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绩点制下学分绩点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引导性分析.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27985 上传时间:2019-01-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分绩点制下学分绩点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引导性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学分绩点制下学分绩点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引导性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学分绩点制下学分绩点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引导性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分绩点制下学分绩点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引导性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分绩点制下学分绩点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引导性分析.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学分绩点制下学分绩点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引导性分析 学分绩点制下学分绩点对学生能力培养具有引导作用,主要表现为引导学生修读二专业、二学位、辅修专业;引导学生根据自身需求设置个性化目标;引导学生理性看待评优、评先等各类选拔;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获取创新学分等。 学分绩点制是教学管理的产物,它是一种以学分为计量单位衡量学生完成学业的情况,以平均学分绩点评价学生学习质量的教学管理制度。从学分绩点制的概念可以得知,其主要包含学分、学分绩点、平均学分绩点这几个概念。 学分是用于计算学生学习量的一种计量单位,各课程的学分,是按相应课程的授课学时来确定的。每门课程及实践环节的具体学分数以专业教学计划的规定为准。

2、 将某一课程的学分乘以该课程考核后所得的绩点即为该课程的学分绩点,它是衡量学生在学校要求下学习水平的参考量。 平均学分绩点是以学生所得全部课程的学分绩点之和,除以该生同期修读的学分数。 绩点是课程学习质的体现,以学分绩点作为质量指标评价学生学习成绩,从一定程度上说能反映学生掌握课程知识的程度,是学生学习能力的依据。学分与绩点的有机结合客观上说也是学生学习质量的反映,只有绩点或只有学分的教学管理制度都是不完整的。为了实现多样化的教学管理制度,体现教育规格的灵活性,学分与绩点的结合,用来作为衡量学生学习的量与质的衡量单位,以取得相应的学分和平均学分绩点作为毕业和获得学位的标准。 目前高校引入绩点制

3、来进一步完善学分制,使课程学分与绩点相结合,成为课程学分绩点,通过计算平均学分绩点来区分学生的学习质量。 一、引导学生修读二专业、二学位、辅修专业 学校培养的人才要符合市场经济发展需求,日益深化的市场经济对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更为青睐。修读二专业、二学位、辅修专业作为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方式,鼓励学生在有余力情况下修读主修专业同时,扩大学生知识面,尊重学生个性,强调学生个性化发展。受教育者可以自主地通过主辅修制跨学科进行多元文化教育,这就促使高校把二专业、二学位、辅修专业列入人才培养方案中,很大程度上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经过对不同高校调研发现,在修读二专业、二学位及辅修专业条件设置中,平均学分

4、绩点均有相应规定,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教学管理过程中,在课程安排上为修读二专业学生设置一个较少的、但却完整覆盖这一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研究方法的课程结构,可通过建立全天候排课制,实施小学期制修读跨学科课程,增大优质课程开出的空间和时间;通过主辅修专业的学习,建立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两大教育模块,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要,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充分利用自主学习时间提高能力。 二、引导学生根据自身需求设置个性化目标 学分制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所表现的差异,要求教育工作者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不同基础、认知能力、接受水平促使我们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分层教学的理念要求我们把学生作

5、为一个独立的个体看待,尊重他们在发展过程中的特点。绩点制下的学分绩点为学生提供了更多自主发展的空间。平均学分绩点全面准确地反映了学生学习质量,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学分制最大程度上尊重学生自主选择。 具体工作中可以根据学生需求进行相关引导,如提前毕业、出国、转专业、免试研究生等都可根据学生个性发展进行设置。对需要提前毕业及出国的学生,均要求达到相应的平均学分绩点方可申请。申请提前毕业给学生留下更多自主支配的时间去进行深造、创业,这就要求学生个人对自身的学习情况进行衡量,教师引导学生对相关课程的修读,获得一定的平均学分绩点,以达到相应的平均学分绩点要求。尤其是平均学分

6、绩点是学生学习质量的体现,同时作为学生申请出国是否可以拿到奖学金的重要依据。学生尽量选择相比之下课程学分数、绩点、权重或系数较高的课程进行修读,这是提升平均学分绩点的途径之一,也是学习能力高低的体现。英国一些大学重视学分绩点,美国则通过平均学分绩点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同理可知,平均学分绩点也是转专业、推荐免试研究生等工作的重要依据,教学管理者可对这部分学生的需求进行相关引导。 三、引导学生理性看待评优、评先等各种选拔 平均学分绩点是对学生学习能力质的考量,是科学反映学生学习“质”的重要依据,它有利于激励与培养学生发扬刻苦拼搏、锐意进取的学习精神,是选拔优秀学生的主要依据。学分绩点制管理模式下的

7、平均学分绩点的评优办法比过去依据平均成绩评优更加科学、合理,可作为学生评优评奖工作的有力支撑,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进取精神的一种激励机制。以平均学分绩点作为选拔依据,一定意义上说对参与评选的学生具有相对公平性,使学生有动力参与相关课程的学习。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会遇到类似的问题“为什么我没挂过科,还被挂过科的人超过了?”例如高等数学6学分、大学体育1学分、线性代数3学分、心理1学分。 同学A高数61分、体育95分、线代63分、心理88分 同学B高数88分、体育72分、线代63分、心理59分 在没有设置权重的情况下,两名同学的平均学分绩点如下 高数体育线代心理平均学分绩点同学A对应绩点611.2

8、955631.6884.31.936同学B对应绩点884.3722.7631.65903.027显而易见,在学分数比较高的课程拿到较高的分数便会在平均学分绩点上占得先机。 绩点非常重要,然而却终究不是评价一个学生的终极标准。如今,我们越来越注重学生的能力教育,与追求高绩点相比,两者并不矛盾。曾有学者对绩点和能力的重要性进行问卷调查,90%的学生认为培养综合能力很重要,将近80%的学生认为掌握专业知识和培养综合能力更重要,仅有极少部分学生认为高绩点更重要。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大多数多人心中绩点并不是衡量一个人能力的标准,而且有研究专门调查访谈过很多同学,他们的观点是绩点并不重要,但却可以反映一个

9、人在学习上的努力程度,绩点更多的是作为班级内部或者学校内部横向比较的标准即关系到评奖评优的条件,但综合能力才是关键。因此,作为现代教育管理工作者,要引导学生理性看待各种评优评先等选拔活动。 四、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获取创新学分 通过鼓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学习能力,培养增强学生社会竞争力,突出“能力+个性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通过设立创新实践学分,将“创新学分”与人才培养方案、学分绩点、专业培养计划等有机结合起来,鼓励学生在学习能力及个性发展等方面取得好成绩。学生获得的创新实践学分可按学校规定替代相应课程的学分。创新实践学分的获取对平均学分绩点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通过参加各种课外科技活动竞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如对学生获奖、公开刊物发表论文及专利发明等可计入创新学分,参加全国性竞赛获奖者,全国大学英语六级(专业八级)统考通过者,可获得创新学分,该类学分可抵充素质拓展课程的学分;有特长才能、在社会实践或社团、社会活动表现突出者可获得奖励学分。奖励学分可抵充通识教育基础中文化素质类选修课学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