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监测技术方案.docx

上传人:奥沙丽水 文档编号:180772 上传时间:2025-07-1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44.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坑监测技术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基坑监测技术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基坑监测技术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基坑监测技术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基坑监测技术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R21-06地块基坑监测技术方案XXXX建设工程检测有限公司2022-08-28基坑监测技术方案审核:校对:编制:检测单位:检测资质号:检测单位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一、工程概况4二.监测技术依据4三、监测实施方案43.1 监测目的43.2 各监测项目实施53.2.1 深层水平位移监测53.2.2 地下水位监测73.2.3 地表、道路及管线沉降监测83.2.4 支撑轴力监测93.3 监测频率、预警值及报警值103.3.1 监测频率103.3.2 监测报警值103.3.3 监测预警113.4 数据分析、信息联动123.4.1 数据分析方法113.4.2 数据记录制度及分析123.4.4 监测信

2、息联动133.5 监测人员及设备表14351拟派项目人员汇总汇表14352拟投入项目设备总汇表14XXXX区丁桥西单元R21-06地块基坑监测技术方案一、工程概况(1) XXXX区丁桥西单元R21-06地块项目,位于XX市江干区华中路与大农港路交叉口的东南侧。拟建工程为一层地下室,开挖深度为4.250m;局部为二层地下室,开挖深度为10.250m。该工程采用钢板桩(部分采用围护钻孔灌注桩)的围护方式进行基坑支护。(2)根据合同及设计图纸,监测项目及工作量暂定如下:1 .深层土体位移监测(测斜),11根,孔深24m;15根,孔深12m;2 .围护墙顶水平、垂直位移监测,67点;3 .地表沉降观测

3、59点;4 .水位监测,16根,孔深12m;5 .道路及管线沉降观测点,10点;6 .支撑轴力,3组;监测点平面位置详见设计图纸二.监测技术依据(1)xxxx区丁桥西单元R21-06地块基坑围护设计图纸;(2)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3)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T8-2007);(4)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程(JGJ120-2012);(5)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6)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7)国家其他监测、测量规范和强制性标准。三、监测实施方案3.1 监测目的(1)通过监控量测,了解施工阶段土

4、层与支护结构的动态变化,明确工程施工对地层、周边环境的影响程度及其可能产生失稳的薄弱环节,把握施工过程中围护结构所处的安全状态。确保基坑工程安全、稳定,施工影响区域内的已有建(构)筑物、地下管线安全稳定。(2)用现场实测的结果弥补理论分析的不足,并把监控量测结果反馈到设计和施工中,在施工过程中,及时掌握土层和围护结构的变位与受力信息,以便采取相应的施工技术措施(3)对工程施工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监控,判断基坑施工、浅埋暗挖法施工对周围环境(建筑物、地下管线、地铁等)的影响程度,寻求预防办法。3.2 各监测项目实施3.2.1 深层水平位移监测坑周土体的深层水平位移的监测采用在土体中预埋测斜

5、管、通过测斜仪观测各深度处水平位移的方法。测斜仪的精度要求不宜小于表3.5.3T的规定。表3.5.3-1测斜仪精度表基坑类别一级二级和三级系统精度mm/mO.1O0.25分辨率mm500mm0.020.02测斜管采用PVC工程塑料管,直径宜为4590mm,管内应有两组相互垂直的纵向导槽。测斜管应在基坑开挖1周前埋设,埋设时应符合下列要求:(1)埋设前应检查测斜管质量,测斜管连接时应保证上、下管段的导槽相互对准顺畅,接头处应密封处理,并注意保证管口的封盖;(2)测斜管长度应与围护墙深度一致或不小于所监测土层的深度;当以下部管端作为位移基准点时,应保证测斜管进入稳定土层23m;测斜管与钻孔之间孔隙

