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模式下大学生职业能力提升现状研究.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34039 上传时间:2019-01-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6.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企合作模式下大学生职业能力提升现状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校企合作模式下大学生职业能力提升现状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校企合作模式下大学生职业能力提升现状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校企合作模式下大学生职业能力提升现状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企合作模式下大学生职业能力提升现状研究.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校企合作模式下大学生职业能力提升现状研究 【摘 要】本文以上海立信会计学院2012级学生为调研对象,从认知度、满意度和有效性三个层面展开调研。具体分析了校企合作模式下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现状,并从实践环节、师资队伍等方面分析具体原因。 一、引言 随着全国高考考生生源的缩小,上海市地方性应用型大学的招生比例中外地生生源日益增多,导致外地生源毕业生就业难度增大。一方面他们没有上海生源的“地缘”优势和强大社会资源,另一方面他们对回当地就业期望值偏高,导致这批毕业生在就业求职时出现大量“阻滞”现象。 校企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是把企业纳入人才培养的要素体系,形成高校、企业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格局,将传统以学科

2、为特征的理论教学转为理论教学与企业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本文以上海立信会计学院为例,在2012级毕业生中进行抽样调研,深入探讨校企合作模式下大学生职业能力提升的长效机制。 二、校企合作及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现状 本次问卷调查对象分大四学生、往届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三个层面,涉及会计事务所、银行和各类企业。共发放调查问卷220份,其中,大四学生和往届毕业生各110份。回收的问卷共208份,有效问卷202份,回收率达94%,有效率达91%。 (一)认知度层面 这一维度主要考察学生对于学校校企合作的基本认知情况,包括教学环节中课程的设置与学分要求,学校组织的企业交流活动以及实习实训机会的了解情况等。调研显

3、示,学生在校期间,对于本学院校企合作层面展开的合作情况并不是太清楚,如只有27%的应届生表示知道学校有与企业展开交流访问的活动,超过50%以上的应届学生对本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课程设置和学分要求表示一般了解甚至不了解。 往届生中76%的人认为校内外的实习实践活动对于职业认知能够起到非常大的作用,这一比例明显高于应届生44%的人数比,说明在校期间的实践活动对于学生就业力的培养与塑造有很大的帮助。 在“通过校内实习和校外实习活动,您对所从事工作需要的就业力和素质”这一调查中,应届生有22%学生选择了“不了解”和12%的学生选择了“非常了解”。即通过校内校外实习活动,学生从其中获得的相关专业了解程度仍

4、旧比较低,甚至约20%学生认为这些实习活动无法帮助他们对所从事的工作所需要的就业力和素质进行了解。而往届生在“经过一段时间工作经验的积累,您对未来工作需要的就业力和素质”选题中,更多地选择了“比较理解”和“非常了解”,只有5%的学生认为“不了解”。通过实际的工作锻炼,更多的同学开始了解工作需要的就业力和素质,他们在工作中不断地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通过这两个不同问题的调研,可以看出,与学校的相关专业针对性活动相比,实际工作中经验的积累给学生们带来更多的对就业力和素质的了解。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往届生会比应届生更了解学校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课程设置和学分要求。 (二)满意度层面 这一部分围绕学生对实践课

5、专业老师的教学方式、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展开调研,考察学生对于目前校企合作方式的满意度情况。 学校针对各专业设置了多种课程和实践活动,增加途径和方法使学生更多地了解各自专业就业力和素质。我们通过调研了解到,在这些项目的设置中,学生对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学分制度、教学方式以及教师素质能力等相关项目的满意程度情况,从整体看,应届生更多地是“一般满意”,而往届生更多地选择了“比较满意”。 在“对目前校内实习和校外实习学分制度”选项选择中,应届生半数认为“一般满意”。其中金融学院应届生有11名学生选择了“不满意”,占到了该群体的35%。在稍后具体的询问中,学生给出了原因。学生认为不甚满意的主要是实

6、习课程安排时间不够合理。校内实习主要安排在大四第一学期,历时约十到十二周。而这期间,学生们会更希望有机会去进行校外实习。且大三下学期课程比较少,希望能够利用这段时间进行校内实习,给大四的学习或实习更充分的时间和更广泛的选择。而在实习内容上,有位同学提出“校内实习可以改为选修的形式,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选择相应的实习项目,而不是只能选择本专业的校内实习。”,同学们更希望在校内实习中增加如计算机信息化操作的学习,并希望“校内实习可以选取真实的公司为案例,更贴近现今经济情况。” 学生普遍对“本专业教师的技能素质和实践经验”比较满意,而在“本专业老师的教学方式”中给予了“一般满意”的评价。学生们

