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现代教学理论,科学设计校本作业.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43524 上传时间:2019-01-1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9.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用现代教学理论,科学设计校本作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运用现代教学理论,科学设计校本作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运用现代教学理论,科学设计校本作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运用现代教学理论,科学设计校本作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用现代教学理论,科学设计校本作业.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运用现代教学理论,科学设计校本作业 【摘 要】从具体的学情出发,设计校本作业并对校本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探索改进的方法。如运用“最近发展区理论”,搭建适合学生发展的“脚手架”, 准确测定下一个能够达到的“最近发展区”,从而推动学生更快更好的掌握知识,在真正意义上发挥校本的最大作用。或运用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法对作业的设计,从简单逐渐发展到复杂,按学习目标的要求,分层次设计作业。 引言 校本,顾名思义就是为本校学生设计的有本校特色的作业本。它能够尊重个体差异和学生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理解知识,形成技能,最后能够实现提升能力的作用。我们学校已经使用校本作业两年

2、了,在使用过程中虽然已经体现出了它所特有的优势:如与我校学生学习能力的匹配性较强,杜绝了使用多本教辅时的简单重复操练,防止一些超过教学大纲要求的或者超过目前学生认知水平的题目的出现,从而体现了校本作业轻负高效的特点。但是我们在使用过程中也发现了这样的问题:学生普遍反映校本作业过难,觉得完成校本作业花的时间较长,让一些学生产生了畏难情绪。另一方面教师反映题目针对性和层次性不够,中高难度的题目所占比重过大,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对双基的落实。笔者认为造成这些问题的关键是教师在编写校本作业的时候更多考虑的是本知识点所应要达到的难度和高度,而忽视了学生目前的认知水平,本文阐述了我校依据“最近发展区理论”及

3、“布鲁姆的目标分类理论”在校本作业编写中的实践与尝试。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一、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维果茨基的研究表明:教育对青少年的发展能起到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青少年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青少年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青少年还不能独立地完成任务,但在教师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却能够完成这些任务”。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维果茨基强调“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在设计校本作业过程中,我们不应该着眼于学生已经完成和发展的,也不应该与学生现有知识能力水平相脱节。应该关注他们那些正处于形成状态或正在发展的过程,以期达到我们所要

4、求的新的发展水平。作为校本作业的编写者,主要是提供学习的支架,虽然它不能使任务本身更容易,但它可以使学生借助支架完成任务。为了促进学生达到较高的潜在水平,编写者要提供各种方式的帮助。随着学生掌握水平的提高开始能够独立完成任务时,则将移开支架使学生可以在同样高的水平上独立行动,从而掌握了新的知识和获得了更高的学习能力。 想要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首先要充分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水平,做到有的放矢。所谓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指的就是学生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和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通过小学三年的科学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不少的知识,内容基本已经涵盖了初中三年将要学习科学知识的主干部分。如在物质科学中已经初步了

5、解了力、机械、声、光、电、磁等知识。但是小学科学以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让学生初步学会探究问题的策略为目的,而初中阶段则以形成对科学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的理解,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因此我们在设计预习作业的时候就要关注到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如:在学习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中这一节中,小学已经掌握的知识有:声音是靠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靠波的形式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当然作为初中学习的部分这些内容在新课中我们还要强化和拓展,但是完全可以在校本的预习作业中就可以体现,一方面提供了复习回忆的过程,另一方面也提高了第二天的课堂效率。因此我们在编写之前先要把对应在小学科学章节中所涉及的知识

6、点提取出来和我们的现有教学目标相对比,不要在已掌握的知识点上花费太多的时间,可以把已掌握的内容放到预习作业中完成,让学生在课前走进最近发展区。 二、设计合理情景和题型使学生在最近发展区中发展 1.因材施教,分层设计是我们在设计作业中首先要遵循的原则 通常我们设计作业,都是统一题目,这不利于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通过最有效最有针对性的练习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得到充分发展。另外对学生完成作业质量的评价也是用统一标准,仅用冰冷的数字说明一切(或好或差,或对或错,)这样根本不能调动全体学生(特别是现有发展水平较低的学生)作业的积极性。为了使作业设计切合各类学生的实际,为了使作业评价能有实效,笔者尝试