6、应填充密实;(3)埋设时测斜管应保持竖直无扭转,其中一组导槽方向应与所需测量的方向一致。(4)测斜仪应下入测斜管底510min,待探头接近管内温度后再量测,每个监测方向均应进行正、反两次量测。当以上部管口作为深层水平位移相对基准点时,每次监测均应测定孔口坐标的变化。(5)测试时,测斜仪探头沿导槽缓缓沉至孔底,在恒温一段时间后,自下而上逐段(间隔1米)测出X方向上的位移。同时用光学仪器测量管顶位移作为控制值。在基坑开挖前,分二次对每一测斜孔测量各深度点的倾斜值,取其平均值作为原始偏移值。“+”值表示向基坑内位移,“一”值表示向基坑外位移。(6)测试原理见下图:计算公式:Xi=S:乙SinCtj=

7、C:(AjBj)-)./- O则表示已进入危险状态,变形加速发展,须立即停工,采取有效的工程措施进行加固。3.4.2 数据记录制度及分析当取得各种监测资料后,及时进行处理分析,绘制相应图表,对监测数据进行回归分析,预测结构物的安全性,确定工程技术措施。每一测点的监测结果要根据其位移变化速率和管理基准等综合判断结构和建筑物的安全状况,并编写日报表,及时反馈指导施工,达到安全、快速、高效施工之目的。测量组与监测工程师密切配合工作,及时向监理工程师报告情况和问题,并提供有关切实可靠的数据记录。数据记录有以下几点内容。(1)数据采集通过现场监测取得资料及与之相关的其它资料搜集、记录等分析整理成报告。本

8、监测项目采用的仪器设备各类繁多,有的仪器(如水准仪等)需人工读数、记录,然后将实测数据输入计算机,有的仪器(如全站仪)则自动数据采集,并将量测值自动传输到数据库管理系统。无论人工测读还是自动记录,均需业务人员掌握专业技术,只有精通专业技术才能更好的发挥技术水平作用。(2)资料整理当收集到观测后应立即对原始资料进行校核和整理,并对原始观测值的检验、物理量的计算、填表制图,异常值的剔除、初步分析和整编等,将检验过的数据输入计算机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分析与处理。(3)数据分析现场监测的各类数据及时绘制成时态曲线,并注明施工工序和开挖深度。当位移时态曲线的曲率趋于平缓时,应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或其他数学

9、方法分析,以推算最终位移值,确定位移变化规律。资料分析采用的是比较法、作图法和数学、物理模型,分析各监测物理量值大小、变化规律、发展趋势,以对工程的安全状态和应采取的措施作为评估决策。一般典型正常时态回归曲线示意图如图所示。位移(应力)绘制测点时间位移曲线散点图和距离位移曲线散点图,如图7.3-1所示。如果位移的变化随时间而渐趋稳定,说明该处地层处于稳定状态,支护系统是有效、可靠的,如图中的正常曲线。如图7.3-2的反常曲线中,出现了反弯点,这说明位移出现反常的急骤增长现象,表明支护体系已呈不稳定状态,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施工措施进行处理。图7.3-2时间位移(轴力)曲线和距离位移(轴力)曲线3.

10、4.4 监测信息联动一般情况下当天测得的监测数据,由技术人员带回办公室,在晚上进行分析处理;如数据正常,第二天以监测日报的形成一式三份分别递交建设单位、监理、施工单位,如数据发生异常或报警,则第一时间报送公司技术负责人(总工),并以电话和短信的方式分别通知建设单位、监理、施工单位,第二天以监测日报的形式一式三份分别递交建设单位、监理、施工单位。在基坑监测报警、天气等因素造成有可能引发基坑施工安全期间,调整监测外业数据采集、内业分析的节奏,在外业数据采集后现场进行分析,并出具初步的监测日报。3.5 监测人员及设备表351拟派项目人员汇总汇表姓名本工程拟任岗位年龄性别专业年限现任职务职称备注项目负责47男28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技术负责42男21高级工程师现场负责28男5技术员现场监测24男2技术员现场监测25男3技术员3.5.2拟投入项目设备总汇表序号仪器、设备名称规格型号及厂家数量使用情况3水准仪苏光DSZ2+XFSlI良好4全站仪GTS-332W1良好5测斜仪CX-08A1良好6水位计SWJ-8090I良好Il水准尺3M2良好12锢钢尺2M2良好XXXX建设工程检测有限公司2022年8月28日3.6附图(基坑平面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