7、对专业来时自身能力和素质是很肯定的,但是希望在教学方式上能有所改进,提高学生的满意度。对此,往届生提出了“加强校内外老师之间的沟通交流”的建议。他们认为老师应当在课程中加强财务软件的学习和运用,灵活调整实习内容。 在对本专业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满意度调查中,应届生的不满意度较高,很多学生提出“我们并不知道学校有相关实训基地”。这提醒我们学校在进行改善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的同时,需要适当提高学生群体的关注度和了解度,从而让学生参与到实习中,真正发挥实训基地的作用。 通过应届生和往届生满意度的对比,往届生明显比应届生更满意学校的设置。这是经过一段的时间工作经验的积累,让他们对学校相关内容设置有了实际

8、历练,在比较中理解学校进行如此设置的结果。在对往届生有关“对本专业课程设置的满意程度调查”中,选择“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学生分别有19名和54名,占到了66.4%。这一调查也验证了以上解释。 (三)有效性层面 在师资队伍方面,可以引入一批企业高级专技职员为主体的兼职教师,让他们参与课程设置与授课,55%的往届生认为非常有用,认为比较有用的占32%,;在科研方面更加贴近用人单位的需求,46%的应届生认为非常有用和比较有用;对于有些高校实行的“订单式”培养模式,即按照用人单位要求制定并完成培养计划,有34%的往届生认为非常有用,43%的认为比较有用,占到总人数的77%。 另外,对于校企合作对

9、象的选择方面,54%的应届生认为事务所更能提升就业力,16%的选择银行,12%的选择证券公司,而往届生中58%的人选择事务所,8%的学生选择银行,13%的学生选择证券公司,21%的学生选择其他企业。 对于校外实习时间长短,应届生和往届生的选择差别明显。51%的往届生认为校外实习时间最好为6个月,22%的认为应该时间更长;而应届生中大部分同学(约占51%的比例)选择了时间最短的2个月,选择6个月的占22%,半年以上的只有7%。造成这一差别的原因可能是大部分应届生目前正处于实习或求职过程中,过长时间的实习会使他们错失求职的黄金时间,所以大部分学生愿意选择较短的校外实习。而往届生目前已经拥有一份相对

10、稳定的职业,并且经过近一年时间的职场历练,他们从就业力提升的角度能够更客观地看待校外实习的作用,事实上经验证明过短的校外实习对于就业力的提升作用并不明显。 最后,校企合作平台为广大学生提供的机会方面,45%的应届生更看重“实习实践机会”,26%的学生选择“与职场人士接触的机会”;而70%的往届生选择“实习实践机会”,24%的学生选择“与职场人士接触的机会”,说明校企合作对于就业的重要作用。 对学生“进入职场所需具备的各种就业力中最重要能力”进行调研选择中,45.45%的往届生选择了“沟通能力”,而应届生最多的选择是“学习能力”,为 33.67%。“学习能力”和“专业素养”在学生中都是比较受重视

11、,然后经过工作锻炼后,往届生却更多地认同“沟通能力”的重要性。这也给学生和学校一个注意点,需要在今后的学习实习中加强锻炼,提高沟通能力。 三、调研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实践环节的教学内容较为单一,课程设置仍需合理化 大学生就业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各专业开设的实践教学课程应该就是围绕如何提升这些能力而展开教学的。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存在教学内容与实际运用的结合度不够,教学形式较为单一,而且周期时间较长、理论化程度过高等问题。例如,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对校内实习课程普遍反映“内容比较死”,“希望校内实习的要求设置能够更接近职场中的要求”,“能够缩小实习的时间和学分比重”甚至“

12、改为选修课”。 (二)校企互动开展交流活动的力度不够,影响力有待加强 调研显示,有近三分之二的大四学生对学校不定期组织的各类企业交流活动不太了解,并表示不太了解学校提供的各类校外实习实践机会。这说明学校在校企合作互动交流环节的宣传力度还不够,与企业开展的交流访问和实践活动尚不能满足大部分同学的需求。 (三)双师型教师较为缺乏,专兼职教师队伍有待改善 目前在高校中,年轻教师占很大比例,这些教师大都没有企业一线的实际工作经验,缺乏行业背景,独立开展项目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实训环节的指导教师缺乏实践背景,导致理论教学与实践往往脱节,真正能够走出课堂、融入生产企业、参加社会实践、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师较少。 注:本文为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党建课题提升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质量长效机制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14DSY3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