7、使用“分层设计”学生作业、“分类评价”学生作业的方法,使各类学生都能形成积极进取的学习风气,有利于各类学生通过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教师在设计这种主体选择型作业时,可针对学生的能力差异,将作业设计成难、中、易三个层次的A、B、C三组,根据实际情况自由选择或者老师指定适合自己的一组或几组。A组:基础提升题,多为比较简单的巩固性作业,适合基础弱的学生。B组:能力拓展题,主要是对知识的理解和简单的运用,适合中等生。C组:探究创新题,主要是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实践,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活用知识,适合学优生,(另外这A、B、C三层面也依据最新发展区理论设计,层层拔高)。操作中在平行纬

8、度对于能力特别弱,知识水平特别低的同学可以只安排做A组,而大部分同学可以完成A、B组题,对于能力比较强,掌握比较快的同学可以完成B、C组。在个体纵向层面可以由A到B到C依据最新发展区理论螺旋式上升。如在能量转化的量度第一课时中如何理解功的物理含义这个知识点。 而在评价中的标准可因层而异、因人而异,重在激励。除了不同作业评价标准不同外,对同一题目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等级标准,使学困生达到较低标准时也有得优的机会,使优等生在较高标准下追求更高质量的作业。另外,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完成相应层次作业的同时,努力向高一层次标准努力,当其进入高一层次作业能基本完成或自我要求向更高标准努力就可得优,

9、并及时给予表扬,使学生在你追我赶的氛围中不断进步。假如三次以上不能很好地完成本层次作业,便要降到下层,这样刺激优等生为保持自己的“高层次”水平而更加努力,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能力得到创造性的发挥。 2.关注学生动态变化,不断提高能力,体现设计的整体性 关注学生的动态变化也是需要遵循的原则之一。维果茨基提出“教学必须走在发展的前面”,因此我们在设计作业中就要努力缩小并消除“现实”与“潜在”之间的差距。但人的能力水平是在自身发展过程中通过与环境交互作用形成的。个体是不断发展的,所以其能力也是不断变化的。相对于不同个体的某一时期,其现实的能力都应该是个体前一层次潜在能力的成熟与实现。所

10、以个体最近发展区是一个相对动态的区域,它是随着个体的成长不断发展变化的,是发展的结果。 如在新课程标准上要求学生掌握滑动变阻器滑片的移动,对电路中电流及用电器上电压的影响这一知识点。在初学阶段我们需要学生掌握以下六张图中滑动变阻器对电流电压的影响。 在第(1)(2)(3)的电路图中已经涵盖了两个用电器串联电路中滑动变阻器的所有连接方法,以及对各处电流、电压的分析。 在第(4)(5)(6)的电路图中已经包含了两个用电器并联电路中滑动变阻器的所有连接方法,以及对各处电流、电压的分析。 因此新课结束后,作业就是安排了以上六张图当滑动变阻器向右移动过程中对各个电流的变化分析。掌握好了这些图学生就打好了

11、基本功。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的能力的提高,我们可以把具体的情景引入其中。 如:二氧化锡传感器能用于汽车尾气中一氧化碳浓度的检测,它的原理是其中的电阻随一氧化碳浓度的增大而减小。将二氧化锡传感器接入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则当二氧化锡传感器所处空间中的一氧化碳浓度增大时,电压表示数U与电流表示数I发生变化,其中正确的是 () AU变大,I变大BU变小,I变小 CU变小,I变大DU变大,I变小 此题我们放在了后一节课的作业中,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只要明白电阻R与二氧化锡传感器串联在电源两端,当一氧化碳浓度增大时,二氧化锡传感器中的电阻减小,因此这个传感器本质上就是一个滑动变阻器。在具体的情景中我们提高了学生

12、的应用能力。 3. 布鲁姆的目标分类理论促使作业适标,提高有效性 布鲁姆的目标递进式是设计校本作业时可以借鉴的。它遵循知识学习的序进原理,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与规律,所以我们在应该先把一节课要实现的基本目标放在最前面,保证学生在掌握或者达到基本要求以后再进行拔高,这样能力的提升才不是显得是揠苗助长。同时又要使学生经常处于“跳一跳摘果子的状态”,既使学生感到负荷满,有适当的紧张感,又使学生感到压力不是很大,经过努力问题可以解决,能享受成功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经过他们的主动积极的探索而获取知识与能力的发展。 如我们在学习力学的过程中,对于二力平衡的作业做这样的考虑。第一部分着眼于二力平衡的

