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研究生教育类型现状分析.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28161 上传时间:2019-01-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4.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研究生教育类型现状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我国研究生教育类型现状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我国研究生教育类型现状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国研究生教育类型现状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研究生教育类型现状分析.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我国研究生教育类型现状分析 摘 要:介绍了当前我国两种研究生教育类型,分别从类型结构和培养模式上对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型研究生进行了分析,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突出问题,提出了改进思路。 我国30年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研究生教育机制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形成了学术型和专业型两种人才培养类型,研究生教育规模已跨入大国行列。但是,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类型仍然凸显出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上。 不同的学位类型对应着不同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分别对应学术型研究生和应用型研究生。前者偏重学术理论研究,适合从事教学和基础性、理论性科学研究工作,后者则更注重

2、实践能力,适合从事技术性工作,如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制开发,以及管理、经营、决策工作等,对其业务能力要求较高。由于二者的本质和内涵的差异,造成他们在知识结构、能力、素质和岗位上也存在差异。 从类型结构看,目前我国研究生培养仍以学术型研究生为主,大多学校相关培养政策、激励政策更多地倾斜学术型研究生,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规模虽然已占硕士总数的三成,但其生源质量相比学术型研究生要低,且专业学位种类较少,所涉及的行业有限,难以满足社会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大量需求。 从培养模式看,现在大部分专业学位硕士要比学术型硕士早毕业半年或一年,学制不同,培养目标不同,培养模式也必须有所区别。但现实是,目前专业学位尚未

3、形成健全的培养、考核、评价和管理体系,定位也不够准确,部分高校视此学位类型低于学术型,甚至将其视为用于增加学校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这都将导致学校不能根据专业学位的特点进行课程设置、培养方式设置和师资配置,均以学术研究能力培养为重点,脱离不了学术型培养模式的老套路,强调“知识本位”多,忽视实验和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的培养。尽管各高校均出台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方案,但在课程设置上与相应的学术硕士差异较明显的专业硕士只有少数,因师资力量、专业性质以及学制方面的差别,专业硕士的发展情况各异,特别是对应用性较强的学科专业,专业硕士和学术硕士的培养想要实现差异化并不容易。某高校导师透露:“不管

4、培养目标偏重实践或是学术,学生最终的方向都会跟着导师走。短时间来看,两者的培养目标即便表述上有区别,实际上的差别也不会太大,尤其从就业角度看,学生能找到什么样的单位,具体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是未知数,不可能一味强调要满足培养目标要求。” 师资队伍结构单一,是当前很多高校面临的问题。教育部在2009年3月下发的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中提到,“要建立健全校内外双导师制”,即由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等指导工作。但相当一部分在读专业硕士认为,依靠学术硕士的师资队伍开设专硕课程,可能是解决专硕师资问题的最简单最直接的办法,所以当向专硕们问及“校外导师

5、”时,都说“没有见过”。 2009年国家开始扩招全日制专业硕士开始,报考学术硕士的“落榜”调剂者占专业硕士学位相当一部分指标,专业硕士在一定程度上成了学术硕士的“备胎”,是多数人“退而求其次”的选择。2011年开始,主动报考专硕的学生开始增多,但究其原因,“报考工程硕士相对工学硕士容易,竞争不那么激烈”是大多数人的初衷,换言之,想进入一所知名高校,工程硕士的门槛较低,这也是导致目前专业学位的社会认可度较低的一个关键原因。 若干意见中提到“注重吸纳和使用社会资源,合作建立联合培养基地,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改革创新实践性教学模式。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的紧密联系,积极探索人才

6、培养的供需互动机制。”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构建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就业服务体系有关工作的通知(教学厅20103号)中提到“ 在培养过程中大力加强与相关行业企业的合作,通过校企合作办学、订单定向培养、鼓励企业参与教学等方式,强化实习实训教学环节,着力建立培养与就业互相促进的长效机制。”但现实情况并不尽人意,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力度非常不够,政府缺乏相关的政策激励,导致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培养单位与实践基地合作紧密度较低。在被调查者中,认为合作程度一般的占50%,合作形式化和很少合作的占21%。 总而言之,虽然专硕在近一两年时间里,社会认可度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但同时专业硕士也不断遭受“山寨研究生”

7、、“培养无特色”等质疑。提升专硕“含金量”,落实专业硕士的培养方案,实现专业型硕士的特色培养已成当务之急。 产学研结合是模式创新的核心,应用型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主要依赖于实验的开展,因此应该注重实践基地的建设,政府应出台相应的政策扶持,积极鼓励企业接纳研究生参与实践活动,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通过建立校企联合体,与企业结合,与生产结合,与社会实际结合,在企业聘任导师,让研究生在企业科研过程中进行学位论文选题,这样既有利于直接服务于企业解决生产技术问题,又有利于提高研究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另外,高校调整培养模式、管理思路也很关键,努力提高研究生选拔质量;调整专硕研究生待遇,给予一定的培养、激励政策;加大师资的投入力量,专硕和学硕实现差别培养,要重视构建和形成一支适应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师资队伍;加强实验室建设和各类实践基地建设,与地方政府企业建立良好的关系,为研究生提供更多、更好的机会和条件进行实习与锻炼;积极争取各方面资源,拓宽就业渠道。 现代化、全球化、信息化的21世纪,社会需要大量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专业技能的“专业学位硕士”正是大势所趋,各类专业学位硕士逐渐将变成社会的“新宠”,也将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立足国内培养各个领域的高级专门人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