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时期的初中政治教学.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46245 上传时间:2019-01-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新时期的初中政治教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谈新时期的初中政治教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谈新时期的初中政治教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新时期的初中政治教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新时期的初中政治教学.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浅谈新时期的初中政治教学 新时期的初中政治教学要求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了顺应这一转变,我们教师就必须要重新审视以往的教学方法,努力把学科知识教育与具体的德育教育结合起来,力求在高效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懂法律的合格的现代化人才。尽管这一态度上的转变是令人欣喜的,但是在长久以来的实践过程中,外界对政治课的刻板印象却是根深蒂固的,“刻板、枯燥以及乏味的满堂灌式教学”似乎到了今天也依然无法与政治课脱离干系。 新时期的初中政治课应该怎么上,如何在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大目标的同时努力改变初中政治教学在学生以及外界眼中的

2、形象,这应该是我们教师必须面对的考验,本文将结合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体验来谈一些我对新时期初中政治教学的看法。 一、正确理解“以人为本”,切勿本末倒置 我们必须要承认的是,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政治课与其他非“大科目”的学科一样,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是远不及那些“主要科目”来的重要的,并且也正是在这样的一套逻辑下,在以往的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似乎早已达成一种默契,即老师课上满堂灌,学生认真记录每一个将会出现的知识点,这样既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亦能使学生在最后的考核中取得一个称心的分数。 然而随着新要求的出台,之前的这种教学方式受到了极大的质疑。一时间对“满堂灌教学”的批评声不绝于耳,同时各方

3、也开始努力寻找新的教学方式,以求在抓住课堂效率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必须承认的是,这样的一种努力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同时,在此尝试过程中也不时的出现“教师在激发学生积极性的同时,却难以掌控课堂走势”的情况,根据我的了解,尽管这方面的文章鲜见于报刊,但是此种现象却绝不占少数。 我认为,与其因为惧怕被批“满堂灌式教学”而盲目“开展快乐教学”,还不如先正确理解什么是“以人为本”以及在政治课堂中,学生与教师分别处于一个什么地位来的重要。作为课堂以及教学的参与者,学生群体在应试教育体制下的地位一直是处于一个从属位置,这不仅因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教学的反馈被局限在作业和试卷之上,更因为在整个教学

4、的设计过程中,学生就没有被当成是一个参与者被纳入到考虑因素中去。这个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拙见,认为抛开制度原因不说,应试教育不将学生当成是一个参与者进行考虑是有其一定原因的,从客观上来看,作为一个心智仍然不是十分健全的求学者,初中生甚至是高中生在笔者看来都不具备“自主设计”教学过程的能力的,然而“不具备”并不代表着学生的“声音”就不值得被重视。因此,在新时期的课程教学设计中,教师作为指导者有义务也有责任去聆听学生的想法并且据此设计出一套双方都认可的教学方式,但是,如果教师被“满堂灌式教学”束缚住了手脚,而将整个教学的“主导”地位一同“让”给了学生,那必将导致一场混乱,我们又有何理由去相信这

5、样一个缺少主导的课堂就是我们所寻找新时期的政治课堂呢? 因此,新时期的政治课堂教学需要学生的声音、需要学生的参与,但是更需要的是教师正确的引导与辅助。“以人为本”并不意味着教师让位于学生,而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充分将学生纳入到整个设计中去。 二、逆向思维,借由学生的讨论引出章节重点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在课堂上首先依据大纲要求,对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进行一个概念式的传授,有时甚至只是按教材上的知识框架对学生进行梳理和讲解,导致一堂课下来,似乎老师讲的每一个知识点都是重点,而对于哪里需要识记,哪里需要回去之后再进一步理解,这些问题学生往往都是茫然不知所措的。或许有人会提出加进几个相

6、关的事例讨论来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印象,这样的做法固然是有效的,但是在笔者看来这样的做法稍显生硬,不及由学生讨论出来的结论来的深刻。 在传统的课堂观念里,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权威地位是不容质疑的,所以对于教师所说的观点和例子,一般是少有学生会提出不同的声音的,但是教师切不可认为这种权威就等同于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对于缺少切身体会的例子,学生的沉默并不一定意味着认同,相反,如果转而让学生根据一个切实的主题展开讨论,各抒己见,在不影响教学进度的前提下,笔者认为这样的一种课堂互动是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重点的。相比之下,由教师主导的“概念+案例”的组合就显得有种高来高去的感觉,而这种由教师起头,学生提

7、供例子进行讨论,最后由教师进行一个总括性提炼的方式就显得更加贴近学生,更有亲切感。 三、重视课后作业环节,既是知识的消化也是一种上课的反馈 课后作业,长期以来作为一种课堂教学的反馈形式一直是教师检视课堂效率的一项重要指标,但是我们必须看到的是,政治课的课后作业目前仍然以一种刻板的方式让学生在课余简单重复的抄写课上已学到的知识。一尘不变的解题思路与答案使得课后作业所具有的检视课堂效率作用变得名存实亡。 因此,笔者认为,课后作业也应该有着相应的转变,在保留对课堂知识的复习的同时,教师应该采用更多的开放性的小问题来引导学生加强对特定事件或话题的理解,这些问题可以是没有固定标准的开放式问题,也可以是单纯的针对个人观点的提问。而不应该是简单的围绕着那几个大纲的知识点正过来反过去的反复抄写。政治是一门“活着”的学科,重要的是一种理解问题的方式,而不是那一尘不变的解题套路。 总之,新时期的政治教学工作对于从事政治教学的教师来说是一种挑战,既要在履行新要求的同时又要改变长期以来外界对于本学科的一种偏见。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审视以往的教学方式的同时,正确认识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的位置,在重视激发学生积极性的同时也要将关注点延伸到课后作业上,切不能将千篇一律的“标准答案”看成是“高效”课堂教学的有力证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