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视角下的大学生思政教育分析.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795738 上传时间:2019-01-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互联网视角下的大学生思政教育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互联网视角下的大学生思政教育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互联网视角下的大学生思政教育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互联网视角下的大学生思政教育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互联网视角下的大学生思政教育分析.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互联网视角下的大学生思政教育分析 现阶段网络在人们生活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给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行为思想带来了一定的改变,尤其是对经常使互联网的大学生而言。本文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为例,讲述了互联网视角下的大学思政教育新特点,以及就如何更好的开展互联网视角下的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互联网视角 大学生思政教育 分析 G64 A 2095-3089(2018)19-0070-01 信息技术在不断发展,网络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开始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大学生的交流方式,信息来源方式以及生活学习方式都带来了一定的改变,因此这就需要各高校在展开大学生的思政教育时充分的考虑到网络带来

2、的影响,结合网络视角下大学生思政工作的新特点来有针对性的对大学生展开思政教育。 1.互联网视角下的大学生思政教育新特点 1.1主体性 互联网视角下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很多时候是在网络条件下进行,在形式上已经不是传统的面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但是这种思政教育具有主体性特点,即不论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都具有一定的主体性。一方面在网络上具有非常丰富的信息,这样就会使网络思政教育的方式变得足够灵活以及多样,这时候教育者如果想要提升自己的教育效率,就需要学习各种网络知识,增加自己对政治的敏锐性,所以就会让教育者的积极性以及主体性得以发挥。另一方面,在互联网视角下,大学生可以接受到的思政知识非常多,因此他们可

3、以充分的发挥出自己的主体性地位,根据自己的喜好去选择自己想要学习的思政知识。 1.2交互性 传统的思政教育更多的是一种单向传播的方式,由思政教育者对知识进行讲述,大学生负责接收,这种教育方式导致学生只能在比较局限的范围内接受到相对比较局限的思政知识。而在互联网视角下,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具有一定的交互性,学生不再仅仅是一种被动接受的地位,而是也可以掌握一定的话语权,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处在平等的地位,他们之间可以互相交流,每个人可以自由的表达出自己的观点,这样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自由以及民主意识,对于思政工作中出现的错误思想也可以在交流中得到及时的纠正。 1.3时效性 在互联网视角下,每一大学生都可以借

4、助网络实现对思政知识的获取,例如他们可以通过微信,微博,qq等交流平台平台随时随地的获取各类知识,而且在互联网视角下,信息的传播会非常快,使大学生思政工作的时效性得到飞速的提高。学生可以在网络上针对某一时间或者某一热点话题进行平等的谈论,将自己的真实想法表达出来,使思想政治工作者根据学生的交流来了解学生的实际思想动态,从而对学生展开有针对性的思政教育。 2.互联网视角下有效展开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建议 互联网视角下学生的主体性可以得到最大的发挥,学生可以自由的发表自己的言论,然而大学生的心智还不够完全成熟,很容易受到其他舆论的影响,导致思想出现偏差,这也就给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一定的挑战。 2

5、.1以人为本,尊重学生 互联网视角下开阔了大学生的视野,每个大学生都有了自己独特的想法,对待事情有自己的见解,这时候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方式,而是积极的补充自己的知识,从而更好的应对互联网视角下给大学生思政工作带来的挑战。另外,在展开思政工作时,教育者一定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给予每一个学生足够的尊重,真正的鼓励,关心并且引导学生,帮助学生解决心理,生活以及学习上的问题,在和谐的氛围内展开思政教育1。 2.2对网络舆情进行引导 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各类网络新闻以及信息,通过网络了解外界发生的各类知识,这时候大学生由于缺乏一定的自我识别能力,很容易受舆情影响,因此需要

6、思政教育者对网络新闻充分重视,从而实现对舆情的引导。其一,可以建立一个相对比较完善的舆情搜集机制。现阶段各类网络平台非常多,每个人都在网络平台上发表个人的言论,因此需要思政教育者对大学生发布的各类信息进行搜集,充分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其二,对网络舆情进行分析。对微博,论坛等交流平台实际反映出来的信息展开分析,给予网络舆情充分的重视。其三,信息处理机制的建立。思政工作者可以引导学生的思想动态,机思政教育者可以借助热点事件或者是重大政治时间来展开谈论,在谈论中对学生的思想进行引导。 2.3提升思政工作人员的素质 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展开,离不开一批高素质的思政教育工作者,因此需要各院校加强对思政教

7、育工作者的培训,一方面让思政教育工作者可以掌握丰富的思政知识,可以让他们在鱼珠混杂的网络中保持有清醒的头脑以及正确的判断,从而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另一方面需要思政教育者具备有一定的网络知识,了解一定的网络技术2。 3.结语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视角下,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已经被赋予了一些新的特点,同时也给大学生的思政工作带来了一定的考验,因此需要各院校采取有效的措施更好的展开大学生思政教育,促进大学生思政工作的有效展开。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

8、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1宋嵩.“互联网+”趋势下高校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初探基于传播学视野下的思考J.大众文艺,2018,(23)226-227.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

9、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2安瑞平.思政工作网络化视角下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分析J.科教导刊,2018,(32)65-66.“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