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互评互改作文实验研究.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16006 上传时间:2019-01-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互评互改作文实验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大学生互评互改作文实验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大学生互评互改作文实验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学生互评互改作文实验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互评互改作文实验研究.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大学生互评互改作文实验研究 作为大学写作课程的教师,笔者从2018年开始,在大一新生中进行大学生互评互改作文实验,具体实验步骤分四步首先是教师示范评改,统一评改符号及要求,其次是以学生寝室为单位分组互改,再次是用一节课时间进行学生互评,最后是教师总结。笔者的实验体会是分组原则和监督、激励原则很重要,实验结果最终减轻了教师的负担,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写作 学生 互评互改 监督 激励 G642A1002-2139(2009)-11-0131-2 写作课程是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课,一般开设在大学的第一学年。作为大学写作课程的教师,每学期皆面对着大量等待批改的作文。在年复一年的精批细改的过程中,大

2、学生的写作兴趣也在逐年降低,很多同学拿到作文本,往往只是瞥一眼老师评定的等级,对文本中满纸通红的眉批置之不理,老师的辛劳事倍功半。长此以往,学生的质疑习惯将荡然无存,思维能力的发展也将受到影响。 一、具体实验步骤 针对这种情况,笔者从2018年开始,在大一新生中进行大学生互评互改作文实验,取得了一些成效。具体实验步骤如下 1.1教师示范评改,统一评改符号及要求 在示范评改之前,教师先通览全班学生的作文,从中选出一二篇具有代表性的习作,最好是水平高低各一篇,认真修改,以备示范讲解。然后,用一节课时间,统一评改标准,组织学生学习评改。制定统一的评改标准的目的是使学生在评改时有“规”可依。具体做法如

3、下先用投影仪把那两篇代表性习作投射到大屏幕上,供学生讨论,再引导学生明确评改的具体要求,统一评改符号、方法和评分标准,最后教师用课件出示自己的评改结果。 其中,要重点引导学生领会评改要求。评改要求包括“一般要求”和“特殊要求”两种。“一般要求”是指任何一篇习作均须达到的常规性要求,即立意、选材、结构、语言、书写五方面的要求。“特殊要求” 是针对本次习作训练的特殊性要求。无论“一般要求”还是“特殊要求”都要制定出可操作性的细则。 另外,要引导学生了解批改的两种方法和批语的写作要求。批改的方法有眉批和总批两种,眉批一般写在作文顶端和旁端,用来指出作文局部的优缺点。总批写在作文的最后,是对学生的作文

4、的优缺点做出整体评析。对批语的总体要求是应一语破的,切中要害,指出作文的长处和不足,切忌做一些不着边际、没有深度的评论、分析。特别是其中的问题要重点指出来,因为“在学习这一方面,是必须知道了不应该那么写,这才会明白原来应该这么写的” 1(P132)。教师让学生修改有问题的作文,就能使学生逐步领悟、掌握写作规律。教师示范评改,使学生心中有例,从而使互评互改进入正轨,为下一步的分组进行互评互改奠定基础。 1.2以学生寝室为单位分组互改 在学生真正掌握了评改方法的基础上,把学生分成若干个互评互改小组。按照男女生作文互换的方式,以学生寝室为单位分组,男女生作文比例不均可灵活处理,每一次作文互换的寝室不

5、同。 成立小组之后,互评互改具体做法如下首先,小组内的每个学生传阅本寝室需要评改的习作,在通览的基础上,每人认领一本。其次,每位同学按照此次评改要求,在草稿纸上试评自己认领的习作。再次,试评结束后,每位同学先当众阅读自己评改的作文,读出自己的评语,然后其他同学参与讨论,要求每个同学针对每篇习作都要谈出自己的看法,既要谈好的方面,更要指出不足的地方。最后,每个寝室选出一名评改主笔,然后主笔根据大家的意见,用红笔在作文簿上将错别字、病句等划出来,再将小组成员的意见综合起来,在作文本上写出眉批与总批,并写上经讨论评定的等级和批改日期,结尾处以本寝室的名义署名,以便落实责任。各小组批改任务完成以后,可

6、在全班进行互换交流,进行对比。这样既可以欣赏优秀的文章,又可以学习其他小组出色的评改方法。 1.3用一节课时间进行学生互评 在学生互改的基础上,教师要拿出一节课时间让学生进行作文互评。互评之前,要求每个寝室推举一名评文代表,评文代表采用轮流制,寝室成员轮流担任,目的是让每位同学都能得到当众口头表达的锻炼机会,并规定每个寝室的发言时间为5分钟。发言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一是简要介绍本寝室所评作文的总体情况,包括评文对象的姓名,作文的标题,以及与本次作文写作要求的相符情况等。二是指出本组作文的具体优点,包括立意、结构、手法,语言等的具体特色等。三是列举出所评作文的具体缺点;四是向全班推荐一篇范文。 在学

