东南沿海的优越地理位置,上海开始在经济方面全面赶超其它地方。鸦片战争打破了上海传统的内向经济形势,让上海从内向经济逐渐走向世界。从上海城市风貌上来讲,鸦片战争之后,上海风貌也开始变化。首先是城镇外观,随着诸多租界的建立,上海整体上越来越趋于西方化。成为十里洋场不夜天的繁荣大上海,规模扩大了。从文化方面来讲,鸦片战争之后,上海是最先接受西方现代化的国家。随着上海城市中越来越多的外国人的出
25、现,西方文化也逐渐登陆上海。与东方文化产生强烈的撞击,人们越来越多的开始接收西方新潮思想。从中国封建的思想文化中解放出来。从政治上讲,逐渐衰败的清王朝经不住列强的侵略。在鸦片战争后,封建政权逐渐崩塌。近现代资本主义的萌芽诞生。在西方观念冲击下,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有利于国家发展的运动相继出现。尽管最后都以失败而告终,但是这对中国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引进的西方先进社会的制度,和科学技术,使人们对资本主义有了新层面上的了解,从而推动了思想文化变更。上海是鸦片战争之后最先开始改变的地方,这里是全国是人力、物力、财力的集聚地,诸多有关资本主义的近代文化书籍相继涌入。加之留学人才的纷至沓来,让人们见识
26、到了外国人丰富的文化生活。也为后来中国的政治革命打下了基础。(二)鸦片战争对上海经济的消极影响对于中国来说,鸦片战争是一次灾难和屈辱。在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西方国家凭借这些不平等条约,大肆掠夺中国财富,获取经济利益。同时,西方列强国家在我国大肆扩张资本势力,挤占中国市场,让中国的民族资本靡靡不正,抑制了中国民族资本的发展,让中国失去了经济命脉。上海是最早一批被侵略者开辟为通商口岸的城市,之后虽然发展迅速,但是其经济命脉依然控制在西方列强的手中。从金融方面来看,鸦片战争之后。英国汇丰银行长期垄断我国的金融市场,致使我国的民族金融市场发育缓慢。汇丰银行最早登陆的
27、内地城市就是上海,由此可见,鸦片战争之后,西方列强已经掌控了我国的经济命脉。这就导致我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进度迟缓。从工业方面来看,上海是英国等西方国家最早占领的地方。英国在上海等地兴办船舶修造厂。这些船舶修造厂的建立,挤占了上海船舶修造工业的市场。这导致中国旧式造船业陷入困境直至破产。上海的发昌机器厂是我国最早的民族资本企业,但因为英国船舶修造厂的打压,在1900年被英国耶松船厂吞并购。到了20世纪之后,西方国家开始把控我国的煤矿产业。这让我国民族资本所经营的中小煤矿企业受到了严重打击。而且不仅仅是民族资本经营的中小型企业受到打击,就连北洋政府与清政府创建的中大型煤矿企业也在劫难逃。鸦片战争之后
28、中国的民族资本受到西方国家的压制。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一些列不平等条约,让中国差点亡族灭族。由此可见鸦片战争的消极性质。结语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的一个痛点。在纷纭诡谪的近代风云里,上海是最先脱颖而出的城市。它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让它获得了发展的机遇,但是,上海也是最先沦陷在西方列强手中的地方。西方文明的大举侵蚀,这对于民族工业积极性有很大的冲击。总之,鸦片战争给上海经济带来了重生也带来了桎梏。从客观角度来讲,它让上海走出了闭关自守带来的沉重枷锁,彻底脱离了落后的经济体系。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让上海成为最具繁华的中国城市。参考文献计裕人.以政带工:洋务运动失败原因再分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9、).2007(2于稳立.李鸿章在中国社会近代化过程中的作用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姚贤镐,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6第1册,中华书局1962年版,孙毓棠,中日甲午战争前外国资本在中国经营的近代工业,上海人民出版社,1955年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李炳清,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人民日报,1981孙玉琴.简述近代上海对外贸易中心地位的形成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4(04):81-85.陈正书.鸦片战争前上海与香港之历史比较J.史林,1990(01):46-52.9孙施文;近代上海城市规划史论J;城市规划汇刊;1995年02期1
30、0吴松弟;明清时期我国最大沿海贸易港的北移趋势与上海港的崛起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口i戴鞍钢;口岸贸易与晚清上海金融业的互动川;复旦学报(社会科版);2003年02期12徐占春.上海开埠后江南地区的变化及其对上海发展的影响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9,23(03):102-10613杜黎.鸦片战争前上海航运业的发展J.学术月刊,1964(04):48-54.14钱文亮.论近代上海城市转型的历史与文化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6):152-160.口5鞠斐,近代工业化思想影响下的上海纺织机器设计行为团.美术大观,2018(12):82-83.16刘刚
31、近代上海租界的土地重划与自主开发J.时代建筑,2018(06):126-30.117方书生.近代中国工业体系的萌芽与演化J.上海经济研究,2018(11):114-28.18聂好春.买办与20世纪初期商会事业机构建设一一以上海总商会为中心的探讨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16(04):82-819沈冰清.近代中国租界社会治理评析一一以上海公共租界为案例的讨论J甘肃社会科学,2018(05):242-249.20庞广仪.口岸开放与近代国家力量的整合研究综述J.钦州学院学报,2018,33(06):39-45.21熊月之.论近代上海作为中外利益共同体的意义J.学术月刊,2018,50(06):133-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