13、概念和条件的考察,是为了实现掌握知识和领会科学含义。第二部分将平衡力与物体的运动状态结合起来,解决力与物体运动状态的关系,让学生着重于学会二力平衡的运用和分析。第三部分如何让学生从二力平衡理解到即合力为零。虽然在初中阶段并不要求掌握合力的概念,但对于帮助学生分析题目及高中的后续学习都有相当大的意义。此部分则要求学生有较高的综合能力。 例:如图所示的装置中,甲物重3N,乙物重5N,甲、乙均保持静止状态,不计弹簧测力计的自重。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_N,乙物体受到的支持力为N 。 在第一空中体现了要求学生根据状态判断受力情况并得出此时受平衡力的作用并得出结论。在第二问中乙物体也处于静止状态,而处于静

14、止状态的物体根据已学的知识要求只有两种可能:一是在此方向上不受外力,显然并不符合条件;二是乙收到了平衡力的作用,但是通过学生的进一步思考,此时乙是收到了三个力的作用,绳子的拉力3N,自身的重力5N,因为绳子的拉力比自身的重力要小,所以还受到了地面对它的支持力2N。这样恰好可以抵消,运动状态和不受外力一样。让学生可以通过本题有了对于合力的初步认识,进一步通过我们的课堂教学再进一步的归纳和总结。 三、在理论指导下编写的校本作业使用后的收获 在第一年的校本使用过程中我们发现了诸多问题,因此在寒暑假期间整个教研组对于校本进行了修订。在现代教学理论指导下,使我们重新修订的校本更适合本校学生的学情,更适合

15、学生智力的发展,更有利于掌握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从修改后的第二次使用情况看我们觉得有以下的收获。 1提高了学生的作业效度 经过修订后的校本兼顾了基础知识的巩固与能力的发展,摒弃了一些超过目前学生认知水平的难题,正确处理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的关系,让学生在练习与评价中获得满足、愉悦和成功的体验,使学生对后续学习更有信心。 2.改善了学生的作业情绪 给了学生作业选择的空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愿意做的作业,学生变 “厌做”为“乐做”,变“苦学”为“乐学”,学生做作业开始从“外在驱动”向“内在自觉”转变。 3.避免了重复的作业,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我校学生在未使用校本前,一般课后要完成两本练习,

16、一本是夯实基础类的如:科学作业本,另一本则能力提高类的如:教与学等。虽然两本侧重点不同,但还是有部分题目有重复操练的情况,现在学生只需要在校本上完成当天的回家作业。为了对照使用校本前后完成科学作业时间,我在所任教的3个班132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93%的学生认为在使用校本作业后,减少了作业时间。大部分同学从原来所需的45分钟缩减到30分钟。 4.保证了作业的质量 由于作业量从两本变成了一本,作业时间也减少了三分之一,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学生在相对宽松的氛围中,愉悦地学习,容易取得较好的效果。 校本实施后老师们普遍反映学生的作业比以前认真了,应付完成的现象明显减少。 5.让

17、老师总繁重的批改中解脱出来 一个科学老师从原来每天要批两百本作业减少到批一百本,大幅度减少了批改时间。因此不仅学生的作业质量提高,老师的批改质量也有了显著提高,能够更多地关注到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交流。老师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备好每一堂课,提高课堂效率上。 四、改编后校本使用中的反思 1. 维果斯基仅仅提供了提高的一种可能与方法,对于如何精确地判断与运用并没有进行很好的探究,但这却是这个理论最重要,也最需要教育者掌握的地方。另一方面,维果斯基的理论并没有告诉世人如何来测量“最近发展区”,且这个在后人的研究过程中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难题,对于教师来

18、说无论是通过实验还是通过量表都无法真正准确地了解学生真正的水平,即使是学生自己也对此无能为力。因此教师往往通过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及对学生的了解设计作业,有些教师因为教学经验比较欠缺,可能会过高或者过低的评估学生的能力和当前水平,导致无法起到促进学生达到较高的水平的目的。因此在备课时,应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充分发挥教研组的集体力量,在共同研讨的基础上,力争为每一个知识点搭建合理的支架,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更是要搭建不同支架进行分层训练。 2.即使因材施教,分层教育,但还是比较粗略。班级人数有四五十人,每个学生的情况都不一样,最近发展区也都不同,我们无法关注到每个学生,只能满足大部分孩子的需求。 我校的校本已经修订了两稿,这是一个“积累-编写-交流实践反思改进充实”的过程。虽然目前在使用过程中还在不断地发现问题,但是相信在现代教学理论的指导下,老师们结合学生们的实际情况,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校本一定会给我们的教学带来新的生机。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