7、生互评过程中,教师应迅速通览每个寝室推荐的范文,从中精选出两到三篇文章,作为本次写作的优秀作文,由学生本人向全班朗读自己的作文。 1.4教师总结评价本次互评互改作文情况 完成了以上程序后,教师把互评互改过的作文全部收上来,全部过目复查一遍,对学生的评改进行再评改。在讲评课上对评改出色的寝室给予表扬,对做得一般的给予鼓励,对做得不太妥的给予指导、纠正。并建议各个寝室互换写作和评改的优秀习作,观赏比较,借鉴学习。 二、实验体会 经过几年的实验,本人获得了以下三点体会 2.1以寝室为单位的分组原则具有实效 大学写作课的讲授对象是大一新生,刚刚进入大学,学生之间还不熟悉,以寝室为单位的分组,便于他们共

8、同商讨,相互学习,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从而加快了他们的熟悉步伐、加强了寝室内部的团结和寝室的团队合作精神。 另外,寝室是每位寝室成员的学习和休息场所,居于寝室的时间要远远多于留在教室的时间,因此对于小组成员集中讨论和修改,寝室分组提供了充裕的时间保证。 2.2监督和激励原则非常重要 大学生互评互改作文实验是放手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修改与评判的活动中。这里所说的“放手”绝不是让教师把自己的工作推给学生,而是教师在认真评判、分析学生问题的基础上,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独立分析判断以及自我修改、自我完善、客观评价与鉴赏等多方面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指点,也就是必

9、要的监督。 教师对学生的互评互改作文的全程要进行监督,首先要示范评改,引导学生明确评改的具体要求,统一评改符号、方法和评分标准,在学生分组评改后,对学生的评改进行再评改。在学生的互评阶段,仍然贯彻监督原则,每组学生互评后,教师需要马上给予简评。最后,教师要总结本次的互改互评作文情况。 其中,对学生的第一次互评互改的监督尤其重要。第一次学生互改后,教师要再针对学生评改进行再评改,所花的时间可能是以前的两倍,因为不但要看学生的作文,还要看学生的作文评改。评改之后,教师要挑出评改的正反典型进行评讲,再次与学生统一评改要求与标准。 教师还需要执行好激励原则。一方面要突出写作优秀的学生和自评自改的优秀寝

10、室,给其他同学树立榜样和目标,另一方面,对后进学生和寝室要以鼓励为主。评论差生作文时,让同学用“放大镜”找“闪光点”,一个准确的词语,一句精彩的句子,都是值得肯定和赞赏的。在这样的评论中,可以对后进生产生极大的鼓励,增强他们作文的兴趣和信心。另外,对于评改后进的寝室的每一点进步都要给予及时的夸奖。 2.3最终减轻了教师的负担,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实验开始阶段,因为学生没有经验,教师要全程监督。教师的工作量比传统的作文评改更大,特别是第一次实验,评改之前教师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引导学生进入评改情境。在学生互改后,教师除了要评改每个学生的作文,还要对学生的评改进行再评改。但是,互评互改作文实验最终会

11、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到了第三次和第四次实验,教师就很轻松,学生自主评改的能力加强,每个寝室都有小主笔,每一个班级都发现了几个优秀的评改者,教师逐渐从繁重的作文评改工作中解脱出来。 另一方面,在互评互改作文实验中,大学生的多种能力得到锻炼,写作兴趣得以提高。本人实验的班级大多为师范班,都是准教师,互改作文,让他们在大一阶段提前实习,锻炼了他们的作文批改能力。而作文互评的环节进一步锻炼了他们的当众口头表达能力。学生的互评互改实验改变了教师作文批改的“一言堂”,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最终使写作与评改的关系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 三、结语 综上所述,培养大学生自评自改作文的能力,可以使大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

12、主人,叶圣陶先生说“学生养成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2(P210)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减少许多无效劳动,从作文的精批细改中解脱出来,更好地利用时间从事教育和教研工作。当然,需要重申的是这种实验决不意味着教师可以完全放手,任学生自行摸索,恰恰相反,教师要做好监督工作,要下功夫研究培养这种能力的理论、方法和途径,使大学写作教学走向良性循环。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

13、”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1鲁迅.鲁迅全集(第六卷).人民文学,2018. 2叶圣陶.叶圣陶集(第13卷).江苏教育,2018. 袁凤琴(1974-),女,安徽巢湖人,文学硕士,讲师,巢湖学院中文系教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